王黼下台,平素與他不和的李邦彥得到好處,現成地從少宰升為太宰,下麵一檔的白時中相應升為少宰。這一太一少都是淌來之物。他們久處在王黼的鼻息之下,有名無實,有職無權,實際上隻是在朝堂上“奉朝請”,做個伴食宰相,做夢也沒有想到會有今天這一天,其得意的勁兒可想而知。可是在東京“奉朝請”的、老資格的宰相蔡京不甘就此罷手,他發動親信朱勔一再上言,以李、白資格不孚為理由,力勸官家再次起用蔡京為首輔。宣和六年十二月,煌煌聖旨下來,蔡京“落致仕,複領三省事”。可憐蔡京從宣和二年被官家以健康的理由勒令“致仕”以來,整整苦鬥了四年:與官家的憐新厭舊的癖性鬥,與敵黨鬥,與本黨中的叛徒鬥。乃至與兒子鬥,總算皇天不負有心人,今天如願以償,鬥出了一個“落”字,鬥來一個“領”字,從此又平地青雲,作為首相,第四次當國,好不得意!這一年,他已到達八秩高齡,好鬥的勁道如故,但健康的確成了問題,心肺肝脾手足關節,什麼毛病都沾著點邊兒,為最的是雙目已經完全昏眊,一個銅錢那麼大小的字湊到眼底來也已認辨不清筆劃,彆的就更不必談了。他自己無法治事判文,一應大小政事都交小兒子蔡絛以及蔡絛的大舅子韓侶辦理。那韓侶當年在金明池的賽船上充當“旗頭”,手舞足蹈,表演得聲容並茂,如今以同樣充沛的精力在政事堂上大顯身手,在聚斂搜刮方麵,想出不少創新的玩意兒,成立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宣和庫式貢司”,把四方金帛和府庫儲藏集中起來,名為天子私財,實質上大部都歸他們花銷,跟從他們的死黨都得到很大的好處。他們又通過吏部郎王時雍等官員廣開方便之門,願入彀中的隻要付九_九_藏_書_網出相當代價,都可以成為他們夾袋中的人物。風聲一傳開,自有一大批人鑽路子、挖地道,一心要投入他們的門牆。一時聲勢赫赫,輿論大嘩。他們風光了還不到半年。事情鬨得過頭了,就會發生反響。李邦彥、白時中早已虎視眈眈,一有機會,就與蔡攸結盟作戰。蔡攸本來是王黼的死黨,與父親、兄弟都有不共戴天之仇,如今又不惜和本來的政敵,王黼的死對頭李邦彥聯合起來對付共同的敵人蔡京、蔡絛父子。他手裡有的是一本私賬,隻消選擇其中幾條,揭發蔡、韓奸隱,就綽乎有餘。不久,聖旨下來,蔡絛褫去侍讀之職,毀賜出身誥,韓侶黃州安置。連帶蔡京也坐不牢首輔的位置。官家一再暗示,要他謝事,他戀棧未忍。官家也就不客氣地派童貫、蔡攸兩人徑往他的府第去取“謝事表”。謝事表就是辭職書,顧名思義,辭職本該自願,事實上卻多出於強迫。童、蔡兩人奉派來取謝事表,蔡京把他們看成為自己的監斬官一樣,一麵置酒招待,一麵老淚縱橫地訴苦道:“某當國不過數月,不意官家遽令謝事,此必有人進讒所至。官家何不容京再作相數年,必能致天下於太平,此事惟有拜托內相。”“大難,大難!”童貫故意刁難,搖頭道:“此時聖意難回,在下也無能為力。公相如此高齡,在家頤養數年也罷,到了那時,再作進取之計如何?”。“頤養”就是致仕的同義語,這個詞兒,在蔡京聽來,好像毒蛇鑽心一樣,他不禁要為自己辯護:“京如此衰老,本該上表謝事,所以遲遲不忍乞身者,無非因官家深恩厚賜,尚待圖報於涓滴,耿耿此心,當為二公所深知。”蔡京急不擇言,童貫在一旁聽了,不禁縱聲大笑起來。童貫是蔡京的老部下,如今官高爵顯,朝廷已內定封他為廣陽郡王,“公”他一“公”,也無不可,雖然他在東京人的稱謂中是“母”相而不是“公”相。蔡攸是蔡京的嫡親兒子,即使宦海多變,今天榮枯判然,他們的父子關係卻是不容改變的,老子竟然“公”起兒子來,這又是千古未有之奇聞,那就怪不得當時在一旁聽到這個奇怪稱謂的從官侍姬多人,也莫不暗暗匿笑起來,隻不過他們還有點顧忌,不敢像童貫這樣笑得放肆,笑得不留餘地罷了。蔡京、王黼早已勢成水火,兩個不斷火並,如今兩敗俱傷,一齊下台。以浪子出名的李邦彥漁翁得利,這一次才真正當上了首輔。他躊躇滿誌,得意非凡。童貫再次出任河北河東宣撫使後,在前線還沒有立下什麼功勞,倒是在逼蔡京上謝表一舉中立了不朽之功。為了酬庸報功,李邦彥特飭“宣和庫式貢司”撥出二十萬兩匹銀絹相贈。二十萬兩匹畢竟不是小數,手麵闊綽的童貫對於這筆意料不到的財香也得好好地考慮它的用途。到手之初,他就在心裡決定,把這筆人情轉送給郭藥師,以取得他的好感。從某一個角度來說,官場就是權術和陰謀的大本營(再加上一個實力地位,它的涵義就更完整了)。人們要是不能在這些方麵玩出一個名堂來,就很難在官場上混日子。上麵提到的那幾個出類拔萃的大人物都是這方麵的好手,但他們中間也有工拙短長之分。蔡京原是這個權貴集團的祖師爺,但幾年來連連失手,先後被他的第二代花木瓜王黼、第三代浪子李邦彥擊敗。童貫摔倒了又爬起來,居然能夠從精明的李邦彥手裡掏出二十萬兩匹,那當然是不簡單的,但他又不得不乖乖地把這筆重禮轉送給郭藥師。郭藥師欣然笑納童貫送來的禮,還準備著更重的禮去送人。看來這個從殘遼投降過來的後生小子步他乾老子的後塵,正在玩弄更大的陰謀以博取更大的實力地位。他們各顯神通,的確表演得有聲有色。“秦失其鹿,天下逐之。”這一位自以為十分高明,卻受到他們共同愚弄的宣和天子正是這批逐鹿者在一定階段中爭相追逐的目標。隻有郭藥師心懷大誌,他追逐的目標還要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