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指出了希區柯克的《殺手》最大的一個缺陷之後,約翰·韋恩開始將《殺手》和《這個殺手不太冷》相互對比。“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這個殺手不太冷》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有豐富、多樣的性格特征,希區柯克在《殺手中》也明顯有這個想法,但是電影中表現的是一個人的兩種意識,卡裡的軟弱、瘦小,加利的粗暴、強壯,這兩種特征如果出現在一個人的身上,可能會很不錯,但是分列在兩個人的身上,一個人的兩種意識身上,就使得每一個人物顯得有些單薄。”“在表演上,《這個殺手不太冷》的詹姆斯、亨弗萊·鮑嘉、英格麗·褒曼,他們的表演用爐火純青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他們的表演風格,已經達到了演員的極致:含蓄、不動神色、沒有過大的動作、隻用一點點眼神或者是一個很小的小動作就能完美演繹,而在《殺手》中,我們看到的卻是歇斯底裡的喊叫、衝撞、毆打等等等等,不是說這種表演風格不好,而是說範朋克和另外一個男主角的表演,有些過頭了,他們在大喊大叫的同時,讓人看到了表演下麵的蒼白。整部電影中,隻有朱諾·簡扮演的那個偷情妻子,讓人滿意。範朋克是不錯的演員,但是這一次,他沒有做到完美的表演。他自己也許要負責,但是身為導演的希區柯克先生,恐怕要負有更大的責任。”“對於一部電影的成功,負有最主要責任的人,就是導演。《殺手》中,從始至終讓人覺得有些急迫,有些騷動。想一想,這可能和整部電影的整體節奏有關係。”“《這個殺手不太冷》的節奏,是舒緩的、沉穩的,是自然的、純粹的,但是《殺手》的節奏,卻在急躁中有著雜音。”“在這部電影中,可以多少看清楚希區柯克先生一絲急功近利的心態,看樣子,他還沒有從先前的那次失敗中獲取足夠的教訓。”“其實想一想,也在情理之中。畢竟這部電影,是和柯裡昂先生對決,將好萊塢一分為二,受到全美觀眾注目。麵對著這樣的一部電影,希區柯克先生太希望贏得勝利了,所以他在電影中的那份渴望,幾乎在每一個鏡頭中都有所反映。”“我覺得,這似乎是希區柯克先生永遠邁不過去的一個門檻。他太看重名利了。名利已經成為他身上的一個沉重的包袱。這個包袱可以催人奮進,但是同樣可以把一個人拉下深淵。”“《殺手》這一次如果不是被放在決鬥的舞台上,希區柯克先生如果不是和柯裡昂先生作對手,他的心態如果能夠放平和一些,也許這部電影還有優秀得多。但是目前看來,希區柯克先生的這部電影和柯裡昂先生的作品相差甚遠。”約翰·福特用一篇長文,係統地分析了《這個殺手不太冷》和《殺手》,並且對這兩部電影進行了比較分析。可以說,他的分析是十分發人深省的,也深深地捏住了這兩部電影的命脈。在約翰·福特之後,還有很多好萊塢人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西席·地密爾在他的文章《殺手電影的新高潮》中就十分興奮地寫道:“客觀地說,好萊塢殺手電影在1929年發展到了新的高峰。柯裡昂先生和希區柯克先生的兩部電影,建立了殺手電影的裡程碑!”“柯裡昂先生的這部電影,如同一曲婉轉的低沉但是不失靈動的彌撒曲,讓人耳目一新的同時,禁不住地發出由衷的讚歎。《這個殺手不太冷》建立的一係列的新的殺手美學的觀念,和以往好萊塢的任何殺手電影不一樣。它是迷人的,是多樣性的,是含義豐富的。整部電影,豐|滿而醇厚。相比之下,希區柯克先生的電影,雖然也很不錯,但是匠氣顯得重了一些,不那麼自然,不那麼無跡可求。”“希區柯克先生是好萊塢頂尖導演之一,但是和柯裡昂先生相比,他還是顯得有些不太完美,不是說他沒有水平,而是說希區柯克先生顯然還沒有達到那一種境界。《殺手》與《這個殺手不太冷》相比,就如同一個站在街頭大喊大叫的青年學生和一個須發皆白的老者,牽著雖然是激蕩的,但是缺乏後者的深刻,也缺乏後者的那份純粹和自然。”“我想這一次的決鬥,證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柯裡昂先生的電影,某種程度上說,反映另一種境界。這場決鬥,其實就是境界的比較,而希區柯克先生,顯然沒有達到柯裡昂先生的那種境界,那種舉重就請的境界!”緊跟在西席·地密爾之後,另外一個人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如果說對於其他人我還是隻是抱著一般看看的態度的話,那麼這個人的文章就顯得彆有意味了。這個人,正是卓彆林。照理說,身為和希區柯克同一個公司的卓彆林,也許應該在某種程度上為希區柯克說一說好話,但是在他寫的這篇文章中,我卻沒有看到多少這樣的文字。相反,卓彆林似乎對希區柯克的這部電影不是那麼看重。“我必須說,安德烈·柯裡昂的這部電影是傑作。與之相比,希區柯克先生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關於兩部電影之間孰優孰劣,每個人可能都有不同的看法,角度也許互有不同,但是我覺得從一個細節就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的優劣。這個細節,就是音樂。”“我對音樂不太懂,所以,我並不在意什麼曲調、意義,我隻看重音樂對心靈的震撼效果。眾所周知,一部電影中,音樂對於烘托電影的氣氛、刻畫電影人物的性格至關重要,電影音樂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電影的感染力。”“《這個殺手不太冷》的作曲是安德列阿·莫裡康內和波特,這兩個人,都是捧得過哈維獎最佳作曲的好萊塢最傑出的電影音樂人,這一次,兩個人頭一次合作,給觀眾呈現的音樂,是意大利音樂和美國百老彙音樂的完美融合。這種融合因為文化的關係,因為音樂風格的關係,擦出了絢爛的火花!”“不管是《這個殺手不太冷》中那種低緩、音域的包涵神情的小提琴曲,還是熱情奔放的美國百老彙舞曲,不管是帶有典型維瓦爾第風格的單簧管樂曲,還是帶有明顯的西部風情的跳躍的套曲,都讓整部電影時而歡快時而憂鬱,充滿的動感和詩意。”“尤其不得不提的是《這個殺手不太冷》中出現的古典音樂,貝多芬的那首《第九交響曲》。這首音樂,早已因為裡麵充盈的那份熱烈、那份對命運的抗爭,那份對光明的無限的相反,感染了很多人。但是這部電影中,當《第九交響曲》響起的時候,畫麵上不是對生命的歌頌,而是死亡!是暴力,是流血!”“當我在電影院看到這個鏡頭的時候,我一下子呆掉了,那一刻,我覺得好萊塢電影人也許不會有人超過安德烈·柯裡昂!沒有一個人會想他這樣使用古典音樂。如果說先前的那首《馬太受難曲》中的女聲哼唱被他運用得出神入化完美地配合畫麵的意義從而完成了對影片意義的高度建構的話,那麼這一次,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卻完成了另外一條截然不同的風格的創立,那就是反諷!”“暴力、槍殺、流血,給這樣的鏡頭配樂,一般的好萊塢導演,絕對會使用一些節奏感強的或者是陰鬱的音樂。但是安德烈·柯裡昂沒有,他選擇了原本充滿了光明充滿了自由充滿了對生命渴求的《第九交響曲》,這樣的樂曲,配合著在意義上截然相反的畫麵,產生了遠遠超乎人們相像的意義。反諷!通過反諷,整部電影的思考和藝術性一下子上升到了一個全心的層次!”“在看看希區柯克先生的《殺手》。整部電影中,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完整的樂曲,有的隻是簡單的短促的配樂。情節緊湊的時候,比如說凶殺的時候,就配上跳躍的鼓聲,情節舒緩的時候,就配上沒有任何特色的管樂,這樣的配樂和《這個殺手不太冷》相比,存在著明顯的差距。”“電影是門綜合藝術,它要求導演必須從全方麵地製作自己的電影。因此,對於導演的要求是十分苛刻的。一個好的導演,必須心無旁騖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電影中,而不是關注得失。在這方麵,希區柯克先生,無法達到柯裡昂先生的那份純粹。”雖然卓彆林在他的文章中,表麵的語氣是十分平緩的,但是誰都能看出來,他對希區柯克是十分不滿的。雖然他和希區柯克不對活的事情好萊塢人儘皆知,但是這一回,卓彆林說的卻是事實。希區柯克對於他的這部電影,實在是太在意了,所以顯得急功近利,一急功近利,電影的很多方麵都無法進行推敲,所以也就顯得粗糙了起來。我不知道希區柯克看到卓彆林的這篇文章會有怎樣的表情,我也不知道凱瑞·洛克菲勒會有如何的想法,我隻知道,雷電華電影公司的內部,卓彆林和希區柯克這兩派已經勢同水火,這對於雷電華電影公司來說,絕對是一個不小的災難。除了約翰·福特、西席·地密爾和卓彆林,《洛杉磯時報》上麵還刊發了不少電影人的文章,其中有斯特勞亨、約翰·休斯頓、威廉、惠勒、弗蘭克·卡普拉等人。這些人的評論,雖然有長有短,有的犀利,有的和緩,凡是分析一通下來,結論卻出奇的相像,那就是,希區柯克的這部《殺手》是不好電影,這是值得肯定的,也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和《這個殺手不太冷》相比,就明顯不在一個檔次了。而在評論的最後,連好萊塢電影的泰鬥埃德溫·波特也站出來說話了。這個被好萊塢電影人深為尊敬的老人,筆調是十分歡快的:“希區柯克先生拍攝了一部好電影,無愧於心理電影大師的稱號,但是和柯裡昂先生相比,就顯得有些小家子氣了。拋開兩部電影本身,我覺得希區柯克在導演功力上也無法和柯裡昂先生相比。柯裡昂先生天馬行空,拍攝的體裁已經覆蓋了幾乎好萊塢電影的所有領域,曆史片、恐怖片、現實主義電影、電視電影、殺手片等等等等,每個領域他都會拍,而且每一部電影都會成為該領域內的巔峰之作,這樣的電影人,縱觀好萊塢曆史,也隻有柯裡昂先生能夠做到。”“而希區柯克先生,在心理電影上的才能沒有人能夠懷疑,但是他除了拍心理電影還是心理電影,沒有任何的新意,難道他要拍一輩子心理電影嗎?我的建議是,希區柯克先生能不能挑出這個窠臼,拍攝其他題材呢?!”埃德溫·波特的這篇文章,算是做了一個總結,對於這次電影決鬥的總結,他也評出了這次絕對的最後贏家。隻不過,這個贏家不是希區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