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蔣介石“殺民養兵”(1 / 1)

長春本為鬆遼平原的糧倉,物產豐富,偽滿時期是全東北政治經濟的中心,在最繁盛的時期人口曾經超過60萬,日寇投降後都還有50萬。1946年5月,國民黨軍隊進入長春後,這裡一直戰事不斷,有不少人口外遷,也有不少農村中為逃避土地改革打擊而逃來的地主,還增加了大量的國民黨軍政人員及其家屬。到1948年3月,城內軍民總數,據長春市政府的估計,在60萬人左右。四平被攻克之後,長春的國民黨軍政人員大量外逃,一些老百姓眼見長春被圍,也向鄉下轉移,人口有所減少。到6月份被解放軍完全圍困時,城中全部人口估計仍在50萬左右。這其中,軍隊有10萬人,國民黨軍隊的正規軍有6萬人,各種地方遊雜部隊和從農村逃進城的各路土匪(鄭洞國為了管理這些人曾經將其編了兩個旅,實際上並不能真正管理)以及後勤人員加起來有4萬人。這大約50萬人每天要吃,要燒,天一冷還要取暖,就成了城中頭等重要而又最難解決的大事。新七軍原來就駐在長春,屯集了一些糧食和馬料,問題不大。六十軍是在3月間從吉林和永吉撤退到長春的,沒有什麼家底。剛進城時隻是由新七軍分了一些作為馬料的大豆和豆餅給六十軍。鄭洞國為了穩定軍心,曾花大力氣采購了150萬公斤軍糧,長春市政府也買了50萬公斤大豆。所以軍隊先還有些糧食吃,後來就隻能把馬料與糧食摻和吃,最後連六十軍的軍人也不能吃飽了。外邊的接濟隻有空投。據當時美聯社的專家估計,每天要40架飛機的空投才能勉強夠得上城中的需要。可是當時國民黨政府所安排的民航班機一天最多隻能來四次,空軍的飛機也不多,一般是一天九次。可是,或是由於天氣不好不能來,或是由於我軍有高炮進行對空射擊而不敢來,再加之由於原來駐長春的空軍與新七軍發生過摩擦,空軍不願賣命,所以空投時都在高空以極不負責的態度進行,往往把糧食投到了城外解放軍陣地上。據不完全統計,單是大米我軍就得到了3000袋以上,我軍開會的臨時會場全都是用敵人的降落傘做的。到了9月份,國民黨東北“剿總”竟稱“機油兩缺”,連象征性的空投也無法維持了。據國民黨軍隊自己的統計,在整個長春圍困期間,長春守軍得到的空投糧食總數不過300噸,平均到每個軍人頭上也隻有6斤,是名副其實的杯水車薪。在這種情況下,長春城裡的糧食必然一天比一天少。在春天時,長春城內的高粱米賣幾元錢一斤,到7月時就賣到3650萬元(當時的1萬元約合今天人民幣1元)一斤。當時有人做了一個計算,每斤高粱米約有3萬粒,故而每一粒高粱米要值1200元。到了最困難時,無糧可賣,偶爾有屯糧發財者,竟然賣到一億元一斤。一捆青草也要一捆鈔票換,一個金手鐲隻換一個小饅頭。那些空投下來的一萬元一張的鈔票根本沒有任何用處。最困苦的當然是老百姓。長春市政府在1948年4月份做了一次調查統計,認為城中的所有糧食隻能吃到7月。7月以後,不說百姓,就是軍隊也無法保證。駐在城中的六十軍和新七軍6個師的師長聯名發電報給蔣介石,認為如此死守長春不是辦法,或者撤出,或者派大軍前來援助,解決圍困局麵。蔣介石的回電仍要長春守軍堅持守,在電報中說什麼“我對你們及部下士兵如兄弟子侄一般,我沒有一刻忘記你們的艱困。但是如不準備好,赴援部隊會在途中被殲的。希望你們艱苦卓絕,支持到底”。對於糧食問題,蔣介石則出了一個十分惡毒的主意,就是叫鄭洞國“殺民養兵”。其具體辦法就是讓長春市政府出麵,強行將所有老百姓家中的糧食全部收歸公有,不許市場上有任何糧食交易,然後由政府進行計口授糧,按人分配。很明顯,這一辦法就是把老百姓的糧食全部搜刮起來供軍用。鄭洞國把這一難題交給了長春市長尚傳道。尚傳道一看蔣介石發來的電報,表示堅決不能乾這事。尚說:“在目前情況下,我不能保證市屬人員不貪汙和勒索。辦的結果,一定騷擾不堪。”更重要的是,“所謂儘收物資糧食,計口授糧,不管收不收,橫豎隻能吃到七月底,八月以後,就無糧可授了啊”!怎麼辦?蔣介石的方案總得有一個辦法來執行。想來想去,最後由第一兵團司令部和吉林省政府共同製定和發布了一個《戰時長春糧食管製暫行辦法草案》,其要點是:所有人家的糧食隻能留自家所吃糧食到9月底,多餘的必須一半賣作軍糧,一半在市場上出售;由街道各保組織糧食管製委員會對上述情況進行檢查實施;所有買賣糧食均必須按照政府所議定的價格,不準抬價;若有違反者從嚴懲治,直至處以極刑。上述辦法事實上並未有多少效果,剛開始還有一點糧食出售,沒有不賣高價的;當沒有糧食出售時,上述辦法更是等於零。到了7月,城中根本就已無糧可售了。這裡還有一個一般人所難以想到的問題,在當時城內已無什麼商業流通可言,“買賣”這一概念嚴格來說已經變形或者說事實上已經不可能存在。因為當時所謂買賣實際上就隻是想方設法買糧,在糧價已由幾元一斤變為一億元一斤的時候,原來的紙幣已經失去了任何作用。鄭洞國無奈,就在城中由國民黨中央銀行長春分行發行一種“本票”,票額從起初的幾十萬一張一直漲到幾百億一張,最高時的糧價是本票三億元。誰能有這種本票呢?老百姓當然沒有,隻有發行本票的軍隊和政府才有。所以這段時間在長春城內實際上是軍隊和政府用他們自己印刷發行的一張紙去掠奪老百姓,而一些手握實權者甚至在這時大發橫財。據長春市長尚傳道的回憶:由於濫發大額本票,長春的物價比關內的國民黨統治區高十、百倍以至千倍。長春的國民黨軍政頭目紛紛向北平、上海、長沙、昆明等地成百億、成千億地彙出款項。這百億、千億的錢在長春隻值幾斤或幾十斤高粱米,而彙到內地就可換成幾十兩、幾百兩黃金。因此,他們利用長春人民的血和淚大發橫財。據我所知,新七軍三個師囤存的糧食,可以維持過冬。六十軍則比較困難,十月間已瀕臨最後關頭,但也沒有聽說有餓死士兵的事。至於文官簡任以上、武官團長以上的官員,在白骨累累之上,每天還是過著大米白麵、魚肉葷腥、飽食終日的糜爛生活。當無法買糧時,首先是軍隊開始搶糧。凡是見到普通百姓人家家中有糧就搶,甚至於見到家中冒煙就去搶,弄得窮苦人家有一點糧也不敢舉炊。這時,國民黨空軍對城中的投糧一天最多也隻有9架次,城中各軍隊之間為搶到空投糧食而相互鬥毆的情況天天發生,有的部隊是每天都用大鍋把水燒開,一搶到空投糧食就倒進鍋裡,以防彆的軍隊來搶走。沒糧食吃的老百姓就開始吃各種代用品,最先是吃酒坊中的酒糟,然後吃草根、樹皮、樹葉,以至見到地上的樹葉也會發生爭搶。在長春城中,一捆鈔票隻能換到一捆青草,一個大餅可以換來一個大姑娘。除了無糧,還有一個大問題是沒有燃料,先是拆房、挖棺材,以後把柏油馬路上的瀝青都挖來做燃料。在這種情況下,因饑餓而死者逐漸出現,逐漸增多,乃至出現了賣人肉的事件發生。當長春城中的饑餓日益嚴重時的7月下旬,鄭洞國接到蔣介石的命令,仍然要他堅守長春,同時要他從8月1日開始疏散人口,也就是驅民出城,用僅有的糧食來供應軍隊。在分明知道我東野大軍早已把長春團團圍住、不能自由出入的情況下,這種辦法就是隻要長春不要長春人,就是把饑民往我軍的槍口之下趕。這是蔣介石在進一步“殺民養兵”。為了執行蔣介石的命令,緩和城中生活的困難,鄭洞國命令部下采取各種辦法將居民驅逐出城。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國民黨軍政人員采取了種種手段。第一是用武力驅趕。凡是家無存糧者、無職業者、所謂違法亂紀者、獄中囚犯、乞丐、傷殘、無身份者,都用武力趕出。甚至還訂有指標,一個警察要趕走8人,一個保長要趕走3家,連原來國民黨政府的公職人員都要以教員的身份趕出城去。第二是煽動,說“共產黨是為你們窮人的,你們快出去找共產黨吧”!第三是造謠。一會說“七一是共產黨的生日,解放軍放卡子三天,可以隨便出城”;一會又說“八一是毛澤東的生日,大赦三天”。凡是出卡的一律搜身,任何食物也得被搜走。而且,凡是出卡子的就一律不準再進。就這樣讓大量饑民擁出長春,起先我們的哨兵仍然不準他們出城,而且我軍已經在包圍圈四周設定的線上修築了鐵絲網,挖了壕溝。可是這些饑民出城時就被守城的國民黨軍隊將身份證予以沒收,而且是以武力堅決阻止再回城中。這樣一來,就在兩軍之間的“真空地帶”滯留了大量出不來進不去的長春饑民。在8月份,我圍城部隊曾經放出一些,三天之中就有兩萬多饑民出了封鎖線。但是數量愈來愈多,到9月間已高達數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