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開嶺戰役雖然勝利了,但南滿地區的形勢卻愈來愈嚴峻了。一方麵,我軍主力大多去了北滿,南滿的兵力不足,加上地方部隊,總數不到6萬人。加上根據地尚未鞏固,而且還在不斷縮小,兵源補充和後勤保障都相當困難。另一方麵,敵人的兵力很強,杜聿明按其“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方針,將其兵力集中在南滿使用,對我形成了很大的壓力。當我軍在新開嶺殲滅敵軍二十五師的同時,國民黨軍的五十二軍不僅占領了安東、鳳城,七十一軍還占領了桓仁和通化。通化是我軍進入東北之後苦心經營的重要後方基地,通化的失守對我軍在南滿的活動有很大的負麵影響。在國民黨軍隊的不斷進攻下,我南滿根據地不斷縮小,到11月中旬,隻剩下緊靠鴨綠江的臨江(今吉林省白山市渾江區)、長白、濛江(為紀念東北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後改名為靖宇縣)、撫鬆四個原來工作和群眾基礎都不算好的貧窮縣。嚴冬將至,部隊即將遇到更為困難的局麵。就在這種時候,進入東北之後長期主持北滿工作的陳雲主動要求到南滿去,作為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的蕭勁光也要求去南滿。經東北局研究同意之後,他二人於1946年10月27日離開哈爾濱,經牡丹江取道朝鮮,走了整整一個月,直到11月27日才到達當時遼東軍區所在地,鴨綠江北岸的臨江。陳雲和蕭勁光一到南滿,立即召開會議宣布了中央和東北局關於堅持南滿鬥爭的指示,並宣布了東北局的決定:成立東北局南滿分局,對南滿的黨政軍工作實行統一領導。南滿分局由陳雲任書記,遼東軍區司令員由蕭勁光擔任,政委由陳雲兼任,蕭華任遼東軍區副司令員兼副政委。這時的南滿的確是十分艱苦、十分困難,天寒地凍,衣食不繼,隊伍減員嚴重,彈藥無法補充,群眾尚未發動起來,根據地又大大縮小。軍區機關、遼寧省委和安東省委機關、主力部隊和地方部隊,共約10萬人壓縮在縱橫都隻有100公裡的山林之中。黨內、軍內大多數乾部群眾都打算向北滿轉移,沒有信心繼續在南滿堅持。在經過了一番調查研究之後,12月11日在七道江(在今吉林省通化東南)召開了由蕭勁光主持的師以上乾部會。蕭勁光提出了“以軍事反清剿為主,以有力的遊擊兵團深入敵後,廣泛開展遊擊戰爭,破壞敵人的清剿。在廣大農村恢複政權,遲滯與打擊敵人的新進攻,主力集中於適當位置,準備於敵人進攻中消滅其一部,配合遊擊戰爭”的行動方針。但是,廣大乾部不理解,不同意,思想無法統一。蕭勁光隻好派人去請陳雲到會。13日,陳雲在大風雪中來到會場,與大家討論了一整天。陳雲指出了南滿局麵的嚴重性,更指出了南滿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他將南滿的現狀比為“風雨飄搖下的豆油燈”。他又把整個東北的國民黨軍隊比喻為一頭頭向北滿的牛,把南滿比喻為牛尾巴。他說:我們抓住了牛尾巴,這頭牛就無的分析所折服,讚成堅持南滿的決定,這才統一了思想,通過了“鞏固長白山區,堅持敵後三大塊(指軍區所屬的三個分區)”的總方針,並對軍事行動做了全麵的安排,決定在4個縣23萬人的根據地基礎上將主力打到敵後去大鬨天宮,打擊敵人。就在七道江會議結束的當夜,亦即1946年12月14日夜,主動請纓打到敵人後方去的四縱就派出十二師在江燮元師長、潘壽才政委的率領下作為第一梯隊從橫路一帶出發,向海城、莊河方向插去。在東北解放戰爭史上,七道江會議是一次極其重要的會議,在南滿地區的鬥爭史上更是一次決定命運的會議。會議所堅持的正確路線和策略得到了中央和東北局的支持,並在今後的鬥爭中取得了不斷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