彙流與融合(1 / 1)

野蠻生長 馮侖 2782 字 1天前

最近三五年,不同行業、不同地域、不同發展階段甚至是不同代表人物的民營企業的組織狀況發生了很多變化,最重要的特征是互相融合,即不同的涓涓細流彙合成一個工商企業的主流。在彙合過程中又產生了互相的影響和融合,使大家有共同的提高,甚至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變革產生了越來越大的推動力量。這些大的變化概括起來有三個方麵。第一個變化是:行業組織的成熟度在提升,特彆是自我組織維護行業中企業利益的現象越來越突出,越來越明顯,而且效果也越來越好。最典型的是大家都關注到的,這幾年在歐洲,很多小商品商會在與國際同行競爭中,發揮了越來越大的組織協調作用,並且在貿易摩擦中代表中國企業起訴打官司,維護國內此類產業的利益。早兩年溫州生產一次性打火機形成熱潮,並且逐漸形成一個產業鏈,占了全球市場的70%,好多廠家有做齒輪的,有做塑料的,有做加氣的,銷路非常好。如果這個產業出口受到影響,比如受到貿易製裁、價格歧視或貿易壁壘等矛盾,那麼很可能這個行業就在溫州垮掉了。早兩年歐洲就曾針對溫州打火機在歐洲的營銷提出了反傾銷訴訟,這時候打火機行業商會就到歐洲去應訴,維護他們的權益,最後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06年又出現類似的現象。西班牙有一個地方燒了中國的鞋城。中國人在那兒賣鞋,特彆便宜(當然也有一些質量問題),使得歐洲當地的廠商在競爭上處於劣勢,然後政府出麵保護,於是出現了起訴,限製中國的鞋子出口到歐洲。在這個時候奧康就代表製鞋業到歐洲去打官司。奧康老總王振滔在不同場合也講過,這個官司不是他自己的官司,是代表中國鞋業這個行業的官司。正是這些商會的維權,使得這些行業的組織在當地的威信不斷提高。第二個變化是:最近五年,拿房地產來說,行業內的行業組織及領導人,對這個行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令國內的競爭力格局和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五年前,中國的房地產行業隻有一個組織,就是中國房地產協會,隸屬於建設部,簡稱“中房協”,以城建係統和大型國營房地產企業為主要會員,主要扮演政策解釋者的角色。隨著這五六年市場競爭和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大量的民營房地產企業實際上超出了中房協原來的範圍。在這種情況下,冒出了兩個非常有凝聚力,同時也為行業做出巨大貢獻的行業組織,使這些房地產企業,有了非常重要的交流、融合和提升。一個著名的行業組織是八年前由萬科、萬通、河南建業、浙江南都等一係列企業發起的“中國城市房地產開發商策略聯盟”,簡稱“中城聯盟”,八年來創造了非常好的業績。這個聯盟簡而言之就是房地產行業中的歐盟,是一個好公司和大公司的俱樂部,它有四項最重要的任務:信息交流,集體采購,財務支援,聯合開發。按照這四大任務,目前中城聯盟已有42家企業成員,分布在全國各主要城市,他們同時也是當地城市中最有影響力、最大的企業。另外,中城聯盟還開發了一個重要的產品,叫“聯盟新城”,目前分彆在鄭州、重慶、濟南、南寧、昆明等地共開發了八處產品。中城聯盟內部管理著一個將近10億人民幣的投資基金,用於幫助聯盟成員來發展共同的項目和進行短期的財務支援。比如,各公司短期資金頭寸的調度,包括成員單位發新股票,然後聯盟內部的基金來組織協調對新股的投資,這一切都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聯盟越來越清晰的一個責任,就是幫助成員牟取最大的經濟利益。聯盟對外並不承擔商會的一些職能,它隻在內部幫助企業來牟取最大利益,所以它算是一個經濟利益的共同體。中城聯盟目前發展得相當成功,雖然門檻費高達430萬,但幾乎每個月都有新成員進入,我想它最吸引人的三件事情是:第一件事情,它學會了有程序、理性和製度化地更換第一把手。中國大量的行業組織、行業協會很困惑的一件事就是,發起的時候熱熱鬨鬨,但收不來會費,變成了發起人和會長的事情,最後不了了之。中城聯盟一開始就製定了很好的規則,用製度化的、有程序的方式來更換第一把手。第一任輪值主席是王石,第二任是我,第三任是胡葆森,第四任是王若雄,兩年一輪換。怎麼輪換,這個程序規則非常清楚,比如說馬上2月份要換屆的時候,首先所有的成員都可報名。報名時要有承諾,第一你要花多少時間,第二你要做什麼事情,第三你在項目、信用、資質上有什麼優勢。大家機會均等,根據報名情況由提名委員會提出兩個人作為大家投票選舉的候選人。然後在換屆的會員代表大會上進行舉手投票,得票多的人自然當選。當選後馬上就辦交接,三個月內決定是否留任原秘書長和專業委員會,完成他的行政執行班子的一整套調整。聯盟不是少數人的,是大家的。而且每個人都可以來管理這個聯盟,那麼聯盟形成了三套機製。一套董事長聯席會和總經理聯席會,負責製定整個聯盟的遊戲規則,然後我們有一個聯盟協議,每個人都要簽署並按照協議履行職責。第二套機製是,有一個仲裁委員會,當大家不按規則做的時候,我們有一整套製裁辦法,比如道德譴責,比如信用等級降低,或者通知所有聯盟成員統一抵製他,不跟他做生意,甚至可以集體起訴。第三套機製是,我們設有秘書長和各專業委員會作為執行機構。專業委員會包括培訓委員會、財務委員會、資格審查委員會等等,這些委員會在秘書長的領導下開展經常性的活動,比如每個月的培訓,包括秘書之間的培訓,包括采購、工程、客戶服務等等。再一個吸引人的地方是它有一套救助機製,幫助成員企業渡過危機,比如可以企業托管,或者把陷入危機的企業賣給聯盟的基金,由基金掏錢讓企業得以運轉。第三個吸引人的地方是聯盟基金。聯盟基金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三年之內會超過50億元人民幣,如果這個基金有這麼大規模,那麼聯盟成員在聯盟內的發展就可以獲得很多的資源,除了以往的優秀企業之間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得到一些財務上的資助,使這些成員能夠很好地發展。這樣的製度化、程序化,成為中城聯盟得以很好發展並且持續吸引人的地方。中城聯盟這幾年影響力越來越大,內部凝聚力也越來越強,這是一個非常少見的策略聯盟,在行業的一些重要的發展方向上有一定的影響力。另有一個目前影響也非常不錯的行業組織是全國工商聯下屬的“房地產商會”。房地產商會形式上跟其他商會類似,但它有三件事做得非常好,目前在行業當中也起到了融合和提升的作用。首先它代表行業在政府製定政策的部門之間架起了通暢的溝通、建議渠道。針對這幾年房地產政策出台,房地產商會給予了及時的溝通、傳達、建言和推廣,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卓有成效。其次,房地產商會積極推動房地產行業綠色科技建築的標準,把科技和生態的標準在行業中大力推廣,成績斐然。第三,房地產商會積極參與、推動不動產金融的創新,在它的聯係下,它的一個成員聯華信托獲得了人民銀行的批準,可以在國內開展不動產投資信托的試點。這就等於打開了一個試點的缺口,為行業資源的擴大做出了貢獻。另外,商會一直在九-九-藏-書-網推動一個叫RECORD的研究報告,這是目前這個行業內最權威的一份研究報告,被很多領導關注,也被很多研究機構所應用。最近五六年,由於中城聯盟和房地產商會積極的作用,房地產行業的領導人、企業家之間建立了非常好的聯係,同時也為政策的發展提供了很多好的建議。我覺得這是行業組織的一個進步。第三個變化就是:區域性的工商團體和行業工商組織的發育。目前發育得最好的典型是浙江。其一,溫州商會走遍全國,哪裡有溫商,哪裡就有商會。溫州商會隸屬於溫州總商會,溫州商人在全國各地做生意遇到問題,當地的溫州商會就會出頭,如果還不行,總商會就會出麵。現在,全國幾乎沒有一個城市沒有溫州商會,這是一個非常有標誌性的商業力量的擴大趨勢。其二,每年在杭州舉行的浙商大會規模之大讓世人驚歎,全世界、全中國的浙江商人都回到那兒去開會,杭州旅館都住不下了。浙商大會每年把大家聚集起來,共同交流,創造商機。其三,浙江商會比溫州商會所包含的企業力量更大,比如阿裡巴巴的馬雲、複星的郭廣昌、銀泰的沈國軍等重量級的企業家都在浙江商會。浙江商會在上海有分會;北京也成立了浙江商會,會長是沈國軍,浙江商會光在北京就擁有50萬浙商。商業力量開始聚集、融合。浙江商會、溫州商會、浙商大會這三個組織實際就是未來的商業力量,他們對社會各方麵的影響力和保護商人利益的方法會越來越多樣化。再補充一個方麵的變化:跨行業的工商團體的活動也越來越多。跨行業主要有這麼幾種形式:定期性的論壇、同學會、NGO組織、企業家之間的橫向聯誼等。首先,看一下“定期性論壇”,它成為一種重要的社交和交流方式,特彆是提供了企業家之間見麵和建立私人關係的重要場所。一般來說一個論壇有三個功能,即意見超市、社交舞台、休閒放鬆。國內目前幾個特彆固定的、時間也比較長的論壇如下:“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每年12月在北京國貿舉行,已舉行了五六年,每年的主題都比較具有前瞻性和總結性,它每年還發布中國企業領袖的影響力排行榜。實際上這個排行榜又推動了大家對於企業領袖的認同感。譬如說2004年是張瑞敏、任正非,2005年是柳傳誌,2006年是王石。大家不管這個榜在全國到底有多大,但這個榜非常獨特,由於它的發布,大家自然對於這種企業領袖的認知、追隨、效仿、支持就越來越多,於是就推動了中國企業領袖之間的交流和聚集,以及提升了他們領袖性的影響力。“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亞布力企業家論壇是由田園和陳東升發起的。這個論壇是中國企業家的一個草根論壇,已經堅持了六七年,成為中國的企業家越來越重要的一個情結,很多年輕企業家想進入中國的企業領袖層或者重要的企業家圈,一般都是從參加亞布力論壇開始的。“博鼇論壇”。博鼇論壇是官方的一個非正式的民間外交舞台,它也慢慢地演變成了一個商業性的論壇,我們俗稱為草尖論壇,即有政府背景或海外背景。在亞布力論壇,中國企業家是主角;但在博鼇論壇,中國企業家往往不是主角,比如說2007年的博鼇論壇,比爾·蓋茨去了,自然他是主角。在這個論壇上,中國企業家會和全球最大的企業家有一個同台交流和討論的機會。比較有趣的是,在博鼇的論壇中,像房地產這樣專業性的論壇實際上大過其他的論壇。還有一個論壇性的機構,叫做“數字中國”。由IT界的一些精英企業家組織的這個數字中國論壇,團結和影響著一些新的IT界的創業人士。跨行業的第二種形式叫同學會。最近工商界的培訓,特彆是商學院的發展很快,培訓非常多。那麼各個商學院的同學會就變成了工商人士和企業領袖之間交流的最好平台,比如中歐商學院、長江商學院,紛紛開設了MBA班、EMBA班還有CEO班。我參加過長江和中歐的CEO班,在CEO班的這些同學就結成了一個同學會。長江和中歐的同學有很多是交叉的,於是我們又組織成立了華夏同學會,將近50人,每年有兩次的同學會活動。這種同學會成為中國最有影響的商業領袖認真研討商業競爭問題和公司間的合作的重要形式。華夏同學會探討的問題比所有媒體、商學院講的都要深。比如,2007年9月份的華夏同學會討論時,把現在所有最重要的IT企業的CEO們,如新浪的曹國偉、百度的李彥宏、騰訊的馬化騰、阿裡巴巴的馬雲叫到一起,讓他們來談IT企業的未來趨勢。而在中國目前的IT商業活動中,能把這四人弄到一起是第一次,他們平時有競爭,擱在一起老撐胳膊踢腿。這次活動的主持者是柳傳誌。這個同學會有一些很好玩的規則,比如你不來要罰款,罰的款都捐給華夏慈善基金會。每次的同學會都同時彙報一下慈善基金會的工作。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同學會形式。跨行業的第三種形式是NGO組織,即非政府組織。最典型的非政府組織就是“阿拉善(SEE)生態協會”,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有將近100個企業家參加,幾乎囊括了國內目前最活躍的企業家,一部分是本土企業家,一部分是海歸,還有一部分是台灣企業家(有20多位)。在阿拉善(SEE)生態協會這樣的非政府組織裡,我們通過共同的公益事業,擴大大家橫向的聯係,也促進了融合,在公益事業的舞台上互相借鑒,相互學習,通過考察,思考並探索如何回饋社會和推行企業社會責任。最近平安保險的董事長馬明哲成立了一個明園基金,他邀請企業家,包括王石、馬蔚華來做理事。不同的企業家通過大量的NGO和公益慈善組織,建立他們橫向的在公益上的聯係,同時也增加了很多企業家私人之間的溝通。再有一個就是剛才提到的華夏慈善基金會,由王兵、李東升、朱新禮、馮侖、虞鋒、祝義才等企業家發起,經過三年多的運作已被國家民政部表彰為國內最好的私募基金,目前它已成為亞洲救助先天性心臟缺損疾病的最大的民間基金會。華夏慈善基金會目前已募集了將近3000萬元,全部用來幫助治療先天性心臟缺損的患者,享受治療的目前已超過1000人。通過NGO的公益慈善活動,企業家在履行社會責任、回饋社會方麵找到了共同語言,同時也增強了他們之間的合作和相互了解。跨行業的第四種形式類似俱樂部,它是企業家之間橫向的聯絡和聯誼組織,比如“泰山會”。泰山會已超過10年的曆史,會員不到20人,但是私人感情非常好,每年在國內聚一次,同時在國外有5天的集體休假。泰山會原則上不怎麼發展會員,有時候兩年就發展一個。還有一個“金鼎俱樂部”,是由海航董事長陳峰、科瑞的董事長鄭躍文發起的,是以學習和交流為主要特征的一個俱樂部。這個俱樂部由將近30位中國最有影響的企業家組成,他們每年有固定的活動形式,成員之間也建立了非常好的私人感情。再有一個例子,叫“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由劉東華的《中國企業家》雜誌發起。這個俱樂部剛剛成立一年,理事會和參加的人員也都是中國目前最有影響的企業家,這個俱樂部未來也將會是一個中國企業家橫向交流、切磋、探討問題和共同發展的很好舞台。總之,在最近三五年,中國企業界特彆是企業領袖,通過自覺地參與公益慈善事業以及通過政府的渠道來積極配合政府發展、維護行業及市場競爭秩序,已經逐漸形成了他們各自的風格和影響力,並起到了越來越大的作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