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四章 清廷的準備(下)(1 / 1)

龍嘯大明 木林森444 1576 字 1天前

“怎麼還是個樣子?難到說商家軍就是用這種火銃打敗了我們的大清鐵騎嗎?”多爾袞一身戎裝,隻是沒有戴頭盔,站在打靶場上,手裡握著一支新造的火槍,一臉的不悅之色,而在他麵前,跪著十餘名工匠,人人低著頭,不敢和多爾袞對視.有幾個人的身體都在瑟瑟發抖。見沒有人回應,多爾袞更不悅了,道:“王天相、金世祥,你們以前督工造出的紅衣大炮都很好啊,怎麼造火銃就不行了呢,這是怎麼回事?”王天相和金世祥都是清廷的鑄炮老工匠,早在皇太極天聰年間,出榜招募能鑄炮之人,王天相、金世祥等十人揭榜應募,隨後又有七人應募,幫助當時還是後金造出了第一門紅衣火炮,皇太極賜名為“鎮國龍尾大將軍”。因此這十七人也成為滿清的第一批鑄炮工匠,並且都因鑄炮有功,而得以入旗造籍,當然是漢旗。其中最差的也有個拜唐阿的職位。而為首的王天相、金世祥現在都己經是牛錄章京了。仍然付責淸廷的火炮督造工作。聽了多爾袞的問話之後,王天相隻好硬著頭皮道:“回稟攝政王,這種火銃叫做自生火銃,和鳥銃不同,乃是靠燧石撞擊打火,奴才也聽說過明朝確是有這種火銃,到是比鳥銃方便。但奴才們確實是按照這個樣品來製做的,一分也不差,但不知怎麼,就是打不著火。而且就是用原來的樣品,也一樣打不著火。”原來江淮戰役失敗之後,多爾袞也接授了洪承疇平南四策中的大部份意見,準備大量製造火器,來和商家軍對抗,仿製商家軍用的各種武器,包括火炮、火槍、手榴彈、霹靂火箭等等。因為在與商家軍的交戰中,清軍到是也搶到十幾支商家軍用的煫發槍,多爾袞聽說這種火銃射速快,打得遠,因此也命王天相、金世祥兩人,以這樣的燧發槍為樣本,進行仿製,然後大量裝備清軍使用。那知仿製出好幾次燧發槍,在試射的時候卻根本就打不著火,而且就是用繳獲的商家軍的火槍,也同樣打不著火。因此多爾袞聽了,也不禁有些奇怪,如果是仿造的不中用還情有可原,但原版的也沒發用,那可就非常不能理解了,道:“有這種事情嗎?拿來我看。”王天相、金世祥趕忙一人遞上來一支火槍,一把原版,一把是山寒版,多爾袞把兩支火槍拿到手裡一比較,確實仿製的幾乎一模一樣,隨後讓他們填上火藥,裝好煫石,果然兩支火槍都沒法打著火。多爾袞也不禁皺起了眉頭,道:“這是怎麼回事,商家軍也是用的這樣的火銃,怎麼我們用就不行呢?難到是有什麼邪術不成嗎?”金世祥忙道:“回稟攝政王,依奴才來看,應該是我們用的煫石不行,扣機的力量太小,因此打不出火來。”聽他這麼一說,多爾袞這才發現確實是這樣,扣機扣動的力量確實很小,因此又道:“難到商家軍用的就不是燧石打火嗎?”王天相道:“也許商家軍所用燧石,容易打火一些,隻是沒有見過,奴才也不敢妄言。但奴才們試過六七種常用燧石,都不行。”其實金世祥說的到是沒有錯,清廷仿製的煫發槍的問題確實出在燧石上。用燧石打火,需要較大的撞擊力量才行,早期的燧發槍發射成功率基本不超過八成,就是因為燧石打火極不穩定,但扣機的力量過大,又容易造成手指疲勞,因此還不如火繩槍好使,這也是早期燧發槍沒有普及的原因之一。而商家軍的燧發槍是用雷汞為打火藥的火帽打火,雷汞的靈敏度可比自然生成的燧石強多了,隻用輕輕一擊就能產生火花,因此扣機的力量也不大,成功率也極高,接近百分之百,而這種打火結構換上了用燧石作打火藥,自然就打不著火來。多爾袞雖然不懂什麼雷汞火帽,但基本意思也明白了,心裡不禁罵這些搶回火銃的清兵太粗心了,怎麼不連燧石也一起搶回來呢,至少也有個樣子去找,但現在怎麼辦呢?這時跪在地上的工匠中有人跪爬了一步,道:“攝政王,奴才到是有個辦法,不知可行不可行?”多爾袞看了他一眼,道:“你則說來聽聽。”那工匠道:“奴才是見過明朝製造的自生火銃,扣力確實比這支火銃大得多,因此奴才想改變一下這支火銃的打火結構,加大扣機的力量,就是用一般的煫石,也能打著火了。”多爾袞點了點頭,道:“你叫什麼名字?”那工匠道:“回攝政王的話,奴材名叫王承烈。”王天相忙道:“稟攝政王,這是奴材的犬子。”多爾袞聽了之後,也嗬嗬笑道:“哦,王天相,原來是你的兒子。王承烈,你說的有道理,我就把這事交給你去做吧,做好了,我重重有賞。”王家父子趕忙又千恩萬謝,其他工匠見終於有人接了榜,也都鬆了一口氣。但多爾袞卻連連搖頭,雖然清軍現在仿製商家軍用過的火器,但幾乎每一項都進行得不順利。一來是因為商家軍使用的火器,多少都有一點超過這個時代的技術,也是清廷難以仿製的,而就是這麼差一點技術,但在性能上相差了一大截,用起來就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像這種山寨的燧發槍,基本就是失敗。還不如鳥銃好使。像在其他的火器中,手榴彈應該是最簡單的,早在宋朝就有了類似的武器,也很快就能做出來,但不是商家軍那種拉弦式的手榴彈,而隻能造出點火式的。多爾袞當然清楚這裡麵的區彆,點火式的手榴彈隻是在守城時有用,在進攻中作用就不大了,因為士兵不可能一手拿著火把去作戰,更彆說是在兩軍混戰的時候了。但商家軍攻城戰術基本都是先用火炮猛轟,等把城牆上都收拾得差不多了,再派出攻城部隊。估計這種手榴彈能發揮的餘地也不大。而地雷也一樣,同樣是隻能造出引線點燃式的,做不出觸發式的地雷來,實際的作用也不大。另一方麵,商毅從北京撤退時,把北京的火器工匠幾乎全都打包帶走,一點也沒給清廷留下來。雖然清廷自身也有不少火器工匠,但清廷的火器基本屬於畸形發展,過份的遍重於鑄造火炮技術,連能造火銃的都極少,致於製造其他火器,基本就是沒有了。就是清軍最善長鑄造的火炮,也無法在減輕重量的情況下,依然保持射程。儘管清廷也掌握了銅體鐵芯的鑄炮技術,但還是用煤作燃料煉鐵、煉銅,使造出來的火炮的膛壁較脆,重量相同的情況下,填充的發射火藥都要少三成左右,因此射程也就難以提高了。至於開花彈,更是想都不用想了。不過有的工匠到是想出一個辦法,就是把點火式的手榴彈集中在一起,用投石機投出去,到也能夠扔出二百步左右,雖然在射程上遠不如商家軍的火炮,但總算也是個辦法,在攻城守城時,到也能夠用得上。隻有霹靂火箭也是這個時代早有的技術,原理也很簡單,不用火器工匠,煙花師父都可以做得出來,但那些都是小尺寸,想做出三四尺長,不僅能夠燃燒飛行,而且射程還要遠,落地之後還可以爆炸,也要經過反複的試驗才行,不是一兩個月能夠仿製得出來的。因此多爾袞也覺得非常的鬱悶,商家軍到底是請了何方高人,能夠造出這麼多好用的火器來,而自己難以仿出來,後來才想起洪承疇也提到過,商家軍裡有一支西洋人的軍隊,大概是從西洋人那裡學來的吧,於是多爾袞馬上下令,招來傳教士入宮麵對。清軍進入北京之後,龍華民為首的外藉傳教士並沒有離開北京,都留了下來。而淸軍見他們是西洋人,又是出家人,到也沒怎麼為難他們,仍然允許他們住在北京,保留教堂,並且繼續傳教。而一些排斥天主教的原明官員則都忙著在新朝中搶占有利的位置,也沒顧得上管他們,結果這一年多來,龍華民等傳教士到是很清靜。隻是傳教的情況變得非常艱難。接到多爾袞的招見之後,龍華民也趕忙進宮,麵見多爾袞。其實外教士本來就不是兵器製造師,學過鑄炮技術隻是為了方便傳教,但現在唯一掌握了這項技術的湯若望也跟著商毅去了南方,因此龍華民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不過儘管龍華民對火器的了解基本等於白癡級,但並不妨礙他吹牛,反正隻用一句話來應付多爾袞就行了:“雖然我不懂,但歐州有這項技術。”這個回答也使多爾袞深信不疑,因為在這個時代中國人的觀念中,西洋人的火器技術比中國高得多。因此多爾袞也舒心了不少,洋和尚雖然不會,但有洋人會就行了,商毅能請洋人教,咱也行啊。於是又和龍華民胡扯了一通,終於以封龍華民為通玄教師,換取龍華民幫助從澳門請幾名火器師傅來指導清廷製造火器。而另一個收獲是把教堂裡僅有的兩架單筒望遠鏡也給多爾袞半搶半要,給弄到手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