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捷足先登(1 / 1)

第四野戰軍 魏碧海 12781 字 1天前

1945年8月9日,遠東戰場掀起了新的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壓軸戲開始上演了。蘇聯紅軍後貝加爾軍區、遠東第一方麵軍、第二方麵軍、太平洋艦隊和黑龍江艦隊,編成11個合成集團軍、1個坦克集團軍、1個騎兵機械化集群、3個空軍集團軍、3個防空集團軍,總兵力150萬人,大炮26,000門,坦克5500輛,飛機3800架,艦艇500艘,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同時攻入中國東北。盤踞中國東北多年的日本關東軍,一向以驍勇善戰而名滿天下,但此時已經成為強弩之末。日軍在蘇聯紅軍的毀滅性打擊下迅速崩潰。曾經不可一世的日本武士們步入了最後的黃昏,猩紅的太陽旗在黑土地紛紛墜落。西路,馬利諾夫斯基元帥率後貝加爾方麵軍主力由蒙古東部出擊,橫穿沙漠,越過大興安嶺,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8月19日,方麵軍主力前鋒進抵長春、沈陽近郊,左翼攻占齊齊哈爾,右翼進抵張北、承德、赤峰等地,切斷了東北與華北日軍的聯係。東路,麥列茨科夫元帥率遠東第一方麵軍與日本關東軍主力交戰。日軍負隅頑抗,無奈軍力對比懸殊,第一線陣地迅速崩潰。雙方裝甲部隊剛一接觸,勝負便成定局。日軍的坦克裝甲太薄,被蘇軍的高射機槍一掃就成了馬蜂窩。相反,蘇軍坦克的裝甲十分堅固,連日軍的炮彈都無法洞穿。8月17日,蘇軍攻占勃利、圖們,19日攻占敦化、汪清。北路,普爾卡耶夫大將率遠東第二方麵軍強渡烏蘇裡江和黑龍江。主力在黑龍江區艦隊的支援下,沿鬆花江南下;右翼攻占瑗琿城後,向嫩江前進;左翼逼近寶清。8月19日,北路蘇軍連克佳木斯、依蘭,逼近哈爾濱、北安、齊齊哈爾。8月19日,蘇軍傘兵部隊在哈爾濱、長春、沈陽三大城市空降。8月20日,蘇軍傘兵部隊同時在雙遼、遼源、延吉、吉林、大連、旅順等城市空降。東路和西路蘇軍在哈爾濱、長春、沈陽勝利會師。8月31日,蘇軍解放東北全境。日本人說完就完了,實在出乎人們的意料。8月9日,蘇軍出兵東北的消息通過廣播迅速傳遍延安全城,讓人興奮得夜不能寐。當時,中共的高級將領大多在延安,他們參加“七大”後,還沒來得及返回各自的根據地。大家摩拳擦掌,琢磨著怎麼趕回部隊參加對日大反攻,豈料第二天就傳來了日本政府向盟國發出乞降照會的消息。這無疑如一塊巨石掉進了深潭,使詩人氣質濃厚的毛澤東再也無法平靜。蘇軍出兵東北和日本乞降,這本是毛澤東意料之中的事,可這一切來得如此突然卻出乎他的意料。6月24日,他還在給各地領導人的電文中估計,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大約需要一年半的時間。沒想到蘇聯一出兵,日本就投降了。而蘇聯出兵之事,中共中央事先竟一無所知。在抗戰期間毛澤東與莫斯科的關係有些微妙。蘇聯為了避免德國和日本東、西兩麵夾攻,與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但是斯大林明白這個條約與《德蘇互不侵犯條約》一樣,是靠不住的,他想借助蔣介石的百萬大軍牽製日軍。蘇聯在“二戰”期間援助蔣介石的武器裝備達1.7億美元,包括飛機、大炮、坦克等重武器,而對延安的援助卻是一些書籍和藥品。當時在延安的中外記者評論道:“武器都給了國民黨,馬列主義給了共產黨。”儘管如此,蔣介石並不買莫斯科的賬,每次隻有到日軍向蘇聯邊境集結的關鍵時刻,斯大林才想起延安“小兄弟”。斯大林揮動指揮棒,命令毛澤東向華北日軍發動攻勢,以拖住日本人。毛澤東偏偏不是個唯共產國際之命是從的共產黨領袖,他拒絕了斯大林的“命令”:敵我軍事技術裝備太懸殊,我人力、物力、地區、彈藥日益困難,我們在軍事上的配合作用恐不是很大。假若不顧一切犧牲來動作,有使我們被打垮不能長期堅持根據地的可能,這不管在哪一方麵都是不利的。如果我們加強彈藥、機關槍、大炮和炸藥的裝備,我們的行動效力就會大些。毛澤東在拒絕斯大林命令的同時,暗示“老大哥”的偏心:延安迫切需要“彈藥、機關槍、大炮和炸藥”,而你卻全給了蔣介石。毛澤東與斯大林的這次彆扭發生在1941年7月,當時日本關東軍在東北舉行代號為“關特演”的大演習,那正是蘇德戰爭初期,蘇軍受到重創,局勢異常嚴峻。這年秋天德軍逼近莫斯科,蘇聯獲得一個情報,說是隻要德軍攻下莫斯科,日本就立即進攻蘇聯遠東地區。斯大林十分緊張,致電毛澤東,要求派一部分八路軍主力部隊向長城方向運動,以牽製日軍。毛澤東回電,說部隊調動有困難。當時正是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歲月:日軍對各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蔣介石政府早在“皖南事變”後就宣布新四軍為“叛軍”,不僅停發了八路軍的薪餉、彈藥和被服等物資,還調集50萬大軍對陝甘寧邊區和其他敵後根據地實行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雖然毛澤東所言是真實的,但他畢竟拒絕了斯大林的“命令”。1942年底,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蘇聯情報機構認為日軍即將進攻蘇聯。斯大林又急了,曾三次致電毛澤東,要求支援。在第一封電報中說,他將準備可裝備一兩個師的新式武器,請毛澤東派相應兵力到蒙古邊境地區去取。毛澤東回電說:“我們當然需要武器,但調動一兩個師的兵力到蒙古邊境去接受武器是不可能的。”因為大部隊在通過廣闊草原時,會被敵空軍發現而遭殲滅。這個方案是不現實的。不久,斯大林第二次來電,提出可分批派出小部隊到蒙古邊境輪番接受武器。毛澤東又拒絕了。1943年初,斯大林再次來電,要求派若乾師團部署在長城內外一線。這次,毛澤東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派羅瑞卿、楊成武和呂正操部向長城附近靠攏,伺機向東北腹地滲透。不久,蘇德戰爭形勢逆轉,蘇軍由防禦轉入反攻,斯大林再也不需要延安“小兄弟”的武力支援了。莫斯科與延安的“誤會”遠不止這些,如在統一戰線問題上,蘇聯主張“一切服從統一戰線”,也就是要中共完全聽命於蔣介石政府,而毛澤東主張“獨立自主”。當國共雙方發生摩擦時,莫斯科唯恐統一戰線破裂,一味要求延安忍讓。在延安整風問題上,斯大林認為這是宗派鬥爭,意在清洗王明、博古等“親莫斯科派”,來電勸說:“不要搞黨內鬥爭,要團結黨內同誌一致抗日。”當然,莫斯科和延安之間的“彆扭”畢竟是兩個無產階級政黨間的內部矛盾,毛澤東相信隨著時局的變化,斯大林一定會鼎力支持中共。他預料戰後美國必定反蘇,蔣介石必定反共。他在黨的“七大”會議上,曾對台下的幾百名代表說:“你們信不信?反正我信。國際援助一定要來;如果不來,殺我腦袋。”蘇聯出兵東北後,毛澤東找蘇聯駐延安情報組負責人孫平詢問:“為何事先不打招呼?”孫平回答:“可能是與美英方麵有協議,不能泄露機密。”不管怎麼說,毛澤東對此事還是非常高興的,畢竟蘇聯出兵東北比美軍在中國東南沿海登陸要好。當時,延安還駐有美軍觀察組,他們在1944年就宣稱美軍將在中國沿海登陸。毛澤東一直對美軍登陸一事抱有警惕。他在“七大”的幾次會議上多次提到“希臘事件”—希臘共產黨遊擊隊被英軍登陸部隊繳械。他擔心美軍登陸部隊也會這樣做。因為,美國對華政策是扶蔣反共。他提醒與會代表,可能會出現這種局麵:美蔣沿長城一線進行封鎖,切斷中共與蘇聯的聯係;為了挫敗美蔣的陰謀,必須集中二三十個旅開到東北去,背靠蘇聯,獲得武器援助。他說:“從我們黨,從中國革命最近將來的前途看,東北是特彆重要的。如果我們把現有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隻要我們有了東北,那麼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他欲奪取東北的最初動機是為了挫敗美蔣的封鎖。沒想到蘇軍居然打來了,先於美軍進了中國。毛澤東凝視著中國地圖的東北角,他的眼前立即浮現出白山黑水的地貌。幾個小時前軍委二局送來的一份關於東北基本情況的材料上說:東北工業發達,其煤產量幾近全國的一半,發電量占全國的八成,鋼鐵產量接近九成;其交通之便利冠絕全國,鐵路有1.4萬公裡,公路有10.8萬公裡;其農業和林業非常發達,有“穀倉”“林海”的美譽。軍統頭子戴笠夾著公文包匆匆走進山洞林園1號樓時,蔣介石牙痛似的吸了一口涼氣。戴笠發現蔣介石正在收聽延安的廣播電台。他在門口遲疑了一下,還是忍不住輕喚了一聲:“委座。”蔣介石關掉電台,朝戴笠道:“雨農,有何新情報?”戴笠打開公文包,取出一摞材料遞給蔣介石。“朱德下了七道命令,令匪軍舉行大反攻……”“反攻個屁!”蔣介石氣憤地翻著文件,“日本已向盟軍乞降……”當他讀到朱德的第二號命令(“……原東北軍呂正操所部由山西、綏遠現地向察哈爾、熱河進發;原東北軍張學思部由河北、察哈爾現地向熱河、遼寧進發;原東北軍萬毅所部由山東、河北現地向遼寧進發;現駐河北、熱河、遼寧邊境之李運昌部向吉林進發。”)時,渾身不住地哆嗦。“共黨想占領東北,這辦不到!”蔣介石是個十分精明的人物,他立即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東北沃野千裡,努爾哈赤就是憑此奠定基業,使滿族人入主中原。現在的東北不僅沃野千裡,還有強大的工業。如果東北落入“共匪”之手,那麼“窮黨”將會一夜間暴富,力量倍增。而且東北與蘇聯接壤,一旦“共匪”據有該地,不僅可擺脫長期受到封鎖和圍剿的不利局麵,還會得到斯大林的援助……蔣介石考察過蘇聯,曾目睹過蘇聯龐大的軍事機器,也領教過斯大林的威力。他本人就是依靠蘇聯的扶助才奠定了“黃埔基業”。1927年他和馮玉祥率領的軍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而這兩支國民革命軍都得力於蘇聯的援助。蔣介石一想到斯大林就叫苦不迭:那真是個可怕的對手!蔣介石繼續翻閱情報,當看到新四軍公開發表粟裕為南京市長、劉長勝為上海市長時,氣得暴跳如雷。“立即將這些情報送赫爾利大使和魏德邁將軍,請麥克阿瑟以盟軍最高統帥的名義,令在華日軍隻能向國民政府和中央軍投降,在中央軍到達前,必須維持現地治安,抵禦一切非法武裝的進攻。”“委座,目前的戰略態勢於我不利,國軍主力集中於西南一隅,而共匪遍布華北、華中、華南廣大區域。”戴笠又獻一計,“為避免共黨捷足先登,何不起用汪偽分子?”蔣介石毫不猶豫地說:“隻要他們棄暗投明,戴罪立功,抵禦共軍的進攻,可既往不咎。”戴笠從包中取出一份名單,不無得意地說:“軍統對汪偽首要分子的策反工作可謂瓜熟蒂落。周佛海、任援道、龐炳勳、孫殿英、孫良誠、張嵐峰、門致中等都已向我明確表示,隨時聽候委座指示。這些人雖為民族敗類,但在反共這一點上與我們誌同道合。”在戴笠的建議下,蔣介石先後任命周佛海為軍委會上海行動總指揮;羅君強為副總指揮,負責維持滬杭一帶的“治安”;任援道為南京先遣軍司令;龐炳勳、孫殿英、孫良誠、吳化文、張嵐峰、門致中分彆為第1、第2、第3、第4、第5、第6路先遣軍總司令。於是這些偽軍將領搖身一變,成了國軍的高級將領。“‘委員長’現在要下山了!八年來我們和蔣介石調了一個位置:以前我們在山上,他在水邊。抗日時期,我們在敵後,他上了山。現在他要下山了,要下山來搶奪抗戰勝利的果實。”毛澤東麵對數百名中共乾部發表慷慨激昂的演說。這是1945年8月13日的事,近幾天來蔣介石的所作所為深深激怒了毛澤東和他麾下的將士。8月11日,蔣介石通令全國各部隊執行盟邦協議,開始參與對日受降工作。唯獨對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朱德的電令是個例外:“所有該集團軍所屬各部隊,應就原地駐防待命;在各戰區作戰境內之部隊,並應接受該戰區司令官之管轄。政府對於敵軍之繳械、敵俘之收容、偽軍之處理及收複地區秩序之恢複、政權之行使等事項,均已統籌決定,分令實施。為維護國家命令之尊嚴,恪守盟邦共同之規定,各部隊勿再擅自行動為要!”8月12日,蔣介石任命處於八路軍包圍之中的偽軍將領孫良誠等為先遣軍總司令,這些對解放區軍民犯有滔天大罪的漢奸頭子搖身一變全部成了國軍總司令。他們不僅阻止中共抗日武裝對日偽盤踞的戰略要地的進攻,還以中央軍的名義大舉蠶食解放區。國民黨的正規軍也在蔣介石的驅使下向解放區傾巢進犯。綏遠傅作義部於8月11日侵占八路軍從日軍手中奪回的包頭,並繼續沿平綏路向聶榮臻部東犯。國共雙方軍隊發生激烈衝突。圍困陝甘寧邊區的胡宗南部於7月21日出動6個師向關中地區進犯,邊區部隊於8月8日發起反攻,胡部受到重創,現戰鬥仍在進行。毛澤東等中共領袖清醒地意識到一場空前的內戰即將來臨。為提醒黨政軍乾部認識到這一點,毛澤東用極富感染力的湖南口音翻起了蔣介石的老賬,他說:“蔣介石是怎樣上台的?是靠北伐戰爭,靠第一次國共合作,靠那時候人民還沒有摸清他的底細,還擁護他。他上了台,非但不感謝人民,還把人民一個巴掌打了下去,把人民推入了十年內戰的血海。”毛澤東稍微停頓了片刻,點燃一支煙,猛吸了一口,然後繼續他那著名的演講:“蔣介石總是強迫人民接受戰爭,他左手拿著刀,右手也拿著刀。我們就按照他的辦法,也拿起刀來……現在蔣介石已經在磨刀了,因此,我們也要磨刀!”在毛澤東慷慨激昂的演講聲中,其他中共領袖們正抓緊時間進行各自的工作。劉少奇拿著紅藍鉛筆,審閱當天延安《解放日報》的清樣。上麵有一篇社論,出自毛澤東的手筆。文章尖銳辛辣、妙趣橫生。劉少奇不時露出微笑。……朱德總司令根據波茨坦公告和敵人投降的意向,下令給所屬部隊促使敵偽投降,反倒錯了,應該勸敵偽拒絕投降,才是對的,才算合法。無怪乎中國法西斯頭子獨夫民賊蔣介石在敵人尚未真正接受投降之前,敢於命令解放區抗日軍“應就原地駐防待命”,束手讓敵人來打。無怪乎這同一個法西斯頭子,又敢於“命令”所謂地下軍(實際上就是實行曲線救國的偽軍和與敵偽合流的戴笠係特務)和偽軍“負責維持地方治安”,而不許解放區抗日軍隊向敵偽“擅自行動”。這樣敵我倒置,真算得上是由蔣介石自己招供,活畫出他一貫勾結敵偽、消除異己的全部心理了……他們找了朱德總司令命令敵偽投降繳械當作借口。這難道也算得一個聰明的借口嗎?不,這樣來找借口隻是以證明國民黨反動派把敵偽看得比同胞還可親些,把同胞看得比敵偽還可恨……朱德戴著一副老花眼鏡正在簽發給蔣介石的電文。電文是毛筆起草的,寫得龍飛鳳舞,這舉世無雙的狂草書法同樣出自毛澤東的手筆。當然,電文末尾署名為“朱德”。電文如下:“我們從重慶廣播電台收到中央社兩個消息:一個是你給我們的命令;一個是你給各戰區將士的命令。在你給我們的命令上說:“所有該集團軍所屬部隊,應就原地駐防待命。”此外,還有不許向敵人收繳槍械一類的話。你給各戰區將士的命令,據中央社重慶十一日電是這樣說的:“最高統帥部今日電令各戰區將士加緊作戰努力,一切依照既定軍事計劃與命令積極推進,勿稍鬆懈。”我們認為這兩個命令是互相矛盾的。照前一個命令,“駐防待命”,不進攻了,不打仗了。現在日本侵略者尚未實行投降,而且每時每刻都在殺中國人,都在同中國軍隊作戰,都在同蘇聯、美國、英國的軍隊作戰,蘇、美、英的軍隊也在每時每刻同日本侵略者作戰,為什麼你叫我們不要打了呢?照後一個命令,我們認為是很好的,“加緊作戰,積極推進,勿稍鬆懈”,這才像個樣子。可惜你隻把這個命令發給你的嫡係部隊不是發給我們,而發給我們的是另一套。朱德在8月10日下了一個命令給中國各解放區的一切抗日軍隊,正是“加緊作戰”的意思。再有一點,叫他們在“加緊作戰”時必須命令日本侵略者投降過來,將敵偽軍的武器等收繳過來。難道這樣不是很好的嗎?無疑這是很好,無疑這是符合中華民族的利益的。可是“駐防待命”一說,確與民族利益不符合。我們認為這個命令你是下錯了,並且錯得很厲害,因為這個命令我是表示:堅決地拒絕這個命令。因為你給我們的這個命令不但不公道,而且違背中華民族的民族利益,僅僅有利於日本侵略者和背叛祖國的漢奸們。”毛澤東將煙蒂扔在地上,揮動有力而略顯生硬的左手,再次提高嗓門:“蔣介石要發動全國規模的內戰,他的方針已經定了,我們對此要有準備。全國性的內戰不論哪一天爆發我們都要準備好,早一點,明天早上就打吧,我們也在準備著!”這些天來,毛澤東整天整夜地緊張工作,時而起草電文向各解放區發號施令,時而翻閱軍委送來的文件,皺眉沉思。他一支接一支地抽煙,窯洞裡充滿了煙草的辛辣氣味。局勢變化之快令人眼花繚亂。8月14日,蔣介石忽然來電邀他赴重慶“共商國是”。毛澤東知道這是老蔣施放的“和平煙幕”,目的是麻痹對手,加緊戰爭準備。他為之一笑,不予理會,繼續下令各解放區向日偽反攻,收繳武器資財,準備應付內戰。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同日,蘇聯與外蒙古的軍隊占領了多倫及張北。毛澤東下令晉察冀軍區的八路軍乘機奪取大同、太原、北平等城市,以爭取造成背靠蘇蒙控製華北大部地區的有利形勢。爭奪東北的問題是他考慮最多的,但他不知道蘇聯的態度,不敢有太大的動作。8月11日,新華社公開發布朱德總司令的第二號命令,令呂正操、張學思、萬毅、李運昌等部向東北進軍,當晚中共中央在內部文電中指出:“除李運昌部外並非要呂、張、萬部馬上開往四省……”近來又傳出宋子文在莫斯科與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條約的具體內容尚不得而知,斯大林在中國問題上對蔣介石做了些什麼承諾呢?正在毛澤東苦思冥想之時,劉少奇推門進來,興衝衝地說:“主席,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冀察軍區十二分區一部騎兵被駐張北的蘇軍繳械了……”“你這是什麼話?”毛澤東詫異道,“被人家繳械了還是好消息!”“我沒有說清楚,是這樣的……”劉少奇笑道,“那隊騎兵是奉冀察軍區之命,主動前往張北,準備配合蘇軍作戰的。誰料蘇軍的摩托化部隊一擁而上,不由分說就將他們全部繳械了。後經解釋才明真相,蘇軍一位上校說,原來是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誤會誤會,就歸還了武器。那位上校還說八路軍不是正規軍嗎,怎麼著裝五花八門、武器長短不一呢?”毛澤東忍不住笑道:“看來蘇軍官兵對我們太缺乏了解嘍。不過這件事可視為我們無意中放出的一個氣球,它試探出了蘇軍起碼不反對與八路軍接觸。”“是的,所以我說是好消息。”“看來,對東北該有動作了。”毛澤東將煙蒂摁滅,提筆疾書:“山東分局、平原分局、冀魯豫分局並告晉察冀分局:”“紅軍占領東北,國民黨力圖爭奪東北,我方除李運昌率3個大團深入遼寧,冀東、冀察兩區各有一部深入熱河之外,中央決定從山東調兩個團(萬毅支隊在內),冀魯豫調1個團,冀中調1個團,共4個團,歸萬毅率領開赴東三省。山東之兩團限電到十天內準備完畢,即行出發,經河北會合冀魯豫及冀中之兩團,開至熱河邊境待命。每團官兵不得少於1500人。必須明確宣布去東三省之任務(乘紅軍占領東北期間同國民黨爭奪東北)。必須配備必要之地方工作乾部(三處所集中之東北乾部亦望交萬毅帶去),必須有良好之紀律。配備及出動情形望告。另由陝甘寧邊區配備1個團,晉綏軍區配備3個團,中央配備1個乾部團,共5個團,由呂正操、林楓率領開東三省。以上告知萬毅,但勿在報上發表。”劉少奇在一旁看毛澤東草擬完電文,提醒道:“蔣介石今天又來一電,請你去重慶,如何回答他?”“那可是鴻門宴喲!考慮兩天再說。”毛澤東放下毛筆,點燃一支煙,又開始吞雲吐霧,“老蔣現在占有外交、內政優勢,他是正統,國際上隻承認他。又是戰時領袖、中國戰區統帥,可以發號施令。不過,他心裡明白,蘇聯的一套不過是外交辭令,其實,國共反映美蘇,蘇聯不可能真心支持他……”就在這天深夜,蘇聯情報組的孫平派人送來一份急電,毛澤東接電一閱,頓時怒火中燒。他一把扯開胸前的紐扣,通知立即召開書記處會議。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和任弼時匆匆趕來,幾大書記看完電報一時都愣住了,原來斯大林要毛澤東去重慶談判。劉少奇說:“看來蔣介石兩次來電邀主席去重慶談判並不簡單,是有國際背景的,我們原先隻想到美國一家,沒想到蘇聯也卷進去了。看來我們不認真應對是不行的啦!”任弼時一聽,連連擺手:“重慶去不得!蔣介石的流氓手段是出了名的。1929年將李濟深押於南京湯山,1931年又將胡漢民軟禁,1937年張學良又陷囹圄……”劉少奇見周恩來沉默不語,忍不住道:“恩來,你與蔣介石交道打得最多,你的意見呢?”周恩來將兩道濃黑的劍眉擰在一起,沉思片刻,說:“我了解蔣的為人,正如弼時所言他的流氓手段是出了名的,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扣押張學良便是典型的一例。這隻是他性格的一麵,他的性格中還有軟弱的一麵,如特彆怕得罪外國列強,抗戰之前他對日本人怕得要命,後來又怕美國人。他並不是對輿論一概置之不理,有時候也沽名釣譽。總之,他絕不是個簡單的人物,否則,不會有今天的地位。”劉少奇見周恩來並未明確表態,於是問:“主席該去還是不該去?”周恩來劍眉一揚:“先觀察幾天再說,看各方麵的態度。”8月22日,毛澤東致電蔣介石:“茲為團結計,特先派周恩來同誌前往進謁,到後希予接洽為懇。”蔣介石有他的如意算盤,他邀請毛澤東赴渝談判有三層意思:第一,他料定毛澤東沒有這個膽子,如果毛澤東不來,他就可以將內戰的責任推給對方,在政治上占得先機;第二,如果毛澤東鬥膽前來,他可以在談判桌上逼其就範,不戰而屈人之兵,但這種可能性很小;第三,可利用談判作緩兵之計,加緊從西南調運大軍搶占戰略要地,為內戰做準備。當他接到毛澤東的正式答電後,以為毛澤東膽怯,於是再進一步,避開周恩來,單點毛澤東的將,又發出了第三份“請柬”:“毛澤東先生勳鑒:”“來電誦悉,承派周恩來先生來渝洽商,至為欣慰。惟目前各種重要問題,均待與先生麵商,時機迫切,仍盼先生能與恩來先生惠然偕臨。則重要問題,方得迅速解決,國家前途實利賴之。茲已準備飛機迎迓,特再馳電速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大智大勇的毛澤東定下赴渝談判的決心後,開始與在延安的各戰區首長談話,麵授機宜。毛澤東告誡他們:“談判桌上的交鋒是唾沫星子和筆墨官司,真正起作用的是戰場上的真刀真槍。”“如果國民黨軍進攻我們,我們的反擊會不會被蔣介石抓住把柄,加害主席呢?”有人擔心地問。“不會的,你們在戰場上打得越好,我就越安全。”毛澤東回答道,“讓蔣介石看一看我是有強大武裝做後盾的。”1945年8月25日,一架美國C-46型軍用飛機從延安東關機場起飛,開始了著名的“8?25”飛行,目的地是太行山腹地山西省黎城縣長寧機場。當時延安駐有美軍觀察組,在八路軍的太行山根據地也駐有美軍觀察組成員,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搜集日軍情報。美軍飛機經常往返於延安與太行山之間,美軍人員為了感謝八路軍給他們提供的方便,也常開方便之門,讓八路軍“搭便機”。但是,美軍萬萬沒料到,這次方便之門開得太大了,以至於他們的一次平常飛行被後來的史家反複大書特書。因為“搭便機”的不是尋常人物,而是21位中共高級將領—林彪、劉伯承、陳毅、鄧小平、薄一波、滕代遠、張際春、陳賡、肖勁光、陳錫聯、陳再道、宋時輪、楊得誌、李天佑、鄧華、傅秋濤、王近山、江華、聶鶴亭、鄧克明、黃華。在中共“創業史”上這些人的名字套著炫目的光環,雖然衣著樸素,沒有軍銜標誌,但是每個人都有一種從骨子裡滲出的高貴氣質。在飛機上最活躍的人物是陳賡,這位瘸著一條腿的小個子將軍非常幽默風趣,逗得大家前仰後合。另一位活躍人物是一臉福相的陳毅,他與陳賡一唱一和,配合相當默契。最威嚴的要數殘了一隻眼的大個子劉伯承,即使在說俏皮話的時候,他也是一副令人生畏的軍人派頭,顯示出經過正規軍事教育的良好素質。最沉默寡言的是林彪,他一直緊鎖著兩道陰雲般的濃眉,像是在思考什麼問題,任憑艙內喧嘩,均不為所動。他是赴山東去接替羅榮桓的,隨其前往的還有肖勁光、李天佑、鄧華、江華、聶鶴亭、鄧克明等戰將。遣走林彪等將領後,毛澤東為了赴重慶談判再次召集政治局會議。他在會上發言說:“紅軍不入關,美國不登陸,形式上是中國自己解決問題,實際上是三國(蘇、美、英)過問。三國都不願中國發生內戰,國際壓力是不利於蔣的獨裁的。所以重慶可以去,必須去!”會後,毛澤東起草了關於親赴重慶談判的黨內通知。電文中說:“至於東北三省為中蘇條約規定的範圍,行政權在國民黨手裡,我黨是否能派軍隊進去活動,現在還不能斷定。但是派乾部去工作是沒有問題的,中央派千餘乾部由林楓同誌率領去東北。”此時,毛澤東已知蘇聯要將東北的行政權交給國民黨,中共獨占東北的可能性似乎不存在了,但他仍然沒想放棄奪取東北的戰略計劃。8月27日,毛澤東在窯洞裡與劉少奇徹夜長談,麵授機宜,交代了應對各種情況的方案。其中談得最多的仍是奪取東北的問題。8月28日,延安軍民一大早就從棗園、橋兒溝、王家坪、楊家嶺、新市場等地向東關機場彙集。上午10點左右,機場裡已是人山人海。人們揮舞著標語和彩旗,背著步槍,有的兒童和老人還握著紅纓槍。這種熱烈的場麵在延安的曆史上是空前的。10點30分,毛澤東、周恩來與美國大使赫爾利、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張治中將軍分乘3輛汽車來到機場。人群裡頓時發出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其熱烈、壯觀的情景給赫爾利、張治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張治中感歎地對周恩來說:“毛澤東是真正的人民領袖!”次日,劉少奇即按毛澤東臨行前的部署,向各中央局下達指示,正式拉開了爭奪東北、搶占先機的序幕。“晉察冀分局並告山東分局、晉冀魯豫分局、華中局:”“1.蘇聯為了維護遠東和平與受中蘇條約之限製,必須將東三省交還國民黨政府,國民黨軍隊亦將進入東三省。我黨我軍進入東三省後,紅軍必不肯和我們作正式接洽或給我們以幫助。”“2.但中蘇條約中已明白規定:“所有中國籍人員,不論軍民均歸中國管轄,蘇聯不乾涉中國內政。”而《紅星》報論文又複明確宣布:“中國唯一應走之路,乃進步與民主的發展。”如此我黨我軍在東三省之各種活動,隻要不直接影響蘇聯外交條約上之義務,蘇聯將會采取放任的態度並寄予偉大的同情。同時國民黨在東三省與熱察無基礎,國民黨派軍隊去尚有困難,現在道路都不通。紅軍將於三個月內全部撤退。這樣我黨還有很好的機會爭取東三省和熱察。”“3.晉察冀和山東準備派到東三省的乾部和部隊應迅速出發,部隊可用東北軍和義勇軍等名義,隻要紅軍不堅決反對,我們即可非正式的進入東三省,不要聲張,不要在報上發表消息。進入東三省後,開始亦不必坐火車進占大城市,可走小路控製廣大鄉村和紅軍未曾駐紮之中小城市,建立我之地方政權及地方部隊,大大的放手發展。在我軍不能進入的大城市,亦須儘可能派乾部去工作。對紅軍可進行非正式的接洽,將情報通知紅軍,但不要勉強與紅軍作正式的接洽與聯絡,亦不要請求紅軍給我幫助。隻要紅軍不作聲,不堅決反對我之行動即好。但紅軍所堅決反對之事我必須照顧,不要使紅軍在外交法律上為難。山東乾部與部隊,如能由海道進入東三省活動,則越快越好。”“4.熱河、察哈爾兩省不在中蘇條約範圍之內,我必須完全控製,必須迅速派部隊到一切重要地區去工作,建立政權與地方武裝,但亦不要希望紅軍給我以幫助。一切隻要紅軍不堅決反對即應放手進行。”“5.關於東北與熱、察紅軍占領地區情況,我們還不清楚,一切應根據當地具體情況處理,並隨時報告我們。晉察冀與山東均應派得力乾部,帶電台進到紅軍後方隨時報告情況。”毛澤東、周恩來飛赴重慶之後,中央的重擔就落在了劉少奇的肩上。精明、乾練、務實是劉少奇的典型特點,他沒有毛澤東那麼富有詩人的想象力。他腳踏實地、謹小慎微的行事風格就像鐘表一樣準確無誤。他每作出一項決定必經通盤考慮,綜合各方情況,做到萬無一失,沒有把握的事他不會去冒風險。爭奪東北是中共戰略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一環,當然是他考慮最多的問題。繼冀察軍區第十二分區的騎兵被蘇軍繳械之後,第十四分區一部又出現了類似情況。近來,他常常麵對窯洞中的斯大林像出神,想通過那褐色的眸子看透莫斯科主人的內心世界。當然,這是徒勞的,他隻能通過前方的偵察報告來判斷莫斯科的態度。1945年9月7日,他在得知第十四分區那支小部隊被繳械的消息後,頓時心裡沒有底了,於是電令各大區首長,暫停向東北調派更多的部隊,同時將此決定電報在重慶的毛、周。毛澤東接電後,當即回電表示反對,並要劉少奇加快調兵東北的部署。就在劉少奇召集書記處會議研究毛澤東的電報尚無結果之時,兩封來自前方的電報使窯洞中的領袖們頓時充滿了信心,他們立即按毛澤東的意見向各大區下達了派大軍去東北的指令。第一封電報來自冀熱遼軍區,李運昌報告:“第十六分區曾克林部於8月31日與蘇軍會師,隨後中蘇兩軍協同作戰,攻占了日偽軍盤踞的山海關。”第二封電報來自膠東軍區,許世友、林浩報告:“呂易率一個排渡海抵大連,受到蘇軍一少將的接待,對方態度甚誠懇,並明確表示,中共在鄉村活動,紅軍不乾涉,同意在大城市組織非武裝群眾團體。呂易報告:紅軍隻控製大城市及交通要道,鄉村及內地小城市相當混亂,偽組織有的等待交代,有的畏罪逃跑;有的小城市被土匪占領,群眾情緒極高,有自發組織,我在東北之抗日同盟會員有大作用和活動,我一排武裝在大連一帶登陸後,一經號召,便有數百人參加工作。”9月11日,劉少奇以中央的名義致電山東分局:“據膠東區黨委派人在大連偵察報告,我黨我軍目前在東北極好發展。為利用目前國民黨及其軍隊尚未到達東北(估計短時間內不能到達)以前的時機,迅速發展我之力量,爭取我在東北之鞏固地位,中央決定從山東抽調4個師12個團,共二萬五千人至三萬人,分散經海道進入東北活動,並派蕭華前去統一指揮。我軍進入東北活動一律不能聲張,不用八路軍名義而用東北義勇軍及東北其他地方軍名義。首先進駐鄉村、小城市及紅軍尚未占領之中等城市和交通線,發動群眾,壯大力量,建立地方政權,改編偽軍,組織地方武裝,協助紅軍建立民主秩序;對紅軍亦不用八路軍及黨的名義進行正式交涉(非正式交涉是可以的),而用地方軍及群眾麵目與紅軍交涉。此外另派城市工作乾部到東北紅軍占領的各大城市及交通要道,組織群眾團體,改善人民生活,出版報紙,發動民主運動。上述任務望以極大注意去進行。你們意見如何?部隊何時能開始出動?望速告。其他地區派赴東北之部隊與乾部另告。”劉少奇極為重視來自前方的第一手情報,自從9月9日接到李運昌的電報後,他一直盼望有曾克林部的最新消息。“與蘇軍會師,同共作戰。”這是延安窯洞中的領袖們夢寐以求的事情,一旦夢想成真,自然喜不自禁。儘管大打折扣,比原先預想的規模小得多,但畢竟還是實現了“與蘇軍並肩作戰”的願望。這是蘇軍基層將士自作主張,還是有蘇軍高層背景或莫斯科背景呢?劉少奇在揣測“山海關事件”的真正含意。就在劉少奇苦苦懸望之際,曾克林從天而降了。9月14日上午,延安東關機場突然降落了一架小型軍用飛機。機場人員一看是蘇聯紅軍的徽標立即報告楊尚昆。楊尚昆找到諳熟俄語的伍修權,二人乘車前往機場迎接。蘇軍飛機的突然降落是有違常規的,當時,延安機場來得最多的是美軍的飛機,事先都得聯絡好了。蘇軍飛機在機場上空盤旋了一陣,不待地勤人員引導便自己找準跑道降落了。機艙門打開後,下來三個人,其中兩個高鼻子老外,另一個是著八路軍軍服的中國人。楊尚昆和伍修權迎上去,那位穿八路軍軍服的漢子連忙介紹道:“我是冀熱遼軍區第十六軍分區司令員曾克林,這位是蘇聯紅軍馬利諾夫斯基元帥的代表貝魯羅索夫中校,這位是翻譯官謝德明少校。”“嗬!歡迎、歡迎……”楊尚昆一聽不禁喜上眉梢,連忙將貴賓迎上車,朝延安城駛去。當天下午,中共中央在延安王家坪召開政治局會議。劉少奇向出席會議的中央領導人介紹道:“這位就是我們爭奪東北的先鋒官曾克林同誌。”大家一齊鼓掌,曾克林連忙起立朝首長們敬禮,第一次見到這麼多中央首長,顯得有些局促不安。“曾克林同誌,你坐下。”劉少奇親切地說,“你從前線回來,辛苦了。東北問題,中央討論多次了,因情況不明總定不下來,你來得正好,請談談東北的情況,越詳細越好。”曾克林用袖子揩了一把額頭上細密的汗珠,開始彙報第十六分區部隊挺進東北的經過——8月10日,冀熱遼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李運昌接到延安總部第二號命令後,當日,在冀東豐潤縣大王莊召開緊急會議,決定親率軍區主力部隊1.3萬餘人,以及地方乾部2500餘人,分三路向熱河、遼寧、吉林進軍。東路由第十六軍分區部隊組成,共2500餘人,由軍分區司令員曾克林和副政委唐凱率領。8月16日開始出發,沿途相繼攻克海陽、雙望、張家莊、台頭營等敵偽據點,抵近山海關。為了爭取時間,早日深入東北腹地,曾克林、唐凱決定繞過敵偽盤踞的山海關,由九門口越長城出關。偵察參謀董占林帶一個班走在最前麵。8月29日下午,他們走到山海關以北40裡的前所車站附近,一打聽,守衛車站的日軍風聞蘇軍將至,已南逃至山海關,車站隻留有400多名偽滿軍,早成驚弓之鳥,不斷將家眷和財物朝火車上搬,隨時準備逃竄。“敵人要逃跑,怎麼辦?”董占林是個經驗豐富的老偵察員,他恐大部隊到達之前敵人會先逃走,於是連忙寫了一份通牒令,派一名偵察員送進敵人據點;又寫了一封短信派人送給大部隊,請曾克林、唐凱率部務必黃昏前趕到前所鎮。偽軍頭目將那名自稱八路軍的偵察員上下一打量,一時拿不定主意。偵察員穿的是便服,除了一支駁殼槍之外,跟當地老百姓沒什麼區彆,不過,那份通牒令語氣之強硬讓他不敢小視。上麵寫著:“我八路軍挺進東北,大部隊已經將你們團團包圍。日本鬼子已經向中國人民投降了,你們也不要再執迷不悟了。現在,我代表八路軍東進部隊命令你們,今日下午5時前,在村西集合向我軍投降,我們既往不咎。如果頑抗,就堅決消滅!”偽軍頭目思量再三,決定派一個人以談判為名去探聽虛實。董占林見偽軍談判代表東張西望,心裡就明白了。於是板起麵孔,厲聲喝道:“頑抗絕沒有好下場!你們隻有投降才是唯一的出路。如果不按時集合投降,我們就要發起總攻了!限你們一個小時作出答複。”那名偽軍頭目懾於董占林的氣勢,點頭連連唱喏。下午5時左右,400多名偽軍舉著白旗在鎮西窪地集合,向董占林等七八名便衣八路軍投降了。一個小時後,曾、唐率部跑步趕來,前所車站這個山海關外的第一個大據點就這樣輕易拿下了。當晚,曾克林接到報告,說南下的蘇軍先頭小分隊明天將經過前所。就要和老大哥會師啦!曾、唐二人興奮異常,吩咐炊事班連夜殺豬宰羊。次日清早,曾、唐率部分人馬排成四路縱隊,準備夾道歡迎蘇軍,司號員組成的軍樂隊排在隊伍前列,太陽升起一竿子高的時候,東邊的公路上塵土飛揚,汽車的引擎聲由遠而近,五輛汽車風馳電掣,轉瞬便到了跟前。曾克林下令歡迎,頓時掌聲四起,軍號聲響徹雲霄。蘇軍官兵被眼前的一幕搞蒙了,驚奇地打量著車下的“雜牌武裝”。坐在吉普車上的上校一揮手,卡車上的士兵紛紛跳下,端著轉盤衝鋒槍如狼似虎地吼著半生不熟的中國話:“繳槍!繳槍……”曾克林驚詫地說:“他們要繳槍,不是大水衝了龍王廟嗎?都是馬列隊伍嘛!”“看來他們是誤會了,”唐凱一把拉著曾克林朝吉普車走去,“我們去解釋。”蘇軍士兵端著槍不讓曾、唐二人靠近吉普車。曾克林急得抓耳撓腮,不知說什麼好,對這些老外說什麼都是對牛彈琴。唐凱急中生智一捋袖子,露出右臂上當紅軍時刺的鐮刀錘子圖案——這是共產黨通用的徽標。蘇軍官兵終於明白了,這是中國共產黨的武裝。雙方消除了誤會,頓時一起歡呼:“斯大林萬歲!毛澤東烏拉!”中午,八路軍將白米飯和豬肉燉粉條端到蘇軍官兵麵前,那些頭發打卷兒的“老大哥”將腦袋搖得像貨郎的撥浪鼓,原來不對口味。費了半天勁搞了些土豆和煮雞蛋,才讓他們滿意。這支蘇軍小分隊人不多,隻有70餘人,但武器裝備不錯,除了他們手中拿的衝鋒槍、機槍之外,汽車後麵還拖著兩門戰防炮。曾、唐二人合計,借“老大哥”的炮,殺回馬槍去攻打山海關。蘇軍上校一聽,說他做不了主,要向上級請示。第二天,上校滿麵笑容地對曾克林說:“上級同意攻占山海關。山海關是萬裡長城的著名要塞,攻占它具有政治意義。”“真是太好啦!”曾克林握著上校的手,“我們兩支無產階級軍隊終於有機會並肩戰鬥啦!”這次同樣是先禮後兵,雙方各派三人為代表去向山海關日軍下“受降通牒”。蘇方由一名中尉、一名會日語的翻譯、一名戰士組成。八路軍方麵由偵察參謀鄭公然、參謀董占林、敵工乾事馬齊勇組成。六人乘吉普車直奔山海關城門。守衛山海關的日軍遠遠見一輛掛著蘇聯國旗的吉普車駛來,連忙緊閉城門。當時,日本政府已宣布投降,他們懾於蘇軍的強大不敢貿然開槍。吉普車在城門前停下,蘇軍中尉帶著翻譯前去談判,叫其餘人不要下車。荷槍實彈的日軍士兵在城牆上來回走動,任憑蘇軍中尉用石頭擂門就是不理會。過了一個小時,中尉累了,氣得罵了一陣,正轉身準備上車回去,城門開了。十幾名日軍士兵簇擁著一名大佐出來了。大佐躬身請蘇軍中尉上城談判。雙方代表來到一座古色古香的小樓,這是古代專供交戰雙方使者談判的地方。蘇軍中尉拿出通牒往桌上一拍。那大佐是中國通,不用翻譯也能看懂:“由於蘇聯政府對日宣戰,強大的蘇聯紅軍攻入東北,我八路軍已全麵進行對日大反攻。8月15日,日本天皇已向日本國下詔,接受無條件投降。現中國八路軍和蘇聯強大軍隊已兵臨山海關城下,著派中蘇兩軍代表,向駐山海關日軍司令官送出通牒,命令駐山海關的日軍、“偽滿洲國軍”接到本通牒後,限於本日下午2時率部於山海關火車站無條件向中蘇軍隊投降。”大佐看完通牒,說了一大堆廢話,不斷請蘇軍代表喝茶、抽煙,就是不表明態度。蘇軍中尉見對方滿臉堆笑、態度挺好,以為日軍已接受了令其投降的要求。誰料這是日本人的緩兵之計,就在談判的同時,日本人正在火車站集結,準備逃往秦皇島。當時,駐山海關的日軍有1000多人,另有文職人員和眷屬2000多人,這麼多人要帶貴重物品逃往秦皇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日軍大佐故意拖延時間,蘇軍中尉見對方不斷給自己倒水,卻不談正題,終於忍不住了:“你們對此通牒抱何態度?”大佐收斂笑容,挺起腰板慢條斯理地說:“山海關屬華北地區,不歸‘滿洲國’管轄,我們奉華北派遣軍司令官之命,隻能向中國中央政府軍投降。”蘇軍中尉一聽頓時滿麵怒容,說:“好吧!我們會讓大炮說話的!”說完拂袖而去。8月30日黃昏,八路軍和蘇軍對山海關發起攻擊,戰至深夜,解放了山海關全城。此時日軍已大部逃至秦皇島,少部擔負阻擊任務的日軍被全殲,俘日軍200餘人、偽軍1000餘人。山海關是關內通往東北的戰略要地,拿下這座號稱“天下第一關”的要塞,為後續部隊進入東北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隨後,第十六分區部隊改乘火車向東北進發。當時鐵路由蘇軍控製,山海關之戰結下的戰鬥情誼使蘇軍大開方便之門。列車每到一站,曾、唐便留下少量部隊和地方乾部接管該地。9月4日,曾克林部乘火車抵達遼西重鎮錦州。曾、唐二人在車站與蘇軍負責人交涉,要求留下一個團接管錦州偽滿政權,蘇軍代表滿口答應。曾、唐二人又馬不停蹄率部向沈陽進發。9月5日,這列遍插彩旗、貼滿標語的火車在官兵們的極度興奮中開進東北名城沈陽。誰料火車一停,全副武裝的蘇軍一擁而上,將列車團團包圍。八路軍戰士看到站台上那些黑洞洞的槍口傻眼了。曾克林和唐凱等人商量,決定找蘇軍駐沈陽衛戍司令交涉。那位司令名叫卡夫通,脾氣大得很,一見曾克林便厲聲責問:“你們是什麼軍隊?從哪裡來?是誰叫你們來的?”“我們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毛澤東、朱德的部隊,是從冀熱遼抗日根據地來的。我們奉延安總部命令進軍東北,配合蘇軍作戰,我們要收複失地,接管東北。”曾克林帶去的翻譯水平低,結結巴巴翻譯了半天也沒讓卡夫通明白。卡夫通少將脾氣更大了,說:“根據《雅爾塔協定》和《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最高統帥部是不會同意你們這支沒有軍銜的部隊進駐沈陽的。”說完手一揮,不容曾克林繼續解釋,便拂袖而去。曾克林回到車上與唐凱商量對策,決定再找卡夫通交涉。第二次會麵,翻譯問題解決了,馬利諾夫斯基元帥總部的宣傳部長來了,他是個“中國通”,他勸曾克林率部離去。“八路軍是國民黨政府承認的合法軍隊,有權接受日寇投降,接管東北。”曾克林耐心解釋說,“我認為這並不違背《雅爾塔協定》和《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卡夫通少將見曾克林不聽勸告,又發了一通脾氣:“你們不肯離去是你們自己的事,我絕不允許你們下車!”曾克林見軟的不行,態度也強硬起來:“你們是蘇聯共產黨和斯大林領導的軍隊,我們是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領導的部隊,雙方的共同目標是解放全人類,是同誌!你為什麼老發脾氣?”卡夫通緊繃著臉,任憑曾克林說什麼,就是不準下車。第三次交涉,曾、唐一起來。八路軍指戰員在車上停留了整整一天,又饑又渴,連上廁所都成了問題。曾、唐二人已失去了耐心,脾氣一點不比卡夫通小。“八路軍進軍東北是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的命令,如果你們不相信,可以向莫斯科詢問。”卡夫通聽到“莫斯科”三個字,頓時軟了,此時才意識到這件事並不簡單,鬨不好要捅大婁子。於是同意八路軍下車,進駐沈陽城郊的蘇家屯。曾克林鬆了一口氣,雖然進不了城,但畢竟踏入了東北腹地。蘇軍不是怪我們沒軍銜,不像正規軍嗎?換裝!此時火車上載有沿途各站收繳的日軍裝備。曾克林下令換裝,不要再讓“老大哥”瞧不起。2000多人的部隊煥然一新,全部換上了日軍的黃軍服,鋼盔鋥亮,槍刺耀目,隊伍整齊。八路軍就以這樣威武的形象出現在了沈陽市民的麵前。當了十幾年亡國奴的沈陽百姓,乍聞中國軍隊開到,喜出望外,紛紛擁上街頭歡迎八路軍。彩旗飛舞,口號聲震天動地,場麵十分感人。八路軍如此深得人心,令蘇軍官兵十分意外。卡夫通突然改變了決定,派兩名上校乘吉普車追趕八路軍。在隊伍最前麵,兩位上校見到曾克林和唐凱,說:“你們不要去蘇家屯了,將軍請你們進駐沈陽故宮東麵的小河沿。”第十六分區部隊就這樣進駐了沈陽市區。9月7日,兩名蘇軍上校來請曾、唐二人去衛戍司令部:“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來電,說你們是毛澤東、共產黨的隊伍,將軍請二位前去敘談。”曾克林、唐凱來到卡夫通的司令部,發現請他們敘談的“將軍”並非卡夫通少將,而是近衛軍第六集團軍司令克拉夫欽科大將。“你們來沈陽,我們沒有去車站歡迎,很對不起。”克拉夫欽科大將滿麵笑容,和藹可親,與卡夫通大相徑庭。不過,此時陪坐的卡夫通少將也變得可愛多了。大將解釋道:“我們受條約和美英等國限製,不得不這樣做。”事隔半個世紀後,史學界有人指出,蘇軍突然改變態度其實與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有關,並非卡夫通見八路軍隊列走得好就改變了主意。9月5日,美軍在青島、天津、秦皇島登陸,此事大大刺激了斯大林,莫斯科開始對八路軍進入東北持寬鬆態度。克拉夫欽科大將主動稱曾、唐為同誌,說:“我們是同誌式的談話。”在蘇軍的支持下,八路軍在沈陽成立了衛戍司令部,曾、唐分任司令員和政委,宣布對沈陽實行軍事管製,並在三天之內解除偽滿軍警1.5萬餘人的武裝,迫使偽滿洲國兵旅5000多人投降。9月9日又成立了沈陽市臨時人民政府。八路軍在沈陽的公開活動,很快引起了外交糾紛,蘇聯又陷入被動。蘇聯遠東軍總司令華西列夫斯基元帥不得不與延安打交道,以協調中共在東北的活動。此時在長春有一位聲名顯赫的中共老黨員,他就是東北抗日聯軍首領周保中。“抗聯”急於與黨中央接通關係,周保中建議派飛機去延安。華西列夫斯基元帥高興地說:“我們想到一起去了。”9月14日,這架飛機載著曾克林飛抵延安。曾克林講完第十六分區部隊出關的經曆後,將“抗聯”領導人馮仲雲的信轉交中央。這無疑又是一樁從天而降的喜事!“抗聯”從1936年就與黨中央失去了聯係,時隔這麼多年,沒想到他們突然鑽了出來,而且是在爭奪東北的關鍵時刻。“抗聯”是“九一八”事變後中共領導的在東北的抗日武裝,其全盛時期達3萬多人。後來在日軍的瘋狂“圍剿”下,各部相繼失敗。1940年冬,餘部在周保中、李兆麟等率領下陸續退入蘇聯境內。1942年8月1日,在蘇聯遠東軍的幫助下,“抗聯”餘部改編為“蘇聯紅軍遠東方麵軍第88獨立步兵旅”。他們在大森林裡進行特種訓練,幾乎人人都會跳傘、滑雪、遊泳、攀岩,相當一部分人還會電台收發報、照相、測繪、爆破等偵察技術。他們不斷派遣遊擊小分隊回國搜集日本關東軍的情報,如關東軍17個築壘區的軍事意圖、設施、碼頭、飛機場、飛機架數、機庫數量、偽裝情況、邊界兵力部署……從1942年春至1945年7月,這種偵察活動從未間斷,成為蘇聯遠東軍司令部最重要的情報來源。“抗聯”為此付出了慘重代價。蘇軍出兵東北前將這些情報經過精心處理,製成手冊,連以上軍官人手一冊。前遠東軍總司令阿巴納辛克元帥曾握著周保中的手說:“感謝你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寶貴情報,佩服中國的英雄們!”納粹德國投降後,蘇軍開始部署對日作戰,周保中幾乎參加了遠東軍司令部召開的所有軍事會議。1945年7月,“抗聯”派出340人作為先遣支隊到蘇軍,進行統一軍事訓練。其中160人分到第一方麵軍,80人分到第二方麵軍,100人分到後貝加爾湖方麵軍,他們作為先頭部隊的向導去執行特種作戰任務。7月底,“抗聯”又派遣290人空降到東北各戰略要地附近,潛入敵後執行戰前偵察任務。這兩批人員後來大多犧牲,生存者寥寥無幾。兩批先遣人員離去後,“抗聯”僅剩戰鬥人員400餘人。8月9日晨,周保中召開動員大會,向大家宣布了蘇聯對日宣戰的消息,頓時群情激昂,個個摩拳擦掌,準備殺回老家為死難烈士報仇。8月11日,一艘軍艦駛近黑龍江邊。周保中立即按預定方案召集部隊準備登艦渡江,殺回國內。這時,蘇軍方麵突然送來一份電報:“東北是你們中國人民的東北,蘇聯紅軍的任務是解放東北,建設東北的任務是你們的。待命。”斯大林的電報令江邊的“抗聯”將士激動不已,他們按捺住求戰的欲望,決定按斯大林的指示製訂“建設東北”的計劃。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周保中等人拿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方案,計劃搶在國民黨之前,控製長春、沈陽、哈爾濱等57個重要城市,重建東北各地黨組織,建立政權和人民武裝。根據這一方案,將400多人分為57個進駐小組,每組按城市大小多則10人,少則1人。這一方案電報莫斯科後,立即獲得蘇聯最高統帥部的同意。蘇聯最高統帥部決定方案中57個城市的衛戍司令由蘇方擔任,其副司令由“抗聯”派人擔任,蘇方支持“抗聯”進行建黨、建軍、建政工作。8月中下旬,“抗聯”以蘇軍衛戍副司令的身份順利進駐了57個城市。周保中到達長春後,華西列夫斯基元帥當天就來看望“老戰友”。“元帥同誌,我要擴軍,你要支持我武器。”元帥笑道:“武器我有的是,你要多少就拿多少吧!能拿走的歸你,剩下的歸我。咱們的戰利品彼此分用。條約沒有規定戰利品要交國民黨,我隻能把武器倉庫和長春市交給他們。”元帥立即簽署命令,凡蘇軍把守的武器庫,隻要有周保中的批條均可任其搬運。周保中也毫不含糊,向11個大中城市的衛戍副司令員下達了十萬火急令:“搶運武器,擴充軍隊。”蘇軍在長春運輸隊的汽車不分晝夜地幫“抗聯”運送武器。後來這些武器大部分裝備了新擴編的部隊和進入東北的八路軍。此時,東北局勢極為混亂,各種勢力均在積極活動,其中以國民黨名義組織的所謂“先遣軍”“挺進軍”等反動武裝者居多。為了打壓這些反動勢力,周保中等“抗聯”領導人以其得天獨厚的優勢抓緊開展以“建軍”為中心的“三建”工作。9月10日,擔任蘇軍沈陽衛戍副司令的“抗聯”將領馮仲雲,電告周保中:“冀熱遼軍區李運昌部的先頭部隊曾克林已率三千人進駐沈陽。”得此喜訊,周保中立即拜會華西列夫斯基元帥,令東北蘇軍總司令馬利諾夫斯基元帥備好飛機,並派貝魯羅索夫中校和謝德明少校飛往沈陽。9月14日,飛機載著曾克林飛抵延安。貝魯羅索夫中校鑽進窯洞,一眼便認出了八路軍總司令朱德,他連忙挺直微駝的身體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作為中國紅軍之父,朱德的傳奇經曆經共產國際的宣傳在蘇聯早已家喻戶曉。貝魯羅索夫還是個士官生的時候,他就在一本書的封麵上見過朱德的畫像。現在,當“畫中人”微笑著朝他走來時,他心裡頓時湧起一股熱潮。擔任翻譯的謝德明少校連忙拽了一下他的胳膊,這一提醒,使中校心中的激情很快平靜了,他想起了此行的使命。貝魯羅索夫中校用一種外交官式的語調,朝他十分崇拜的傳奇英雄朱德宣讀起那份他不情願的公文:“總司令閣下,馬利諾夫斯基元帥讓我向貴軍轉達四項聲明。”一、按照紅軍統帥部指示,蔣軍與八路軍進入滿洲,應按照特彆規定的時間。二、紅軍退出滿洲之前,蔣軍及八路軍均不得進入滿洲。三、因八路軍單獨部隊已到沈陽、平泉、大連等地,紅軍統帥請朱總司令命令各部隊退出紅軍占領之地區。四、未得紅軍允許進入滿洲之國民黨部隊,已被紅軍繳械。紅軍統帥部轉告朱總司令,紅軍不久即將撤退,屆時中國軍隊如何進入滿洲,應由中國自行解決,我們不乾涉中國內政。朱德平靜地聽完蘇方的聲明,兩道濃眉緊緊鎖在了一起。貝魯羅索夫見朱德不悅連忙道:“馬利諾夫斯基元帥請我轉告朱總司令,他本人對朱總司令和八路軍抱深厚之同情。”朱德知道眼前的蘇軍代表由於地位低,隻能起信使的作用,無法對等談判,於是也無必要跟他們費口舌。朱德提起筆給馬利諾夫斯基寫了一封信,要點如下:“後貝加爾湖前線總司令蘇聯元帥馬利諾夫斯基同誌:”“一、貴使貝魯羅索夫中校來此,得悉國民黨軍及八路軍均須按照特彆規定的時間,在紅軍撤退後方可進入滿洲。”“二、現按照貴軍之意,命令進入沈陽、長春、大連、平泉及滿洲其他各點之八路軍各部隊,迅速退出紅軍占領地區。”“三、在熱河、遼寧之各部,自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時即有八路軍活動,並創有根據地,請允許該地區之八路軍仍留原地。”朱德寫完信,請伍修權譯成俄文,交貝魯羅索夫帶回長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根據已判明的東北現狀,決定大刀闊斧進軍東北。9月14日深夜,會議決定成立中共中央東北局,以彭真、陳雲、程子華、林楓、伍修權為委員,彭真為書記。並從各根據地抽調100個團的乾部去東北發展武裝。次日清晨,通宵未眠的劉少奇以中央的名義向各地黨組織下達了如下指示:一、目前我黨對東北的任務就是迅速地、堅決地爭取控製東北,在東北發展我黨強大的力量。但在東北絕不能采用八路軍的番號,也不能用共產黨的公開名義同紅軍接洽取得其幫助,而隻能用東北地方正規部隊、非正規部隊(如東北人民自治軍,某某省防軍,保安旅、團、縣、區、鄉隊、工人自衛隊等)及非共產黨麵目,才能與紅軍指揮機關作正式接洽,並可取得紅軍的各種幫助及委任。二、山東、晉察冀、冀魯豫及太行山準備開入東北之部隊,應迅速繼續前進,但在進入東北邊境時,絕不可被紅軍和英、美、國民黨人發現,絕不要經過有紅軍駐紮的地方,並且一進入東北境內,即須使用東北本地番號,銷毀八路軍原有證件。三、請山東派人到沈陽找曾克林和東北局接洽,要他們派人在大連、營口、安東等地設立機關,並查明我們部隊是否可在膠東放下武器,脫下必要的軍裝,作為去東北的勞工或華北難民,到上述各口岸登陸,乘火車到沈陽再加裝備。如此好處甚多,既可合法,又留下武器,冀東亦須作此種偵察和準備。四、現在最重要的是派遣大批軍事乾部到東北,華北、華中應派遣一百個團的乾部迅速陸續起身前去。從班長、副班長、排、連、營、團長及事務人員、政治工作人員均配齊,不帶武器,穿便衣作為勞工到沈陽找東北局,再行發展和裝備,其他炮兵、工兵、騎兵、化學、教育等技術人員亦應派去。一百個團乾部的分配,中央提請華中廿個團,山東卅個團,晉察冀廿五個團,晉冀魯豫廿五個團。各地準備去東北之部隊在外,晉綏及陝北亦在外。此數是否可能,望考慮電複。五、其他到東北能做司令、市長、專員、經濟、文教工作的乾部,亦望儘可能派去。六、乾部集中一批即走一次,不要等齊,各自尋找最迅速到達的路線前進,不帶武器經海道和鐵路走是安全的。劉少奇起草完這份電文,天已大亮,此時一架飛機正從窯洞上空穿過,巨大的引擎聲震得桌上的豆油燈微微顫動。他吹滅燈火,又提筆向重慶的毛澤東彙報。兩天後,毛、周回電:“各電均悉,甚為欣慰。這裡友人和我們意見完全一致,希望力爭東北,時機要緊,萬勿失機……除完全同意你們的部署及東北局組織外,請考慮呂正操率一至兩個團兼程北進。”“友人”是蘇聯駐重慶大使的代號。毛、周在重慶將中共爭奪東北的方案及部署告訴了蘇方,蘇方完全讚同。此時,外蒙古紅軍準備北撤,已經三次要求八路軍晉綏部隊接防內蒙古德王府、百靈廟一線。劉少奇根據形勢的新發展,提出“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這是抗戰後延安走的最高超的一步棋。劉少奇經過深思熟慮後,於9月17日致電毛、周,將這一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略思想和盤托出:我們必須在冀東、熱河控製重兵,除現在派去東北部隊外,並須屯集至少五萬軍隊在冀東,以備紅軍撤退時能搶先進入東北。因此,現在必須立即計劃調集十萬至十五萬軍隊到冀東、熱河一帶。否則將會來不及,對東北與熱河的控製,均將沒有保障。為了實現這一計劃,我們全國戰略必須確定向北推進、向南防禦的方針。否則我之主力分散,地區太大,處處陷於被動。因此,我們意見,新四軍江南主力部隊立即轉移到江北,並調華東新四軍主力到山東,再從山東、冀魯豫抽調十萬人到冀東、熱河一帶。而華東根據地則以剩餘力量加以擴大去堅持。為了加強冀熱遼地區工作,應即成立冀熱遼中央局,派高崗、富春、康生等去工作,並須組織有力的軍事指揮機關,以陳毅或林彪或徐向前去擔任。毛、周19日回電表示完全讚成,並說:“在此工作緊張時期內,全權委托書記處及中央主席及代主席行使政治局職權。”當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劉少奇在會上強調:“現在問題就是快的問題,一刻千金。大缺點就是沒有飛機,時間太倉促……”會議決定:將江南的新四軍主力粟裕部、八路軍王震部撤回江北;山東調6萬兵出去,3萬海運去東北,3萬經陸路到冀東;派李富春為冀熱遼中央局書記,林彪為司令員,肖勁光、李運昌為副司令員,羅榮桓調東北。新四軍到山東,陳毅、饒漱石到山東成立華東局;華中由鄧子恢、譚震林等人成立分局去堅持。東北局現已去了,再派5萬軍隊去,各地送一百個團的乾部,在東北內部再組織20萬人。這樣一來就出現了“舉國大搬兵”的格局,魯、冀、熱、察、晉、陝、綏、蘇等省大量主力部隊北移東北,華北、華中地區兵力嚴重不足,需要及時補充。兵源何在?南方八省。於是處於僵局的重慶談判因中共的“讓步”又重現轉機。毛、周主動提出撤出南方八省中共武裝,北調蘇北、豫北。政治上爭取了主動,贏得了輿論對共產黨的支持和同情。難怪重慶各界人士視毛澤東為“和平的救星”。連強硬的“反共鬥士”美國大使赫爾利也被毛澤東的“委曲求全”而打動,主動向蔣介石施加壓力,迫其作出必要的讓步,以達成協議。後來的“雙十協定”就是在這種情境下產生的。這一“讓步”,表麵上為“退”,實質上是“進”。以退為進,真是一箭雙雕。毛澤東何等高妙,調華北、華中之兵搶占東北,奪了最關鍵的戰略要地。又以江南之兵填華北、華中,既鞏固了華北、華中根據地,又救了處於蔣軍包圍之中的江南之兵,還贏得了輿論的一致好評。這一連串動作,天衣無縫,一氣嗬成,真是妙不可言。1945年9月17日清晨,那架在延安東關機場被“特彆關照”了兩三天的神秘飛機,帶著巨大的轟鳴聲呼嘯著鑽入雲空。貝魯羅索夫中校興致很高,眉飛色舞地向伍修權講述蘇軍在東北的情況。謝德明少校還是那樣沉穩,對彭真、陳雲的詢問總是小心翼翼地回答。“將軍,你們到滿洲後就什麼都知道了。”謝德明從來不談敏感問題,他不是職業外交官,因而能將“無可奉告”這樣的外交辭令用另一種方式說得十分悅耳。彭真、陳雲和葉季壯被中央軍委臨時授予中將軍銜,伍修權為少將,目的是便於與蘇軍打交道。後來證明完全無此必要,因為對於俄國人來說軍銜隻有扛在肩上才起作用,否則,它的價值跟紙差不多。這種交談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快便淡然寡味了,貝魯羅索夫已經打起了呼嚕,謝德明也裝出疲倦的樣子張大了嘴巴,彭真等見狀,隻得壓抑迫切想多了解東北情況的欲望,也閉上眼睛打起了瞌睡。此時,十萬大軍正從各根據地出發,長途跋涉,奔赴一個“有槍有糧,電燈樓房”的“新樂園”。行軍路線被複雜的敵情和地形扭得曲裡拐彎,他們忽東忽西,忽南忽北,但大方向一致——東北!東北!被中央軍委最早授銜的幾位將軍,正在甜美的睡夢中從士兵們的頭上高高飛行。誰料天有不測風雲,飛機在空中突然發生故障。驚慌失措的蘇軍飛行員擺弄操縱杆,卻怎麼也控製不住劇烈顛簸的飛機。假寐中的謝德明第一個清醒過來,手拍艙門大叫:“迫降!迫降!……”由於機聲隆隆,又隔著一道艙門,謝德明望著駕駛艙中的飛行員無可奈何。乘員全被吵醒了,在機身的顛簸中顯得極為緊張。滿頭大汗的飛行員終於清醒過來,決定在山海關機場緊急迫降。飛機在跑道的中段落下,巨大的慣性使飛機衝出跑道,一頭栽進稻田。機尾高高翹起,機身呈垂直狀態。艙中亂成一團,大家被撞得暈頭轉向。伍修權、段子俊、莫春和受了輕傷,彭真輕微腦震蕩。最慘的是葉季壯,雙腿被翻倒的油桶和電信器材壓住了,受了重傷。最幸運的是陳雲,飛機迫降時艙門被撞開,慣性將他摔進了駕駛艙,反而一點傷都沒有。守衛機場的蘇軍迅速趕來,將受傷者一一救出。冀東行署主任朱其文聞訊趕來,連忙將彭真等中央首長接進城。次日,彭真一行改乘火車,於傍晚抵沈陽。這一天正是“九一八”事變紀念日。東北局領導人彭真、陳雲住進了當年“東北王”張作霖的大帥府,開始指揮各路大軍進入東北。中共中央此時的計劃是“獨霸東北”,為實行此計劃中共中央決定在冀熱遼地區屯集重兵堵死國民黨軍進入東北的陸上交通;另一方麵由山東軍區主力渡海,占領遼東各港口,阻止國民黨軍從海上登陸。劉少奇曾致電毛、周,決定派一位“有名望的軍事指揮員”去冀熱遼,並提出了三個人選——陳毅、林彪、徐向前。最後,毛澤東圈定了林彪。林彪在赴山東途中突然接到“萬萬火急”電報。當時他正在河南濮陽的冀魯豫軍區駐地。中央讓他轉道去冀熱遼,這的確令他十分意外。山東軍區的基礎是山東縱隊,是由他一一五師舊部指揮而發展起來的,他去統率舊部(儘管已經膨脹了幾十倍)是順理成章的。怎麼突然要改道去冀熱遼呢?林彪離開延安已經一個月了,這一路上拉家帶口風風雨雨,對瞬息萬變的時局幾乎一無所知。當時,冀熱遼隸屬聶榮臻的晉察冀軍區,是一個二級軍區,其領導人李運昌為黃埔四期生,與林彪同期。林彪無法知道中央戰略方針轉移的來龍去脈,也不知道冀熱遼成了屯集重兵的戰略區,其地位被提升為大區,而且成立了以李富春為書記的中央局。林彪將電報交給肖勁光等人傳閱,大家麵麵相覷,均感意外。林彪提起馬鞭,二話不說,跨上戰馬朝冀東方向進發。李天佑、鄧華等人都是一一五師名氣很大的戰將,回山東老部隊是他們的迫切願望,這個彎子的確讓他們很難轉過來。可是林彪性格內向,一向沉默寡言,架子也大,從不與任何人開玩笑。部下對他十分敬畏,誰也不敢與他進行“思想交流”或“感情溝通”。四野這群聲名顯赫的戰將們就這樣上路了。那正是秋雨綿綿的季節,道路泥濘,載著家眷的馬車不時陷在泥中動彈不得。他們千辛萬苦到達冀東三河縣境時,已是10月上旬。此時,時局又有重大變化,中央決定林彪繼續北上,自山海關出關,於10月29日抵達沈陽。31日,中央任命林彪為東北人民自治軍總司令。此時,山海關戰火已起,林彪又匆匆返回錦州,指揮部隊阻止國民黨軍進入東北。羅榮桓強撐著病弱的身體夜以繼日地工作,夫人林月琴拿他沒轍,隻有那名奧地利泌尿科專家羅生特大夫還有些辦法。可是洋大夫怎麼能老守在司令員身邊呢?於是林月琴就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丈夫一邊與病魔搏鬥,一邊指揮他的幾十萬大軍攻城略地,而心疼得不行。在十大元帥中,如果說林彪資曆淺的話,那麼羅榮桓的資曆就更淺了。他們二人都是因戰功卓著而躋身元帥之列的,而且羅榮桓還是十大元帥中唯一的政工乾部。他與毛澤東之間的關係非同一般。在井岡山鬥爭時期,毛澤東有一次落在地主武裝手裡,險些被殺,多虧羅榮桓及時相救。在政治上,他們也是榮辱與共。毛澤東曾說:“我每次倒黴,羅榮桓總是跟著我倒黴,鄧小平也一樣。”羅榮桓晚年對子女們說:“我這一生之所以少犯了許多錯誤,就是因為認準了跟毛主席。”羅榮桓病逝後,毛澤東寫了一首《七律?悼羅榮桓》,最後兩句為:“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大事可問誰?”可見毛澤東對羅榮桓是何等倚重。羅榮桓的主要功勞一是任四野政委,協助林彪奪取了東北;二是抗戰時在山東打開了大好局麵。毛澤東曾說,把羅榮桓投往山東,滿盤皆活了,後來北奪東北、南戰淮海的部隊很多都是那時打下的底子。1955年授銜前夕,羅榮桓鑒於資曆無法與其他老帥相比,主動致函中央辭讓元帥軍銜。毛澤東堅持將其排入十大元帥之列,且位居第七。羅榮桓被中央點將去東北後,便在臨沂城裡等待另一位司令員前來接班。1945年10月上旬,那位商人打扮的司令員來了。他就是十大元帥中排名第六的陳毅,當時任新四軍軍長、華中軍區司令員。兩位司令員在高度戒備狀態下秘密交接。陳毅到山東,這是當時的重大機密,如果泄露出去,國民黨便可由此判斷出中共戰略的重大調整。陳毅脫掉禮帽,取下墨鏡,臉上便笑開了花:“我這個老板終於現原形啦!”“陳司令,一路辛苦了。”羅榮桓略顯歉意地說,“為了保密,不能大張旗鼓歡迎你。”“要那個排場做啥子嘛,國民黨興那一套,所以他們的江山快坐不穩嘍!”二位司令員寒暄幾句,便進入了正題。中央為了爭奪東北已三令五申,加緊調派兵力。9月20日,劉少奇指示:“羅榮桓及蕭華望能很快到東北。”28日又指示:“向東北和冀東進兵及運送乾部是目前關係全國大局的戰略行動,對我黨及中國人民今後的鬥爭,有決定性的作用。在目前是時間決定一切,遲延一天即有一天的損失。”29日再次強調:“必須在20天至一月內渡過二三萬部隊和乾部,否則絕不能完成你們的戰略任務……必須用全力迅速組織渡海,再不能容許片刻遲緩!”羅榮桓將這些電報先請陳毅過目,然後拿出山東軍區實力表,說:“該抽調哪些部隊請陳司令員先發表意見。”陳毅笑道:“你隨便抽,爭奪東北是中央目前的中心工作,要保證重點。”這兩位井岡山時期的老戰友合作得非常愉快,順利完成了交接。陳毅在井岡山時是僅次於朱、毛的領導人,那時羅榮桓僅是一名普通的基層政工乾部。雖然此時職務已不相上下,但羅榮桓內心仍十分崇敬陳毅。交接完畢後,陳毅決定先回蘇北,臨彆時羅榮桓將一床虎皮褥子送給他。陳毅撫摸著那斑斕的花紋,高興地說:“人家說老虎屁股摸不得,從今以後我陳毅天天都要在老虎身上睡覺嘍!”山東的部隊在羅榮桓的指揮下加快了進軍東北的步伐。大部經海路開往遼東,一部經陸路到冀東,還有一部分是海陸並行。10月24日,中央指示羅榮桓“率輕便指揮機關,日內去東北”。接此電令,羅榮桓立即帶作戰處長李作鵬、情報處長蘇靜等匆匆北上。11月5日抵渤海灣邊的龍口。舉目一望,碼頭上到處是準備渡海的部隊。膠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是渡海總指揮,在這位傳奇英雄的指揮下,部隊忙而不亂,渡海進行得有條不紊。羅榮桓非常滿意,他讓人將自己心愛的戰馬牽來,對許世友說:“這匹馬陪我多年了,送給你吧!”許世友見羅榮桓眼鏡片後閃著淚光,知道他動了感情,這不僅僅是依戀戰馬,更是舍不得離開他親手創建的山東根據地。許世友將腰間的手槍解下,回贈羅榮桓。汽船載著羅榮桓一行朝大連駛去。第一批渡海的蕭華就是走的這條路線,因為大連有鐵路直通沈陽。可是時局的變化使他沒有那麼幸運了。船駛近旅順時受到蘇聯軍艦的攔截。羅榮桓說明自己的身份,可是蘇軍艦長表示懷疑。“你是八路軍山東軍區的司令員?有什麼可以證明嗎?”李作鵬等人一聽這話全傻了眼。羅榮桓從皮包中取出一張與毛澤東合影的照片,笑道:“這能證明嗎?”艦長接過照片,一眼便認出了毛澤東。再看,又認出了戴眼鏡的羅榮桓,不禁肅然起敬,朝羅榮桓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司令員同誌,請原諒。你們可以在旅順、大連以外的任何一個港口登陸。”羅榮桓於11月6日在貔子窩登陸,正式踏上了充滿希望的黑土地。他率領的山東部隊有6萬多人開進了東北,日後成為四野的基本骨乾力量。早在10月31日,中央已發布命令,林彪為東北人民自治軍總司令,彭真為第一政委,羅榮桓為第二政委。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