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明代之政事(1 / 1)

中國通史 錢穆 491 字 1天前

明代廢相後,取消了中書省,保存了中書舍人的官職,隻是個七品官,處理文書而已。也取消了門下省,保存了給事中的官,雖是七品官,但有封駁之權。尚書省不再設令、仆的官,升六司尚書成部級官員,秩二品。為了幫助皇上處理文書,另設內閣大學士。當時設立大學士者有四個殿,為中極、建極、文華及武英四殿。另有兩閣,即文淵閣與東閣。據孫承澤《春明夢餘錄》記載,洪武十七年九月中旬,八天之間,給事中張文輔收到給皇上的奏折計有一千一百六十件,共三千二百九十一件事。所以君王如要獨裁,一定要龍精虎猛,不然一個月收到的奏折將達到三千件以上,即平均每天要看並處理一百件公文。每件公文有三件事以上要辦。這個君王要有銅頭鐵臂,不然一定吃不消。所以,明成祖以後,由翰林院的侍講、侍讀、編修、檢討等官員協助皇上閱卷,稱為“內閣”。永樂、洪熙兩朝,皇上召內閣密商,但批答仍由皇上親筆。成祖時有解縉、胡廣入文淵閣助皇上閱卷。仁宗以後,有楊溥、楊士奇、楊榮稱“三楊”,以東宮師傅舊臣資格兼內閣學士銜,地位較前為隆,其他百僚地位均在內閣學士之下了。至宣德時,內閣可用小票墨書,貼在奏章封麵代皇上禦批,謂之“條旨”。至於皇上寫詔誥起草,唐時有中書舍人,後由翰林院的翰林即內閣學士代擬。明代的中書舍人隻是七品小官,專職書寫而已。明代多數亦由內閣大學士起草。明代的大臣,如內閣大學士,不易見到皇上。如憲宗成化以後,一直到熹宗天啟,前後共一百六十三年,其間隻有孝宗弘治在位數年曾經延訪過大臣,而世宗、神宗二十餘年來並不視朝,大臣也從未見過皇帝。《萬曆野獲編》記述一個笑話道:憲宗患較輕微口吃之病,所以與大臣很少對話。有一天,召內閣學士萬眉州安、劉博野吉、劉壽光珝等人見憲宗,當皇上與他們談到時政時,他們均不能應對,隻懂得叩頭呼“萬歲”而已,因此有“萬歲相公”之謔。明代中葉的帝王多數不見群臣,趙翼的書中也有記述。所以明代中葉,各君王與大學士諸大臣很少相見,相見也不過視朝數刻,君或不識臣,臣或不與君王交一言,君臣之間隻是“章奏批答相關接,刑名法度相維持而已”。總之,明代君王昏惰,明代政情安得不亂也。由於皇上懶理政事,於是曆朝權臣,時有產生,如世宗時,有夏言、嚴嵩操弄大權。嚴嵩控政弄權達二十年之久。明代君王有的實行重法,有的則荒怠不理政事,這都足以使權臣弄權。內閣學士之權最大是票擬,但不能直接見君王,中間隔著太監。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