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1 / 1)

中國通史 錢穆 1061 字 1天前

北朝的君主,有荒淫暴虐的,也有能勵精圖治的,前一種代表了胡風,後一種代表了漢化。隋文帝是十足的後一種的典型。他勤於政事,又能身躬行節儉。在位時,把九-九-藏-書-網北朝的苛捐雜稅都除掉,而府庫充實,倉儲到處豐盈,國計的寬餘,實為曆代所未有。突厥狃於南北朝末年的積習,求索無厭。中國不能滿其欲,則擁護高齊的遺族,和中國為難。文帝決然定計征伐,大破其兵。又離間其西方的達頭可汗和其大可汗沙缽略構釁,突厥由是分為東、西。文帝又以宗女妻其東方的突利可汗。其大可汗都藍怒,攻突利。突利逃奔中國,中國處之夏、勝二州之間(夏州,在今陝西橫山縣北。勝州,在今綏遠鄂爾多斯左翼後旗黃河西岸),賜號為啟民可汗。都藍死,啟民因隋援,儘有其眾,臣服於隋。從南北朝末期以來畏服北狄的心理,至此一變。隋文帝時代,中國政局,確是好轉了的。但是文化不能一時急轉,所以還不能沒有一些曲折。隋文帝的太子勇,是具有胡化的性質的。其次子煬帝,卻又具有南朝君主荒淫猜忌的性質。太子因失歡於文帝後獨孤氏被廢。煬帝立,以洛陽為東都。開通濟渠,使其連接邗溝及江南河。帝乘龍舟,往來於洛陽、江都之間。又使裴矩招致西域諸胡,所過之地,都要大營供帳。又誘西突厥獻地,設https://立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西海郡,當係青海附近之地。河源郡該在其西南。鄯善、且末,皆漢時西域國名,郡當設於其故地。鄯善國在今羅布泊之南。且末國在車爾成河上),謫罪人以實之。又於611、613、614年,三次發兵伐高句麗,天下騷動,亂者四起。煬帝見中原已亂,無心北歸,滯留江都,618年,為其下所弑。其時北方的群雄,以河北的竇建德、河南的李密為最大。而唐高祖李淵,以太原留守,於617年起兵,西據關中,又平定河西、隴右,形勢最為完固。煬帝死後,其將王世充擁眾北歸,據洛陽。李密為其所敗,降唐。又出關謀叛,為唐將所擊斬。唐兵圍洛陽,竇建德來救,唐兵大敗擒之,世充亦降。南方割據的,以江陵的蕭銑為最大,亦為唐所滅。江、淮之間,有陳稜、李子通、沈法興、杜伏威等,紛紛而起,後皆並於杜伏威,伏威降唐。北邊群雄,依附突厥的,亦次第破滅。隋亡後約十年,而天下複定。唐朝自稱為西涼李暠之後,近人亦有疑其為胡族的,信否可不必論,民族的特征,乃文化而非血統。唐朝除太宗太子承乾具有胡化的性質,因和此時的文化不相容而被廢外,其餘指不出一些胡化的性質來,其當認為漢民族無疑了。唐朝開國之君雖為高祖,然其事業,實在大部分是太宗做的。天下既定之後,其哥哥太子建成,和兄弟齊王元吉,要想謀害他,為太宗所殺。高祖傳位於太宗,遂開出公元627至649的二十三年間的“貞觀之治”。曆史上記載他的治績,至於行千裡者不齎糧,斷死刑歲僅三十九人,這固然是粉飾之談,然其時天下有豐樂之實,則必不誣的了。隋唐時的製度,如官製、選舉、賦稅、兵、刑等,亦都能將前代的製度加以整理,參看第四十二至第四十六章可明。對外的情勢,此時亦開一新紀元。突厥因隋末之亂,複強盛,控弦之士至百萬。北邊崛起的群雄,都尊奉它,唐高祖初起時亦然,突厥益驕。天下既定,贈遺不能滿其欲,就連年入寇,甚至一年三四入,北邊幾千裡,無處不被其患。太宗因其饑饉和屬部的離叛,於630年,發兵襲擊,擒其頡利可汗。突厥的強盛,本來是靠鐵勒歸附的。此時鐵勒諸部,以薛延陀、回紇為最強。突厥既亡,薛延陀繼居其地。644年,太宗又乘其內亂加以剪滅。回紇徙居其地,事中國頗謹。在西域,則太宗曾用兵於高昌及焉耆、龜茲,以龜茲、於闐、焉耆、疏勒之地為四鎮。在西南,則綏服了今青海地方的吐穀渾。西藏之地,隋時始有女國和中國往來。唐時,有一個部落,其先該是從印度遷徙到雅魯藏布江流域的,是為吐蕃。其英主棄宗弄讚,太宗時始和中國交通,尚宗女文成公主,開西藏佛化的先聲。太宗又通使於印度。適直其內亂,使者王玄策調吐蕃和泥婆羅的兵,把它打敗。而南方海路交通,所至亦甚廣。隻有高句麗,太宗自將大兵去伐它,仍未能有功。此乃因自晉以來,東北過於空虛,勞師遠攻不易之故。直至663、668兩年,高宗才乘其內亂,把百濟和高句麗先後滅掉。突厥西方的疆域,本來是很廣的。其最西的可薩部,已和東羅馬相接了。高宗亦因其內亂,把它戡定。分置兩個都督府。其所轄的羈縻府、州,西至波斯。唐朝對外的聲威,至此可謂達於最高峰了。因國威之遐暢,而我國的文化,和彆國的文化,就起了交流互織的作用。東北一隅,自高句麗、百濟平後,新羅即大注意於增進文化。日本亦屢遣通唐使,帶了許多僧侶和留學生來。朝鮮半島南部和日本的舉國華化,實在此時。其餘波且及於滿族。公元7世紀末年,遂有渤海國的建立,一切製度,都以中國為模範。南方雖是佛化盛行之地,然安南在此時,仍為中國的郡縣,替中國在南方留了一個文化的據點。西方則大食帝國勃興於此時,其疆域東至蔥嶺。大食在文化上實在是繼承古希臘,而為歐洲近世的再興導其先路的。中國和大食,政治上無甚接觸,而在文化上則彼此頗有關係。回教的經典和曆數等知識,都早經輸入中國。就是末尼教和基督教,也是受了回教的壓迫,才傳播到東方來的。而稱為歐洲近世文明之源的印刷術、羅盤針、火藥,亦都經中國人直接傳入回教國,再經回教國人之手,傳入歐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