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的身體變得越來越強壯,他就會發現哭泣是沒有意義的。這時候,他已經有了滿足自己願望的能力,所以不用再經常求助於他人。體力增強後,他的智力也會得到發展,從而懂得怎樣合理運用自己的體力。在人生的第二階段,兒童有了獨立的意識,開始了個人生活。由於有了記憶力,他的感覺能夠延伸到他以後的生命之中。此時,孩子開始掌管自己的意識,成了一個獨立的人。他能感受到快樂和痛苦,並且已經是一個具有精神的存在了。我們可以給人的生命設定一個最長的期限,並且每個人在每一個年齡段都有機會達到這個期限。但是,這個世界上最不確定的東西就是人的壽命了,能夠達到那個期限的人少之又少。一個人的人生經曆越少,那他生存的可能性也就越小,所以說,人在生命的初始階段遭遇危險的可能性最大。初生嬰兒的存活率非常低,大概隻有一半的孩子能夠安全長大成人,或許你的學生不包括在這一半之內。現在的教育強加給孩子各種各樣的束縛,讓他們終日生活在痛苦之中。為了我們強加給他們的那些不確定的未來,我們犧牲了他們的現在,真不知道我們在這樣做的時候是怎麼想的。就算我們的目的是好的,可當我們看到那些孩子因不自由而鬱鬱寡歡的時候,我還是會忍不住感到憤怒。孩子們就像囚犯一樣,在我們的奴役下從事著繁重的勞動,可想而知,這樣的教育對他們能有什麼好處。就這樣,孩子們在永無止境的懲罰和哭泣聲中度過了本該無憂無慮的童年。我們剝奪了他們的快樂,甚至葬送了他們的生命,卻美其名曰全是為他們著想。想想看,有多少父親和老師以愛的名義摧殘著那些孩子?又有多少孩子犧牲在這種摧殘之下?或許,這樣悲慘的經曆帶給孩子們的唯一好處就是,當他們離開人世的時候不會對這個讓他們飽受痛苦的世界有任何留戀。真正的對孩子的愛護是給他們足夠的嬉戲和玩樂的空間,培養他們善良的品行。有誰不留戀那美好而恬靜的童年呢?童年時光稍縱即逝,我們為什麼非要剝奪他們享受這段天真爛漫的人生的權利呢?時間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隻要失去了就永遠不會再回來,我們為什麼要讓他們在悲傷和痛苦中度過呢?那些做父親的,你們永遠不知道上帝什麼時候就把你的孩子的生命奪走了,所以讓他們儘情去玩耍吧!隻要他們能感受到快樂,就讓他們痛快地去追求吧,就算哪一天他突然離世了,你也不會因沒有讓他享受到生命的樂趣而後悔莫及。我知道,肯定會有很多人站出來反對我的觀點,我仿佛已經聽到了那些自作聰明的人的叫囂了。你們把孩子們塑造成你們想象中的樣子,絲毫不顧及孩子自己的意願,為了那虛無縹緲的未來,你們犧牲了孩子們的現在。你們不亦樂乎地為孩子們做著安排,可你們那不切實際的願望根本就不可能實現。你們這樣回應我,說童年時期是改變一個人的壞毛病的最佳時期,所以你們覺得就應該讓孩子們多受點兒苦,這樣他們將來就能少受點兒苦了。但是,誰賦予了你們這樣的權力去隨意安排孩子們的人生?誰又能肯定你們的良苦用心帶給孩子們是幸福而不是傷害?誰又能保證你們強加給孩子們的痛苦會減少他們將來遇到的麻煩?既然你們無法證明現在多承受些痛苦將來就能夠多享受些幸福,那為什麼還要在他們本該無憂無慮的年紀讓他們過水深火熱的日子呢?還有,你們怎麼知道孩子的壞毛病是孩子的天性使然,而不是你們一手培養起來的呢?為了讓孩子獲得明天的幸福,卻以今天的快樂為代價,這是多麼愚蠢的想法啊!自由快樂的孩子和嬌生慣養的孩子是不一樣的,可那些所謂的理論家卻把兩者混為一談。現在我就來談談兩者之間的不同之處。在人的一生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就好像在自然的秩序中,人類有它的地位一樣。我們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發展自己的才能,不能整齊劃一地全部把他們培養成同一個樣子。至於那些自然因素,是我們所不能控製的,如果我們過多地乾涉,反而會適得其反。幸福和痛苦都是主觀感受,我們每個人都很難感受到絕對的幸福和痛苦,更不可能從一件事情上同時體驗到這兩種感覺。人的感覺和身體一樣,時時刻刻都處在變化之中。不同的人遭受的痛苦的程度是不同的,遭受的痛苦越少,人就會感覺越幸福。在我們的人生中,痛苦總是多於幸福,所以一個人幸福的程度是以他遭受的痛苦的多少來衡量的。痛苦源於想擺脫痛苦的欲望,幸福源於想獲得幸福的欲望。欲望意味著缺乏,而缺乏會導致痛苦。所以,一個人若不能滿足自己的欲望,那他就不會幸福,那些真正幸福的人一定是那些有能力滿足自己的欲望的人。那麼,怎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和智慧呢?有人說,減少自己的欲望不就行了嗎?錯。人一旦沒有了欲望,那他的能力就得不到充分的發揮,能力得不到發揮人就會感覺空虛。那提高自己的能力是不是就可以了呢?錯。人的欲望會隨著能力的增加而膨脹,結果隻能導致更深的痛苦。最好的辦法是達到欲望和能力之間的平衡,用擁有的能力去滿足擁有的欲望。能力得到充分發揮的同時,欲望也得到了滿足,這樣人就能保持內心的平靜,從而投入到有序的生活之中。最初,人的欲望是有限的,所以大自然隻賜予人有限的能力,而把更大的能力隱藏在人的內心深處,等到需要的時候再爆發出來。隻有在人生的最初階段,我們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幸福,因為隻有那個階段我們的欲望和能力是平衡的。在我們的潛在能力中,有一種叫作想象力。一旦我們的潛在能力被激發出來,想象力就會超越其他能力而一路領先。憑借豐富的想象力,各種好的壞的關於未來的可能性全都呈現在我們麵前。如此一來,一連串的欲望接踵而至,迅速霸占了我們大腦中的所有空間。於是,我們開始展開追求,可等我們終於實現自己的目標的時候卻發現它早已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我們想要的依然離我們很遠。我們看不到自己過去的努力有什麼價值,而對前景的渴望卻在不斷增長。我們拚儘全力卻看不到儘頭,甚至覺得自己明明在享受生活,卻沒有任何幸福可言。人越是接近自然狀態,能力和欲望之間的差距就越小,因而更容易獲得幸福。我們擁有的東西越少,所感覺到的痛苦也就越少,因為讓我們痛苦的不是缺乏什麼,而是需要什麼。現實世界是有限的,而想象的世界則沒有邊界,既然無法擴大現實,那我們隻有抑製想象了,因為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導致了種種痛苦的產生。除了公認的幸福因素健康、體力、良知以外,每個人對人生幸福的理解都各不相同。事實上,除了身體上的不適和良心上受到的譴責,其他一切痛苦都源於個人的想象。有些人會說,這些道理他們都了解。我相信這種說法。不過,道理是一回事,真正實施起來卻又是另一回事了。在這裡,我想要說的是道理的實施問題。我們經常用“柔弱”來形容一個人,這裡所說的“柔弱”其實指的是一種生存關係。隻要能力足以滿足需要,就算是一隻昆蟲,也可以說它是強大的;反之,如果需求總是大於能力,就算是大象或者獅子,甚至英雄或者天神,也是柔弱的。與那些按照自己的天性過著平凡而快樂的日子的凡人相比,不顧自己的天性而一味蠻乾的天使是柔弱的。一個人如果總是做力所能及的事,那他就是強者,如果總是做力所不及的事,那他就會變成弱者。你的體力並不會隨著官能的擴大而增加,如果你的驕傲之心膨脹快於體力的增長,那麼你的體力反而會因此而減弱。我們要在屬於自己的範圍裡活動,就像蜘蛛總是待在網的中間位置一樣,這樣我們就總能處於一種滿足的狀態中。我們不會抱怨自己的柔弱,因為我們沒有感覺到柔弱。一切動物的能力都是與其自我保護的需要平衡的,隻有人的能力會出現被閒置的狀況。正是這高級之處把人類推進了痛苦的深淵之中,這是多麼奇怪的一件事情!一個人靠自己的雙手所生產出來的東西足夠滿足他的生存所需,如果他足夠明智的話,他不會在意那些多餘的東西,而是始終處於一種滿足的狀態中,因為他沒有了其他的奢求。法沃蘭曾經說過:“一個人的財富越多,他想要的東西也就越多。所以,要想獲得自己所缺少的東西,最好的辦法就是舍棄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所有的痛苦都源自對幸福永無止境的追求。一個人如果能在自己現有的物質基礎上安排自己的生活,那他就會很快樂。同時,他也會是一個善良的人,因為他根本就沒有做壞事的必要。人類社會充斥著各種荒唐而矛盾的事情。我們越是失去生命的價值,越是留戀生命,所以老年人比年輕人更珍惜活著的每一分鐘。我們年輕的時候,幾乎都是在為以後的幸福生活做準備,殘酷的是,很多人到了60歲就死去了,絲毫沒有享受到人生的樂趣。人人都愛惜自己的生命,可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這種愛惜其實是由我們的境遇決定的。從天性來看,人隻有在有能力保護自己的生命的情況下才會害怕死亡,一旦喪失了這種能力,內心就會變得很平靜,當死亡降臨的時候,則能夠處之泰然。人總是在為未來做打算,可正是這種“打算”驅使我們去做那些超出我們的能力並且沒有絲毫意義的事情,從而讓自己淪陷在無邊的痛苦之中。生命稍縱即逝,可我們卻用全部心思去幻想那虛無縹緲的未來,而全然不顧觸手可及的現在,這是多麼愚蠢的行為!這種愚蠢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危害也會更大。看那些老年人,他們對什麼都不確定,對什麼都斤斤計較,用今天的節約來換取百年之後那已經失去意義的一切。我們絞儘腦汁去攫取屬於我們的或者不屬於我們的東西;我們不斷完善自己,以獲得更強的存在感,並試圖擁有整個世界;我們被彆人的態度左右著,彆人對我們的一點點輕微的傷害就會讓我們痛苦不已。有多少君王的悲痛來自失去了自己從未見過的土地?有多少身在巴黎的商人因不能插手印度而傷心?是大自然讓人迷失本性的嗎?是大自然使人通過觀察彆人的命運了解自己的命運,直到生命最後一刻才知道自己的命運軌跡,以避免過早地知道死亡的愉悅或悲哀嗎?生活中有這樣一個人,他身體很健康,每天都高高興興的。不論他走到哪裡,都能給彆人帶來歡樂。從他充滿笑意的臉上,可以看出他是個幸福的人。後來,他收到了一封信,他拆開後看了看,臉色頓時慘白,由於經受不住打擊,他居然昏倒了。而在他醒來後,不僅沒有恢複以往的神態,反而大聲哭泣,大喊大叫,不停地撕扯著自己的頭發,就像發了瘋一樣,又像得了痙攣症。這個原本幸福的人真是一個蠢人!這封信並沒有折斷他的手或腳,也沒有使他犯下罪行。可是,這封信卻讓他的內心產生巨大變化,表現出一係列的瘋狂言行。如果那封信因為地址錯誤沒有到他手中,或者被一個好心人燒掉,那麼這個人的命運也會變得很奇怪。有人說,這個人是真的痛苦,而他的幸福是想象的。是的,隻是他以前沒有察覺到而已。人啊!把你的欲望限製在你的能力之內吧,這樣痛苦就會離你而去。大自然有它本身的秩序,安心地堅守在大自然所賦予你的位置上,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都不要脫離了那裡。不要試圖與大自然的法則抗爭,更不要因此耗儘自己的體力。大自然賦予你體力,不是讓你用來延伸或者擴展自己的,而是讓你按照它的指示並在隻屬於你的領域裡去生存。隻有天生的體力以及其帶來的權利和自由是屬於你的,超出這個領域之外的一切東西都是幻想、虛名或者奴役。當權力受到輿論的左右時,掌權的人就變成了奴隸,因為你的意見不得不隨著你所控製的那些人的意見而改變。要想按照你的意願去支配他們,你首先得按照他們的意願行事。他們改變了想法,你就必須調整你的行為。一個人隻要控製了你所控製的人或者你所愛的人的思想,隻要控製了你的家人或者你自己的思想,那麼不管他是個大臣、軍人、僧人、仆人、愛說閒話的人、小孩子,他都能輕而易舉地去驅使你,你就像一個孩子一樣,絲毫沒有反抗的能力。你可以隨心所欲,可一定要把你的權力限製在你的能力之內。一旦你開始用他人的眼光觀察事物,那你的意誌很快也就變成了他人的意誌了。“人民是我的臣屬。”你驕傲地宣稱著。可你自己呢?你受著那些大臣的支配。那些大臣又是怎樣呢?他們受著他們的屬員和情人的支配。人總是自己的仆人的仆人。你擁有無儘的財富和至高無上的權力,於是你開始大把地揮霍,你築炮台、豎絞架、建監獄、鑄鎖鏈,你增加軍隊、密探、劊子手的數量,你頒布種種法令。你是一個多麼可憐的人啊!這樣做對你有什麼好處呢?你既不能從中獲利,又不能降低你遭他人搶劫、欺騙的概率,更不能因此獲得更多的絕對權力。你經常把“我想這樣做”掛在嘴邊,實際上你做的都是他人想做的事情而已。靠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借他人之手來實現自己意誌的人才是幸福的人。所以,對於人來說,自由比權力更加珍貴。一個自由的人隻會對他能得到的東西懷有欲望,隻會去做他樂意去做的事情。這就是我的第一個原理,並且很適用於兒童。所有的教育法則都源於這條原理。社會把人變得更加柔弱,不僅僅是因為社會剝奪了人使用自己的力量的權利,還在於社會讓人不能憑借自己的力量滿足自己的需要。這就是人的身體越是柔弱欲望就越強的原因,也是孩子比成人更加柔弱的原因。成人比孩子強,這種說法並不是說成人比孩子擁有更多的絕對力量,而是就自然狀態來說的,成人比孩子更能滿足自己的需要。所以說,成人有的是意誌,而孩子有的是幻想,因為孩子想得到的並不是出於他真正的需要,而且這種需要必須在他人的幫助下才能實現。這種幫助主要來自父母,可父母的幫助不是過多就是過少甚至被誤用。為了讓孩子儘早適應文明社會的生活,父母總是迫不及待地激發或者賦予孩子各種需要,到頭來不但沒有讓孩子變得更加強壯,反而加深了他的柔弱程度。除此之外,父母還強迫孩子去做那些連大自然都不允許的事情,比如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讓他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變成了施愛者對弱者的奴役,或者弱者對施愛者的依賴。有足夠理性的人知道保持自己的地位,可孩子卻不知道怎樣做,他甚至都意識不到地位的存在。離開自己現有地位的道路有千百條,所以僅憑孩子的看護者就想把孩子固定在原地,這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不是動物,也不是成人,僅僅是個孩子而已。他應該意識到自己是柔弱的,但不能由此感覺到痛苦;他有依賴成年人的權利,但不需要受成年人的支配;他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但不能下命令去指揮誰。除非是他確實有這種需要,並且彆人比他自己更清楚什麼東西對他有好處或者什麼東西會傷害到他的時候,否則他不必聽命於任何人,包括他的父親,也沒有權利要求他去做一些對他絲毫無益的事情。在人的天性還沒有被人類社會的各種偏見和習俗敗壞之前,成人和孩子都是自由而幸福的。由於過於柔弱,孩子的自由和因此而帶來的幸福或多或少會受到限製。如果一個懂得知足的人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那他永遠都是快樂的,生活在自然狀態中的成年人就是這樣的。如果一個人不能憑借自己的能力滿足自己的需要,那他永遠也快樂不起來,生活在自然狀態中的孩子就是這樣的。生活在自然狀態中的孩子並不能享受絕對的自由,就好像成人的自由也會受到種種秩序和規範的約束一樣。每一個人都必須依靠他人才能生存,就這一點來說,人類真是既柔弱又可憐。我們終於長大成人,並且以為自己是個成人了,可在法律和社會麵前,我們仍然是孩子。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國王大臣,他們都是孩子。當看到彆人為了減輕自己的痛苦而在自己麵前大獻殷勤的時候,他們就會生出一種幼稚的虛榮心。他們因彆人的照料而感到自豪,可他們沒有想到,如果彆人把你當成人看的話,怎麼會對你如此殷勤?社會製度所衍生的一切矛盾都可以用以上觀點來解決。依賴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物的依賴,源於自然;一種是人的依賴,源於社會。物的依賴無所謂善惡,所以既不會限製自由也不會導致罪惡。人的依賴則無秩序可言,所以亂象叢生,主人和奴隸是一種相互敗壞的關係。解決這種弊端的最好的方式是用法律,並且任何個人意誌都不能淩駕於法律之上。法律的效力要像自然規律那樣,一經確定,任何力量都不能將之更改。這樣,人的依賴就會轉化為物的依賴。我們就可以在國家中實現自然狀態和社會狀態的有機統一,從而把自由和道德結合起來,前者拯救人於罪惡,後者賦予人以節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遵循自然規律,從而讓孩子遠離人的依賴,隻有物的依賴。如果他犯了錯,你隻需讓他感覺到一些有形的障礙或者讓他遭受其行為本身所帶來的懲罰就可以了。他會隨時記著這些懲罰,所以無須你費心思,他自然能學會不再調皮搗蛋。柔弱的體力和較少的經驗對他來說是無可改變的事實。你可以滿足他的需要,但這並不是說他要什麼就給什麼,而是看這些東西是不是他真正需要的。當他在為彆人做事的時候,不要教他服從彆人;當彆人在為他做事的時候,不要教他役使彆人。你要讓他在自己的行為和你的行為中感覺到自由的存在。大自然自有它的辦法去增強孩子的體力,促進他們的成長,我們絕不能去乾涉它。當孩子想活動的時候,我們就不要讓他們靜止,當孩子想休息的時候,我們就不要讓他們活動。隻要我們不用自己的錯誤行為去損害孩子的意誌,孩子就不會向往那些無用之物。孩子可以隨意地玩耍、吵鬨,這一切行為都有利於他們體力的增長。可由於受年齡所限,很多事情都超出了他們的能力範圍,或者隻有在彆人的幫助下才能完成,所以要儘量避免。在孩子所有的欲求中,我們要分辨出哪些是他真正的需要,哪些僅僅是他們的幻想。前麵已經提到,當孩子哭著鬨著非要得到某個東西的時候,父母應該怎樣做。需要補充的是:如果他已經學會了說話,卻放著自己的語言能力不用,仍然采取哭喊的方式來索求想要的東西的時候,不管他出於什麼原因,想儘快得到那個東西也好,威脅彆人也罷,你最好的回應方式就是彆去理睬他。如果他確實需要,自己就會講出來。你在弄清楚他要的是什麼之後,隻要按照他的說法去做就行。如果他一哭你立即就滿足他,那他不但不領情,反而會覺得強求的效果要比溫和地索取好得多。如果他覺得你不友好,那他對你的態度立即就會變壞;如果他覺得你軟弱,那他立即就會變得盛氣淩人。所以,當他向你要某個東西的時候,如果你沒打算拒絕他,就立刻給他,如果你拒絕了他,就不要輕易轉變你的態度。你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讓孩子學會虛偽的客套話,因為這種話有時相當於咒語,可以讓周圍的人服從他的意誌,使他的欲望立刻得到滿足。在一些富裕的家庭對孩子進行了禮儀教育,以使孩子的言行舉止變得文雅。有些家庭甚至為孩子準備了一套說辭,使他人無法反駁。這些話既沒有請求彆人應有的語氣,也沒有一絲誠懇的態度。在這些孩子口中,請求也變得像命令一樣傲慢,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當孩子客氣地對彆人說“如果你願意的話”時,彆人的理解卻是“我要你這樣做”;當說出“我請求你”時,在彆人聽來卻是“我命令你”。原本很客氣的話在這些孩子口中卻變成了命令。所以,我在教育愛彌兒時,他可以說話粗魯,但絕不可以傲慢。我寧願聽到他用“我請你去做”5個字請求彆人的幫助,也不希望他用命令的口氣說:“你去做”。我不重視措辭的文雅,隻重視其中的含義。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避免過於放任或過於關心。過於放任,有可能損害孩子的健康成長甚至生命安全;過於關心,則會讓他們喪失抵抗痛苦的能力,即便長大也會是一個多愁善感、弱不禁風的人。就算沒有你的關心,孩子遲早也會取得成人的地位。你為了保護他們,好讓他們免於大自然所帶來的輕微的傷害,結果卻製造了很多遠比大自然的傷害更嚴重的災難。你可能會這樣說我,我曾經指責那些父親,為了實現自己給孩子安排的那不切實際的未來,卻犧牲了孩子本該天真爛漫的現在,可我自己也成了這樣的父親中的一員。實際情況遠非如此。的確,我讓我的學生遭受了些許痛苦,但我讓他享受到的自由足以作為彌補。我看見幾個淘氣的孩子在雪地上玩耍,他們的臉都凍紫了,手指也凍麻木了。他們本可以跑進屋子去暖和暖和,可他們就是不願意。如果我強迫他們進屋,這要比在外麵受凍還要讓他們難受。你有什麼可抱怨的呢?我給你的孩子帶來輕微的痛苦,而且他們自己也願意而且能夠忍受,這難道就可以說我把他們弄得很慘嗎?我給他們自由,讓他們去做一些對自己有益的事情;我讓他們鍛煉,讓他們學會如何麵對痛苦,以便在將來麵對更大的災難的時候可以應付自如。如果讓他做出選擇,是做你的學生還是做我的學生?我想,他不會有絲毫猶豫吧?要想體驗到什麼是真正的幸福,首先得體驗痛苦是什麼感覺。人的天性就是如此。身體太過安逸,精神就會崩潰。沒有體驗過痛苦的人就不知道人性中還有溫情的一麵。這樣的人必然是一個沒有同情心的人,而且不願意與他人交往,就好像一個孤僻的怪胎一樣。你知道哪種行為最容易讓孩子遭受痛苦嗎?那就是一味地順從他。他想要什麼就給他什麼,如此一來,他的欲望就會無限膨脹,直到你的能力無法滿足他的那一天。到時候,他就會陷入無儘的痛苦之中,你的拒絕會讓他比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更加難受。起初,他想要你的手杖,你給了他;接著,他要你的手表,你又給了他;後來,他要天上的飛鳥,你還是給了他。於是,他開始要天上的星星,除非你是萬能的上帝,否則你不可能實現他的每個欲求。把凡是看到的東西就據為己有,這是人的天性之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霍布斯的原理有其合理的成分:如果我們滿足欲望的能力能隨欲望的膨脹而增長,那人人就都可以主宰萬物了。所以,一個孩子如果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長此以往,他就會覺得自己是彆人的主人。所有人在他眼裡都是自己的奴隸,等到有一天你無力再滿足他的時候,他就會把你的拒絕當成是對他的反叛。由於他還太小,沒有判斷是非的能力,所以你所有的解釋對他來說都是借口,你越是解釋他就越覺得你對他懷有惡意。他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對任何人都心存懷疑。他不懂得感激幫助他的人,卻對違抗他的人心存敵意,就這樣,他的天性一點點地被破壞掉了。這樣一個動不動就發脾氣、整日大喊大叫的孩子怎麼會快樂呢?快樂?他才不會!他就是一個最殘忍的暴君、最卑賤的奴隸,更是造物主最不堪的作品。我曾經見過幾個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長大的孩子,他們想讓彆人用肩膀把房子撞倒;讓彆人把鐘樓上的風向標拿給他們;讓彆人阻止正在行進的軍隊,僅僅是為了多聽一會兒樂隊的鼓聲。無論他們提出多麼過分的要求,一旦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哇哇大叫、號啕大哭。我們終歸白忙一場,因為總有不能滿足他們的時候。我們越是輕易滿足他們的欲望,他們的欲望膨脹得就會越快,並且變得越來越固執倔強。他們遭遇越來越多的抵抗、困難和障礙,他們變得越來越易怒、暴躁和狂妄;他們終日在抱怨、哭泣和牢騷中生活。這樣的人能有什麼幸福可言!他們的身體是如此柔弱,可支配人的欲望又是如此強烈,這樣的矛盾必然滋生出無儘的痛苦。這樣火爆的脾氣注定他們不會有一個快樂的童年,那麼等到成年之後,他們的人際圈開始擴大時,情況又是怎麼樣的呢?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被彆人侍奉,所以當他們踏入社會之後,感覺身邊到處都充滿了敵意。沒有人再聽他們的差遣,他們發現,原來這個世界根本就不受自己支配。他們的態度是那樣傲慢,心理是那樣虛榮,可他們麵對的卻是各種嘲笑和侮辱,再多的苦水也隻能往肚子裡咽。殘酷的現實讓他們明白,原來自己遠非自己想象的那樣強大,以前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可現在卻一無所能。有太多的障礙在前方等著他們,有太多的人在身旁恥笑著他們。於是,他們變得垂頭喪氣、畏縮不前。當時他們把自己想象得有多高尚,現在他們就把自己想象得有多卑賤。讓我們回過頭來再談一談原始法則。大自然之所以造就兒童,就是為了讓他們得到愛護和幫助。看看那些孩子,他們簡直就是世界上最柔弱、最可憐、最容易受到周遭的擺布,同時也是最需要關心、憐惜和嗬護的生物。他們的麵孔是那樣可愛,神情是那樣動人,所有一切接近他們的人都會生出一種想要保護他們的衝動。因此,還有什麼比一個桀驁不馴、盛氣淩人的孩子毫不客氣地指揮那些一不管他就必死無疑的人做這做那更加讓人氣憤,也更加違背常理的事情呢?但是,從我們自身來說,那些本來就由於身體的柔弱而遭受種種折磨的孩子,他們已經夠痛苦的了,可我們還要把自己種種不切實際的願望強加到他們身上,連他們本來就不多的自由都剝奪,這種做法難道不野蠻嗎?一旦到了擁有理性的年紀,孩子們就開始遭受社會的奴役,可在這之前,我們為什麼還要把家庭的奴役強加給他們呢?生命應該有一個時段不受這些非自然因素的束縛,所以還自由給孩子們吧,這是他們與生俱來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