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眼睛通向大腦的神經,要比由耳朵通往大腦的神經多上好幾倍。而且科學也證明,我們經由眼睛所賦予的注意力,要比經由耳朵所賦予的注意力多25倍。日本有一句古諺語:“見一次,要比說上一百次有效得多。”所以,假如你想讓聽眾能有一個清楚的概念,就要把你所說的內容直觀化。國家現金登記公司的創始人簡·帕德森便一向主張如此。他為《係統雜誌》寫了一篇文章,告訴讀者他是如何向同僚與員工講話的:“我認為很難單靠講話而讓人清楚了解你的意思,或長期保持注意力。我們需要利用一些工具。無論什麼時候,儘可能用圖片來顯示你的觀點和內容。一般說來,統計表要比文字更加直觀,而圖畫又比統計更具說服力。理想的說明方法是把題材圖像化,文字僅用來串聯組合那些圖像。這是我長年與人接觸所發現到的方法。一幅圖畫,有時要比千言萬語有用得多了。”假如你采用圖表或統計圖,一定要準備得大一點,使每人都能看得清楚。但也不要做過頭了,接二連三的圖表往往讓人生厭。假如你是一麵講解一麵畫圖表,一定要動作迅速簡潔,彆慢慢吞吞、拖泥帶水。聽眾們需要的是簡單易懂的圖表,而非精致的藝術品。儘量使用簡稱,文字要大,不過於潦草;可一麵講一麵畫和寫,並不時轉過頭來麵對聽眾。當你采用這種展示性的演講時,請記住以下這些建議,必可使你大大吸引聽眾的注意力:(1)把準備展示的東西拿開,直到用時才拿來用。(2)展示的東西要讓後排的每個人都看得清楚。(3)彆在講話當中傳遞展示品,那會使聽眾轉移注意力。(4)展示物品時,要直立高舉起,務必使每個人都見得到。(5)動態的展示要比靜態的展示讓人印象深刻。示範表演便是很好的展示方法。(6)彆看著展示品講話。記住,你要溝通的對象是聽眾,而非展示品。(7)如果可能的話,展示品一展示完畢,便立刻收起來。(8)在使用展示品之前,不妨略具“神秘性”。可將展示品置於身旁的桌子上,用東西蓋起來,如此可引起聽眾的好奇心和興趣。視覺器材在加強演講的明確性方麵,愈來愈顯得重要。要想讓聽眾了解你心中所想的,與其用言詞告訴他們,不如用展示的方法更加有效。有兩位前任的美國總統,都是善於演講的大師。他們都認為,要把事情講得清晰有條理,唯有靠不停的苦練。林肯說,“我們必須具有一種追求明確的熱忱”。他曾告訴諾克斯大學的校長格利弗,說明他是如何在孩提時代追求這份“熱忱”的:在我的孩提時代,每當有人同我講話,而我卻不明白他的意思時,就會使我苦惱萬分。沒有彆的事比這更讓我生氣。記得每天傍晚,在聽過鄰居與我父親談過話之後,我獨自回到我的小房間時,整個晚上都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就是想要弄清楚那些大人的談話究竟是什麼意思。我把一些談話內容想了又想,直到能用一般男孩所能理解的語言說出來為止。這就是我追求明確的熱忱,至今仍絲毫不減。另一位傑出的總統是伍德·威爾遜,我也把他的話節錄於下:我父親是個精力很旺盛的人,他絲毫也不能忍受含糊不清的談話。我所受的最好訓練都得自於他。也就是從那時起,我開始練習寫作,直到1903年他去世時為止。父親死時享年81歲,所有我寫給他的東西,至今仍都保存著。父親常要我把寫出來的東西大聲念給他聽,這是我最感痛苦的事。因為他常常會打斷我的話,問我:“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於是得用更簡單的話把紙上的文字解釋一番。父親就會問我:“那麼,你原先為什麼不這麼寫呢?”他還說:“開槍彆用打鳥用的散彈,效力不大又弄得滿村皆知;要用來福槍,然後一搶打中。講話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