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在洞口站了許久,各自陷入了沉思,想著自己的心事。終於,悟空說道:“獲得造化,共有多少種方法?哪種最快?”通風道:“多少種?對我族而言,萬物生靈皆內蘊造化,若狠得下心來,這漫山草木中的造化,倒也抵得過幾十年打坐。隻要不妨礙自己的道心,便放手去做,又有何妨?”悟空有些不懂,問道:“道心又是何物?”通風道:“人心充滿私欲,危殆;道心乃天理,故精微入勝。古人雲,滅人心而天理現,其實,這道心與人心並不矛盾。關乎道心,人人皆有自主見解,概而論之,人生苦海,自身為舟,道行修為可喻為槳,道心便是一路上操槳駕舟的力量。無此力量支撐,其他皆為浮雲爾。”悟空心中漸明,說白了,這道心便是每個修道之人對道的理解和認識,自己認為正確的,便是道心了。為了探究造化根本,悟空又問道:“若是妨礙了道心,又當如何?”悟空的問題對通風來說簡單幼稚不過,但他仍不厭其煩,答道:“好比一位慈厚長者,常年吃齋念佛,忽一日失手殺了人,你說他會如何?”悟空想了想:“必將無心讀經,日不能食,夜不能寐,惶惶不可終日。”通風道:“此為一種。另有一種變數,你再想想。”悟空想了許久,不得其解。通風道:“窮則生變。”悟空豁然開朗:“這長者的心變了?”通風頷首:“他想不通時,便會另尋出路。若終日禱求仍不得安寧,他若是聰明,便不會永遠折磨自己,必將生變,從此世間或許便少了個寬厚待人的善人,多了一個不惜人命的衣冠禽獸也未可知。須知,人心變得最快。”悟空接著道:“若真如此,他之前幾十載的吃齋念佛豈不儘付流水了。”通風道:“不錯,你確實懂了,這便是妨了道心。”悟空問:“於你而言,如何才算妨了道心?”通風忽地神色黯然:“我自認聰穎多謀,卻反被聰明誤,我不知這是道心被妨抑或是心灰意冷,總之修為難得寸進,隻止步於此了。”通風自醒來以後,憶起前世,終日耿耿於懷,自此修為止步,自己雖知根由,卻亦是無法。悟空想尋幾句話開解通風,又不知從何說起,見通風落拓神態,也頗為痛心。稍停,悟空又想個彆樣話題,道:“有那修道之人終日讀經打坐,如此可於造化有益?”通風道:“吐納之術乃是吸取天地靈氣的法子,所謂靈氣,其實仍是造化,隻是這法子損耗甚大,尋常吐納術十不存一,且頗耗費時間,普通凡人還未修成正果,怕是壽元已儘,輪回去了。”“至於讀經,讀得好便有用,讀不好還不如打坐吐納,隻憑個人天資而定。天下道經萬千,其中暗合天地之道者亦有許多,有的潛心讀上一遍,能抵許多造化,這也是修煉正途,不可小視了。”悟空心中大致了然,又問:“諸如采陰補陽、鉛汞相投之術,又如何?”通風道:“行些采陰補陽之術,乃是歪門邪道,這等奪人造化之術,有傷天和,憑我族道心,自然不屑為之。此舉急功近利,或許上蒼垂憐,搏命跨過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終難成得大器。“至於鉛汞相投、煉藥配丹,亦是有高有低,煉得得當穩妥,卻有不少益處。隻是江湖中術士橫行,多為欺瞞良善、蒙人錢財之輩,哪裡有幾個真會煉丹的?”悟空又問:“那殺人取造化的,該當何罪?”通風道:“此等乃是最下作的本事,比那采陰補陽術陰損十倍,惡毒百倍。”悟空不解道:“同是奪人造化,有何不同?”通風道:“九-九-藏-書-網你有所不知,那采陰補陽的,無非借些陰陽之氣使人虛弱,至多丟了性命,再輪回時重做為人。而那殺人取造化的,被殺者死後失了造化,淪入陰間,比那惡鬼還不如,來日輪回,因造化不足,必為畜類。不知幾生幾世方能攢夠造化,重新為人。你說這行為可恕否?”悟空一聽,勃然大怒,自己隻道那兩千餘人丟了性命便了事,哪知竟會波及深遠,幾生幾世不得投生為人。原來那幾個天將行的竟是這般勾當!他將這事一說,通風亦是大為鄙夷,卻笑道:“那些神仙行事,比這齷齪的也數不勝數,我也見怪不怪了。”悟空恨道:“既然叫我遇上,便沒有饒過的道理,待此件事了,等我殺上天庭,為那些無辜尋個公道。”通風道:“這類事情,即便天帝看見,也隻睜隻眼閉隻眼,如今我等勢單力薄,還是緩一緩為好。況且天下如此之大,諸如此類慘事數不勝數,你又管得了幾件?”悟空見通風如此回答,怒道:“遇見一件,便管上一件!如何?”通風被悟空喝得一怔,隨即大笑:“好,好,好!如此也算你英雄本色,亦為你的道心所向,你若歡喜,隻放手去做,想我神猿一族怕過誰!”悟空見通風異於往常,似是本性流露,亦喜道:“種種前塵,皆為因果,彼天將種惡因,我將以惡果還之。當年你聽人讒言,使我神猿顛沛流離,亦為前因,而今我七神猿恰逢亂世,亦為後果,人何罪之有?”通風聽悟空此言,略顯暗淡的眸子中閃過一絲異彩,讚道:“果然靈明神猿,使我茅塞頓開,通風這裡謝過了。”悟空也是借題發揮,誰想此番言語對通風真的起了效果,他又繼續道:“我雖不知當年算計七神猿的為何人,但料想彼等在大戰之後定受益匪淺,逃不過如今仙界幾大勢力。對否?”通風聽悟空如此說法,想了一會兒,道:“彼時我等乃是天下公敵,隻覺這世間沒有朋友,隻有敵人,走到哪裡都人人喊打,誰還知道始作俑者是哪個?不過這樣說不無道理,那些糊塗仙妖亦不在少數,被人利用尚不自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最終受益者如今必居於高位。”悟空道:“如今仙界雖風平浪靜,但隻是表麵一團和氣,於我等而言,實乃難逢的良機。正當趁此機會發展壯大,積蓄實力,而後方能與人一較長短。單憑我們七個,終究雙拳難敵四手,如何能揪出背後真凶?”通風雖亦是神猿,但怎比得過悟空思路清晰?他有“時侯”的記憶,於史上戰爭謀略書籍典故了如指掌,這瞞天過海厚積薄發的道理再淺顯不過,管他仙界還是凡人界,拳頭便是硬道理,沒有實力自保尚且不能,還妄想什麼改變仙界規則?通風聽了悟空的一番計劃頗為吃驚,他雖滿腔熱血抱負甚大,卻僅限於打打殺殺,哪裡想過如此宏大的遠景?驚愕的表情顯在臉上,極為誇張,他翹起拇指讚道:“我通風白活了這麼多年,隻知自怨自艾,卻失了奮發之心。此番聽了靈明神猿一番高論,我才知原來理當如此。待救出無支祁後,我兄弟數個各占靈山仙嶺,成掎角之勢遙相呼應,然後韜光養晦,籠絡人手,必能成就大事。”悟空點頭:“料想天下豪傑甚多,當是一呼百應。”通風道:“而今五年時光已過,那禺狨王也快出來了,適才所言收納造化之法,你若記清了,可逐個試試,看哪個可為你所用。”悟空點頭稱是,於是向通風告辭,回自己那水簾洞去了。進了洞中,悟空將通風講的那些吸取造化的方法依次回想了一遍,除了念經打坐之外,自己竟無一能用。自己除了聽過這洞中神秘人傳的四段經文之外,什麼經文也不會,既然傳經時有造化生,那麼自己若是背誦一遍又當如何呢?他靜心收神,端坐下來,學那五心朝天模樣,最先背的便是那《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恒無……”悟空讀了幾句,便沉浸在這朗朗上口的經文當中。悟空邊讀邊想,世人都道道家出世,儒家入世,其實從這《道德經》來看,並非如此。《道德經》講道,講德,講世事規律,講處世之法,講對萬物的認識,佛經中曾說:聰明於塵境發,究竟愚癡;智慧自本心生,終歸正覺。儒家曾雲“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由此看來,許多道法乃是殊途同歸的道理,唯有載體不同而已。歸根結底都是修煉人心,由內聖而外王。悟空不知費了幾許時光,將三十七篇《道經》一口氣讀完,他長籲一口氣,竟有了煉成一門神通的圓融感覺,而此時,體內那片《道德經》的造化球徐徐轉了一周,內中有形造化流轉,竟憑空多出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