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皇帝的態度(1 / 1)

冬日的北京清晨,乾硬的地麵,凜冽的北風,街上早食所散發的氳氣,雙手攏在袖管裡匆忙的行人。一個身材不高,麵目黝黑,體型稍胖的中年人行走在街道上。不一會,他來到一處府邸,敲了敲門然後走了進去。他沿著府內彎曲的小橋來到一處平台,一位老者正在那裡打太極拳。“惟敬來了?”老者問。“是的,大人。”沈惟敬答。“你不在朝鮮嘛,怎麼回來了?”石星問。“這麼長時間沒動靜,內藤如安還在平壤,遼東不讓過境,朝鮮和倭國都急了。”沈惟敬說。“朝鮮和倭國都急了嗎?”石星問。“都急了。”沈惟敬答。“誰更急呀?”石星仍然在問。“那應該是朝鮮吧。”“這就對了,平秀吉對和談並沒有興趣,他需要的是時間。宣宗是什麼態度?”石星問。“宣宗當然希望讓倭寇下海了。”沈惟敬答。“朝鮮局勢現在怎麼樣?”石星問。“雙方乾起來了,這回是宣宗慫恿他們乾,連王子和公主都進了義禁府,另外大量的饑民無力賑濟,每天都有人餓死,現在各地義軍已就地耕種,剩下的義軍編入政府軍,加強操練。”沈惟敬說。“他們是互相乾,咱們是大家聯合起來跟皇上乾,咱們的皇上是個可憐人啊!”石星說。“那大人為何不幫皇上一把。”沈惟敬說。“放屁!讀書人以安天下為己任,彆的事情好說,在這個大是大非問題上決不能含糊,正所謂武死戰,文死柬就是這個道理。”石星說。“可內藤如安還在平壤,宣宗那邊也在等回話,皇上是什麼態度?”沈惟敬問。“我也不知道,內閣就此事已遞了幾個折子了,都被留中,吃完早飯,我進宮再問問張公公。”石星答。大明紫禁城內,神宗坐在妝台前,看著鏡中的自己,幾個小太監正給神宗梳頭,張誠站立在一旁。“湖廣、河南、山東、浙江鬨饑荒,各地盜賊雲起,河南巡撫奏請免除田租,烏斯藏、琉球入貢,使節已於昨日抵達京城,倭使內藤如安仍在平壤,朝鮮宣宗問談判何時進行。”張誠在一邊向萬曆奏道。“先不急,讓他在平壤待著吧。”神宗說。“宋、李回來了嗎?”萬曆問。“回來了。”張誠答。“倭寇還在釜山嗎?”神宗問。“還在吧,有五萬人。”張誠答。“讓他們全部撤回去,必須全部撤回去。”神宗萬曆說。“派顧養謙去遼東,讓劉鋌留兩千人,其他都撤回來,如果倭寇再來,再補回去。”神宗繼續說道。太監梳完了頭,開始在神宗的臉上塗上一層白粉,再用刷子沾上胭脂,然後對著刷子上的脂粉吹一下,接下來均勻塗抹在神宗的眉梢和眼角之間,然後不斷塗抹,加深眉梢和眼角之間的顏色,再在眼角和鼻梁周圍塗抹淡淡的胭脂,塗抹好後,一個小太監輕輕湊近神宗的臉頰,對著神宗的臉頰輕輕地吹了口氣,將多餘的胭脂粉吹去,隨著小太監的一口氣,神宗的睫毛眨了一下。然後太監用柳碳條描眉,神宗閉著雙眼,接下來便用胭脂擦紅神宗的雙唇,然後用黃色的花汁塗抹神宗的指甲。臉部畫好後,便給神宗的頭上套上一個假發髻,神宗對著鏡子嫣然一笑,接下來神宗穿上一件水綠色的女子戲服,將兩縷頭發整理在身前,然後穿上一雙女子的繡花鞋,站起身走了出去。神宗來到皇宮的一處大殿內,幾個打扮成小生的宮女正在那裡等待,一個戲班子也準備好了各種樂器。“咬破指頭血斑斑,十指連心痛難言,羅裙當紙指當筆,血書一幅訴苦冤。彆郎容易見郎難,遙望關河煙水寒。數儘飛鴻書不至,井台積淚待君看。十六年前容顏改,八千裡外心怎安?早回一日能相見,遲來一刻見麵難,血縱流儘言不儘,交與將軍妥收藏。”萬曆在皇宮內唱著,神情並茂,淒淒切切。張誠走出皇宮來到內閣班房,對石星說:“皇上態度搖擺,我看皇上還是想戰,大概想等兩年攢點銀子,明年幾個省還要賑災。皇上讓在釜山的倭寇全部撤回去,這件事你去辦吧。”“那倭使那邊?”石星問。“能拖儘量拖,如果倭使現在來京,我們的條件平秀吉肯定不答應,那麼戰爭立刻就會爆發,但現在國庫缺銀,平哱拜、東征都是皇上從大內拿的銀子,但現在大內的銀子也所剩無幾,所以還是等兩年。”“我明白。”石星說。萬曆二十二年春,冰雪初融,鎮守朝鮮王京的明軍將領劉鋌來到明軍鎮守的大邱見到了宗義智。雙方開始交談,宗義智陪著笑臉。“日本與大明同文同種,我們一切都來自中土,我們一直想跟大明世代友好。”宗義智說了半天,劉鋌鳥都不鳥。“貴國駐在釜山沿海的士兵必須撤回去,全部撤回去,且對馬不許駐軍,不然的話,這個談判無法進行。”劉鋌說。“貴國遲遲不讓我方使節前往貴國,這明顯沒有談判的誠意,況且貴國還有一萬人馬駐紮在王京。”宗義智說。“我大明是宗主國,軍隊駐紮在哪裡,此乃天經地義之事,爾乃海上簇爾小邦,哪有資格提要求。”劉鋌說。日本大阪伏見城,小西行長把劉鋌和宗義智談判的消息告之豐臣秀吉。“我看還是都撤回來吧,士兵們不習慣朝鮮苦寒的氣候,缺衣少食的,部隊每天都在減員,保存實力啊,太閣。”小西行長說。“那就都撤回來吧,再把你訓練的新兵補充五千去釜山,這個據點不能丟。”豐臣秀吉說。四月份劉鋌留下二千明軍駐紮在大邱,監視釜山方向的日軍,劉鋌帶著剩下人馬和一千多名投降的日軍返回國內。四川重慶府。貴州、四川等地的貨物都是通過此地運往漢口、應天、蘇杭,江麵上密密麻麻的船隻,從早到晚,川流不息。這天傍晚從上遊駛來一條官船,停在了江邊,從裡麵出來一個員外模樣的人,此人上了江邊的一座酒樓,一直來到酒樓的頂層,屋裡一人迎了出來。“王大人。”屋裡迎出來的人說道。來人拱了拱手。“這裡不錯啊,三麵環江,地勢雲高,極目遠眺。”來人說道。“這裡是整個重慶府最好的地方,今晚有幾尾新打來的鱸魚,大人嘗嘗。”樓裡迎出來的人說道。“你們都到外麵把著,彆讓人進來。”來人對隨從說道。兩人坐定後,來人說:“我這次來是想跟你商量楊應龍的事情。”“王大人你說吧。”屋內迎出來的人說道。“楊應龍不買地方官府的賬,四川、貴州兩省財政困難,皆因於他,所以一定要除掉此人。”來人說道。“大人想怎麼辦?”屋裡迎出來的人問。“楊不說他無罪嘛,那就讓他的兒子做人質,送到重慶府,然後你就。”來人說。“那不是逼他造反嗎?”樓裡迎出來的人問。“你說對了,就是逼他造反,皇上對他早就不耐煩了,現在差的就是這一步棋。平哱拜的時候,魏學曾的政策是撫,葉夢熊的政策是剿,結果皇上罷魏換葉,從這就可以看出聖上的心思,那就是對坐擁一方的人務必趕儘殺絕。我們皆已半百,再不建功立業,隻怕虛晃此生。”來人說道。“此事倒不難辦,隻怕會給皇上添亂。”屋內迎出來的人說。“你以為哱拜造反是他自願的,還不是巡撫黨馨逼迫,現在缺的就是黨馨這樣的人,看來我倆準備做這個黨馨了,而且此次川黔兩省對楊態度空前一致。”來人說。“大人真是奉公體國啊!”屋內迎出來之人說道。北京紫禁城內。“什麼事情?”萬曆看見張誠神色匆忙的進來後問道。“四川巡撫王繼光要求楊應龍交出其子為人質以表忠心,楊未允,王繼光遂派總兵劉承嗣、參將郭成統兵三千前往討伐,官兵被楊應龍圍在板橋至婁山關之間的白石口,官兵死傷過半。”張誠說。“蠢豬,他為何沒事找事?”萬曆問道。“楊應龍說他要去朝鮮剿倭,他剿倭的軍隊在哪裡?”萬曆接著問。“去年六月份,朝鮮倭寇已退,楊應龍走到山東,聽說倭寇已平,便帶著他的軍隊回去了。”張誠說。“聽說王繼光在四川殺良冒功,可有此事?”萬曆問道。“這個奴婢不知。”張誠答。“一個播州,一個朝鮮,還有河套蒙古,各地的流民、叛亂、乾旱、地震,年年如此,攪的朕是焦頭亂額。”神宗發牢騷道。“皇上,老子雲‘治大國如烹小鮮’,事情要一件一件做。”張誠說。“你說,播州的事情怎麼辦?”萬曆問。“奴婢以為,兵者,凶器也,不能不用,不可輕用,能不用則不用,能緩則緩。”張誠說。“擬旨,免去王繼光四川巡撫,南京兵部右侍郎邢玠為川黔總督,讓邢玠去問問楊應龍到底怎麼回事?”萬曆說。數月後,張誠來見萬曆。“皇上,邢玠命重慶知府王士琦審問楊應龍,楊應龍將黃元、阿羔、阿苗等十二個圍殺官兵的苗人頭領驗明正身交了出來,並願意交納四萬兩贖金以資助采伐楠木,王士琦革去楊應龍播州宣慰使的官職,其子楊朝棟繼播州宣慰使之職,次子楊可棟送重慶府羈押以追繳贖金,現在楊可棟已死,重慶知府王士琦令楊應龍交清贖金後方可領回屍身,楊應龍拒絕交納。”張誠說。“什麼?楊可棟死了?”神宗驚問。“是的。”張誠答。神宗跌坐在椅子上。“擬旨,湖廣巡撫支大可增兵川貴,川貴各路兵馬移防播州,以防楊應龍有變,另傳倭使來京談判。”半晌,神宗說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