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鬆撤回開城後,正思量著下一步怎麼辦。這天,柳成龍對李如鬆說:“大帥,現今倭寇龜縮在漢城內不敢出戰,大帥有何良策?”李如鬆問:“你可知倭寇的糧食屯於何處?”“昔日王京的糧倉建在城北龍山,有十三座倉,每倉可存糧五六萬擔,倭寇占據王京後,糧食也應該存放於此,大帥是想?”柳成龍說。李如鬆微微笑了笑。當天夜裡,李如鬆密令查大受、高彥伯、李如梅帶領七百士兵前往龍山燒糧,同時命令祖承訓、李寧率兵三千至馬山館駐紮,接應查大受。當天夜裡,查大受率領七百步兵攜帶集束火箭和其他引火之物輕裝從開城出發,中途到達馬山館。夜裡二更時分,七百軍士口銜枚向龍山奔去。山寨裡的曹公公不斷的關注著周邊的戰況,眼看明軍和日軍相持十幾天沒有動靜,曹公公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這日何韋申對曹公公說:“現今日軍重兵集結在王京,大明軍隊不敢深入,公公可率先打破這種沉默。”曹公公麵帶疑惑的看著何韋申。“古人雲:行兵打仗,糧草為先,我已聽聞大明軍中糧草供應已然緊張,倭寇十幾萬大軍糧草供給豈不更為困難,現今倭寇糧食都屯於北郊龍山,公公隻消一把火,這盤棋就活了。”何韋申說。聽完後,曹公公微微地笑了笑。“讓錦衣衛去,我將親往。”曹公公說。曹公公帶著二百名錦衣衛星夜向龍山奔去,行至離龍山還有十裡的蠣壟坡的時候,曹公公帶的人馬碰到了了一隊人馬,雙方都很緊張,抽出了兵器。兩方人馬對峙了一會,曹公公覺得有異,這時,對方一人用漢語問道:“風雲突變。”曹公公答:“群魔亂舞。”“萬方雷霆。”對方接著問。“山河如故。”曹公公繼續答。答完後,曹公公笑了,曹公公走了出來,對方問話那人也走了出來。“曹公公,真沒想到在這裡見到你。”查大受說。“是啊,李總兵可好?”曹公公問。“馬馬虎虎,看來曹公公也是打算去龍山了。”查大受說。“真沒想到,咱家跟朝廷軍隊第一次見麵竟是在這種場合,真是世事難料啊!”曹公公說。“我手下有七百人,公公能不能埋伏在這裡,以為接應。”查大受說。“好,我就在這裡,查總兵可速去,遲則生變。”曹公公說。查大受帶著手下剛走一會,埋伏在路邊山嶺上的曹公公便聽見有日軍說話的聲音,隻見有一隊日軍正向前追趕查大受的軍隊,約莫有一千人,大概有人發現了查大受軍隊的活動。曹公公暗忖:絕不能讓這批日軍追上查大受的軍隊,不然火燒龍山的計劃必然泡湯。曹公公命令一百名錦衣衛前去拖住日軍,剩下一百名錦衣衛作為預備隊。一百名錦衣衛衝了下去,跟日軍混戰在了一起。正在全速前進的日軍突然被這批錦衣衛衝的陣形大亂,雙方混戰在一起。鎮定下來的日軍發現這批錦衣衛並不多,且以為他們就是被巡哨士兵發現的明軍,於是日軍立刻對這一百名錦衣衛實行包圍。一百名錦衣衛陣形嚴整,互為支援,攻守有度,進退自如,一千名日軍竟然支持不住,地上已躺滿了日軍屍體。此時外圍又奔過來很多日軍,日軍開始用鐵炮向錦衣衛射擊,錦衣衛拿著刀向日軍殺去。曹公公在山嶺上靜靜的觀察著戰局,衝下山的錦衣衛仍在跟日軍血拚,隻見山下的錦衣衛一個個死去,有的錦衣衛身中數刀還在支撐,最後剩下的三十多名錦衣衛被日軍團團圍住,日軍不斷向他們逼近。曹公公表情平靜如水,背負雙手,一串撚珠不斷在手中撚動。“這三十名錦衣衛死後,如果龍山糧倉仍然沒有點燃,那麼就要讓剩下的一百名錦衣衛衝下去繼續拖住倭寇吧,一定要把糧倉點燃,一定。”曹公公這樣想到。此時,龍山方向終於火光衝天,日軍望著龍山火起,驚慌失措。那三十多名錦衣衛眼見龍山糧倉已被燒,激動的淚流滿麵。日軍大怒,揮舞著倭刀向這三十多名錦衣衛撲去,三十多名錦衣衛大聲喊道:“皇上萬歲!皇上萬歲!”接著,三十多名錦衣衛拿刀插入腹中全部陣亡。曹公公閉上了雙眼,低下了頭,緩緩流出一行老淚。接著這兩千多日軍迅速向龍山方向跑去,不一會,前方傳來喊殺聲,偷襲龍山糧倉的明軍跟這二千多日軍和龍山方向追來的日軍交起手來,一名錦衣衛問道:“公公,是否要前去支援?”“不必了,任務已經完成,剩下的不是我們該管的事情。”曹公公說。查大受、高彥伯、李如梅等人邊打邊向馬山館撤退,途中高彥伯被一日軍一刀插入腹中,查大受背起高彥伯撤退。“查將軍,我不行了,感謝大明將士來朝鮮幫助我們,可惜不能跟你們一起殺敵了。”高彥伯在查大受的背上有氣沒力的說著。背著高彥伯向前跑的查大受感覺到高彥伯已經死了,查大受的心突然冰涼起來,他仍舊背著高彥伯向前跑。快到馬山館的時候,祖承訓帶著三千騎兵奔了過來,日軍見前方有明軍接應,便不再追趕,明軍返回了開城。龍山糧倉被焚使得日軍十萬擔糧食損失殆儘,消息傳到漢城,宇喜多秀家坐在椅子上一言不發,其他日軍將領也都在那裡,不想說話。“我看撤回國內算了,本來補給就跟不上,現在幾個月的糧食又被燒了,你們說怎麼辦?”小西行長嚷道。“我先回國,將這裡的情況告知太閣,看看他的意思。”石田三成說。宇喜多秀家點了點頭。這時,外麵軍士拿了一封信進來說:“總督,明軍送過來一封信。”宇喜多秀家一把把信抓了過來,拆開一看,是李如鬆的親筆信。“信中寫的什麼?”石田三成問。“李如鬆說放我們一條生路,讓我們全部撤回國內。”宇喜多秀家說。“那你打算怎麼答複?”石田三成問。“你看呢?”宇喜多秀家問。“就說給我們時間考慮考慮。”石田三成說。“我知道李如鬆做不了主,他要請示他們的皇帝,所以他也需要時間,你這就起程吧。”宇喜多秀家說。日本伏見城,石田三成跟豐臣秀吉正在商談。“此次真沒想到朝鮮水軍如此厲害,失去了製海權,我軍完全無法補給,戰前情報疏漏,實乃重大失誤,加之明軍戰鬥力比我方預計的要強悍,特彆是裝備了很多的火炮,給我軍造成了很大的殺傷,對於明軍的騎兵我們也無可奈何,根本不敢跟明軍野戰,隻能據守,但是據守明軍又有火炮,可以說是兩難,現在我軍糧食接濟不上,已無力再戰,許多將領和士兵都逃了回來,還有的軍士沒有吃的,直接跑到頑軍營中投降,去年一冬,我軍凍死、餓死者已達萬人,清正部凍死者達數千人之多,所以,總督想先讓大軍回來休整。”石田三成說。豐臣秀吉聽後,閉著眼睛,撚著佛珠一言不發。石田三成繼續說:“總督想留一部分兵力在釜山,對明軍形成威懾,一方麵督造戰艦,一方麵跟明軍談判,如果大明不答應我們的條件,那隻有再戰。其實,雙方的主力並沒有在一起決戰過,所以誰強誰弱還很難定論。”石田三成說。“讓他們派使臣來吧。”豐臣秀吉最後說道。大明紫禁城。“陛下,李如鬆的奏章來了。”張誠對萬曆說道。萬曆接過奏章看了看。“已經花了多少錢?”萬曆問。“二百多萬。”張誠答。萬曆不做聲,張誠看著神宗。“讓大臣們議議。”半晌,萬曆說道,然後把奏章扔給了張誠。張誠拿著奏章來到了內閣班房,把石星叫了出來。“李如鬆奏折來了,前番燒了倭寇在漢城的糧倉,倭寇震動,但漢城的倭寇仍達十萬之眾,李如鬆說如果要進剿,需要援軍和糧草。”張誠說道。“陛下是什麼態度?”石星問。“陛下似乎嫌打仗太費錢,畢竟是用兵海外,無法就地補給。”張誠說。“我明白了。”石星說道。不久,石星給神宗上了一封奏折,建議跟倭寇和談,石星在奏折中說:“倭寇乃肌膚之患,隻要能夠退卻,就無需再動乾戈,臣建議和談。”石星的奏折一呈上去,立刻在朝中引起軒然大波,眾臣紛紛反對和談,要求繼續向朝鮮增派兵馬,一時間,反對和談和彈劾石星的奏折像雪花一樣飛到萬曆的書桌上。萬曆二十一年三月,朝廷的批複來了,命令李如鬆和談,李如鬆便開始準備跟日軍的第二次和談。此時,備倭經略宋應昌也從大明來到了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