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下麵這個故事是真的,熱兵器之起,就與劍俠的消失沒有關係。要預先說明的是,按實際的順序,先消失的是俠客,然後是俠風,至於對俠的傳說、幻想,壽命最長,怕是要到地老天荒了。據說,甘鳳池做客某王府,正趕上朝廷鑄火炮成,王爺對眾門客說,有此利器,你們這些人,再沒有用武之地了。眾人默然,隻有甘鳳池挺身說:“紅衣大炮,雖然猛烈,隻可轟尋常人耳。若以臣當之,恐大炮亦失其利矣。”於是相約試驗,第二天早上,排開三門火炮,甘鳳池直立炮前,接受轟擊。第一門火炮轟出,甘鳳池縱身一躍,毫無損傷。第二發,甘鳳池“儘力一蹲,半身沒入地中”,平安無事。第三發,甘鳳池索性飛入雲霄,待硝煙散儘,才像飛鳥一般降落。附在甘鳳池身上的傳說,有數十百種,就其滿足人們的幻想言,大多類此。在傳說中,他折強禦暴,排患解難,無所不能。有的故事說他反清複明,在另一個故事中,乾隆下江南,他暗中保護。稗官所載他的事跡,十九不可信;還有一本《花拳總講法》,托著他的名字,其實也與他無關。晚明陳子龍說:“人心平,雷不鳴;吏得職,俠不出。”其實出來的不是俠,而是對俠的幻想。甘鳳池身材短小,很像漢初的遊俠郭解,但他的作為,與郭解已大不同。郭解以殺人得名,而甘鳳池,大概一輩子也沒殺過一個人的。《史記》中的俠士,與時下賢豪,對等論交。我們看後世雖無遊俠傳,一代又一代,擁有俠名的人多如過江之鯽,便知虛聲過於實情;我們看後世的強者,多有結交豪俠的名聲,便知這時的俠,已多奔走於權貴之門了。《儒林外史》中的鳳鳴岐,便以甘鳳池為原型。讀過這本的,當記得這位鳳四老爹,手下雖然了得,來來往往的作為,不過是幫閒二字。便有人以為作者吳敬梓對大俠不恭,其實後世的遊俠,本來如此,或乾謁權貴,或攀交文士,權貴可供他的衣食,文士可傳播他的名聲。吳敬梓自己,便認識與甘鳳池同在“八俠”之列的周,他隻是將自己的見聞,如實寫出。這位周,曾與甘鳳池同入一樁大案。甘鳳池好交際,年輕時,便卷入太倉一念和尚謀反案,因為牽涉甚淺,後得無事。至雍正七年,有江寧張雲如“江南案”,涉案一百八十五人,周與甘鳳池都在其內(他們兩個也都是江寧人)。查辦此案的浙江總督李衛,在密折裡說甘鳳池“練氣粗勁,武藝高強,各處聞名,聲氣頗廣”,至於逆謀,“鳳池狡猾異常,止皆虛諾,彼此通聲,總未實在插入”。李衛又說甘鳳池認罪態度好,“叩頭乞哀,願以自首求贖”,似有為他開脫之意。江南案本來就是地方官無事生非,處理起來虎頭蛇尾,周、甘鳳池給關了些日子,最後還是釋放了。司馬遷在《遊俠列傳》裡,總結俠有三德,第一是重然諾,第二是輕死生,第三是不自吹自擂。有此三德,雖是閭巷匹夫,便可稱義俠。後世賦予俠士種種道德任務,指望他們來實現正義,隻能說是不責庖人責屍祝,便真有俠心者,大概也要嚇退了。章太炎曾說任俠精神與民族存亡有關,亟宜提倡。此老學術高明,一談時務,往往昏迷。但他這一句,並不全然糊塗,因為他說的是精神,不是俠客。他所說的任俠精神,要點是勇敢和重義,都是好東西,隻可惜這些“精神”,提倡是提倡不來的。他的學生魯迅,一生口不言師過,但寫過一篇《流氓的變遷》,對俠另有看法。後人或恭維魯迅為“俠之大者”,魯迅如果有知,一定在肚子裡痛罵。甘鳳池少年好事,老來頗為謹慎。他的為人,本來就不很張揚,不認識的人見了他,還以為是什麼人家的老廚子。他一直活到八十多歲,老死家中。據說勇士不忘喪其元,雄如甘鳳池,壽終正寢,未免不夠風度,所以有幾種傳說,或說他為女盜所殺,或說他被皇帝害死,還有一個,說他攜妾住在旅店,探子知道了,不敢接近,放火燒屋,二人“從黑焰中雙雙飛去”,不知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