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純文人”中,我最喜歡與最不喜歡的,都是司馬相如。他的文才,自不用說;他的性格,大有可愛之處。最有意思的是“當壚賣酒”這一出,跡近無賴,然而無賴得有風度。順便說一句,當初他勾引卓文君,是看上了卓老太爺的家產,不過結尾圓滿,曆代不以為亂。司馬相如是成都人,卓家在臨邛。他把卓文君拐到成都,等了些日子,不見被迫做了老丈人的卓王孫送來一個大子兒。京劇裡有幾句詞,“老爹爹百般施辣手,他那裡皺雙眉借酒澆愁。不如回轉臨邛走,開設酒店在街頭”,說的就是這一段。他們回到臨邛,在卓王孫鼻子前麵開了家小酒館,兩人自操賤役,一個賣酒,一個跑堂。卓王孫鬥不過他們,隻好送上錢財,於是,像童話裡說的,王子與公主從此快樂地生活在一起。司馬相如本來也出身富家,花錢謀為郎官,家產蕩儘,才出此下策。他是喜好事功的人,看名字便可知道。此番有了經費,不數年,又去做官,因為《子虛》、《遊獵》二賦,得到武帝歡心。以後的年頭,或宦或否,逍遙自在。若到此也就好了,但他終於腸熱難耐,做了那篇《封禪文》。封禪之說,起於齊國,但當年齊桓公想封禪,管仲諫而止之,不願意讓齊國成為大家夥的眼中釘。按早期的理論,改朝換代後才好封禪,相當於取得天的授權,合法地君臨大地。第一位封禪的皇帝是秦始皇,第二位就是漢武帝了。漢武帝很想成為接天貫地的名君,喜事功,好祥瑞,花樣百出,心猶未足。司馬相如的《封禪文》,可以說馬屁拍在了前麵。此前,封禪的事也有儒生提過,但沒人能夠像司馬相如這樣,詳細而雄辯,力證漢武帝是如此偉大的君主,可以封禪,應該封禪,必須封禪,如不封禪,老天爺一千個不答應,老百姓一萬個不答應。有意思的是,司馬相如殫思極慮寫了這篇雄文,一直藏在家裡,待機而售;然而很快生了重病,便在臨終前囑托卓文君,皇帝若派使者來求書,把這一篇送上去吧。我不喜歡的不是《封禪文》的諂諛,而是諂的方式,——先意承誌。帝製下討生活,不說些奉承話,是不可能的。但把事情想到前麵,先主上之憂而憂,後主上之樂而樂,如非心性熟透,何能及此?日前一個朋友購入一批書,我幫他搬上樓。他養的一條狗,看到我們往家裡搬東西,非常興奮,打滾撒歡,伴以高唱,我想那唱詞不過是“我家好興旺”之類。我覺得奇怪,如果主人搬來牛肉,也或許有它的份,它的高興,大有道理;但我們搬的是書,它又不識中國字,跟著瞎高興什麼?說不定裡邊還有本《怎樣燒狗肉》呢。這個就是境界了。當年梁啟超罵奴性,雲“依賴之外無思想,諂媚之外無笑語,奔走之外無事業,伺候之外無精神”,以及“言主人之言,事主人之事”。其實還有更高一層的,為言主人之所難言,事主人之所未事,奴才做到這個份上,才算有成。奴才和奴隸不同,奴隸是不得已而為,想不做而不可得,奴才則其樂陶陶,一日無主,反倒渾身不舒服。——當然,他們並不是沒腦子,自甘下賤,而是自有其理由,那便是沈約說的“鼠憑社貴,狐借虎威”。所以古人早有預報,不可以因其柔媚而輕侮之,因為他們一旦遇到批評,立刻就會招來主子,指示對手所在,以及種種可惡當誅之處。話說回來,司馬相如並不是這種人。他是豪邁的人,雖然有些不謹慎,而他的才學,足以掩羞。漢朝人就是不好,也壞不到哪兒去,所以當時的酷吏,在後代便是清官,史、漢《佞幸傳》中的人物,如活在千載之外,大可為名臣。至於學不及相如之萬一,諂諛則倍之千萬的人,更是後世才有的了。韓非子《說難》,講到若乾條揣摩功夫,相如隻會一條,叫做“主有私急而強之以公義”;他不會的,還多著呢。又總則雲“飾其所矜而滅其所恥”,司馬相如隻懂得一點兒“飾之所矜”,至於“滅其所恥”的功夫,現在隨便找個文化人,都可以做他的老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