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工業革命(1 / 1)

許多曆史書都會將以上我們提到的機械革命與工業革命混為一談,但其實它們並不是一回事兒。機械革命是人類社會發展中一種新型的事物,產生於有組織的科學發展,它就好像是農業的發明或金屬的發現一樣,是一個新的階段。然而,工業革命卻是指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它的起源和機械革命的起源完全不同,而且它在曆史上也有過先例。機械革命與工業革命是同時進行並不斷相互作用的,但是它們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就算沒有煤、蒸汽、機器,工業革命之類的事情還是會發生。但如果是那樣的話,那麼極有可能會緊緊跟隨著羅馬共和國末期的社會和經濟發展路線發展,那麼曆史將重演,失去土地的自由民,集體勞作、龐大地產、金融財富以及破壞性社會經濟一一重現社會。其實,早在機械和動力問世以前,就已經存在工業生產這樣的生產方式了。所以,工廠並不是機器的產物,而是分工勞動的結果。在水輪尚未被投入到工業生產前,那些訓練有素的備受剝削的工人就已經開始製作家具、硬紙箱、女性裝飾物、彩色地圖及書籍插圖等諸如此類的東西。早在羅馬的奧古斯都時代,工廠就已經出現了。例如,新書就是抄寫者們在出版商的工廠裡按口授筆錄而成的。隻要研究過笛福的著作和菲爾丁的政治小冊子的人,就應該知道,早在公元17世紀的時候,英國的企業就已經開始招募貧民,讓他們為了自己的生計進行集體勞動了。甚至在莫爾的《烏托邦》(1516年)一書中,我們就已經可以看到有關工廠的設想了。所以說,工廠是社會發展的產物,而不是什麼機械發展的產物。事實上,西歐公元18世紀中葉以後的社會和經濟史,就是公元前最後3個世紀的羅馬城邦曆史的重演。但是,曆史還是轉向了一個全新的方向,這或許與歐洲政治的分裂、反對君主專製所引起的動亂、時不時出現的市民反抗緊密相關,可能還與西歐學者接受了機器與發明有關聯。在這嶄新的歐洲世界裡,因為有基督教廣泛傳播人類的團結思想,又加上政治權力的分散,一些精力旺盛且有致富願望的人便十分願意轉變觀念,不再緊緊盯著奴隸和集體勞動,而將目光聚焦於機器與機械動力上來。所謂機器革命,指的是機器的發明和發現的過程。它是人類曆史中一個新生事物,隻會一直向前發展,而不會去顧及是否會對社會、政治、經濟和工業帶來什麼樣的後果。而另一方麵,工業革命就像其他的社會變革一樣,不斷改變和轉換人類的生活,而這種變化是通過機器革命產生的。公元18世紀和19世紀的資本集中,與羅馬共和國最後幾個世紀的財富積聚過程十分相似,許多小農小商都走向了破產。不過,兩者之間還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彆的,機器革命使勞動的性質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舊世界的動力來自人力,一切事情都是靠被奴役者的力量來完成的,偶爾也會使用牛和馬等獸力。但是,當時抬重物、鑿岩石都是由人來完成的,就算是耕田種地也是人與牛配合來完成的。在羅馬時期,船隻的行進靠的是流汗劃槳的槳手們。在人類文明的早期,大多數人都是被當成機器來使用的。在機器剛出現的那一時期,人類仍沒有從笨重的勞動中解脫出來。為了開鑿運河、築造河堤以及修建鐵路,大量的勞動力投入其中。另外,礦工的人數也飛速增長,比之增長更快的則是便利的生產設備與商品的產量。隨著公元19世紀的進程,新形勢下的邏輯才日漸明確,人類不再被當成任意使用的動力之源了。以前靠人力完成的機械性工作,這個時候改用機器來完成了,而且機器還能做得更快更好,人們隻需要去完成那些需要發揮智慧與判斷力的工作。從為人類謀求幸福的角度出發,以前那些隻知道服從、沒有思想的完成一切的苦力,現在已經沒有作用了。不管是新興的冶金工業,還是在那些古老的農業、采礦業中,都出現過這種情況。由於機器的應用,耕耘、播種、收獲都能夠用機器來完成,而且以前由十幾個人才能完成的工作,此時隻靠一台機器便能輕鬆完成了。羅馬文明是建立在廉價的人力勞動基礎上的,而近代文明則產生於廉價的機械動力。100年以來,機械動力越來便宜,而勞動力卻越來越昂貴。如果機器是經過了一代人的時間才出現在礦井之中,那麼原因僅是:在此期間,人力比機器廉價。至此,人類事務發生了極為重要的變化。在古代文明中,統治者以及富人們最關心的便是,如何確保勞動力來源以獲得足夠的勞役苦力。但到了公元19世紀,那些有頭腦的人越來越清楚地發現:一般貧民遠比那些純粹的苦工更有價值。所以,即便隻是為了確保“工作效率”,他們也會讓貧民接受教育,讓他們知道自己到底在乾什麼。從基督教開始傳教的時候起,歐洲的大眾教育就一直發展緩慢。然而在亞洲,伊斯蘭教每傳播到一個地方,這個地方的大眾教育就能夠得到發展,原因是:信徒必須要了解一些使之被拯救的信念,必須一些與信仰有關的書籍。基督教為爭奪信徒而展開的辯論,實際上起到了一種耕耘大眾教育的作用。比如在英國,19世紀三四十年代時,英國各教派為了爭奪年輕的教徒產生了紛爭,最終卻因此發展出了一些兒童教育組織,其中有國立教會學校,非國教派的“英國”學校,甚至出現了羅馬天主教小學。公元19世紀下半葉,整個西方世界的大眾教育的發展都極為迅速,但上層階級的教育卻沒有得到相應的發展。在以往,知識分子與大眾之間存在教育水平的隔閡,但這個時候卻隻是程度高低的小差彆了。表麵看來,這種變化無關於機器革命,但事實上正是機器革命逐漸消除了世界上的文盲階層。古時候的羅馬公民始終沒有真正地了解過羅馬共和國的經濟革命,他們從來沒有像我們現在這樣,對自己生活狀況的改變有如此廣泛和透徹的理解。而工業革命在它繼續向19世紀末期靠近時,受其影響的普通人都能把這一時期看成是一個整體過程,因為這個時候人們已經能夠讀書、相互探討和交流了,還開始了四處遊曆、觀察事物,經曆過去的平民從來沒有經曆過的事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