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對於那些在有人類記載和傳說之前的生物知識,人們大都是憑借層岩中生命體遺留的足跡和化石才得以了解的。人們發現的遺留下來的大量骨骼、根莖、纖維、貝殼、果實、爪印、足跡等類似的東西,幾乎都存在於頁岩、砂岩、板岩、石灰岩等物體中。另外,人們還發現了一些較為特殊的化石,如:原始雨水衝刷形成的窪坑,原始潮汐留下的波痕等。人類之所以能夠了解完整的古生物史,源於科學工作者們對這些岩石孜孜不倦的研究。由於沉積岩中的化石所受破壞較少,所以它們往往成為人們研究古生物化石的首選材料。但是,沉積岩也有其自身局限性,由於在地殼運動中受到擠壓、扭曲等,它們不是一層一層整齊地排列著的,而是相互疊加、混亂不堪的。為此,大批學者傾注了畢生精力。根據科學推斷,這些岩層大約記錄著過去16億年的曆史,以下便是一些簡單介紹:地質學家把記錄中最古老的岩石稱之為原生岩,是因為從中看不到任何的生命跡象。我們在北美洲發現了很多裸露的原生岩,地質學家從它們的厚度推斷其最起碼經曆了8億年之久。在岩石上麵,人們發現了一些潮汐和暴雨留下的印記,但是卻沒發現任何生命跡象。這也就是說,透過這些岩石可以得知:從地球上形成海洋和陸地後的8億年裡,地球上都是沒有生命的。當我們對其他岩層的岩石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究時,漸漸發現了一些早期生命的痕跡。地質學家將這種最早出現古生物痕跡的時期,稱為“古生代早期”。這一時期,出現了海藻、貝殼、海蟲、植形動物和甲殼蟲等低等生物以及最具有代表性的三葉蟲。三葉蟲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早的動物,其貌似蚜蟲,能和蚜蟲一樣將自己蜷成球狀。在此後數百年,海蠍子等動物相繼誕生,與最初的生物相比較,這些生物生命力更強、更靈活,適應性更好。在生命剛誕生之時,動物的軀體都比較小,身長大約9英寸的海蠍子就已經算是“龐然大物”了。不管是植物的還是動物的,我們在這個時期都沒有看到陸地生命的跡象,也同樣沒發現脊椎動物和魚類的跡象,隻有些淺水和潮汐漲落留下的生物痕跡而已。我們隻要從岩屑、岩窪中找來一滴水,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就可以知道古代早期生物的模樣,透過顯微鏡我們會驚訝地發現,除了體積上有所差異,這滴水中的小貝殼、小海蠍、海藻以及植形動物的特征,與那些曾經是地球上生物之王的、又大又笨拙的古生物比起來,相似到了極點。然而,我們必須清楚,雖然古生代早期的岩石向人們展示了生命的存在,但是其卻無法告訴我們生命的起源。一個化石的形成,必須具備以下基本條件:生物體必須有堅硬的部分,如骨骼、外殼等;生物體必須足夠重,能在泥土或是岩石上留下痕跡。否則,生物體就無法留下化石,無法告訴人們它們曾在地球上生存過。就好像今天地球上的許多小型軟體動物,它們也無法在其滅絕前,在地球上留下痕跡,以向未來的科學家證明自己曾經存在過。所以說,在人們所不知道的時間裡,或許有成百上千的動物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但是它們沒有在地球上留下一點兒痕跡,最終滅絕了。或許在所謂的“無生代”的湖泊以及海洋的溫暖的淺水域中,曾經生活著大量低等的軟體動物、數量驚人的綠色浮藻,但是卻沒有留下化石。就像銀行存折無法完全顯示人們的生活水平一樣,化石對生命的記錄,也不是完整的,所以不能把它視為過去生物的完整記錄冊。生物想要被載入史冊,不考慮外部條件的話,其自身必須有堅硬的針骨、甲殼等,或是能分泌出蟲管,或是有支撐的莖。不過,人們還在比常見化石岩層更古老的岩石中發現了石墨,它是一種分離狀態的碳。一些專家推測,或許這種物質,是通過其自身的旺盛的活動,從而在化合狀態中分離出來的。
第三章 生物的產生(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