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晨涅日丹諾夫醒來,他想起昨天晚上發生的事情,並不覺得有一點兒不安;他反而充滿了一種輕鬆的、清醒的快樂,好像他做了一件本來早就該做的事情一樣。他去向西皮亞金請了兩天的假,西皮亞金馬上答應了,不過態度很嚴肅。涅日丹諾夫便動身到馬爾克洛夫家裡去。在動身之前他設法跟瑪麗安娜見了一麵。她也沒有露出一點兒害羞或者不安的樣子;她安靜地、堅決地望著他,很自然地稱他:“”。她隻是關心他會在馬爾克洛夫那兒知道些什麼事情,她要求他詳細地全講給她聽。“這是不用說的。”涅日丹諾夫答道。“其實,”他想道,“我們為什麼要擔心呢?在我們的友誼上,個人的感情倒占著……次要的地位——不過我們是永遠不會分開的了。這是為了事業嗎?對,為了事業!”涅日丹諾夫這樣想著,他自己也不懷疑,他的思想裡究竟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假的。他看見馬爾克洛夫的情緒仍然是那樣疲倦和沉鬱。他們草草地吃了午飯,便坐上前一次坐過的四輪馬車(第二匹邊套的馬很年輕,而且從來沒有拉過車,因為馬爾克洛夫的那匹馬還瘸著腿,他隻好向農民租了一匹耕馬來代替),到商人法列耶夫的大紡紗廠去找索洛明。涅日丹諾夫的好奇心給喚起來了:他很想接近他最近聽見人談得很多的那個人。索洛明已經得到了通知:這兩位客人剛剛在工廠大門前停下來,說出他們的姓名以後,馬上讓人引進“工程師—廠長”住的那間並不好看的小小的側屋裡去了。索洛明當時正在工廠的正屋裡;一個工人跑去喚他,涅日丹諾夫和馬爾克洛夫便走到窗前去看外麵的景象。工廠顯然很興旺,工作十分繁忙;到處都有不停的活動的鬨哄哄的聲音:機器的喘息聲和敲打聲,織布機的響聲,輪子的嗡嗡聲,皮帶的拍擊聲;同時手推車、大桶和載貨馬車不斷地進進出出;發號施令的大聲吼叫夾雜在鈴聲和哨聲中間;男工穿粗布外衣,腰間係一根帶子,用一根皮帶束著頭發,女工穿印花布衣服,他們匆忙地來來去去;裝上馬具的馬讓人牽過去了……這是上千人緊張得像弦一樣地用全力工作時發出來的鬨聲。一切都有規律地、照著合理的方式積極地進行;無論什麼地方,無論什麼東西,不但沒有一點兒優美、整齊的樣子,連整潔也談不到;剛剛相反,到處是疏忽、齷齪、煤煙。這兒一扇玻璃窗破了,那兒牆上灰泥脫落了,板壁缺了一些,門又張開了大口;正麵大天井當中有一個大的黑水窪,積了一窪臟水,泛著彩虹的顏色;遠處分散地堆了一些磚;泥地上四處都是蒲席和麻袋的破片、箱子同一些斷繩;幾隻長毛蓬蓬、肚子乾癟的狗懶洋洋地走來走去,連一點兒叫聲也沒有;在一個角上,籬笆下麵坐著一個亂頭發、大肚皮的四歲光景的小孩,他一身都是煤煙,傷心地哭著,好像所有的人都不理他似的;在他旁邊有一頭同他一樣滿身煤煙的母豬,給一群吃奶的小豬圍著,它正在大吃卷心菜頭;晾在拉長的繩子上的破爛內衣隨風飄動——到處都是這麼一種氣味,這麼一種惡臭!一所俄國的工廠,不錯;卻不是一所德國的或者法國的工廠。涅日丹諾夫看了馬爾克洛夫一眼。“我聽見好多人講索洛明很能乾,”他說,“我得說,這一切混亂實在叫我吃驚;這是我沒有料到的。”“這不是混亂,”馬爾克洛夫憂鬱地答道,“這是俄國式的不愛乾淨。不過——這是幾百萬盧布的事業!他不得不順從舊的習慣,適應事業上的需要,還要照顧老板本人的意見。你知道法列耶夫是什麼樣的人嗎?”“一點兒也不知道。”“他是莫斯科最大的吝嗇鬼。一句話,是個資本家。”這時索洛明走進房來。他本人跟工廠一樣,又叫涅日丹諾夫失望了。看頭一眼,他好像芬蘭人,或者更像瑞典人。他是高個子、淺黃色頭發、寬肩膀、乾瘦的人;他有一張黃色的長臉,一個短而闊的鼻子,一對極小的帶綠色的眼睛,一種安詳的眼光,兩片向前突出的厚嘴唇,兩排大大的白牙齒和一個剛剛讓茸毛蓋滿的、中間凹進去的下巴。他一身打扮同一個手藝人或者一個火夫差不多,他身上穿一件口袋鬆垂的舊厚呢上衣,腦袋上戴一頂弄皺了的油布便帽,脖子上圍一條羊毛圍巾,腳上穿一雙塗柏油的長靴。一個四十歲左右的男人同他一塊兒進來;這個人穿了一件普通的厚呢長外衣,有一副極其靈活的茨岡人的麵貌和一對銳利的漆黑的眼睛,他一進房來就用這對眼睛打量涅日丹諾夫……馬爾克洛夫是他已經認識的。他名叫帕維爾;據說他是索洛明的得力助手。索洛明不慌不忙地走到兩位客人麵前,默默地伸出他那隻長了繭子的瘦骨嶙峋的手把他們的手先後握過了,從抽屜裡拿出一個封好的紙包,他還是不說一句話,把紙包遞給帕維爾,帕維爾接過來,馬上走出去了。索洛明伸了一個懶腰,咳嗽了一聲;手一動把那頂便帽從後腦勺上扔開了,便在一把油漆過的小木椅上坐下,他指著一把同一類的長椅對馬爾克洛夫和涅日丹諾夫說:“請坐。”馬爾克洛夫首先向索洛明介紹了涅日丹諾夫;索洛明又同涅日丹諾夫握了一次手。然後馬爾克洛夫談起“事業”來,提到瓦西裡·尼古拉耶維奇的信。涅日丹諾夫把信交給索洛明。索洛明注意地、從容地讀著,他的眼睛跟著字跡一行一行地在紙上移動,涅日丹諾夫一直在旁邊望著他。索洛明坐在靠近窗口的地方;已經下沉的太陽明亮地照著他那張略帶汗跡的曬黑了的臉和他那帶灰塵的淺黃色頭發,在上麵灑下許多金色的光點。他讀信的時候,他的鼻孔微微顫動,而且鼓脹起來,他的嘴唇動著,好像他在念著每一個字似的;他雙手緊緊捏住信紙,把它捧得高高的。不知道因為什麼緣故,這一切倒使涅日丹諾夫感到愉快。索洛明把信交還給涅日丹諾夫,對他笑了笑,隨後又去聽馬爾克洛夫講話。馬爾克洛夫不住地講著,講著,可是後來他終於講完了。“您知道吧,”索洛明說,他那略帶嘶啞的聲音是年輕而有力的,涅日丹諾夫聽來覺得很愉快,“在我這兒談話不大方便;讓我們到您那兒去,您府上離這兒也不過七裡地。我想你們是坐馬車來的吧?”“是的。”“好……車裡會有我的坐位吧。一小時以後我的工作就完了,我就完全自由了。我們要好好談一下。您也有空嗎?”他掉轉頭向涅日丹諾夫問道。“一直到後天都有空。”“好極了。我們就在他家裡過夜。謝爾蓋·米哈伊雷奇,可以嗎?”“這還用問!當然可以。”“好吧——我馬上就好了。我隻要把身上稍微弄乾淨一點兒。”“您工廠的事情怎樣呢?”馬爾克洛夫含有用意地問道。索洛明朝旁邊看了看。“我們要好好談一下,”他又說一遍,“稍微等一會兒……我馬上就好了……我忘了一點兒事情。”他出去了。倘使他先前沒有給涅日丹諾夫留下一個好的印象,那麼涅日丹諾夫大概會想,也許甚至會問馬爾克洛夫:“他是不是故意躲開?”可是這一類的問題他連想也不曾想過。一個鐘點以後,在這座大樓的每一層,從所有的樓梯,從所有的門裡,大群的喧嚷的工人擁了出來,馬爾克洛夫、涅日丹諾夫和索洛明坐的馬車也就在這個時候出了工廠的大門到大路上去了。“瓦西裡·費多特奇!要乾起來嗎?”帕維爾把索洛明送到大門口,末了大聲問道。“等一等,……”索洛明答道。他接著向他的朋友們解釋道:“這是夜班的事。”他們到了博爾旬科沃,在那兒吃了晚飯(這大半是為了禮貌的關係),隨後就抽起雪茄煙、談起話來,這是俄國人那種講起來就沒完沒了的夜間長談,像這種形式的長談在任何另外一個國家的人們中間都是很少有的。不過就是在談話的時候,索洛明也並沒有滿足涅日丹諾夫的期望。他講話非常少……少得幾乎可以說他並沒有講過話;可是他聽得很注意,要是他偶爾發表一點兒意見或者批評一兩句,他的話總是有道理,有分量,而且很短。索洛明看來並不相信俄國就要發生革命;可是他不願意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彆人,他也不阻止他們去試一下,而且他不是站得遠遠地觀望,他倒是站在他們的近旁。他同彼得堡的革命者很熟,並且在某種程度上同情他們,因為他自己也是老百姓出身的;可是他明白就是這些老百姓(離了這些老百姓“你什麼事也做不了”)由於環境所迫,對革命還是很冷淡,對他們需要做長時期的工作,使他們有所準備,然而這不是那些革命者的方法和手段所能辦到的。因此他才站在一旁,不過這並不是一個偽君子或者一個滑頭的辦法,他倒像一個有見識的年輕人,不肯白白地犧牲自己或者彆人。至於聽呢……他為什麼不聽彆人的意見,並且要是能夠的話,他為什麼不想多知道一些呢?索洛明是教堂執事的獨子;他有五個姊妹,全嫁給教士和教堂執事了;可是他得到他那個嚴肅而頭腦清醒的父親的許可,離開了宗教學校去學數學,他對力學特彆感興趣;他到一家英國人辦的工廠裡工作,那個英國人像父親似地愛他,並且供給他到曼徹斯特(曼徹斯特是英國的工業城市,棉布製造業的中心。)去留學,他在那兒住了兩年,還學會了英語。他不久前才到這個莫斯科商人的廠裡來做事。雖然他對他的部下很嚴(這種作風是他在英國學來的),可是他們對他還是有好感,他們說:“自己人!”他的父親對他很滿意,叫他做“切實可靠的人”,他父親惟一抱怨的地方,就是兒子不想結婚。我們已經講過,在馬爾克洛夫家裡夜間長談中間,索洛明幾乎沒有講過一句話;可是等到馬爾克洛夫談起他對工廠工人懷著期望的時候,索洛明便照自己的習慣簡單明了地說,我們俄國工人跟外國工人不同,——是最不愛說話的人。“農民呢?”馬爾克洛夫問道。“農民?他們中間現在出了好些富農,而且一年一年地多起來;富農隻知道自己的利益;其餘的人都是綿羊,愚昧無知。”“那麼我們到哪兒去尋找呢?”索洛明笑了笑,說:“你們尋找,就尋到。(這是《聖經·新約·馬太福音》第七章第七節中耶穌的話。)”他臉上差不多一直帶著笑容,他的笑容同他本人一樣,也是非常老實的,卻又不是毫無意義的。他對待涅日丹諾夫的態度很特彆;這個年輕大學生在他的心中喚起了同情,並且差不多是慈愛的感情。在這次夜間長談的中間涅日丹諾夫突然急躁起來,十分激動;索洛明靜靜地站了起來,大踏步穿過屋子,把涅日丹諾夫腦後的一扇開著的小窗關上了……講話的人吃驚地望著他,他好意地說:“您不要受涼才好。”涅日丹諾夫便開始問他,在他管理的工廠裡,他打算實行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思想,他的做法是不是要叫工人也分到一份利潤。“好朋友!”索洛明答道,“我們辦了一所學堂和一所小醫院,可是連這一點兒我們的老板也像熊一樣不肯讓步!”隻有一次索洛明認真發了脾氣,把他有力的拳頭在桌子上用勁地捶了一下,叫桌子上所有的東西,連放在墨水瓶旁邊的一普特重的啞鈴在內,全蹦了起來,因為他聽見講起一樁法院壓迫工會的不合理的做法……涅日丹諾夫同馬爾克洛夫談起怎樣“動手”,怎樣實行他們的計劃的問題,索洛明仍舊懷著好奇心,甚至帶著敬意地聽著;可是他自己卻沒講過一句話。他們一直談到淩晨四點鐘。他們什麼話不談到呢!馬爾克洛夫也曾帶了點兒神秘意味地講到那個不知道疲倦的旅行家基斯利亞科夫,講到他的書信,它們越來越有趣味了;他答應拿幾封給涅日丹諾夫看,他還答應讓他帶回家去,因為那些信很長,字跡又不清楚;而且信裡麵含有不少的學問,甚至還有詩,並不是什麼淺薄的打油詩,卻是帶著社會主義傾向的詩!馬爾克洛夫從基斯利亞科夫講到兵,講到副官,講到德國人,最後他又講到他的論炮兵的文章;涅日丹諾夫談海涅和彆爾納的對立,(亨·海涅(1797—1856),德國詩人。一八四○年他出版了小冊子《路德維希·彆爾納》,批判小資產階級評論家和政論家路·彆爾納(1786—1837)的藝術和政治的觀點。涅日丹諾夫在這裡談起他們的對立,顯然是由於讀到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評論家德·伊·皮薩列夫一八六七年發表的論文《亨利希·海涅》而產生的新印象,這篇文章對海涅和彆爾納的論爭作了分析。)談蒲魯東,談藝術上的現實主義;索洛明隻是聽著,聽著,邊思索,邊抽他的煙,臉上一直帶著笑容,他沒有講過一句俏皮話,可是他好像比任何人更明白問題究竟在什麼地方。鐘敲了四點……涅日丹諾夫和馬爾克洛夫倦得快要站不住了,索洛明卻還是很有精神。朋友們分彆了,不過他們已經約定第二天到城裡去看舊教派的商人戈盧什金,談宣傳的事。戈盧什金本人很熱心,而且他還答應介紹一些新的信徒!索洛明表示他懷疑是否值得去拜訪戈盧什金。可是他後來也認為值得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