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長期的反複的考慮,我終於但是,好像一個奇跡一般,用一句西洋現成的話來說,就是:我一個早上一睜眼,忽然發現,我的家鄉的,也可以說是全中國的農民突然富起來了。我覺得自己的家鄉從來沒有這樣可愛過,自己的祖國從來沒有這樣可愛過。濃烈的幸福之感油然傳遍了全身。對我來說,粉碎了“四人幫”以後,喜事很多,多得數不過來。但是,像這樣的喜事還沒有過。無以名之,姑名之為喜事中的喜事吧。我原來絲毫也沒有打算寫什麼東西。九年前回家時,我就連半個字也沒有寫。當時,我還處在半打倒的狀態。個人的前途,祖國的未來,都渺茫得很。我隻是天天挨日子過,哪裡還有什麼興致動筆寫東西呢?這次回來,原來也想照老皇曆辦事:隻是準備看一看,聽一聽;看完聽完,再回到學校,去過那種平板、雜亂而又緊張的日子,如此而已。但是,為什麼又終於非寫不行、欲罷不能了呢?難道是我的思想感情改變了嗎?難道是山川土地改變了嗎?都不是的。是我們黨的政策發揮了威力。它像一陣和煦的春風,吹綠了祖國大地,吹開了億萬人民的心。我當然也不例外。我在故鄉所見所聞,逼迫著我要說話,要寫東西。我不能無言,無言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對不起養育過我的故鄉的父老兄弟姐妹,對不起熱情招待我的從大隊黨支部一直到地委的各級領導。寫點東西的想法一萌動,感情就奔騰洶湧,沛然不可抗禦。我本來隻想寫一點眼前的感想。但是,一想到當前,過去也就跟著擠了上來;於是浮想聯翩,如懸河瀉水,滔滔不絕,逼得我在車上構思,枕上構思,晨夕構思,午夜構思,隨時見縫插針,在小本子上寫上幾句,終於寫出了草稿。我舞筆弄墨已經幾十年了,寫東西從來沒有這樣快過。我似乎覺得,我本來無意為文,而是文來找我。古人有夢筆生花的說法。我怎敢自比於古人?我夢見的筆,不生鮮花,而生蒺藜。蒺藜當然並不美;但是它能刺人。現在它就刺激著我,讓我不能把筆放下。我就這樣把已寫成的速寫式的草稿,修改了又修改,寫成了接近完成的草稿。要想寫出我那些激動的感情,二十記、一百記,比一百更多的記,也是不夠的。但那是不可能的。我總不能無休無止地寫下去的,總應該有一條界線啊。可這界線要劃在哪裡呢?古人寫過《浮生六記》,近人又有《乾校六記》,都是極其美妙的文字。我現在想效顰一下,也來個《還鄉幾記》。六是一個美妙的數字。但我不想照抄。中國古時候列舉什麼東西,往往以十計,什麼十全十美,十全大補等等,不一而足。我想改一句古人的話:十者,數之極也。我現在就偷一下懶,同時也想表示,我想寫的東西很多,決定采用十這個字,再發揮一下十字的威力,按照參觀時間的順序,寫了十篇東西,名之曰《還鄉十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