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讀《西遊記》,讀到火焰山,頗震驚於那火勢之劇烈。聽人說,火焰山影射的就是吐魯番。可是吐魯番我以前從未到過,沒有親身感受,對於火焰山我就隻有幻想了。萬沒有想到,我今天竟來到火焰山下。火焰山果然名不虛傳。在烏魯木齊,夜裡看電影,要穿上棉大衣。然而,汽車從烏魯木齊開出,開過達阪城,再往前走一段,—出天山山口,進入百裡戈壁,迎麵一陣熱風就撲向車內,我們仿佛一下子落到蒸籠裡麵,而且是越走越熱。中午到了吐魯番縣,從窗子裡看出去,一片驕陽,閃耀在葡萄架上,葡萄肥大的綠葉子好像在喘著氣。有人告訴我,吐魯番的炎熱時期已經過去;我們來的前兩天,氣溫是攝氏四十多度;今天已經“涼爽”得多了,隻有三十九度。但是,從我自己的親身感受中,同烏魯木齊比較起來,吐魯番仍然是名副其實的火焰山。這讓我立刻想到了非洲的馬裡。我曾在最熱的時期訪問過那個國家,氣溫是五十多度。我們被囚在有空調設備的屋子裡,從雙層的玻璃窗子看出去,院子裡好像是一片火海。陽光像是在燃燒,不是像在吐魯番一樣燃燒在葡萄架上,而是燃燒在參天的芒果樹上。芒果樹也好像在喘著氣。樹下當然是有陰影的;但是連那些陰影看上去也決不給人以清涼的感覺,而仿佛是火焰的陰影。我眼前的吐魯番儼然就是第二個馬裡。我們就在類似馬裡那樣炎熱的一個下午驅車近百裡去探望高昌古城遺址。一走出吐魯番縣,又是百裡戈壁,寸草不生,遍布砂粒,極目天際,不見人煙。陽光毫無遮攔地照射在這些砂粒上,每一粒都閃閃發光,仿佛在噴著火焰。遠處是一列不太高的山,這就是那有名的火焰山。上麵沒有一點兒綠的東西,沒有一點兒有生命的東西。石頭全是赤紅色的,從遠處望過去,活像是熊熊燃燒著的火焰,這不是人間的火,也不是神話中的天堂裡的火和地獄之火。這是火焰已經凝固了的火,紋絲不動,但卻猛烈;光焰不高,但卻團聚。整個天地,整個宇宙仿佛都在燃燒。我們就處在上達蒼穹下抵黃泉的大火之中。我從前讀《西遊記》,讀到那一段關於火焰山的描繪,我隻不過覺得好玩兒而已。書上描繪說,離開火焰山不遠,房舍的瓦都是紅的,門是紅的,板榻也是紅的,總之,一切都是紅的,連賣切糕的人推的車子也是紅的。那裡“有八百裡火焰,四周圍寸草不生。若過得山,就是銅腦蓋、鐵身軀,也要化成汁哩”。八百裡當然是誇大之詞;但是在我眼前,整個山全是紅的,周圍寸草不生,這些全是實情。我現在毫無好玩兒的感覺。我隻有一個渴望,一個十分迫切的渴望,渴望得到鐵扇公主那一把芭蕉扇,用力一扇,火焰立刻熄滅,清涼轉瞬降臨。我現在很不理解,為什麼當年竟在這樣一個地獄似的酷熱的地方建築了高昌城。唐朝的高僧玄奘到印度去求法,曾經路過高昌。《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裡麵,對他在高昌的情況有細致生動的描繪。這裡講到了城門,講到了王宮,講到了王宮中的重閣,講到了王宮旁邊的道場。雖然沒有講到市廛的情況;但是有上述的那些地方,則王宮之外,必然是市廛林立,行人熙攘。每當黃昏時分,夜幕漸漸籠罩住大漠,黑暗彌漫於每一個角落,跋涉過千山萬水、橫絕大戈壁的商隊迤邐入城,駝鈴丁當,敲碎了黃昏的寂靜。每一間黃土蓋成的房子裡也必然有淡黃的燈光流出,把窄窄的長街照得朦朧虛幻,若有若無……但是今天我們來到這裡,早已麵目全非,城市的輪廓大體可見,城門和街道曆曆可指。然而看到的卻隻有斷壁頹垣,而且還不同於一般的斷壁頹垣。這裡根本沒有磚瓦,所有的建築——皇宮、佛寺、大廳、住宅,統統是黃土堆成。這種黃土堅硬似鐵,曆千年而不變,再加上這裡根本很少下雨,因此這一座黃泥堆成的城才能保存到今天。我們今天看到的是一片淡黃,沒有一棵樹,沒有一根草。“春風不度玉門關”,春天好像已經被鎖在關內,這裡與春天無份了。在這裡,我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出,當年玄奘來到這裡是什麼情景。我想象不出,他是怎樣同麴文泰會麵,是怎樣同麴文泰的母親會麵的。他在這裡住了一段時間,大概每天也就奔波於一片淡黃之中。麴文泰也像後來唐太宗一樣想勸玄奘還俗。玄奘堅持不動,甚至以絕食至死相威脅,終於感動了鞠文泰母子,放玄奘西行。這是多麼熱烈的人類生活的場麵。然而今天這一些都到哪裡去了呢?我一時忍不住發思古之幽情,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但是我卻並沒有獨愴然而淚下。在曆史的長河中,人人都是這樣,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我丟開了這種幽情,抬眼四望,這一座黃土古城的斷壁頹垣頓時閃出了異樣的光輝。第二天,我們又在同樣酷熱的天氣中去憑吊交河古城。這座古城正處在同高昌相反的方向。從表麵上看上去,它同高昌幾乎沒有什麼不同之處:一樣是黃土堆成的斷壁頹垣,一樣是寸草不生,一樣是一片淡黃。“西風殘照,漢家陵闕”,一樣能引起人們的思古之幽情。但是,從環境上來看,卻與高昌迥乎不同。“交河”這個名稱就告訴我們,它是處在兩河之交的地方。從殘留的城牆上下望,峭壁千仞,下有清流,綠禾遍野,清泉潺湲。我從前讀唐代詩人李頎的詩《古從軍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行人刁鬥風沙陪,公主琵琶幽怨多。野雲萬裡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我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出,交河究竟是什麼樣子。今天親身來到交河,一目了然,胸無阻滯,我那思古之幽情反而慢慢暗淡下法,而對古人所說的“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由衷地欽佩起來了。就這樣,我在吐魯番住了幾天,兩天看了兩座曆史上有名的古城。這兩座名城同火焰山當然不—樣,但是其炎熱的程度卻隻能說是不相上下。我上麵講到的看到火焰山時的那一個渴望得到鐵扇公主芭蕉扇的幻想,時時縈繞在我腦際,一刻也不想離去。然而我的理智卻讓我死心塌地地相信,那隻是幻想,世界上哪裡會有什麼鐵扇公主?哪裡會有什麼神奇的芭蕉扇?吐魯番這地方注定是火焰山的天下了。然而,到了黃昏時分,當我們憑吊完古城乘車回賓館的時候,招待我們的主人提出來要到葡萄溝去轉一轉。我根本不知道,葡萄溝是什麼樣子。“去就去吧。”我在心裡平靜地想,我萬萬沒有想到,在這個地方,在這個時候,能會出現什麼奇跡。可是,汽車轉了幾轉,奇跡就在眼前出現了。兩行參天的楊樹整整齊齊地排在大路兩旁,潺潺的水聲透過楊樹傳了出來。濃密的葡萄架散布在小溪岸邊、楊柳樹下,這裡綠意蔥蘢,濃蔭四布,身上還感到有一些涼意。我一下子怔住了:我現在是在火焰山下嗎?是不是真有人借來了鐵扇公主的芭蕉扇把火焰扇滅了呢?我自凝神細看:綠楊葡萄,清泉潺湲,絲毫也不容懷疑。我來到葡萄溝了。車子開上去,最後到了一座花園。園子裡長滿葡萄,小溪縈繞。山腳下有一個小池子,泉水從石縫中流出,其聲清脆。有一群紅色遊魚在池中搖擺著尾巴遊來遊去。我們坐在葡萄架下,品嘗著有名的新疆葡萄。此時涼意漸濃,仿佛一下子從酷熱的三伏來到涼爽的深秋,火焰山一下子變成了清涼世界。看來,鐵扇公主的那一把芭蕉扇在唐代大概是缺少不了的。但是,到了今天,已經換了人間,這扇子就沒有作用了。新疆畢竟是一塊寶地,有火焰山,也有葡萄溝,而葡萄溝偏偏就在火焰山下。這就是我們的吐魯番,這就是我們的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