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學、心理學、腦科學等多學科的研究表明,人類在產生、形成到發育成熟的過程中要經曆兩個胚胎期:一個是胎兒期,即指從受孕到離開母體成為獨立的個體階段;第二個是精神胚胎期,即指從出生到兩歲半階段,我們將這個階段稱為人類特有的孕育社會人的時期。上述兩個階段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時期,是奠定我們個人素質基礎的階段。在“精神胚胎”階段,所有嬰兒的行為特征都很相似。人們常這樣說:“所有嬰兒剛出生時都是一樣的,並且以同一個速度進行發育成長。”這是指嬰兒胚胎階段的生命都大致一樣。人類社會的所有成員,無論是藝術家、傑出的領袖還是普通人,都是經曆著大致相同的“精神胚胎”階段而發展起來的。我們無法根據胚胎階段來預測以後的發展,也不能了解這一階段人們的心理。因此,在這一階段,我們隻能為生命的發育提供幫助。由於這一階段是孩子心理發育的開始階段,所以,如果家長在某一方麵給孩子提供有力的幫助,必然能大大提高孩子以後的能力。精神胚胎期與胎兒期主要區彆在於:嬰兒成為獨立個體,精神胚胎期不再依附母體,能夠自主地與外界交換物質、能量、信息等,能夠靠自己來呼吸、汲取營養、排泄廢物起玩,在玩的過程中要說話,促進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交流欲望。家長為孩子創造積極正麵的環境非常重要,因為嬰兒期受到的情緒影響著以後其精神發育。有關學者從情緒中樞發展的特點進行推斷,得出這樣的結論:嬰兒建立起來的情緒是通過與親人交往的情緒經驗建立起來的,由於此時語言能力還未發展,因此,這些經驗被嬰兒以非語言的形式儲存在大腦記憶中。以後嬰兒再受到刺激時,這些存儲在大腦中印象很深刻的經驗就會做出相應99csw.的反應。因此,在嬰兒階段,他們與成人交往或在周圍環境影響下產生的積極的或消極的情緒對其成人之後的情緒有著重要的影響。這一點是家長進行嬰兒素質教育過程中需要重視的一個問題。要抓住培養控製能力的關鍵期。隨著嬰兒大腦皮層的不斷發育,家長要及時培養嬰兒的控製情緒能力。我們可以通過擁抱、撫摸等安慰性動作來緩和嬰兒情緒的衝動,同時,家長要通過使嬰兒適當宣泄、轉移嬰兒的注意力或者通過與嬰兒談心、講道理的形式,來幫助嬰兒發揮大腦皮層對情緒的控製作用。但是,如果錯過這一時期,再想培養孩子控製情緒的能力就十分困難了。從嬰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方麵來說,精神胚胎期要著重進行的教育是:訓練嬰幼兒通過感官和肢體來認識周圍事物,使嬰幼兒經曆愉快的人際交往,從而為其以後的身體、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方麵麵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