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弱女子與女強人(1 / 1)

應該說,在中國傳統社會,一個女人如果能夠當上賢妻良母,那麼,在特定的曆史條件下,便該算是非常幸運的了。可惜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這種運氣和福氣。那麼,無此幸運的女人又該若之何呢?也許,她們的出路就隻有三條,去當“奴仆”,或者去當“強人”,甚或去當“淫婦”。當然一般地說,還是去當奴仆的多。這也是中國傳統社會中女性的第二種類型。這裡所說的奴仆,不是階級分析意義上的,而主要是指她們在家庭中的地位而言。比如說《紅樓夢》中賈迎春,雖然是名門閨秀,嫁出去當的是官太太,但既然“誤嫁中山狼”,也就與奴仆無異,甚至比某些奴仆還不如。所以,這一類女性便無妨稱之為“弱女子”。中國的弱女子不少。中國曆史上究竟有多少女人屬於這一類呢?這可統計不出來。因為她們根本就沒有資格被載入史冊,隻能默默無聞地被奴役、被欺壓、被淩辱、被宰割、被屠殺。“有幸”載入史冊或被寫進文藝作品的女性無非這樣幾類:良母(如孟子、嶽飛之母)、佳麗(如趙飛燕、楊玉環)、才女(如蔡文姬、李清照)、烈婦(如楊貞婦、陳節婦)。這幾類女性,人數屈指可數,當然很難說是否有代表性。但即便是這幾類有幸“露臉”的女性,其中也不乏弱女子。比如明代弘治皇帝的生母,是給成化皇帝生了唯一一個兒子的。按照封建王朝的規矩,就是“聖母”(誕育聖躬之母)。但這位聖母,不但生前十分淒苦,而且最後連命都保不住。又比如明熹宗天啟皇帝朱由校的生母王選侍,竟常遭毆打,因而積鬱而死。聖母尚且如此,其餘可想而知。聖母命苦,貴妃命薄。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在劉邦死後便被呂後砍去手腳,扔在廁所裡,求死不得,求生也難。還有那位大名鼎鼎的楊貴妃,竟在寵愛她的唐明皇麵前被活活絞死,而那位萬歲爺唯有掩麵垂淚而已。“君王掩麵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這和多情小姐搭救落難公子,或與西方騎士拔劍保護美人,形成的是何等鮮明的對比!一個大男人,還是什麼“至尊天子”,卻保護不了一個自己心愛的弱女子,真不知中國的男子,還有什麼臉麵來說嘴!然而女人並非天生是弱者。誠然,一般地說,女人的體格較男人嬌小,女人的性格較男人溫柔,女人的心理較男人內向,女人的情感較男人脆弱,女人的體驗較男人細膩,但這決不意味著女人就膽小怕事、軟弱無能、優柔寡斷、無所作為,隻能由著男人來擺布和宰割。女人的不幸是社會的不幸。告彆原始時代以後,中國傳統社會就一直是一個男性的社會,或者說是一個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為了維護這樣一個社會秩序和統治模式,中國的男人編造了一整套哲學倫理學原理,來維護他們壓迫統治女人的“合法性”。這套理論大致是這樣:首先,從男女關係中抽象出兩個哲學範疇——陰與陽;並根據男人和女人的生理心理特點,派定陽的性質是剛,陰的性質是柔;陽的特征是動,陰的特征是靜。這當然未嘗沒有一定的道理。比方說,男性暴烈,是為剛;女性溫和,是為柔;男性好鬥,是為動;女性內向,是為靜。所以陽剛而動,陰柔為靜,這就叫“動靜有常,剛柔斷矣”。第二步,把陰陽範疇泛化,推廣到一切領域中去。比方說,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因為天降陽光雨露有如男授精,地生動植萬物有如女分娩;日光強烈故屬陽,月光柔和故屬陰。於是這一比附,也能為人們所接受。第三步,便是把哲學範疇轉化為倫理學範疇。天不是在上嗎?地不是在下嗎?所以“天尊地卑”。天地關係尚且如此,況乎人類?因此,和天一樣屬陽、剛、動的男人就尊貴,和地一樣屬陰、柔、靜的女人就卑賤,這就叫“男尊女卑”。剛而動者,可以在廣闊世界縱橫馳騁,柔而靜者隻能在自己家裡洗衣做飯,這就叫“男主外,女主內”。當然,卑賤者隻能受高貴者統治,柔順者理應受剛健者擺布,也就不在話下。無疑,中國傳統社會中的男女不平等,歸根結蒂並不是這種理論造成的,但這種理論對人們心理的影響,卻也不可低估。至少,它造成了這樣一種錯覺:女人天生柔弱,女人就該逆來順受。不同的弱女子當然各有其不同的不幸遭遇,但也不乏其共同之處。首先她們的出生,就被認為是不幸、不祥,甚至有罪。這個觀念大約可以追溯到商代。據專家們考證,殷商卜辭中即有“貞,有子”和“不嘉,有女”的內容。商人重鬼神,事事都要占卜,妻子懷孕當然也不例外。結果,占卜到“有子”,便是“貞”(吉利),占卜到“有女”,便是“不嘉”。可見,重男輕女的觀念,大約自商代起便已經有了。到了周代,便有了“弄璋”、“弄瓦”之彆。《詩.小雅.斯乾》說:如果生了兒子,就讓他睡在床上,給他一塊玉璋;如果生了女兒,就讓她睡在地下,給她一塊瓦片。所以,後人又把生兒生女,分彆稱為“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雖說同是“喜”,但分量大不一樣。不一樣的原因似乎也很簡單:就做母親的而言,生兒子可以提高或加強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生女兒卻可能會壞事;就做父親的來說,生兒子可以做自己的接班人,可以增強家族的實力,至少可以增加一個勞動力或戰鬥力,生女兒則隻是多添了一個“賠錢貨”。結果是,無論父親抑或母親,都不希望生女兒。甚至在我國某些地區,還有這樣的奇怪風俗:如果頭胎生的是女兒,那麼,便不準她管自己的父親叫爸爸,除非後來有了弟弟,才可以解禁。當然,這還是客氣的。一些時代和地區,甚至還有殺嬰和棄嬰的事發生。“男曰兒,女曰嬰”,殺嬰和棄嬰當然是殺死或遺棄初生的女兒。這種惡俗,至少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有了,韓非子就曾說當時的人“產男則相賀,產女則殺之”。但直到現在,某些地區也仍有這類慘無人道的事發生。這些女孩的出世既然如此地不受歡迎,那麼,她們即便活下來,日子也不會有多好過。對於被視為“賠錢貨”的她,家庭和家族將儘量減少在她身上的投入,比方說不讓上學,吃較差的飯菜,穿較差的衣服等;同時又儘量利用她的價值,以期撈回一點成本,補回一點虧損;比方說很小時就讓她帶弟妹,做家務,甚至下地乾活。最後,她將在適當的時候被打發出去,嫁到一個陌生的家庭,去當彆人的“媳婦”。彆人的媳婦並不好當。首先,她將在新婚之夜被一個陌生的男人以丈夫的名義實施強奸。這不但意味著她已失去童貞,同時也意味著人權、人格、自尊和羞恥感的被剝奪。從此,她將成為丈夫的附庸和奴仆,白天乾牛馬活,晚上當泄欲器。受苦受累是她的責任,挨打挨罵是她的義務,權利則是沒有的。能不挨打罵便是她們的福氣,能不被休棄便是她們的造化。其次,她不但要充當丈夫的奴仆,而且要充當大家所有人的奴仆:她不但要看丈夫的臉色,而且要看其他人尤其是婆婆的臉色。這不但使她戰戰兢兢,而且會使她無所適從,因為丈夫和婆婆的要求、願望、意誌並不完全相同,結果很可能是“起晚了得罪公婆,起早了又得罪丈夫”,猶如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試想,身處如此逆境之中,哪裡還能產生和展示女性的魅力?不過“行屍走肉”罷了。也許,隻有當她升格為婆婆以後,情況才會有所改觀,但那時她早已變成更無魅力的老太婆了。所以,在娘家是“賠錢貨”,在婆家是“受氣包”的弱女子,往往是相當無性化的。又豈止是“無性”,簡直就“非人”。在中國傳統社會,既無性又非人的弱女子,還遠遠不止於此。比方說,還應該包括那些真正的奴仆,——被賣到地主、豪門、官宦人家當丫環的女孩,以及選進宮裡當宮女的女孩,都如此。她們往往是連生命安全都沒有保障的。東晉石崇家就有不少這樣任人宰割的弱女子。石崇每次請客吃飯,便要這些女子去勸酒。如果客人不喝,就把勸酒的女子殺掉。丞相王導於心不忍,每每隻好喝得大醉。大將軍王敦卻滿不在乎,結果一連殺了三人,王敦還是不喝。王導看不下去,勸王敦多少喝一點。王敦說,他殺他家裡的人,關你什麼事?於是那些無辜的女孩子,便隻好莫名其妙地去做刀下之鬼。總之,這類弱女子,往往是連基本人權也沒有的。因此,我們很難說她們究竟像不像女人。即使像,也沒有意義的。因為她們根本就不被當人看,毋寧說也是無性。這類“無性化的女人”和前述“無性化的男人”正好一弱一強,倒是“對立統一”。所以,在描寫江湖行為的故事中,她們不是被俠客們無意中搭救,恨不能變牛變馬來謝恩的“羔羊”,便是被壞人或好漢們無端殺害,死得連自己也莫名其妙的“草木”,比如在鴛鴦樓被武鬆胡亂砍殺的丫環使女便是。與弱女子正好相反的是所謂女強人。嚴格意義上的女強人,大概應該是《水滸傳》中的顧大嫂、孫二娘等人。因為所謂“強人”者,出沒綠林、闖蕩江湖,專一殺人越貨、打家劫舍者也。既如此,則“正宗”的女強人,自然也就非顧、孫二位莫屬。顧大嫂綽號“母大蟲”,生得“眉粗眼大,胖麵肥腰”,是個“生來不會拈針線,弄棒持槍當女工”的角色。打起架來,“有三十十人近他不得”;發起怒來,“提井欄便打老公頭”。打祝家莊時,正是她“掣出兩把刀,直奔入房裡,把應有婦人,一刀一個,儘都殺了”。不消說,被她殺的,大約都是前述弱女子。孫二娘綽號“母夜叉”,剪徑世家出身,又學得乃父全套本事,便招贅了父親的徒弟張青為媚,在十字坡大樹底下,開一間黑店,專一將那過往客商,麻倒放翻,大卸八塊,“將大塊好肉,切做黃牛肉賣;零碎小肉,做餡子包饅頭。”這個黑店老板娘,端的心狠手辣:夥計扛不動的行貨,她自去扛來;丈夫不忍宰殺的路人,她任由開剝。至於長相,和顧大嫂差不太多,是“轆軸般蠢笨腰肢,棒錘似粗笨手腳”,可怕得很。總之,這類“正宗”女強人,大體上都是五大三粗,體胖腰圓,眉橫殺氣,眼露凶光,毫無女性魅力可言。這樣的黑道人物,也許不會太多,更多的是家裡的“母老虎”。她們當然不會這樣麵目可憎,但也相當男性化。一聲“河東獅吼”,便可叫老公魂飛魄散,跪倒塵埃。宋代的陳慥號龍丘居士,好賓客,愛美女,又喜歡談佛。但他的太太柳氏,卻似乎沒有什麼“菩薩心腸”,常常會讓這位陳先生膽顫心驚。所以蘇東坡作詩諷刺他說:“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河東是柳姓的郡望,獅子吼原本指佛祖音之威嚴(佛家將釋迦牟尼喻為無畏的獅子,故佛陀寶座稱作“獅子座”,佛祖法音稱作“獅子吼”)。所以“河東獅吼”的意思,便是說柳夫人的一聲“嬌叱”,在陳先生的耳中便有如“佛祖法音”,威嚴無比。這可真是“老婆吼一吼,丈夫抖三抖”。“河東獅吼”的說法,多少還有點諷刺意味,《醒世姻緣傳》中的薛素姐,便比孫二娘等人還要可怕。孫二娘隻是開剝彆人的人皮,對丈夫仍十分恩愛,對丈夫的朋友也頗為義氣。這個薛素姐,卻專一虐待丈夫。她一個“搜風巴掌打在狄希陳(薛的丈夫)臉上,外邊的人都道是天上打了一個霹靂,都仰著臉看天”。這樣的“女強人”哪個受得了。除了山寨裡的“母夜叉”和家裡的“母老虎”外,還有一種街麵上的“潑婦”,也十分了得。我曾親見一位潑婦的“罵街”,是一手拿菜刀,一手拿砧板,一邊罵,一邊砍,一邊垛腳,有時還要跳起來。儘管圍觀男女甚多,但並無一人敢近。這樣的女人,當然可以肯定也是不會有什麼女性魅力的。母夜叉、母老虎、罵街潑婦,大約就是所謂“女強人”的幾種類型。因此我認為,當代輿論界把那些有能力、有氣魄、有主見、有作為、有事業心、有責任感、有自由意誌和獨立人格的新女性稱之為“女強人”,實在是甚為不妥的。首先,它帶有明顯的性彆偏見和歧視女性的色彩,否則就該有與之相對應的“男強人”的說法。然而,儘管男人中不乏平庸、膽小、無能的窩囊廢,但能乾、勇敢、剛強的男人決不會被稱為“男強人”。這無非因為在傳統觀念看來,男人原本是該“強”,而女人原本是該“弱”的。所以,男人強是正常現象,不必特彆說明他是“男強人”,隻要說他是“男人”即可;而女人強則不正常,必須特彆地加以強調。這顯然是男性中心論的觀念在作怪。隻因為這種觀念太根深蒂固,人們便不以為怪了。其次,它會造成一種誤解,以為婦女的解放,男女的平等,就是要把女人也變成男人(或曰“強人”),或者不該再具有女性的魅力,比如像顧大嫂、孫二娘那樣眉粗眼大,胖麵肥腰,或者眉橫殺氣,眼露凶光,似乎非如此不足以逞其強。結果,“女強人”便變成了“女怪物”的同義語。這其實同樣是對女性的一種歧視,不應該成為現代人的觀念。第三,它還會造成一種誤解,以為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力量的增強,乃是一件既不現實,又很可怕的事。因為它們隻能造就一批“母老虎”、“母夜叉”,不是殺人如麻,便是蠻橫霸道。這樣的女人,試問有幾個男人敢愛,又有幾個女人學得來?男人不喜歡,女人學不來,當然最多也就隻能是一種“傳奇”,絕對成不了“氣候”。這就在實際上否定了婦女的解放。因此,許多被輿論界封為“女強人”的新女性,都並不喜歡甚至拒絕受這頂“桂冠”。事實上,所謂女強人,乃是特殊曆史條件下的一種特殊現象,決不應該成為新時代女性的模式。關於這一點,我們以後還要再講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