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在北京醫院的門口,一個人懶洋洋地朝我走過來,對我說:“看見我眼睛裡的血絲了嗎?我昨晚一夜沒睡。”他以為我一定會問他:昨晚去哪兒了?為什麼一夜沒睡?我沒有這樣問他,他隨後告訴我,昨天晚上,他去幫著料理一位朋友的後事了。我實在應該問一下,誰的後事?誰死了?可我沒有吱聲。於是,他隻得自己說出了下麵的話:“是王小波,心臟病。”我看過王小波先生的文章,雖說不上喜歡,但也決不反感。按說,聽到這個噩耗,總該表示點什麼,問題是,我當時什麼也沒有說。當我一個人獨自走開時,腦子裡正想著另一件事,另一個人。就在十分鐘之前,他突然陷入了昏迷,我們正等著他清醒過來,儘管我心裡清楚,他或許永遠不會醒來了。當時,我們坐在客廳裡,討論著第二天的登山計劃。他看上去興致勃勃,實際上內心充滿焦慮。笑容無法遮蓋的陰雲凝結在他的眉頭,殘留在他的嘴角。這種陰雲不是痛苦,而是厭倦。我忍不住多看了他兩眼,他立刻就顯出很不自在的樣子。他這副樣子我並非第一次見到。我沒有把它當回事,也沒有想到要去安慰他。從他臉上我更多地看到了我自己。我知道,我的境況也不比他好多少。他說,隻有在登山的時候,才會忘掉那些像霧一樣的煩惱。我的手裡正好有一支圓珠筆,就在一張礦泉水征訂單上寫下了“霧”這個字。接著他又說,登山讓他忘掉時間。是時間,還是時艱?我有點吃不準。我記得,我信手寫下的兩個字卻是“灰燼”,而且,我還想到了“焦慮”這個詞:既然有焦慮,必然會有灰燼。我又抬頭看了一眼他的臉。這時,保姆端著一盤餃子皮進了客廳。我注意到,我的妻子正在椅子上熟睡,懷裡抱著一本還珠樓主的《青城十九俠》。後來,當我重新回憶起這個上午的情形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她酣睡的樣子:嘴巴不時蠕動著,像是在費力吞咽著什麼東西。如果說,在那個安靜的上午,有什麼不同尋常的事發生,那一定是保姆端著餃子皮走進了客廳。她是來宣布一個驚人的消息的。“今天吃餃子。”她說。“什麼餡的?”他問道。“茴香。”保姆說。接著,他伸了個懶腰,說了這麼一句話:“我還從來沒有嘗過茴香餡的餃子,今天總算吃上了。”沒有人會對他的這句話表示異議。但事情隨之急轉直下,無法挽回,速度之快,也許連他自己也無法意識到。這句話將是他留在這個世界上最後的聲音。在他昏迷倒地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和妻子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後來,她終於想到了給急救中心打電話;再後來,我們意識到,其實根本沒有必要等待救護車,因為北京醫院就在我們家的對麵。另外,我們忽略了最應做的事:在他的嘴裡塞上一顆硝酸甘油。其他的事情我都記不起來了。我隻記得,當我們七手八腳地將他弄到樓下時,救護車還沒有來。東交民巷的槐花全都開了。2兩年前,在瑞典的布姆什維克,我遇見詩人多多。他旅居荷蘭多年,頭發全白了,看上去顯得非常虛弱。我們在湖邊散步,隨後來到一棵大橡樹下避雨。他穿著一件花格西裝,坐在樹樁下打盹。我看見孟浪(也許是彆的什麼人)推著坐在輪椅上的史鐵生,正從樹林裡出來。那天雨下得並不大,於是,我們一起聚在樹下聊天。多多說話時仍像十年前一樣愛激動,喜歡罵人。不過,這一次他用的英語,蹩腳的英語。他在罵人時不說“Fuck you”,而說“Fuck me”,逗得我哈哈大笑。在雨中我們覺得快樂。有人提起了他們,那些死者,我們共同的朋友。他們的死大多是因為自殺。氣氛隨之變得抑鬱而沉重。我們很快就注意到了以上事實:幾乎所有的自殺者都是在春天死去的。我們希望找到一兩個例外,於是每個人都提供了一些姓名和日期。沒有例外。這的確是一個問題。就像一部偵探所設置的謎團,春天即便不是謎底,至少也是線索之一。為什麼會是春天?如果一定要尋找解答,總會得出一些牽強附會的結論。多多提到了一位名叫嶽重的詩人,早在七十年代,他就發現了春天隱含的恐怖,他有一首詩,在當時非常著名,題目就叫做《三月即末日》。也有人談到了T.S·艾略特:“四月最殘忍”“從死了的泥土裡滋生丁香”還有那位遁世者華萊士·史蒂文斯,春天總在他的詩作中扮演殺手的角色:“狂怒的春天過去了”“所有被殘殺的愚人來到了盛夏”我以為,胡河清博士在這方麵的思索也值得一提,作為一名現當代文學的研究者,他的文章中洋溢著濃厚的神秘主義氣息,我猜測,這與他對於時序、季節、術數和天象的持續興趣不無關係。在上海華山路上的枕流公寓裡,我們喝著剛剛上市的西湖龍井,對春天這個話題進行過一番簡短的交談,時間是一九九三年四月。談話也是從一位朋友的自殺開始的。“這與蘇醒時的脆弱意識有關。”胡河清先生的語調裡夾雜著錢塘方音,說話不緊不慢,“假如他能熬到夏天,也許一切都會好起來。他根本用不著自殺。”我說我有點不太明白他的意思,胡河清接著解釋說:“在春天,隨著萬物的複蘇,人的思維也變得格外活躍,積蓄了一個冬天的能量此刻都已蠢蠢欲動,各種念頭紛至遝來,而不冷不熱的曖昧氣候很適合這些念頭的生長。在冬天,至少還有嚴寒需要對付,通常你隻要縮緊脖子就可以了。而到了春天,人會在不知不覺中迷失。到處都是平庸、呆板、渾渾噩噩,連空氣都是甜膩膩的,連續不斷的陰雨更讓人厭倦。我這麼說,隻是打了個比方而已。你知道我想說什麼。何況,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在春天感到不適,隻有極少數的人被憂鬱抓住不放,比如我……”“我差不多也是這樣。”我對他說。“你是在安慰我。”胡河清搖了搖頭,笑了起來,像個孩子那樣天真無邪,“在我看來,春天的一切都是不真實的。當然,這還不是最可怕的。畢竟夏天很快就會到來,一切都會在暴風雨中得到洗刷,或者,像我每天盼望的那樣,在炎炎烈日下出一身大汗。”“那麼,什麼是最可怕的?”我問道。胡河清博士沒有立刻回答我的話,他呆呆地看著牆角出神,那裡有一張木台上有一麵圓鏡,鏡子上覆蓋著紅綢布。大概是為了避邪。“生機,”胡河清說,“空氣汙染得那樣厲害,你還是能嗅到窗外的勃勃生機,它幾乎是無處不在,卻唯獨不是你的。它就像一麵鏡子,映照出你的衰老、沒落、陳腐、百無一用。所有的植物都長勢良好,而我卻要凋萎了。”那天,胡河清博士留我用了晚餐。我的朋友徐麟教授後來告訴我,能吃到胡河清先生的晚餐,是一件難得的禮遇,我提到了那天的談話,並表示了隱隱的擔憂。徐麟想了想,對我說:“胡先生雖然生活在當今世界,但嚴格地說,他並不屬於這個時代。”第二年的春天,似乎也是四月,我在北京突然接到了陳福民先生從上海打來的長途,他隻說了四個字:河清沒了。3春天到了,我的好日子到頭了。在電話的另一端,傳來了王潤東乾澀的聲音。那時,他正在日本的福岡,而電話卻是繞過美國打來的。他說,這樣電話費便宜一些,我們可以好好聊聊。他的聲音聽上去很不真切,長籲短歎,很快就把我攪得心煩意亂。他重複了曾與我談起的一個個計劃。比方說,他想去一個地方“隱居”起來,彆人無法找到他,而他卻可以偷偷回來,躲在暗處,探訪一下他的親友。假如他高興,也許還會突然現身,讓我們大吃一驚,比如,他打算在五十歲時,去我的老家丹徒,找一個清淨的地方,辦一所小學,聊以終老。課餘還可以開片荒地,種上幾畝棉花。他說他喜歡聞棉鈴的味道。春天就養養蜜蜂。我說,計劃得以實施的先決條件,是你能夠活到五十歲(現在,我有點後悔這麼說),而且丹徒那個地方已經不那麼清淨了。幾乎每個鎮上都有了按摩院,從安徽、四川過來的歌舞女郎已經使我們家鄉那些本分的莊稼人嘗到了開放的滋味。再說,我們那裡根本就沒有棉花,更彆提養蜂了。“那我們就去西藏。去西藏總可以吧?”“恐怕也沒那麼容易。”“基本上是這樣。”我說。的確,我不該那樣輕率地說話。我應該能夠想到,他打了差不多一個小時的國家長途,不會僅僅是為了和我“隨便聊聊”。“好吧,再見。”掛斷電話之後,我的妻子一直憂心忡忡。她反複地追問我,她哥哥在電話中說了些什麼,然後細細咀嚼著每一個字。慢慢地,她就琢磨出一點味道來了。“這家夥一定是被什麼念頭纏上了。”她說。整整一個晚上,她都在喃喃自語,而我很快就睡著了。差不多在同一個夜晚,王潤東給遠在加拿大的一位朋友打去了同樣的電話。我知道這件事,是在兩個月之後,那時我和這位加拿大朋友正在五台山白雪皚皚的冰峰下穿越密林,希望為他找到一塊理想的墓穴。我與王潤東相識已經十多年了。我每年的寒、暑假都在北京度過,見麵的機會自然也不算少,可我們幾乎從來就沒有作過什麼像樣的交談。那次電話是唯一的例外。他學的專業是飛機製造,而我的專業卻是文學。我們之間唯一的共同之處,也許就是對各自的專業感到了厭惡,而對對方的職業卻充滿了羨慕。就是說,我們屬於那樣的人,通過對彆人生活的想象來構築自己的夢幻。按照我妻子的說法(我也這麼認為),她哥哥的舉止多少有些乖戾。也許她能理解其中所蘊含的特彆意義。他的房門永遠關著的,隻有在吃飯時,他才會出來。他很少與我們說話,隨便對付幾句,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而且總是帶著一點語病。要麼是“我對你的話感到很難令人費解”,要麼是“若要己莫為,除非人不知”。聽上去有些莫名其妙。“這都是裝的。”我的妻子對此解釋說,在她們那個機關大院裡,有的是公子哥兒和紈絝子弟,為了與眾不同,他索性將自己偽裝成一個可憐蟲。他的衣服打滿了補丁;他用麻繩捆著一摞書去上學,所有的人都認為他買不起書包;他用結結巴巴的語調和彆人說話,害得聽者直咽口水。後來他果然成了一個結巴,這給他第一次戀愛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可是到了現在,他再也不用偽裝了,假如他走在大街上,你一眼就能把他辨認出來,從裡到外都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可憐蟲。他還沒有來得及拋棄這個世界,世界就搶先將他拋棄了。”終於有一天,王潤東突然提出來,要跟我學打橋牌。我妻子認為這是一個機會,可以彼此了解,消除隔閡和陌生感。“其實他心裡很苦。人人心裡都有一束光。就像汽車的前燈,本來是用來照亮前麵的道路的,可他卻用來烘烤自己的心臟,它遲早會被燒壞的。”我走進他房間的時候,他正趴在桌上畫圖紙,身上隻穿著一條三角短褲。“如果我每天都得畫一張飛機圖紙,也許就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用來胡思亂想了。”進門後,我這樣對他說。“恰恰相反,我覺得擺脫苦惱的最好方法,就是去寫一部永遠寫不完的。至少也要寫得像普魯斯特那樣長。”他提到了普魯斯特,說明他對文學也並非一竅不通。但隨後他扶了扶眼鏡,轉身走了出去。談話就這樣結束了。我聽說,王潤東最大的愛好是爬山。慕田峪、金山嶺、白花山、小五台,北京郊外的山脈早就讓他爬遍了。他最大的願望是登上貢嘎山。不是珠穆朗瑪。他不願意湊熱鬨。實際上,他已經在為登上貢嘎山進行周密的準備了,但突發性的心肌梗塞卻將他拽向最終的棲息之地:八寶山。4“有些人,就像這些冰塊,隻能在冬天生存。”我的妻子說,“到了春天,它幾乎立刻就融化了。”我知道她說的“有些人”指的是誰。她的手裡拿著一根鐵錐,一把榔頭,正在用力地將冰坨砸碎。醫生們需要這些冰塊,用於病人腦部的冷敷。阜外醫院的心臟病專家被請來了,據說他曾經搶救過胡耀邦。他查看了王潤東的病情,過來對我們說:假如病人求生的願望特彆強烈,或許還有蘇醒的希望。他的這句話並沒有給我們帶來什麼安慰。我妻子的眼睛馬上就黯淡了下來。“大概是不行了。”她用榔頭奮力敲著冰坨,哭了起來,“哥哥大概沒救了。”我遠遠地看著她,站在窗口,克製著抽煙的欲望。我的心裡沒有叵測的擔心。或者說沒有擔心;沒有尖銳的痛苦,或者說沒有痛苦。幾年前,當我聽到胡河清先生的死訊時,我曾驚訝自己何以沒有深切的悲傷,沒有眼淚,現在,我連這種驚訝也沒有了。王潤東死後的第二天深夜,天空中沉悶的雷聲預示著春天的結束。我記得,他的遺體被送入北京醫院的太平間時,告彆室裡“彭真同誌永垂不朽”的橫幅尚未取下。朋友們從各地趕來為他送葬。我和妻子去法華寺為他選購花籃,是白色的百合;去王府井替他買布鞋;我們挑選了他最喜歡聽的莫紮特幾首曲子在告彆儀式上播放——好像這些事情仍然與他有關。我還把自己寫的一部蹩腳的放在他的身邊,讓他帶去——好像他一睡醒來,真的會用來打發漫長的寂寞。現在,王潤東去世已經兩年了。轉眼又到了他的忌日。我的妻子打算寫篇文章來紀念他。她想了一個題目,叫做《脆弱而高貴》。她大概是覺得高貴這個詞語過於紮眼了,與她哥哥謙卑的一生不相吻合,就將它刪去了。其實,在今天,高貴這個詞,早就不是什麼讚語了,它僅僅與不幸的命運還有點關係。而沒有“高貴”,“脆弱”就顯得有些不倫不類了。這篇文章終於沒有寫成。到了後來,連寫文章的念頭也漸漸淡了。它就像一塊冰,一點點地融化了,什麼痕跡也沒有留下。冰塊這個比喻,也可以看成是我們為他寫的墓誌銘:他死了,什麼痕跡也沒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