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2)(1 / 1)

伊萊娜的大多以她熟悉的銀行界和猶太人家庭為背景,故事性強,文筆老練,雖然視野較窄,但善於通過故事和情節引申出人們對道德和社會的思考,這一點,她受屠格涅夫的影響很深。她往往通過不幸的愛情或緊張的家庭關係來挖掘背後深層次的原因,或通過猶太人的悲慘遭遇來控訴他們受到的不公。她的描寫細膩,語言優美,十分重視人物形象的塑造,哪怕在次要人物身上也很下功夫。每寫一部,她都會收集許多資料,寫《法蘭西組曲》時,她就找來了十分詳儘的法國地圖和當年的許多相關報紙,甚至連當地的花園裡夏天出現什麼鳥開什麼花她也要查個明白。她常常準備紅藍兩支鉛筆,修改時不惜大段大段地做刪節。收在本叢書裡的四部——《獵物》《 狗與狼》《 伊莎貝爾》和《 孤獨之酒》,都是伊萊娜20世紀30年代創作的作品。20世紀30年代是伊萊娜的生活安定期,也是她創作最豐富的時期,作品逐漸走向成熟,比較典型地反映了她的創作風格。《孤獨之酒》發表於1935年,是一部自傳性很強的,講述一個逃到巴黎定居的俄國家庭的命運。中的母親出身富家,但由於嫁給一個猶太人,在社會上受到歧視,生活中事事不順,她認為這都是丈夫的錯,對丈夫非常痛恨,對女兒也毫無感情。生活孤獨的女兒想竭力掙脫母親的掌控,走出這個毫無溫暖的家。這幾乎就是作者自身生活的真實寫照。伊萊娜從小就生活在孤獨之中,父親喜歡她,可是因為工作忙,很少和她在一起。而高貴美麗的母親卻討厭她,覺得女兒的出生使她變得衰老,她更不願意為照料女兒而犧牲自己的時間,儘管她最後活到了一百零二歲。她對女兒非常冷漠,為了方便自己的私生活,她長期把女兒送到寄宿學校;當女兒後來也當上了媽媽時,她的禮物僅僅是一個玩具熊;二戰期間,當伊萊娜一家受到納粹迫害,兩個被追殺的女兒跑到外婆那裡避難時,狠心的外婆竟然不開門,甚至不承認自己有女兒,她隔著門對兩個小女孩喊,有專門的機構收留像她們這樣的孤兒,尤其是患病的孤兒。當時,伊萊娜的長女德尼絲由於長期躲在潮濕的地窖裡,患上了胸膜炎。這些細節,在日後以各種形式出現的伊萊娜作品中都有表述。除了《孤獨的酒》外,《舞會》、《大衛 · 格爾德》等許多作品中都有一個虐待子女的狠毒的母親。這可以看作是一種文學上的清算。1936年出版的《伊莎貝爾》也有那位母親的影子,寫的是一個猶太女子悲慘的一生:她殺了人,在法庭上接受審判,證人們在麵前陸續走過,律師和檢察官唇槍舌劍,法官和旁聽者群情激奮,憤怒地咆哮起來,而她卻麵無表情地坐在被告席上,一幕幕回憶昔日的往事:童年、流放、喪父、結婚、與女兒惡劣的關係、衰老,直至犯下不可饒恕的罪行。《獵物》出版於1938年,是一部頗具司湯達風格的,寫的是一個於連式的年輕人,試圖通過與銀行家女兒結婚的方式來改變自己卑微的社會地位。他滿腔熱情,卻被心愛的女人背叛,於是開始瘋狂地報複,最終淪為“愛情的獵物”。無情地揭示了人心的險惡、感情的多變和命運的無常,描寫了在一個瘋狂的年代裡滋生的狂熱激情和希望的破滅。如果說《獵物》中的愛情充滿了陰謀與報複,《狗與狼》中的愛情故事卻讓人感動:猶太姑娘亞達從小暗戀著猶太男孩哈裡,卻因社會地位的懸殊而無法結合,多年後兩人在巴黎重逢,雖然一個富貴,一個貧賤,但是鄉愁成了聯係他們的紐帶,他們終於衝破婚姻的藩籬,走到了一起。然而,禍從天降。為了挽救心上人的名譽與地位,亞達勇於做出犧牲,把哈裡還給他本應與之結合的有權有勢的妻子,自己遠走他鄉,孤身在千裡之外生下並撫育她和哈裡的愛情結晶。這並不是一部普通的愛情,而是一部反映民族苦難,表達民族願望的。《狗和狼》是伊萊娜生前發表的最後一部。二戰結束後,忠於她的出版商出版了她的三部遺作:《契訶夫傳》、《這個世界的財富》和《秋天的火焰》,隨後,她似乎不公正地被人淡忘了,直到1985年,才有人想起這位天才的女作家,並陸續重版她的作品。1992年,伊萊娜的小女兒伊麗莎白從母親的角度,用第一人稱寫了一本自傳《瞭望台》,全麵回顧了母親的一生。2000年,《瞭望台》重印,但此時伊麗莎白已身患癌症,不久就去世了。同年,伊萊娜從未發表過的十五部中篇也首次以《但願星期天快快來到》為名結集出版,但直到2004年《法蘭西組曲》的出版才使這位才華過人的女作家得到了應有的重視和榮譽。該書出版後,很快在國際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一個月內就有十五個國家購買了版權,並在許多國家掀起了“內米熱”。就在我們即將推出這套叢書時,又傳來了《法蘭西組曲》被亞馬遜網上書店評為2的消息。看來,伊萊娜的沒有國界,也沒有代溝,但我更願把它看作是現實主義回歸的一個信號,或者說,是她的具有強大生命力的表現。古藍山2006年12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