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 1)

鬨鬼 阿爾貝·加繆 393 字 2天前

皮埃爾·德·拉裡維生於1540年,死於1612年。這裡的生卒年代僅僅是大約。他在我們文學史中的重要性,就在於他是意大利戲劇到我國古典主義戲劇的最有天賦的過渡作家。例如,《鬨鬼》不僅是他最優秀的喜劇,而且能讓人最準確地認識拉裡維所起的作用。這出喜劇既是洛朗吉諾·德·梅迪契的一個意大利劇本的自由改編本,又是莫裡哀創作他的《慳吝人》時所取的範本。特彆是在這個劇本中,能找到莫裡哀幾乎照搬的那段著名獨白以及已經推向性格喜劇的一個吝嗇鬼人物。不過,也能碰到名副其實的小醜和無賴的角色。拉裡維把他們從“假麵喜劇”(原文為意大利文,是十六世紀至十八世紀意大利流行的一個劇種。)中拉過來,僅僅改換了名字。這裡發表的改編本,是在1940年成稿的,1946年,在阿爾及利亞搞群眾性的文化教育活動中演出過。後來,應馬塞爾·埃朗的要求,又特意將這個劇本重新審閱和改寫,以便參加昂熱市的戲劇藝術節。如果有人問我給拉裡維的喜劇作了哪些處理,那麼我隻能說,拉裡維是怎麼調整洛朗吉諾·德·梅迪契的劇本的,我也一樣,絲毫沒有多做什麼。下麵就是古代一位評論家講的話:“拉裡維取消了好幾個人物……雅科莫神父變成了巫師約斯。原作開場一段,法國觀眾會覺得特彆放肆,拉裡維則另外搞了一套。”我也同樣冒昧地改寫了,並為自己這樣辯白:如果改編莎士比亞或者卡爾德隆(卡爾德隆·德·拉·巴爾卡(1600—168I),西班牙詩劇作家,著有《信奉十字架》、《生活是一場夢》等。),算是大不敬的話,那麼對待拉裡維的劇本,就不妨隨便一點兒了。文本使用的法語陳舊了,語句又長,能讓人感到當初是即興之作,再有三兩個場景毫無道理,這些就很可能使人忽略這出美妙喜劇的豐實與創新。這些“鬼魂”,如果還保持原本原樣,那就會依然躺在古籍中睡大覺。我們在這裡樂得喚醒他們,讓他們抖擻精神,登上我們的舞台,走進已經為他們的誕生而起舞的假麵隊列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