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說的話自然是覆水難收。
事已成定局,荀彧也不好多說什麼。
但他深知,
許都有難,劉協選擇讓陳王劉寵前來護衛的舉動,已經是對曹操不信任的開始!
雖說不久前曹操為了保住袁術,給朝廷的理由同樣是北麵的張昊已成大患,最好集合所有力量共同北伐。
為了不在南麵的袁術那裡浪費太多時間,使各州兵馬進一步折損,這才迫降袁術。
屬於特殊情況特殊對待!
但是,
朝廷接受是接受了,心中難免也會生出些許芥蒂。
如今隨著張昊兵馬迫近許都,以前積壓的種種矛盾隱隱有爆發的征兆。
朝廷為了防備曹操像李傕、郭汜那樣奪權,既然自身不能壯大實力,那就拉攏外援。
而最好的外援除了關中諸將,也就最近的陳王劉寵了。
哪怕拉攏劉寵屬於與虎謀皮,或是飲鴆止渴,但至少能在抗衡曹操時提供一份力量。
荀彧在心中微微歎了一口氣。
“唉!明公,彧在職權之內能為您做的也就隻有這麼多了!”
...
其實,
如果站在局外思考,朝廷能拉攏的外援還有一方。
那便是荊州劉表!
然而因為此前劉表出兵拖拖拉拉的表現,在朝廷看來劉表還真不如劉寵,至少人家劉寵有乾勁。
另外寄居南陽的張繡其實也可以算外援,但相比劉寵又隻能算半個。
之所以算半個,
一是因為張繡附庸劉表,所部用度需要靠劉表來供養;
二也是因為其叔父張濟在劉協東歸時,時而護駕又時而劫駕的反複表現。
但是,
讓朝廷,乃至張昊、曹操,甚至整個天下人都沒想到的是,
恰好是這半個,點燃了整個天下大亂的導火線!
...
汝南郡,上蔡。
曹仁監管袁術舊部,是與陳王劉寵的軍隊從兗州境內一同北上。
而奉劉表之命參戰的荊州軍主將張允,與寄居南陽的張繡在平定袁術後,是從豫州境內北上。
當大軍途經上蔡時,張昊兵馬迫近許都的消息也為張允、張繡所知。
此時,
張繡營中,有兩人正在對坐而談。
“文和先生,您是智謀高深的長者,如今袁術已定,曹操集結數州之力北伐。”
“在您看來,這場席卷天下十數州的大戰,最終的勝者會是誰呢?”
“北麵的張昊是否會步入袁術的後塵?張昊今遣兵馬襲取許都,又可有勝算?”
對於張繡的問題,賈詡並未在第一時間作答,反而問道:
“那張將軍是希望誰能取勝?”
“我...我不知道,何況我軍如今依附於劉表,隻能聽令行事。”
“那詡鬥膽再向張將軍一問,您的誌向如何?”
“誌向?我...不知...”
張繡聞言很是羞愧地垂下頭顱,對於未來充滿迷茫。
他也是董卓舊部一係的人,見證並且親身參與了漢室是如何衰落的,所以對漢室真的無感。
反倒當初北上冀州的甘寧,在他心中的分量比漢室還重,可如今卻要因為立場問題反目成仇。
而也正是因為甘寧,讓他覺得當今的漢室並不值得他這麼做!
可不這麼做他又不知道該何去何從,由此引發了張繡對未來的迷茫。
所以向賈詡詢問天下走勢,是想從對方口中得到一個答案。
然而,
狡猾的賈詡繞了一下,又把這個問題給張繡還回來了。
見張繡目露迷茫之色,賈詡隨即說道:
“既然如此,不如詡來提問,將軍來作答如何?”
“但請文和先生發問!”
張繡重新抬起頭,像個好奇寶寶似的看向賈詡。
賈詡緩緩問道:“請問將軍,對於當今天下,你是否認為此乃大爭之世?”
張繡略一思量,回道:“當算大爭之世!”
賈詡再問:“即是大爭之世,將軍繼承您叔父的部曲哪怕依附劉表,卻仍然擁有獨立自主的權利,也可算一方諸侯。”
“可將軍有與天下群雄一爭的決心嗎?”
張繡沉思良久,搖了搖頭。
賈詡再道:“既然將軍並無逐鹿天下之心,最好的去處便是投一方明主,劉表可算一方明主?”
這次張繡完全沒有猶豫,果斷回道:“若劉表算得上明主,興霸又何必北上千裡投奔張昊?”
賈詡頷首讚同,繼續發問。
“既然劉表算不上明主,而所謂明主,也當考慮其自身實力,以免中道崩殂。”
“而當今天下最具明主潛質的,便是新建大夏的張昊,與借用漢室名義的曹操。”
“若擇其一方而侍,將軍會選擇誰呢?”
張繡與曹操接觸不多,與張昊接觸也不多。
但從甘寧現在擔任渤海水師都督,和李暹、胡封等人也投了張昊一事上,張繡自然傾向於張昊。
可他現在的立場恰恰與之相反,並且張昊如今麵對的局勢很不妙,如果選擇對方,這其中需要承擔的風險不是一點點大。
賈詡看出了張繡的為難,即使張繡不說賈詡也明白對方真正中意的是誰?
而說起張昊,
賈詡也很好奇為何自己從來沒見過對方,對方卻對自己很了解,又很感興趣一樣,可這興趣又從何而來呢?
賈詡百思不得其解!
或許也正是因為好奇心的驅使,見張繡一副想說而又不好說出口的模樣,賈詡主動開口了。
“詡在三輔時,曾從齊地商賈口中得知一件事。”
“每當海上掀起風浪之時,齊地近海的漁民出海總是很難有所魚獲,可一旦有所魚獲,海上風浪越大,回來售賣的魚價便越貴。”
“張將軍,若你有意與張昊結個善緣,詡一計,可使張昊的大夏危而複安,當前麵對的局勢幽而複明!”
“不知張將軍可有意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