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真相的缺失。”諾瓦利斯寫道。他是佩內洛普·菲茨傑拉德的《藍花》中的主人公,這句也是這本書的題詞。埃德加·愛倫·坡身上有不少毛病,關於他的一生有各種傳言、猜測和矛盾,繼續隨便添加是不負責任且充滿惡意的。因此我列出以下材料,以此幫助大家分清史實和的界限。坡的祖父,老大衛於一七四二年出生於愛爾蘭。之後全家移民到美國,最終在馬裡蘭州定居。大衛曾經營一家小店,同時製造手紡車。美國獨立戰爭期間他當上了巴爾的摩的副軍需處長,被授予少校軍銜。一七八一年他自掏腰包,從拉法耶特將軍那裡為美國軍隊買裝備。他妻子說曾親手裁剪五百條褲子供他的軍隊使用。大衛·坡晚年可能還參加了一八一二年的英美戰爭,並於一八一四年的巴爾的摩保衛戰中抗擊過英軍的進攻。坡的父親小大衛出生於一七八四年。他學過法律,但半途而廢,最終於一八〇三年成為演員。一八〇六年他娶了伊麗莎白·阿諾德,一位英國寡婦,伊麗莎白十年前就在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開始演出了。埃德加出生於一八〇九年一月十九日,是家中三個孩子裡的老二。現存的資料(主要來自一些競爭劇院的評論)顯示大衛·坡演技平平,脾氣很大,常常喝得爛醉。但在六年的舞台生涯中,他出演過一百三十七個角色,有些還比較重要,這說明他也不是完全不行或不可靠。一八〇九年十二月,大衛·坡獲得了《波士頓劇院周刊》編輯的讚揚,但自此之後就隻剩下關於他的傳言了。有人聲稱一八一〇年七月在紐約見到過他。另有人說他於一八一一年拋棄了妻子,但都不是很確定。伊麗莎白·坡於一八一一年十二月八日死於弗吉尼亞州的裡士滿。沒人知道她丈夫是什麼時候、在哪裡死的,可這並不妨礙傳記作家們對他的死亡日期提出至少三個猜想,最大差距達十四個月。我們能確定的是,大概自從一八〇九年十二月,就沒有關於大衛·坡的可靠記錄了。換句話說,埃德加·愛倫·坡的出生就是個謎,至今還沒有解開。媽媽死後,埃德加得到了一對沒有孩子的夫婦,約翰·愛倫夫婦的寵愛。愛倫家是裡士滿的一個大家族,是一家煙草出口公司的合夥人,還做著其他生意。雖然愛倫夫婦沒正式收養埃德加,但他還是改了姓。大家也都認為他是他們的兒子,而且是他們家的繼承人。一八一五年六月,約翰·愛倫賣掉了西皮奧(他的奴隸),換了六百美元,帶著家人漂洋過海來到利物浦,打算在倫敦建立一家分公司。埃德加·愛倫·坡在英國待了五年,從六歲到十一歲。他是他那一代的美國作家中唯一一個童年是在英國度過的,這段經曆對他影響深遠。一開始,愛倫家的生意做得不錯。他們租住在南安普頓大街,先是在四十七號,一八一七年秋天搬到了三十九號。從現存的書信來看,愛倫太太的健康狀況一直不佳——對愛倫先生來說可能也是個煩惱。愛倫一家至少去過兩次切爾滕納姆,其中第二次住在斯泰爾斯旅館。在那裡愛倫太太可以享受溫泉,呼吸鄉村的新鮮空氣。一八一七年在切爾滕納姆的時候,愛倫太太之前訂購的一隻鸚鵡送到了利物浦。這是一隻會說法語的鳥,用來代替被留在弗吉尼亞的那隻鸚鵡(它會背誦英文字母表)。在《寫作的哲學》一文中,成年的坡爆料說:寫《烏鴉》的時候我原本想的是一隻鸚鵡。一八一八年上半年的某個時候,儘管生意不那麼好了,約翰·愛倫還是把埃德加從倫敦的學校轉送到了一所更加昂貴的寄宿學校。那所學校位於斯托克紐因頓村,校長是約翰·布蘭斯比牧師。“埃德加是個好孩子,”那年六月,愛倫在一封信裡說,“他的拉丁語非常流利。”這所學校早就不存在了,不過我們可以從一幅當時的素描和一張拍攝於一八六〇年的照片得知從路邊看過去學校的正麵樣子,還存有一張布蘭斯比先生畫像的照片。愛倫家少爺的學校賬單也留存了幾張,顯示出愛倫先生每學期會多付兩個畿尼,確保埃德加一個人一張床。當然,我們可以從大量的資料裡了解到那時英國私立學校的狀況。萬幸的是,我們還有坡自己寫的短篇《威廉·威爾遜》。那裡麵就有一個虛構版的斯托克紐因頓,以及“布蘭斯比牧師”。這個故事特彆有意思,它講的是一個男孩被一個跟他長得一模一樣的同學煩得要死的事。多年後,一名該校校友采訪了約翰·布蘭斯比先生,詢問了一些這所學校最有名的畢業生的情況,這次采訪記錄於一八七八年出版。布蘭斯比先生談起坡時不是很熱情,可能是因為他很不滿《威廉·威爾遜》裡麵的描述吧。在這次采訪中,他說:“埃德加·愛倫是個反應機敏的聰明孩子。要是他父母不那麼溺愛他的話可能會更好,他們實在是把他寵壞了。給他太多的零花錢,導致他養成了很多惡習。不過我還是挺喜歡這孩子的——可憐的家夥,都是他父母寵壞了他!”而在另一個場合,布蘭斯比先生又說:“愛倫聰明、任性又倔強。”約翰·愛倫的公司接連遭遇財務危機。一八一九年十月二日,南安普頓大街的房東來催繳房租,可愛倫更願意把錢用在支付埃德加的學費上——最後一張學費賬單的日期是一八二〇年五月二十六日。一八二〇年六月十六日,愛倫夫婦帶著他們的養子在利物浦登上回紐約的瑪莎號。美國男孩回國了。拉法耶特將軍確實在一八二四年訪問了巴爾的摩,他在那裡找到了一位老戰友,並拜訪了埃德加·愛倫·坡的祖母。據後來《費城星期六博物館》的記載(一八四三年三月四日):將軍跪在老大衛·坡的墓前,說“這裡長眠著一位精神上的貴族”。幾星期後,拉法耶特又到了裡士滿。埃德加的朋友托馬斯·愛麗絲記錄下看到埃德加列於貴賓儀仗隊中時驕傲的心情。埃德加·愛倫·坡的生始於父親的神秘失蹤,終於他自己的神秘失蹤。本書後記裡的說法基本準確,沒人知道一八四九年九月二十六日到十月三日之間他到底去了哪兒。當他重新出現在巴爾的摩時,已經身無分文,穿著肮臟廉價的彆人的衣服,手裡卻還拿著從裡士滿的朋友那裡借來的一根馬六甲藤杖。最具體的消息——可能也是最可靠的消息——來自約瑟夫·斯諾德格拉斯,就是救了坡的那位朋友,以及在坡最後的日子裡對他進行治療的莫蘭醫生。這兩個人都是不帶偏見的證人。斯諾德格拉斯是一位熱情又自製的競選人,他認為他九_九_藏_書_網朋友的死就是烈酒造成的。莫蘭是坡死後的支持者,他的敘述隨著歲月的流逝被一次又一次地竄改。他在坡死後幾星期內寫了一篇文章,通篇都是非常平實的語言,文中他提到坡呼喚“雷諾茲”以及他想死的傾向。莫蘭也是最早推測坡到巴爾的摩後“見了一群老朋友”是他之後崩潰的緣由的人。對於坡的死有很多解釋,最主要的幾種是:酒精中毒;“關籠子”——美國選舉時的一種暴力做法,指把選民灌醉後強迫他們去反複投票;以及後來出現的一種比較有想象力的說法——被瘋狗咬了。但這些都不過是推測而已。坡死後名聲繼續增長,而他宿命般的神秘生活也被熱情的追隨者們和激進的詆毀者們弄得越來越含糊。他的著作受到全世界的追捧,他的書迷包括亞伯拉罕·林肯和約瑟夫·斯大林。要想進一步了解他,讀一讀阿瑟·奎因的《埃德加·愛倫·坡》是最好不過的選擇了。這本書首次出版於一九四一年,至今暢銷不衰。有關坡的基本傳記性材料被德懷特·托馬斯和大衛·K.傑克遜收集在了《坡日誌》(一九八七)中。最後,馬裡蘭州巴爾的摩的“埃德加·愛倫·坡協會”有一個令人稱讚的網站:rg。內容非常學術,非常詳細,分類清晰,看起來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