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軍隊擁立的風氣與菲利普稱帝(244~248 A.D.)(1 / 1)

我們這個時代有一位知名的作家,研究羅馬帝國的軍事政府,他的看法有的地方雖然天馬行空,但是論點相當精辟,特此抄錄如下:“3世紀的羅馬帝國,充其量隻是一個非正統的共和國而已。很像阿爾及爾(馬穆魯克在埃及的軍政府,可以為孟德斯鳩提供材料,使其對同一階層的統治狀況做出正確對比。)的貴族政體(不管基於何種理由,怎麼可以把阿爾及爾政府描述成貴族政治?每個軍政府都在絕對的專製獨裁和粗野的民主製度這兩個極端之間來回遊離。),民兵擁有主權,可以對稱為德伊的行政官員進行任免。軍事政府在某些方麵,或許更近於共和政體而不是君主政體。但也不是說,軍人靠著抗命和叛變,才有資格參加政府。皇帝對軍隊所講的話,就好像以前的執政官和護民官向人民所宣布的事項,難道不是屬於同樣的性質嗎?儘管軍隊沒有議會的形式和集會的地點,儘管他們的辯論很簡短,行動很突然,決定也不是冷靜考慮的結果,難道他們還不是一樣用專製統治主宰共和國的命運嗎?皇帝是什麼?不過是軍方為了私人利益,推選凶暴政府的代理人而已!”“當軍隊擁立菲利普時,他正是戈爾狄安三世的禁衛軍統領。戈爾狄安向軍隊要求讓他成為唯一的皇帝,無法獲得同意;戈爾狄安請求讓他與菲利普均分權力,軍隊根本不聽他的話;戈爾狄安同意貶到愷撒的位階,這個善意被認為毫無必要;戈爾狄安希望至少能被任命為禁衛軍統領,懇求仍遭到拒絕。最後,隻有請軍方饒他一命。軍隊在這審判的過程中,行使了至高無上的權力。”根據史學家的說法,孟德斯鳩曾引用這段有疑問的敘述。菲利普在整個事件處理過程中,一直保持沉默,願讓無辜的恩主幸免一死,直到他想起戈爾狄安遭受的冤屈必然在羅馬世界激起同情,遂不顧皇帝的懇求哀號,下令剝去他的紫色袍服,立即處死。不久,這慘無人道的判決(《羅馬皇帝傳》對這件事的記載根本無法自圓其說,菲利普怎麼能在指控他的前任以後,又將他尊之為神?他在下令公開處決以後,對致元老院的信件中,如何解釋自己的清白?菲利普是個有野心的篡位者,但絕不是瘋狂的暴君。)就得到了執行。菲利普從東方回到羅馬,急欲抹去犯罪的回憶,爭取人民的好感,於是用最鋪張壯觀的方式來慶祝百年祭(公元248年4月21日)。(羅馬最後這次慶典的記載非常可疑而且不清楚,在一個文明進步的時代不應如此,但是的確舉辦過這場盛會。教皇卜尼發斯八世提出天主教大赦年,就是模仿百年祭的構想,要恢複古代的習俗。)自從奧古斯都恢複舉辦這以往的盛會以來,曆經克勞狄、圖密善和塞維魯,這已經是第五次,從羅馬奠基算起來是整整的1000年。百年祭的各種典禮活動,用深遠莊嚴的敬意,借著妥善的安排以激發崇高的信仰心理。兩次節慶之間相隔很久的時日,(間隔是100年或者是110年,瓦羅(公元前1世紀,羅馬將領、學者和諷刺詩人)和李維采用前者,女預言家認定是後者。不論怎樣,克勞狄和菲利普這兩個皇帝,都沒有嚴格遵守神諭。)超過人一生的壽命,沒有人曾經參加過兩次,更無人敢吹這個牛皮。神秘的祭祀典禮在台伯河畔接連舉行三個夜晚,戰神廣場到處歌舞升平,火炬燈籠徹夜通明,奴隸和外鄉人不準參加國家大典。一個由出身貴族家庭、雙親健在的27位青年,以及同樣數目的處女所組成的合唱團,祈求慈悲的神明保佑活著的人,為下一代帶來希望,唱出宗教的詩歌,體驗古老的神諭,使羅馬人民能夠保有他們的德行、幸福和帝國。(賀拉斯的史詩對百年祭有詳儘的描述。)菲利普的展示和娛樂之華麗壯觀,使民眾目眩神迷,虔誠的信徒全神貫注在宗教的儀式上,少數有見解的人,在他們焦急的心裡,反複思索著帝國過去的曆史和未來的命運。自從羅慕路斯帶領一小撮牧羊人和亡命之徒,在台伯河附近占山為寨以來,10個世紀倏忽之間已成過去。(瓦羅推算羅馬的建城是在公元前754年,一般都能接受,也有人認為年代要更早一些。但是牛頓爵士(1642~1727 A.D.,英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認為晚很多,他認為是公元前627年。)最初4個世紀,羅馬人胼手胝足獲得了戰爭和施政的經驗。他們嚴格運用這些規範,加以上天的垂愛,在接下來的3個世紀裡,擊敗四麵的敵人,統治歐、亞、非許多專製王國。到最後的300年,則消耗在表麵的繁榮和內部的腐化之中。羅馬現在成了軍人、行政官吏和立法者的國家,這些人來自羅馬的35個部族,共同融會成人類的共同集團,裡麵混雜著數以百萬計的奴隸和省民,他們有羅馬人的名字卻沒有羅馬人的精神。一支傭兵,征自邊疆的居民和蠻族,係唯一保持獨立和濫用獨立的人。在他們動亂不安的選擇下,敘利亞人、哥特人和阿拉伯人相繼登上羅馬的王座,被賦予統治西庇阿征服地區和西庇阿自己家鄉的專製權力。羅馬帝國的疆域仍然是從大西洋到底格裡斯河,從阿特拉斯山到萊茵河和多瑙河。從世俗的眼光看來,菲利普是一位比哈德良或奧古斯都擁有更大權力的君主。雖然羅馬看上去與過去沒有什麼不同,但令人精神昂揚的進取心早已被拋到九霄雲外,人民的積極性受到暴政的壓迫而變得灰心喪誌,軍團的紀律在各種德行消失之後,獨自支持起了國家的宏圖大業,卻因皇帝的野心而腐化,或因皇帝的懦弱而廢弛。邊疆地區實力衰弱,專恃防禦工事,日積月累逐漸腐爛崩塌,大部分的行省成為蠻族逐鹿之場,不久他們便發現羅馬帝國已步入沒落之途。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