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羅馬帝國的稅製及對後世的影響(222~235 A.D.)(1 / 1)

羅馬帝國那些有影響力的城邦之所以被消滅,我們需要時間和資料才能進行非常正式的探討。不過要是看見他們為取得錢財,連荒蕪貧瘠的地方都不放過,而行省的大量財富或來自於天,或成之於人,就會對稅收有些概念。奧古斯都有次接到吉阿魯斯居民的陳情,非常謙恭地請求他免除“三一稅”的沉重負擔。他們的稅金總數不過150第納,大約5英鎊而已,但是吉阿魯斯是愛琴海的一座小島,也可以說隻是一塊岩石,缺乏清水和各種生活必需品,隻居住著一些可憐的漁民。雖然資料來源有限而且殘缺不全,我們還是可以得到兩點結論:首先,羅馬行省的正常收入(時間和環境的差異可以略而不計)不會少於1500萬英鎊或2000萬英鎊。(利普修斯(1547~1606 A.D.,荷蘭學者和政治理論家)算出的歲入是1.5億金克朗。他寫的書雖然很博學,但也充滿過多的想象。)其次,如此龐大的稅收,對奧古斯都依據穩健原則所建立的政府,足夠支付所需的費用。那就是說他的宮廷簡單樸實一如議員的家庭,他的軍事建設經過計算可用來防衛邊疆,既沒有激起征戰的旺盛企圖心,也沒有外來侵略的嚴重顧慮。縱使這兩種結論從表麵看好像很有道理,但至少後麵一點,無論是從奧古斯都的言辭還是作為來看,都是絕對辦不到的,也就是說收入不敷支出。在這種狀況下,我們很難斷定,他到底是羅馬世界的國父,還是自由權利的壓迫者;到底他是希望解除行省所受的各種不平等待遇,還是要讓元老院和騎士階級陷入赤貧的地步。從他一開始掌握政權,就經常暗示貢金不足,有必要以適當比例對羅馬和意大利增加公共負擔。在執行這些失去民心的方案時,他一直很謹慎,經過權衡輕重後,一步步實行,最先是實施關稅,接著就是建立消費稅,在查定羅馬公民的個人實際財產後,再據以完成稅務計劃。要知道,這些人已經有150年未繳納各種稅金了。其一,像羅馬這樣偉大的帝國,金融的自然平衡必須逐漸建立。征服者以強權為手段將行省的財富送到首都,其中大部分再借著商業和技術,用溫和的方式反哺給勤勞的行省。在奧古斯都和後繼諸帝統治下,各種商品均需課稅,並經過1000種不同的路徑,進入富庶和奢侈的帝國中心。不論法律怎樣為之解釋,支付稅收的都是羅馬的購買者,而不是行省商人,稅率從商品價值的八分之一到四十分之一不等。若假定稅率的變化是由政策中不可改變的原則所引導,像奢侈品比必需品要課更高的稅,帝國勞動人民生產製造的產品,比從阿拉伯和印度運來的(普林尼觀察到,印度貨物在羅馬出售是原價的100倍,這讓我們知道關稅的結果。)無益但受歡迎的商品,所受的待遇要相對寬容。現仍存有一份商品目錄,項目很多但不完整,在亞曆山大·塞維魯時代必須納稅的物品有:肉桂、沒藥、胡椒、生薑、所有香料、各種寶石(其中以鑽石(古代不知道鑽石切割的技術。)價格最昂貴而翡翠最為耀目)、帕提亞和巴比倫的皮革、棉花、生絲和絲織品、黑檀木、象牙以及閹人。(布紹在他的論文中,引用古代《學說彙纂》裡的這份目錄,然後做非常冗長的評論。)我們可清楚看到,用來侍候人的柔弱女性化奴隸,他們的用途和價值隨著帝國的衰落而興起。其二,奧古斯都在內戰之後設立消費稅,雖然全麵實施,還算非常有限,很少會超過1%。但是項目卻包羅萬象,無論是市場出售或者公開拍賣,從土地和房屋的大宗買賣,到民生的日常用品,即使價值微不足道也都包括在內。像這樣的稅收直接影響到人民的生計,所以經常引起反感以致怨聲載道。皇帝知道國家的需要和財源所在,隻有公開發布詔書表示:軍隊的需求大部分要依靠征收消費稅。(兩年以後,提比略拿征服卡帕多細亞王國為理由,減免消費稅的一半,隻實施很短的期間,又恢複原來的稅率。)其三,奧古斯都為了使政府能夠抵禦內憂外患,決定成立一支常備軍,就設立特定的財庫,用來支付士兵的薪餉、退役老兵的酬金以及戰爭的額外費用。消費稅是大宗收入,專門撥作這方麵使用,但發現還是入不敷出,為了彌補其間的差額,皇帝建議對遺產課征5%的新稅。但是羅馬的貴族把金錢看得比自由還重要,奧古斯都聽到憤憤不平的怨聲,還是能保持平常心,公開將整個案件提到元老院來討論,要求他們對於軍中服役所需經費問題,提供不會引起反感的權宜辦法。元老院各持己見無法做出決定,而且對整個問題感到非常困擾。奧古斯都對他們暗示,元老院要是冥頑不靈,他將不得不提出更高的土地稅和丁稅,這樣一來,大家隻有默然接受。對於遺產和繼承的課稅會因某些限製條件而予以減輕,繳稅的對象除非繼承的金額很大,可能要到達50或100個金幣,否則不會進行征收,對於父親一方的直係親屬(羅馬的法律已延續很多代,母係親屬一直沒有繼承權,這種不合理的規定到查士丁尼時代才完全廢除。)也不會強製索取。由於親屬及窮人的權利都受到保障,如果陌生人或者是遠親意外獲得一筆財產,這時為了國家的利益,會很欣然繳納二十分之一的遺產稅,這似乎是相當合理的事。富裕的社會繼承稅收的金額非常龐大,看來最適合羅馬人當時的情況。無論是出於理智的考慮或隨心所欲,可完全依據自己的心願寫遺囑,根本不受近代有關限定繼承人和決定財產分授家屬之限製等規定。基於各種原因,父親的偏心與不公,對於共和國熱心奉獻的愛國人士,或是帝國生活放蕩的貴族,都會失去影響力。隻要父親將財產遺留四分之一給兒子,那兒子就不應提出任何合法的訴求。但一個年老而無子女的財主,在家庭裡是暴虐的主子,個人的權力隨著年齡和日漸衰弱而增加。一大堆奴婢之輩圍在身邊,把他當作法務官和執政官來侍奉,希望博得他的微笑,讚美他那些愚蠢的行為,儘量滿足他的欲望,然後焦急等待他的死亡。隨侍和奉承的技巧成為最賺錢的一門學問,從事這些工作的人宣稱它完全配得上一個特殊的稱號。根據諷刺詩的生動描述,整個城市分為兩大部分,那就是獵人和獵物。每天都有這樣多失去理性和毫無節製的人,受到狡詐之徒的擺布,非常愚蠢地在遺囑上簽名同意。當然,也有一些人抱著對理性的尊重態度,受到彆人德行的感召,留下合理而公正的遺囑。西塞羅在當律師時,用辯護來保障當事人的生命和財產,曾接受合法的遺產達17萬英鎊。小普林尼的朋友對這位和藹可親的雄辯家,在遺產的贈與上也一點都不吝嗇。(參閱小普林尼的《書信集》,很多人都因為在生前受到他的好處,所以死後就會用致贈遺產來表示謝意,當然還是有限度。有位母親剝奪兒子的繼承權,好把遺產給他,而他的做法是對他們進行調停。)不管立遺囑的人有什麼動機,國庫全部一視同仁地索取他們財產總值的二十分之一,這樣過了兩三代以後,臣民的全部財產便逐漸落入國庫。尼祿登基之初,皇帝渴望獲得民心,或許是一念之慈的盲目衝動,希望能廢除關稅和消費稅。聰明的元老院議員讚頌他的慷慨行為,但卻轉移計劃執行的方向,因為這樣做會扼殺共和國的財源,瓦解帝國的力量。如果這個美夢可以實現的話,像圖拉真和安東尼這樣仁民愛物的皇帝,早就熱烈地把握如此光榮的機會,將重大的恩惠賜給帝國的臣民。他們以減輕大眾的負擔為滿足,但還是不會將這些稅收完全除去。他們用法律的溫和與精確,以訂出稅務的原則和措施,保護各階層的人民,防止任意的解釋、過時的要求和租稅承包商的肆意妄為。因而,在每個年代,即使是羅馬最仁慈最明智的行省總督,也還是堅持貫徹租稅承包商那有害人民的手段,至少也要用來搜刮主要的關稅和消費稅,這說起來真是一件怪事。(貢金通常不會承包出去,所以賢明的君主通常會豁免行省幾百萬第納的債務。)卡拉卡拉的想法和做法與安東尼大不相同,他完全不顧國計民生的後果,甚至可以說是討厭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他發現必須滿足自己在軍隊裡引發的無窮貪婪。奧古斯都所設立的幾種稅製,以遺產稅抽取二十分之一的金額最龐大,運用的範圍也最廣泛,影響力並不限於羅馬和意大利。稅捐收入隨著羅馬疆域的擴張而加劇,新的公民雖然在相同條件下繳稅,(普林尼仔細描述新公民所遭遇的狀況。圖拉真公布的法律對他們非常有利。)但可以因此取得階級和特權,獲得更豐富的補償,像是地位和財富的光明遠景,可滿足他們出人頭地的野心。但是這些顯示著身份差彆的好處,卻在卡拉卡拉的奢侈浪費下完全喪失殆儘。毫無意願的省民被迫接受羅馬公民的頭銜,得不到一點利益,卻要承擔羅馬公民的實際義務。塞維魯胃口奇大的兒子,對前任所製訂的稅務措施感到不滿,認為其過於溫和。他把遺產稅從二十分之一提高到十分之一,並且在統治期間(在他死後又恢複過去稅率)施展鐵腕強製執行,全帝國的臣民無不叫苦連天。當所有省民以羅馬公民的身份儘義務納稅時,對於過去以臣民的條件所奉獻的貢金,應依法予以豁免。但卡拉卡拉和他的兒子並不采納政府的稅務原則,要求舊有的貢金和新加的稅捐同時征收。到亞曆山大當政,才大幅度解除省民的痛苦,將登基時所收稅捐的總額減少到三十分之一。(通常的貢金要是付10個奧瑞金幣,現在隻要繳交三分之一個奧瑞金幣,但是鑄幣的成色要遵照亞曆山大的規定。)雖很難了解他基於何種動機,願將危害大眾的殘餘罪惡予以鏟除,但帶有毒素的種子並未清理乾淨,還滋長蔓延開來,在後續朝代,為羅馬世界投下了死亡的陰影。在本書中,我們經常提及的土地稅、丁稅及穀物、酒、油和肉類的大量征用,全部來自行省,供宮廷、軍隊和首都之用。隻要羅馬和意大利被尊為帝國的中樞,保存於古代公民的民族精神中,就會在不知不覺之中灌輸到新加入的公民身上。軍隊的重要指揮官由受過通才教育的人來充任,他們體會到法律和文學帶來的益處,經曆各種文官和武將的職務,(可以參閱阿格裡科拉、韋斯巴薌、圖拉真、塞維魯和他3個對手的傳記,那個時代有名望的人物都要有這樣的經曆。)依據功績逐漸向上升遷。在帝國最初兩個世紀的曆史中,軍團之所以聽命行事,部分要歸功於他們言傳身教的影響。當羅馬製度最後一道藩籬被卡拉卡拉踩倒,職業的隔離逐漸成為階級的區彆。內部行省最有教養的公民,才夠資格充任律師和行政官員。當兵吃糧的粗活丟給邊疆的農民和蠻族,他們隻知軍營而不知國家,隻懂戰爭而不懂學識,當然更不了解民法和軍紀。他們以血腥的雙手、粗暴的習性和搏命的決心,固然有時可以保衛紫袍,但是更多時候卻顛覆了帝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