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哥特人的聯合行動及羅馬帝國的各項作為(378 A.D.)(1 / 1)

一場血戰使哥特人的前進受阻,帝國的將領因為軍隊在不斷的激戰中消耗殆儘,不得不運用更合理可行的計劃,采取堅壁清野的方式,讓數量龐大的蠻族得不到給養,在饑餓的壓力下陷於毀滅的絕境。他們準備將東哥特人局限在多瑙河、西徐亞荒原和海姆斯山地之間,如此狹小的一隅之地,必然會引起饑饉,讓蠻族的戰力和意誌在無形中冰消瓦解。這個計劃獲得了相當大的成效,蠻族幾乎耗儘自己的存糧和所在地區的收成。騎兵主將薩圖爾尼努斯很勤奮地工作,加強羅馬人的工事堡壘,縮小包圍圈的防線。但告警的情報乾擾到了他的任務,一群新到的蠻族越過毫無防備的多瑙河,不是支援弗裡提根,就是仿效他的舉動。薩圖爾尼努斯對敵人的兵力多少一無所知,擔心會被截斷後路,陷入全軍覆沒的危險,隻能忍痛放棄圍攻哥特人的營地,以致功敗垂成。怒氣填膺的東哥特人從包圍圈裡衝出來,為了滿足饑餓難忍的胃口和深仇大恨的心理,從多瑙河河岸延伸300英裡直到赫勒斯滂海峽,一再蹂躪這塊富裕的國土。行事明智的弗裡提根成立蠻族聯盟,以感情和利益為訴求的目標,獲得很大的成功。他派出的使者用哥特人對掠奪的愛好和對羅馬的仇恨,來說服他人參與,當然有時視狀況對自己的困難避而不提。弗裡提根把大部分的同胞團結起來,將他們納入組織嚴密的同盟中,這能發揮很大的作用。他們都服從阿拉瑟烏斯和薩弗拉克斯的指揮,把兩人視為衝齡國王的監護人。為了共同的利益,敵對部落之間的長期仇恨,都被暫時擱在一邊不予理會,整個民族那些各行其是的成員,此時全都聚集在一麵旗幟之下。東哥特所有的酋長,全部都為西哥特主將的才乾所折服。弗裡提根從實力強大的泰法勒人那裡獲得協助,這個部落由於很可恥的家庭習性,使得軍事的名聲受到玷辱。每個年輕人早在呱呱墜地之時,就與部落的武士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友誼,也可以說是淫蕩下流的戀情,一直要等年輕人單獨在森林裡殺死一隻巨熊,或者是一頭野豬,證明他有男子漢的氣概,這種不正常的關係才能解除。哥特人最強大的生力軍來自原先的敵人,就是這些對手將他們驅出原來的家園。匈奴人和阿蘭人之間的隸屬關係原本就很鬆散,加上他們的收獲非常豐碩,所以延後了征服行動,也使得會議受到乾擾。弗裡提根開出很高的價碼,使好幾個旗的人馬受到誘惑。西徐亞人的騎兵隊速度驚人,有了他們,本就屹立不倒、堅持到底的哥特步兵,就可以增強機動和打擊的效果;薩爾馬提亞人對瓦倫提尼安的繼任者懷恨在心,利用當前混亂的局勢,不僅想要趁火打劫,還要擴大自己的勢力;阿勒曼尼人也來渾水摸魚,入侵高盧的行省。這些狀況引起西部皇帝的關注,也轉移他用兵的方向。(傑羅姆特彆列舉出這些北方的遊牧民族,等於標明了20年的苦難時期,這封給希利奧多魯斯的書信是寫於公元397年。)軍隊和皇宮中的蠻族,引發了羅馬帝國的危機。他們逐漸被發覺與有敵對意圖的同胞相互通信,無論是出於不慎或是有意為之,羅馬帝國的弱點都已被泄露出去。有個士兵是土生土長的阿勒曼尼人,擔任格拉提安的貼身侍衛。他屬於倫提恩西部落,居住在君士坦斯湖的對岸。為了處理家務事他請假返鄉,在和家人與朋友短暫相處時,對他們好奇的詢問都詳細地做了回答。這個多嘴的士兵虛榮心作祟,把他所熟知的國家機密和主子的意圖,儘情宣泄無遺。他提到格拉提安準備率領西部帝國以及高盧的兵力,前往協助他的叔父瓦倫斯。永不服輸的阿勒曼尼人獲得這個情報以後,可以預先安排正確的時間和方式,使入侵行動獲得成功。他們派出輕步兵先遣部隊擔任危險的任務,在2月渡過冰凍的萊茵河,為這次影響深遠的戰爭拉開序幕。他們懷抱著極為大膽的想法,要達成掠奪或征服的目標,把深思熟慮的審慎作為置之度外,也不遵守國家之間的誠信原則。一群群強壯的亡命之徒,從一處處森林和村莊中蜂擁而出。在阿勒曼尼人大軍前進的途中,畏懼的民眾將他們的兵力估計為4萬人。善於奉承的宮廷為了誇耀起見,把數量擴大為7萬蠻族。奉令向潘諾尼亞進兵的軍團,立刻被召回,或是停留不再開拔,用來防守高盧遭到入侵的行省。軍事指揮權分彆被授予納尼努斯和梅洛包德斯。年輕的皇帝雖然尊重前者的經驗和智慧,但是更賞識後者臨陣當先的大無畏精神。對於內廷伯爵和法蘭克人國王之間水火不容的個性,也隻有後者能調停得相安無事。他的對手是阿勒曼尼國王普裡阿尼努斯,其為人剛愎任性,行事寧折不彎,部隊也受到領導者這種精神的感召。就在阿爾薩斯平原,靠近阿根塔裡亞鎮或稱為科爾馬的地方(丹維爾精確標定阿根塔裡亞會戰的位置,在斯特拉斯堡的南麵約23高盧裡格,或是34羅馬裡,離遺址不遠處是鄰近的市鎮科爾馬。),雙方的部隊遭遇,引起激戰。這一天的光榮戰績要歸功於投射武器,以及羅馬士兵準確的射擊技術。阿勒曼尼人堅守陣地不退,在毫無還擊餘地之下慘遭屠殺,隻有5000蠻族逃到山林裡保住性命。國王光榮戰死沙場,免於族人的責備。他們通常會將無法獲勝的戰爭,歸咎於領袖的不講道義或政策不當的緣故。這次重大勝利確保了高盧的和平,羅馬的武備獲得極高的榮譽,看來格拉提安皇帝進行東部的遠征再也不會受到耽誤。但等他快接近阿勒曼尼人的邊界時,突然向左方轉進,在料想不到的狀況下渡過萊茵河,對阿勒曼尼人發起奇襲,大膽進入敵人國土的心臟地區。蠻族用天然的障礙和戰鬥的勇氣,來阻擋敵人的前進,但在無敵的羅馬軍團麵前隻有敗退。他們從一個山頭撤到另一個山頭,一再的戰敗,總算讓他們認清了敵軍的實力和堅毅,臣服於羅馬人的鷹幟下。他們的歸順並非出於真誠的悔改,而隻是因為他們陷入絕境(公元378年5月)。為懲罰這個不守信義的民族,皇帝從他們之中挑選一批勇敢強壯的青年,作為征集的兵員,用來保證雙方在未來能夠相安無事,這才是最實際的誓詞。帝國的臣民對於阿勒曼尼人既不為武力所降服,也不受條約的拘束,早已經習以為常,因此也不認為自己能獲得長久的平靜局麵,但他們發現,在這位年輕君王統治下,倒是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安居樂業的日子。當軍團爬過崎嶇的山嶺,翻越蠻族的工事防線,英勇的格拉提安站在隊伍都能看到的前列,衛士穿著鍍金和顏色斑駁的甲胄,為弓箭所穿透和損毀,那是他們奮不顧身地保護著君王安全的證據。瓦倫提尼安之子以19歲的年齡,具備安邦定國的才華,對抗阿勒曼尼人獲得成功,被視為贏得哥特戰爭勝利的先兆。當格拉提安的作為受到臣民稱譽和歌頌時,瓦倫斯皇帝終於帶著宮廷和軍隊離開安條克,而君士坦丁堡的民眾把他看成國家的罪人和公眾的蟊賊。他不過停留首都休息了10天(公元378年5月30日至6月11日),橢圓形大競技場就發出喧囂的叫吼,催促他出兵去討伐蠻族,因為是他引狼入室。市民在離真正的危險有一段距離時,總是顯得英勇無比,甚至信心十足地表示,隻要他們執有武器,就能把受到蹂躪的行省從厭惡至極的敵人手中解救出來。無知民眾的交相指責,加速了羅馬帝國的滅亡。瓦倫斯就民眾對他的藐視之心,無論是出於自己的名聲還是內心的想法,都表示不以為然,但是在受到激怒以後,他隻有鋌而走險,孤注一擲。不久以後,他看見部將輕易獲勝,對於哥特人的實力,覺得不過爾爾,在瓦倫斯已存輕敵之念時,弗裡提根克服萬難,已將大軍集結在哈德良堡近郊。泰法勒人的進軍受到勇將弗裡傑裡德的攔截,這批無法無天蠻族的國王在戰場陣亡,哀求饒命的俘虜被送到遙遠的意大利,在空曠的摩德納和帕爾馬地區定居下來務農墾荒。塞巴斯蒂安(佐西穆斯詳述塞巴斯蒂安雜亂無章的功勳,但有關哈德良堡會戰如此重大事件,隻有寥寥數行文字。有些教會學者很痛恨塞巴斯蒂安,按照他們的說法,佐西穆斯的恭維令人感到羞愧。佐西穆斯的偏見和無知,使他失去月旦人物的資格。)在被納入瓦倫斯麾下不久,憑著功勳晉升為步兵主將,聲望日隆,成為國之乾城。他獲得批準從各軍團挑選300名士兵,組成單獨執行任務的特遣部隊,並令他們立即加強軍事訓練和軍紀要求,要部隊熟悉各種武器的運用,這件事在瓦倫斯即位後幾乎已被遺忘。這次在塞巴斯蒂安英勇過人的指揮下,羅馬軍隊突襲哥特人大軍的營地,奪回大量戰利品,數量之多幾乎擺滿了哈德良堡市區和附近的平原。將領呈報自己的戰功,表現出卓越的才華,精彩的敘述反倒使宮廷放下了本就不多的警惕心。雖然塞巴斯蒂安很小心地加以強調,說明哥特人戰爭的艱辛,君王隻讚許他的武德,倒是聽不進他的諫言。瓦倫斯聽信宮中宦官奉承阿諛之詞,滋長了驕縱和樂觀的心理,急欲完成想象中輕易就能獲勝的征戰,以使自己留名千古,永垂不朽。他派遣大量百戰沙場的老兵趕往前線,以提升軍隊的戰力。進軍的路線從君士坦丁堡指向哈德良堡,充分發揮軍事策略的有利條件,可以製止蠻族采取主動作為,使他們無法占領位於中間的隘道,不致阻礙部隊的前進和糧草的運送。瓦倫斯把營地開設在哈德良堡城牆的外麵,根據羅馬人的備戰要求,挖掘壕溝,構築防壁,四周形成堅固的工事。他召開最重要的軍事會議,從而決定皇帝和帝國的命運。有一派人主張緩進,先要明了當前的狀況再采取行動。維克托強烈支持這個論點,他從過去累積的經驗獲得教訓,也修正了身為薩爾馬提亞人的天生魯莽性格。塞巴斯蒂安的話像一位官僚,四平八穩而又曲意奉承,用諸般手段暗示,要是懷疑當前唾手可得的勝利,等於是懷疑皇帝的勇氣和尊嚴。由於弗裡提根的欺敵和西部皇帝的諫言,瓦倫斯的絕滅已成定局。蠻族的主將深知談判在戰爭中可獲得莫大的利益,就派遣一位基督教的神職人員擔任神聖的和平使節,直接闖入敵人的軍事會議,給與會人員帶來極大的困擾。使者的陳述非常有力而誠摯,一再訴說哥特民族的災難和憤慨,以弗裡提根的名義提出鄭重的聲明,若漂泊無依的同胞能在色雷斯的荒原獲得安定的墾殖區,所需的穀物和牲口得到充分供應,蠻族就會放下武器,或用來防守帝國。但他接著又用和知心朋友說話般的語氣偷偷說道,憤怒的蠻族反對這些合理的條件,要不是羅馬軍隊這樣強大,可以支持他的主張,不然就連弗裡提根會不會簽訂條約,都讓人感到可疑。正在這個時候,裡紹默伯爵從西方回來,宣布阿勒曼尼人的慘敗和歸順;接著知會瓦倫斯,他的侄兒率領高盧的老兵和獲勝的軍團,正在火速的進軍之中;同時帶來格拉提安的建議,暫時停止實行任何危險而關鍵的措施,等到兩位皇帝會合後再聯合出兵,以保證贏得哥特戰爭的勝利。但是東部的皇帝自以為是,出於傲慢和猜忌的動機,采取犯下了致命錯誤的行動,他藐視令人厭惡的諫言,拒絕大失顏麵的援助。他的統治要是與格拉提安這位大無畏青年的名聲相比,真是令人相形見絀,感到羞愧難當。因此,他要在凱旋的光榮被西羅馬的皇帝分享之前,先行樹起戰勝的紀念碑。於是瓦倫斯懷抱這種念頭,匆匆出兵趕赴戰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