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羞辱的和平條約和尼西比斯的放棄(363 A.D.)(1 / 1)

作為屈辱讓步的代價,羅馬皇帝可能提出了一些要求,像是為饑餓的部隊提供足夠的糧食,(按照魯菲努斯(345~410A.D.,教士、翻譯家和神學家)的說法,根據條約的規定要立即供應糧食。狄奧多裡特證實波斯人守信履行義務,這有可能是事實,但我認為這是假的。)容許他們通過波斯人架設的橋梁渡過底格裡斯河。但約維安即使敢於堅持這種合法合理的條款,傲慢的東方暴君雖然寬宏大量饒恕入侵者,也一定會嚴詞拒絕這種要求。薩拉森人不時阻截掉隊的羅馬士兵,但是沙普爾的官兵卻信守停火協議,容許約維安尋找最合適的地點渡河。從放火燒掉的艦隊中保留的幾條小船發揮了最重要的作用,首先載運皇帝和他的親信,然後,經過多次往返,把大部分官兵都渡過去。但是,每個人都為自身的安全擔心,害怕最後被拋棄在敵區的岸邊。有些士兵等不及行動遲緩的船隻,冒險靠一些輕巧的竹筏或充氣的皮囊渡河;有的在後麵還拖著馬匹一起遊過去,有些人成功抵達對岸;但是還是有很多人在冒險的途中被大浪吞沒;還有很多被湍急的水流帶走,最後成為貪婪和凶殘的野蠻阿拉伯人送上門的獵物。部隊這次渡過底格裡斯河遭受的損失,不低於一天戰鬥的傷亡。羅馬軍隊到達西岸以後,總算是擺脫了蠻族充滿敵意的追擊,但是在穿越美索不達米亞長達200英裡平原的艱苦行軍中,依然要忍受饑渴的折磨。之後,他們必須橫穿綿延70英裡的沙漠,一路上看不見綠色的草地或可飲用的泉水,那些冷酷無情的荒漠根本看不到敵人還是朋友的足跡。軍營中如能發現少量的麵粉,每20磅便有人搶著花10塊金子買去。部隊的馱獸早都被殺來充饑,沙漠隨處可見羅馬士兵丟棄的武器和行囊。他們破爛不堪的衣物和麵黃肌瘦的容顏,充分說明過去的災難和遭受的痛苦。當部隊還遠在烏爾城堡時,就有人帶著少量的食糧來迎接大軍,由這件事表明塞巴斯蒂安和普羅科皮烏斯的忠心,因此這點給養越發顯得令人感激。皇帝在提爾沙法塔非常親切地接見美索不達米亞的幾位將領,這支劫後餘生的部隊終於能在尼西比斯好好休息一下。約維安的信使早已用謙虛的言辭向國人宣布他被選為皇帝,與波斯簽訂和約以及他安全歸來。同時這位新君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把軍隊指揮權交給各地的官員,以確保歐洲部隊和行省對他的忠誠。這樣他們出於利害關係或思想傾向的動機,必將堅定支持他們的恩主身登大寶。尤裡安的友人在早先滿懷信心地宣稱,這次遠征必定大獲成功。他們抱著一廂情願的想法,幻想著神祇的殿堂堆滿東方的戰利品,整個波斯會降到很卑下的地位,成為一個納貢的行省,接受羅馬法令和行政官員的管轄。蠻族將改著征服者的服飾,采用他們的習俗和語言,埃克巴塔納或蘇薩的年輕人都師從希臘老師學習修辭學。(這些自然是一位修辭學家的願望和幻想。)尤裡安的軍事進展中斷與帝國的聯係,在他渡過底格裡斯河以後,擁戴他的臣民便對君王的命運和前途一無所知。他們對勝利的憧憬不幸受到皇帝逝世傳言的乾擾,直到不得不接受重大噩耗時,仍舊堅持對這一重大噩耗的真實性表示懷疑。(卡雷是一座信奉多神教的城市,民眾竟把前來報凶耗的信差埋在一堆石塊下麵。利巴尼烏斯接到令人悲痛的噩耗,想拔劍了此殘生,但是考慮到柏拉圖指責自殺是怯懦的行為而放棄,而且他必須活著好給尤裡安寫墓誌銘。)約維安的信使開始傳布有關議和的明智做法,認為這是事出無奈確有必要,但更為響亮而真實的傳聞卻明確地告訴民眾新皇帝如何喪師辱國,並透露了他所接受的可恥條約內容。當人民得知,接替尤裡安為帝的卑鄙繼承人竟割讓了伽勒裡烏斯戰勝獲得的五個行省,並毫無羞愧地把東部行省最堅強的堡壘,也是重要城市的尼西比斯,拱手讓與蠻族,心中無不充滿震驚、悲痛、憤怒和恐懼。(阿米阿努斯和優特羅皮烏斯值得讚許,他們是公眾輿論最正直可信的證人。安條克的民眾咒罵可恥的和平條約,在毫無防禦能力的邊境上把他們暴露給波斯人。)像這樣深刻而危險的問題,與公眾的安全息息相關,無論對其了解到何種程度,一定會在民眾的談話中引起爭論。更有些人抱著一絲希望,相信皇帝會進行一次愛國主義的背信棄義行為,來為自己的膽小怯懦贖罪。羅馬元老院一貫堅持擇善固執的精神,拒不承認羅馬軍隊被敵人俘虜後,被迫接受的不平等條款。如果是為了維護帝國的尊嚴,那麼必要時將一位有罪的將領交給蠻族去處置,絕大多數約維安的臣民,都會接受古代的先例,一定會欣然默許。(布萊特裡雖然是位不講情麵的決疑論者,但公開宣稱約維安並未受到約束,不必執行他的承諾。如果不是獲得人民的同意,他不會分割帝國,更不會舍棄忠誠的民眾。我從未發現“政治玄學”能如此令人愉悅而且受益良多。)但皇帝無論法定權力受到哪些限製,就國家主權而言,他是法律和軍隊的絕對主人。當初迫使他簽訂和約的動機,現在照樣逼迫他履行協議。他急著犧牲幾個行省換取帝國的安全,看起來讓人肅然起敬的宗教和榮譽稱號,隻不過是拿來掩蓋約維安的恐懼和野心而已。儘管尼西比斯居民按照禮儀,請求約維安進駐位於城內的皇宮,皇帝基於謹慎的作風和個人的顏麵,很委婉地加以拒絕。在他到達的第二天早晨,波斯的特使拜尼西斯進入皇宮,從閣樓上升起偉大國王的旗幟,以國王的名義宣布殘酷的懲罰條例,凡不服從者將被處以流放或苦役。在這個決定性的時刻到來前,尼西比斯的多數居民還匍匐在君王腳下,祈求保護。他們懇求他不要拋棄他們,至少不要把忠誠的殖民地交給盛怒下的蠻族暴君。沙普爾曾在尼西比斯的城下連續三次進攻受挫,已氣得快要發瘋。他們仍然有武器和勇氣,可以逐出入侵的敵寇,隻求皇帝允許他們用自己的力量進行防衛。一旦獲得獨立自主,他們仍會懇請恩準作為他的臣民。他們慷慨陳詞和據理力爭都無濟於事,約維安說話語無倫次,一再強調發過誓無法更改。當他帶著幾分勉強接受當作禮物的金冠時,市民已知曉毫無挽回的餘地,有一個代表西爾瓦努斯忍不住叫道:“啊,皇帝陛下,願你統治下的所有城市都會這樣為你加冕!”約維安在短短的幾周時間內,便儼然擺出君王的架勢。(他在尼西比斯表現出殘酷的皇室行為,有位勇敢的軍官與他同名,被認為會覬覦帝座,在晚餐時被拖走丟進一口井裡,然後用石頭砸死,既沒有經過審判程序,也沒有犯罪的證據。)他對自由非常反感,更是厭惡真理。根據他的推斷,人民的不滿情緒可能使他們投向波斯政府,因而他發布了一道詔書,限所有的人在3天內離開這座城市,否則將處以死刑。阿米阿努斯曾用形象生動的筆調,描述當時人們普遍感到萬分絕望的情景,仿佛這一切都是他抱著無比憐憫的心情親眼所見。年輕的戰士滿懷憤怒和悲傷,離開他們全力保衛的城池。哀悼死者的人們來到兒子和丈夫的墳前,最後流灑幾滴告彆的眼淚,眼看這座他們曾經為之流血的城市就要落入野蠻的新主人手中,使得陰靈慘遭褻瀆。年老的市民親吻自家的楣柱,抓住屋門不肯放手,他們曾在這裡度過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大路上擠滿前途茫茫的群眾,在這場大難臨頭的災禍中,階級、性彆和長幼之分全都不複存在。每個人都儘最大能力帶走自己的家產,但是不可能馬上弄到足夠的馬匹或車輛,還是得把絕大多數值錢的家產都扔下。無動於衷的約維安保持冷酷的態度,更加重了這些不幸流亡者的苦難。後來他們在阿米達新建的住處安頓下來,這座新興的城市來了數量可觀的大批殖民者,很快就恢複往日的光輝,成為美索不達米亞的首府。皇帝對辛格拉和摩爾人的城堡,下達同樣的撤離命令,同時將底格裡斯河以東五個行省歸還波斯。沙普爾對這次勝利所帶來的榮譽和成果,感到極為愉悅。這次可恥的和平談判被視為羅馬帝國走向衰亡的重要轉折點。約維安之前的統治者,曾對僻遠而又無益的行省放棄管轄的主權。但自從建立羅馬城以來,羅馬的守護神,也就是守衛著共和國疆界的護界神,還從未在進逼的敵軍的刀劍下向後撤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