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榮與和平的生活將基督徒分為兩類,即世俗基督徒和苦修基督徒。行事鬆散且不完美的宗教活動可以滿足一般民眾的需要。而君主或官吏、軍人或商賈,則要求熾熱的情緒和絕對的信仰,能與自己從事的職業、追求的利益和放縱的心意相互調和一致。但是那些服從甚至濫用福音書嚴格教條的苦修者,為野蠻的信仰狂熱所鼓舞,把人類看成罪犯而將上帝尊為暴君。他們在所處的時代,用嚴正的態度拋棄世俗的事務和人間的歡樂,完全戒除飲酒、吃肉和婚姻,懲罰自己的肉體、抑製自己的欲念,要用悲慘的痛苦生活換取永恒的幸福。在君士坦丁統治時期,苦修者逃離瀆神而墮落的人世,進入與外界隔絕之地或宗教團體中,就像耶路撒冷最早的基督徒一樣,(卡西安認為這就是“團體派”僧侶製度的起源,但是後來慢慢衰落,直到安東尼和他的門徒又恢複這種生活方式。)拋棄塵世的財產不再使用。他們把相同性彆和意念的人員聚集在一起,組成群體的社區,自稱為隱士、僧侶或苦行僧,表明他們要獨自退入天然或人為的荒漠之中。他們很快受到所鄙視的塵世給予的尊敬,這種行為無須借助理性和科學就能超越希臘學派,依靠艱苦努力獲得成就的神性哲學獲得了普遍的讚譽。這些僧侶在藐視財富、痛苦和死亡方麵可與斯多噶學派一較高下,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沉默和順從在他們充滿奴性的紀律中複活,同時,他們也和犬儒學派一樣堅定不移地厭惡文明社會的一切形式和禮儀。但是這些信仰神聖哲學的門徒渴望建立更純潔、更完美的模式,他們踏著先知的足跡一直退隱到沙漠,(卡梅利特修會獲得先知以利亞的譜係,知道這是合於常規的繼承。羅馬和西班牙的宗教裁判法庭,使得法蘭德斯的耶穌會教士對褻瀆神聖的批評保持沉默,所以卡梅利特修會才將以利亞的雕像豎在聖彼得教堂。)恢複虔誠奉獻和沉默靜觀的生活方式,這種模式是巴勒斯坦和埃及的艾賽尼教派創立的。普林尼用哲學的眼光帶著詫異的神色觀察一個生活在死海附近、棕櫚樹叢中的孤獨民族,他們的生活沒有物質欲念,不靠女性繁殖後代,懷著對人類的厭惡和悔恨,可以不斷獲得自願前來參加的同道。99lib?埃及是眾多迷信的發源地,為僧侶的修院生活提供了第一個範例。安東尼是生活在下蒂巴伊斯地區一個不識字的青年。(古代和現代的人士都認為安東尼根本是無知之輩,但是蒂爾蒙特表示不同的看法,說是安東尼可以使用母語讀和寫,這裡所指的母語是古代的科普提克語,他隻是對希臘字母一竅不通而已。哲學家辛尼休斯非常清楚,憑著安東尼的天賦才華,無須借助一般的學識。)他散儘家產(這裡說到他的產業有300個阿羅拉。1個阿羅拉的麵積等於100個埃及肘尺的平方,而1個肘尺無論哪個時代都等於22英寸,所以1個阿羅拉相當於四分之三英畝。),拋棄自己的家庭和鄉土,運用前所未有而且一無所懼的宗教狂熱,開始過起苦修的悔罪生活(305 A.D.)。他在一處墓地和一座破敗的塔樓上,度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痛苦見習期後,大膽越過尼羅河,向東在沙漠裡跋涉了三天,終於發現了一個僻靜的地點,可以為他提供樹陰和水源,最後才定居在這個靠近紅海的科爾茲姆山的地方。在那裡有座古老的修道院,仍舊保留著這位聖徒的姓名和對他的懷念。(傑羅姆和西卡德都敘述過這座修院,兩者不完全吻合,神父的描述是出於幻想,而耶穌會的教士是基於經驗。)基督徒與眾不同的虔誠信念,使他急切地進入沙漠深處。當他不得不在亞曆山大裡亞現身時,麵對人群他能謹慎而莊嚴地維護自己的名聲。阿塔納修斯讚同他的教義,雙方建立起深厚的友誼。這個埃及農民曾婉拒君士坦丁皇帝對他很客氣的邀請。德高望重的教長(安東尼高齡達105歲)親眼看到自己的示範和教導獲得了豐碩的成果。在利比亞的沙漠、蒂貝伊斯的山岩和尼羅河的城市,眾多的僧侶居住地迅速發展開來。亞曆山大裡亞南邊的山區和附近的尼特裡亞沙漠,居住著5000名苦行僧。今天的旅客仍然可以看到安東尼的門徒建立在這塊不毛之地上的50個修道院所留下的遺址。上蒂巴伊斯地區空曠的塔本島(塔本是尼羅河的一個小島,在滕提拉或登德拉教區之內,位於現代市鎮傑爾吉和底比斯古老遺跡之間。蒂爾蒙特懷疑它是否為島嶼,我可以從現有的事實推斷,最早的名字是保烏或帕保烏,後來用來稱呼大修道院。),居住著帕科末烏斯和他的1400位同教兄弟。這位神聖的修道院院長前後共建立9個男修道院和1個女修道院,在複活節的慶典中,可以同時集結5萬名教友,他們全部奉行聖潔的紀律。建築宏偉和人口眾多的大城奧克林庫斯是正統基督教會的中樞,當地人把很多的廟宇、公共建築物,甚至連城市的壁堡,全都奉獻出來作為禮拜和慈善之用。這位主教可以在12個教堂講道,管理著1萬名女修道士和2萬名男修道士。(魯菲努斯計算此地有12座教堂,阿米阿努斯提到奧克林庫斯時抱著很尊敬的態度,他說那裡的居民在壯麗宏偉的廟宇裡崇拜一條小魚。)對這奇異的變革感到無比光榮的埃及人,竟然大多希望並相信僧侶的數目已與其餘的人民相等。過去曾有人用下麵這句話來形容這個國家的神聖之物何其多:在埃及找神比找人更要容易。後人也可以用它來形容僧侶的數目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