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阿提拉與東部皇帝簽訂和平條約的內容(446A.D.)(1 / 1)

西部的羅馬人基於怯懦和自私的政策,將東部帝國丟給匈奴人,不管它的死活。軍隊的流失,武德與軍紀的喪失,並非僅僅因為君王的個人品行。狄奧多西仍舊要裝著保有“奧古斯都天下無敵”的稱呼和頭銜,但是實際上已經墮落到乞求阿提拉大發慈悲的地步。反觀他的對手,則提出苛刻而羞辱的和平條件:其一,東部的皇帝要放棄廣大而重要的地區,沿著多瑙河的南岸從辛吉杜努姆或貝爾格萊德,一直延伸到色雷斯行政區的諾維,限定的寬度很粗略地計算為15天的行程。為了保住帝國的顏麵,用什麼方式表示,或是訂立令雙方心照不宣的協定,匈奴人都沒有意見。但是從阿提拉的提案可以看出,雙方的市集位置要立刻遷移,因為他擔心被摧毀的城市納伊蘇斯會被劃到他的疆域範圍之內。其二,匈奴國王要求得到的貢金或稱為補助金,應該從700磅黃金增加到2100磅,同時規定要立即支付6000磅黃金,這是他在戰爭中所花去的費用,被當作東部帝國戰敗賠償的罰款。大家可能以為,這樣一個富裕的東部帝國可以立即支付上述的需求,甚至有些私人的財富可能都比這個要多得多,但公眾的苦難為國家財政方麵的混亂和拮據提供了顯著的證據。從民眾那兒強征的巨額稅款,在繳交君士坦丁堡國庫的途中,因為道路阻塞而中斷或滯留。狄奧多西和他的寵臣用維持皇家排場的借口,打著基督教慈善事業的名目,任意支用年度的歲入額度,過著奢侈浪費的生活。然而,計算之外的軍備耗儘了一切可用的資源,對元老階層的成員強製要求捐獻,成了滿足阿提拉貪婪胃口的唯一辦法。那些已經沒落的貴族逼於無奈,隻有不顧羞恥公開拍賣妻子的珠寶,以及府邸裡世襲的各項裝飾。(克裡索斯托大聲疾呼也提出抨擊,把拜占庭的奢侈品拿來拍賣對大家會有好處。每個富人的家裡都有純銀的半圓形桌子,兩個人都彆想抬得起來。純金的瓶子重達40磅,甚至連杯子和碟子都是純金製品。)其三,匈奴國王建立了本國的司法原則,凡是他運用權力使人降服所獲得的財產,無論是自願還是強迫,此後不再喪失所有權。阿提拉根據此一原則得到結論,從而製定不得變更的法律,即任何人在戰爭中獲得匈奴人為戰俘,均需立即開釋不得延誤,亦不得要求贖金。每一個羅馬人俘虜,甚至包括逃走的在內,獲得自由的贖金為12個金幣。所有從阿提拉旗幟下逃亡的蠻族,必須歸還且不保證可以得到赦免。為了執行這種殘暴而可恥的條約,皇家官員被逼得要屠殺幾位忠誠而出身高貴的西徐亞逃亡分子,他們拒絕自尋死路。這樣一來,羅馬人喪失了所有的號召力,再也無法獲得西徐亞人民的友誼。對那些願意接受狄奧多西統治的懇求者,這等於是在公開宣稱,羅馬人不僅違背信義,而且也沒有實力來保護他們。(從普裡斯庫斯的敘述,我們可以看出和約的款項並不是很有條理,表達也不是很清楚,但是馬塞利努斯伯爵的說法就有點匪夷所思:(1)阿提拉自己乞求和平與禮物;(2)就在這個時候,印度使臣送給狄奧多西皇帝一頭馴服的老虎,體型碩大而美麗。)在這種國勢陵夷、門戶大開的情況下,隻有一個城鎮表現出堅定的決心,更暴露了皇帝和帝國的恥辱,否則以這個城市的名不見經傳,不可能被曆史學家和地理學家提到。阿茲穆斯是色雷斯的一個小城,靠近伊利裡亞邊界,(普羅科皮烏斯列舉出色雷斯有182個堡壘或城堡,其中有一個堡壘名叫伊西蒙圖,濱臨黑海鄰近的安奇阿盧斯,所處的位置非常重要。阿茲穆斯的名字和城牆到查士丁尼在位時仍舊存在,但是勇敢的居民遭到羅馬君王的猜忌,後來全部滅絕,不知所終。)以年輕人的尚武精神而聞名遐邇。他們的領導人物經驗豐富而且英勇過人,所以膽敢奮不顧身抗拒蜂擁而來的蠻族。阿茲穆斯人並沒有坐以待斃等待敵軍到來,而是運用奇襲的方式主動發起攻擊,救出被搶走的戰利品和被擄去的俘虜。同時有很多國內的流亡人員和逃兵自動投效,使得匈奴人對充滿危險的鄰居感到非常頭痛。在締結條約以後,阿提拉提出,不管他們是用說服還是強迫的方式,除非阿茲穆斯人也順從他們的國君所接受的條件,不然依然會用戰爭威脅帝國。狄奧多西的大臣很羞愧地承認這樣一個事實,他們已經不再有權力可以管轄勇敢要求獨立的這群人。匈奴國王隻有站在平等的立場去與阿茲穆斯人談判。他們要求歸還一些牧人,這些人是在阿茲穆斯人發起的突擊中,連帶著牲口一起被擄走的,他們於是扣留匈奴人,作為同伴安全的保證。匈奴人同意進行嚴密的調查,但沒有結果。他們不得不信誓旦旦地說沒有拘留該市任何俘虜,才得以從阿茲穆斯人手中接回幸存的兩個匈奴人。阿茲穆斯人鄭重發誓其餘的匈奴俘虜已死在劍下。阿茲穆斯人還說,他們會立刻解決掉那些曾經發誓保護公眾的安全、如今卻叛逃的羅馬士兵。阿提拉對他們的莊嚴宣言感到滿意,但事實上卻是受到了欺騙。也許詭辯家會因為傾向於奧古斯丁的嚴厲訓示,或是偏向聖傑羅姆和聖克裡索斯托的溫和脾氣,而指責或原諒這種謹慎而故意的掩飾。但是每個士兵和政府官員都應該知道,要是人人都像阿茲穆斯人一樣,激起奮發圖強的精神,蠻族就不會踐踏帝國的尊嚴。(聖傑羅姆和聖奧古斯丁之間發生激烈的爭辯,好像是想用不同的方法,儘全力來調解聖彼得和聖保羅這兩位使徒的口角,使得這個重要的問題可以迎刃而解。事實上,宗教的嚴厲和寬厚,無論是天主教或新教的神學家,還是每個時代的律師和哲學家,對這個問題都有不同的看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