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波斯的興衰與東部帝國的和戰關係(488~565 A.D.)(1 / 1)

民族之間的仇恨,至少是戰爭所產生的影響,因一紙和平協定而消弭於無形,並且延續80年之久。冒失而又不幸的佩羅澤斯發起遠征,對付尼泰萊特人(或稱白匈奴);芝諾皇帝派遣的使臣為了陪伴波斯國王,也參加了這一行動。這時白匈奴的征戰從裡海蔓延到印度的腹地,國王的寶座上麵鑲滿翡翠(羅馬人從阿杜利斯商家所買到的翡翠來自印度,然而在估計寶石的價格時,西徐亞的翡翠質量最佳,其次是巴克特裡亞的產品,埃塞俄比亞隻能列為第三等。我們對於翡翠的礦區和生產的情況一無所知,甚至可以這麼說,古人所知道的12種類彆,我們不知能擁有多少種。匈奴人在這次戰爭中獲得世界最好的珍珠,是從波斯人的手裡奪走的,關於這件事,普羅科皮烏斯提到一個很荒謬的傳說。),2000頭大象排成陣式支援騎兵部隊的作戰。(從奧古斯都在位到查士丁一世,印度-西徐亞人始終統治著這個地區。想了解他們的起源和征戰,可以參閱丹維爾的著作。在公元2世紀的時候,他們是統治拉裡斯或稱古澤拉特的君主。)波斯人遭到兩次挫敗,作戰不利,難以脫逃,匈奴人運用軍事謀略贏得連續的勝利。波斯國王不得不屈服,承認蠻族的權勢,隨後皇家的俘虜被釋放回去。祆教祭師很狡猾地詭辯,想用拙劣的手法掩飾君王所受的羞辱,勸告佩羅澤斯要注意正在升起的太陽,形勢慢慢會向有利於他的方向轉變。居魯士的繼承人氣憤填膺,竟然忘記了自己所麵對的危險和感恩之心,帶著積恨難消的心理再度發起攻擊,結果喪師辱國,身死他鄉(488 A.D.)。佩羅澤斯之死等於將波斯遺棄給了國外和國內的敵人,有12年的時間波斯處於戰亂和災難之中,直到他的兒子卡巴德斯或稱科巴德重振雄風,雪恥複國。阿納斯塔修斯刻薄而又極不友好的吝嗇,是引發一次羅馬戰爭(502~505 A.D.)的動機或借口。匈奴人和阿拉伯人參加波斯人的陣營隨軍出征,亞美尼亞和美索不達米亞的堡壘工事這時正處於坍塌或殘破的狀況。馬爾提羅波裡斯的總督和人民無法完成守備的任務,很快獻城投降,皇帝對他們不再存有感激之心。狄奧多西波裡斯被大火摧毀,謹慎的鄰人認為自己的做法正確。阿米達遭受長期的圍攻,難逃毀滅的命運。卡巴德斯進行了3個月的攻城作戰,已經損失5萬士兵,仍然沒有看到成功的希望。然而在這種努力歸於徒然的時刻,祆教祭司推論出一廂情願的預兆,因為他們看到對方將婦女部署在防壁上麵,就連最隱秘的美色也都暴露在攻擊者的眼裡,足證已到山窮水儘的地步。最後,在一個平靜的夜晚,攻擊者登上最容易進入的高塔,那裡隻有幾名僧侶在擔任守衛,由於要履行節期的職責,都陷入飲酒的沉睡之中。雲梯在當天的清晨架起,卡巴德斯親自到現場督導,下達嚴厲的命令,抽出佩劍迫著波斯人發起攻擊。在波斯國王的佩劍入鞘之前,8000名居民為贖罪而流血,全部喪失性命。阿米達陷落以後,戰爭又拖延了3年,不幸的邊區飽嘗戰亂之苦。阿納斯塔修斯想要拿出黃金換取和平已經太遲,他的部隊數目比不上將領的數目,居民逃走,整個國土十室九空,無論是生者還是死者都得不到保護,在荒野之中成為猛獸的食物。埃德薩的頑抗以及戰利品的不足,讓卡巴德斯心生和平的念頭,他把征服的成果賣了一個非常高昂的價格,之後退回到原本的邊界。這條邊界雖然標誌著殺戮和蹂躪,卻仍舊用來分隔兩個帝國。為了防止再度發生慘劇,阿納斯塔修斯決定建立新的殖民區,殖民區不僅非常強大足以抗拒波斯人勢力的進攻,而且要深入到亞述地區,麵對攻勢作戰的威脅和運用,配置的部隊有防守行省的能力。阿納斯塔修斯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刻意整建達拉,並且遷進大量人口,這個地點離尼西比斯有40英裡,到底格裡斯河有4天的行程。進行得極為倉促的工程,在查士丁尼不屈不撓的堅持下獲得相當的改進,根本不必強調守備地點的重要性,達拉的防衛設施能夠代表當時軍事建築和結構的最高成就。整個城市被兩道城牆所環繞,保持50步的間隔,在受到圍攻狀況不利的時候,能夠退守最後的城堡。內牆不僅固若金湯,而且造型優美,是極具曆史價值的紀念物。城牆的高度從地麵算起有60英尺,角塔高達100英尺,射孔小但是為數極多,投射武器能發揮威力,使敵人吃足苦頭。配置在防壁上的士兵受到雙層頂樓的掩護,第三層是寬闊而又安全的平台,位於角塔的頂端。外牆稍低但是更加結實,每座防塔都受到一個方形碉堡的掩護,堅硬的岩石地層使挖坑道的工具無用武之處。城市東南的地麵比較鬆軟,接近路線受到新建工程的阻礙,經過改良以後外形成半月狀,2條或3條壕溝將溪水引進灌滿,同時最有技巧性的工作是利用河流,供應居民飲用,給圍攻者帶來災難,並預防天然或人為泛濫的危害。達拉在超過60年的時間,有效地滿足了建造者的願望,引起波斯人的忌恨,他們不斷抱怨,構建這座無法攻陷的城堡,明顯違反了兩個帝國之間的和平條約。在黑海和裡海之間,科爾克斯、伊比利亞和阿爾巴尼亞這幾個國家,因為高加索山脈各支脈的走向,在各個方向交會相互融合,其中由南至北兩個主要的門戶或通道,不論是古代還是近代,經常在地理學上產生混淆。德本也可以稱為裡海或阿爾巴尼亞的門戶,位於高山和海洋之間,占有一小段傾斜的坡地,要是根據本地的傳說,最早是希臘人建立,它那形勢險要的入口,被波斯國王用堤防、雙重城牆和鐵製的城門予以加強。伊比利亞門戶(普羅科皮烏斯有的方麵會混淆不清,認為這個地點位於裡海這邊,這個關隘現在被稱為韃靼-托帕,即韃靼門戶。)在高加索山地形成6英裡長的狹窄通道,一旦開放,可以從伊比利亞或格魯吉亞的北部地區進入平原,接著抵達塔內斯河和伏爾加河流域。有一座城堡據稱是由亞曆山大或他的接班人所興建,用來控製重要的關隘,基於征服或繼承的權利傳給匈奴人的君主,他倒是想用少許價錢出讓給皇帝。阿納斯塔修斯還在考慮,很小氣地計算所要花費的代價以及遙遠的距離,一位更為機警的敵手卻已插手其間,卡巴德斯用武力占領了高加索的雄關重鎮。阿爾巴尼亞和伊比利亞門戶,可以讓西徐亞騎兵無法使用距離最短和最易通行的道路,而且山區的整個正麵滿布歌革和瑪各的壁壘,這道綿長的邊牆,曾經引起一位阿拉伯哈裡發(歌革和瑪各是《聖經》提到的城市,所謂防壁純屬子虛烏有之事,但是9世紀的哈裡發信以為真,還派人去搜尋,之所以會產生這種印象,是來自高加索山區的要道和門戶,以及中國長城的含糊報道。)和一位俄羅斯征服者(公元1722年沙皇彼得一世據有德本以後,曾經測量這個邊牆,發現長度是3285俄拓,每拓等於7英尺,所以整個邊牆也不過4英裡長。)的好奇。按照近代的描述,巨大的石塊有7英尺厚,長或寬有21英尺,沒有灌鐵汁和使用泥灰,而是非常巧奪天工地純以人工砌成一道邊牆,從德本的海岸翻山越嶺,穿過達戈斯坦和格魯吉亞的山穀,迤邐達300餘英裡。阿塔納修斯是如此缺乏遠見,以至於讓卡巴德斯推行政策保證這項雄偉工程的進行;奇跡並沒有發生,最後在卡巴德斯的兒子手裡完成了這一重大任務,“科斯羅伊斯”這個名字使羅馬人極為畏懼,而“努息萬”的稱號則獲得了東方人的無比敬愛。波斯國君將和戰之鑰掌握在手裡,但是他要求明訂在所有的條約之中,查士丁尼應該為這個共同的屏障貢獻力量,以保護兩個帝國免於西徐亞人的入侵。九*九*藏*書*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