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蒙古大汗對宋、金以及鄰國的用兵(1227~1279A.D.)(1 / 1)

中國在成吉思汗入侵之前已經為兩個帝國或王朝所分治,那就是南方的宋以及北方的遼和後來的金,(馬可·波羅和東方的地理學家,用“蠻子”和“震旦”來區彆北方和南方的帝國,從公元1234年到公元1279年,兩個帝國分屬大汗和中國人統治。等到發現中國以後,尋找震旦在16世紀鼓舞並誤導了歐洲的航海家,他們企圖找出一條東北航路。)雖然民族根源相異,利益上也有衝突,但由於法律、語言和生活習俗的統一,雙方對立的情勢逐漸緩和下來。北方的金國開始先為成吉思汗所瓜分,在他死後7年終於完成征服(1234 A.D.)。金國的皇帝在失去北京以後,就將行宮遷到開封,這座城市的周長有很多裡格,根據中國曆史的記載,共有140萬戶的人口和難民。他逃離開封時隻有7位騎衛相隨,把最後的抵抗設在第三座都城。等到絕望之際,君王為了保持清白情願赴死,詛咒他的命運,登上一個龐大的柴堆,拔劍自刎的同時由隨從舉火引燃柴堆,金朝隨之滅亡。(譯注:公元1229年窩闊台即位為大汗,是為太宗,拒絕接受貢金,決議伐金,公元1232年進攻金的南京開封,相持不下議和而退。後因金殺蒙古使者,戰事再起,蒙古遣使約宋夾攻,公元1234年破蔡州,金帝自殺。)宋朝原來是擁有本土整個帝國的古老統治者,北部篡位者滅亡之後又幸存了約45年,由忽必烈的大軍完成全部的征服大業。在這段時間之內,蒙古人經常為外國的戰爭轉移方向,中國人不敢與勝利者在戰場短兵相接,消極防禦不斷,使得無數的城市被攻破,數以百萬計的人民慘遭屠殺。在每一個地點的攻防作戰中,古老的投射機具和希臘火都交替使用,火炮和竹筒裝填火藥已經是司空見慣之事。(我依靠高維爾(1689~1759A.D.,耶穌會修士、曆史學家和東方學家,中文名字為宋君榮)神父的學識和正確的指導,他翻譯中文的《蒙古史》或《元史》,但是我不知道這些正史編纂和出版的時間。馬可·波羅的兩位叔父在圍攻襄陽府時擔任工程師,一定會發覺和提及火藥的毀滅性效果,他們沒有任何表示,可以證明並沒有運用火藥的事實,異議的說法具有相當的分量。我的內心存著一種疑問,是否當時這種混合物在15世紀由商隊從歐洲帶到中國,等到16世紀葡萄牙和耶穌會教士到達以後,誤認為是這個古老民族所特有的偉大發現。然而高維爾神父非常肯定,中國知道使用火藥已有1600年以上的曆史。)伊斯蘭教徒負責指導圍攻作戰,這些人投效忽必烈可以獲得優渥的待遇。等到渡過黃河以後,蒙古人利用大運河來輸送部隊和火炮,直到大軍包圍皇家的都城杭州,此地為絲綢之鄉,是中國最豐饒富足的地區。皇帝是無法自保的年輕人,隻有獻出政權率眾投降。他被押解流放韃靼地方之前,向大汗行三跪九叩的大禮感謝他不殺之恩。然而從杭州到廣州,戰爭(現在已經稱為叛亂)仍舊在南方幾個行省進行,堅持國家獨立的殘餘部隊從陸地經由海上,繼續反抗行動。南宋的艦隊被優勢的敵軍所包圍和擊滅,最後有一位大臣抱著年幼的皇帝跳進大海的波濤,他大叫道:“寧可轟轟烈烈死得像個君王,也不要像奴隸一樣苟且偷生。”(譯注:公元1274年忽必烈命伯顏率軍伐南宋,公元1276年臨安請降,公元1279年陸秀夫負宋帝蹈海死,宋亡。)南宋滅亡(1279 A.D.),10萬名臣民效仿他的做法。整個帝國從越南的東京到長城全部納入忽必烈的版圖。他有雄心壯誌要征服日本,然而艦隊兩次遭遇颶風,發生海難事件,10萬蒙古人葬身於毫無成效的遠征行動中。周圍的王國比如高麗、日本、安南、緬甸、孟加拉和吐蕃,全都畏懼他的武力,歸順的狀況因貢金和聽命的程度有所不同。他派遣一支艦隊包括1000艘船隻前去勘探印度洋,航行68天,可能到達了赤道的婆羅洲,雖然他們返航時並非沒有獲得戰利品和光榮的戰跡,但是皇帝對蠻族國王逃脫他的掌心仍感到不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