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製度彌漫著自由的精神,誌願的十字軍可以強烈地感受到這種力量,要從最有價值的戰友當中選出他們的領袖。奴性成習的亞洲人在引進政治自由權的模式以後,還是無法察覺到這方麵的經驗和教訓。法蘭西王國的法律是來自平等和公正最純正的源頭,認同的首要與不可或缺的條件,就是獲得屬下的服從並且確保他們應有的福利。布永的戈弗雷接受最高行政長官的職位以後,立即請求拉丁朝聖者提出有關公眾和私人事務的建言和忠告,其中有些人精通歐洲的成文法和習慣法。就教士和俗家人員提供的資料進行商議後,戈弗雷獲得教長和所有貴族的核準,頒布《耶路撒冷條例》(《耶路撒冷條例》列入古老的法蘭西法律製度內,經過整理編纂後出版,還加上評述和附錄。意大利譯本於公元1535年在威尼斯發行,主要是供塞浦路斯王國運用。),這對於封建製度的法律體係而言是一個極其寶貴的裡程碑。這部新的法典上蓋有國王、教長和耶路撒冷行政司法官的印璽,存放在聖墓中,在後續年代經過增刪,內容更為豐富,巴勒斯坦法庭產生任何疑問都可以參考運用。等到王國和城市全部淪陷(勞爾·德·塔巴裡是出身貴族的律師,拒絕阿毛裡國王的懇求,要他把全副精力用在法典的寫作上,這樣才能保存珍貴的傳統。)以後,珍貴的傳統(耶路撒冷向薩拉丁投降以後,王後和基督徒的重要人物和平離開,這部法典不僅寶貴且攜帶方便,不會引起征服者的貪婪。我有時會懷疑放在聖墓的原本是否存在,或許這隻是用來確定或證實法蘭西在巴勒斯坦曾經頒布過一部傳統的習慣法。)和修正的程序使得這部成文法的殘篇,仍舊能夠保留到13世紀的中期。雅法伯爵約翰·第貝林(這部作品的編纂者約翰·第貝林是雅法和阿什凱隆的伯爵、巴魯什(貝裡圖斯)和拉姆斯的領主,去世於公元1266年。第貝林家族來自法蘭西,他們的先祖是沙爾特斯伯爵的幼弟,長久以來在巴勒斯坦和塞浦路斯都非常興旺。)是地位重要的諸侯,用筆將這部法典恢複原狀,到公元1369年完成最後的修訂,供塞浦路斯的拉丁王國運用。(全島選出16名代表,公元1369年11月3日完成立法的工作,整部法典蓋上4個印璽,存放在尼科西亞主座教堂。)兩種審判法庭由不同階層的人士組成,維持封建製度的司法公正和自由權利,這個辦法是布永的戈弗雷在征服耶路撒冷後製定的。國王親自主持高等法院或稱貴族法院,主要的組成人員是四位最顯赫的人物,加利利的王子、西頓和愷撒裡亞的領主、雅法和的黎波裡的伯爵,還有就是傭兵司令或元帥(小心謹慎的約翰·第貝林隻是提出主張,而不是確定的黎波裡是第四個男爵封地,他也懷疑傭兵司令和元帥的權力或要求。),運用一種特彆的規定,他們相互之間的關係同是法庭的成員和法官。但是所有的貴族隻要擁有領地就隨之獲得權力,具備資格參加國王所主持的法院,當然同時也要擔負起隨之而來的責任。對於所屬的部從和臣民,每位貴族召集會議時都會運用類似的法律體係和程序。領主和家臣的關係是出於榮譽觀念和自由意誌的,身為恩主受到尊敬,保護部從是他的責任,但是他們會相互立下忠誠的誓言,雙方的義務會因任一方受到忽略而停止,要是受到傷害可以解除這種關係。有關婚姻和遺囑的事務與宗教密不可分,這部分權責為教士所剝奪,但是貴族的民事和刑事案件、采邑的繼承和時效,成為高等法庭最主要的工作。無論公眾還是私人的權利,每位成員既是審判的法官又是自由權利的衛士。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要用語言和刀劍支持領主提出的合法要求。但要是一位不義的長官竟敢侵犯臣屬的自由或財產,臣屬的同僚就會聯合起來,用言語和行為來支持他據理力爭。他們勇敢挺身而出辨明誰是誰非,要求恢複臣屬的自由或財產,得不到結果就停止對他的服務,將受委屈的弟兄從監獄裡救出來,可以運用任何一種武器來防衛自己的安全,但是不容對領主的人身做直接的侵犯,領主在他們的眼裡還是具有神聖的地位。在他們的訴狀、駁複和答辯中,法院的律師不但精明且敘述非常冗長,隻是運用的理由和證據經常會被格鬥審判所取代。《耶路撒冷條例》在很多案件中同意使用這種野蠻的慣例,後來逐漸為歐洲的法律和風氣所廢止。任何人隻要涉及生命、肢體或榮譽的刑事案件,以及價值一個銀馬克的民事糾紛,就可以用決鬥來進行審判做出裁定。顯而易見地,在刑事案件中,格鬥是原告的特權,(除了受到叛逆賣國的指控外)可以用來報複個人所受到的傷害和屈辱,告訴人也可以依據代表的權利為死者討回公道。但是無論在什麼地點都要獲得證據,從控訴的性質而言,需要原告就這個事實提出證人。民事案件不容許拿格鬥作為工具,來使原告所要求的權利得以成立。但是原告有義務要提出證人,無論這個人是真知道還是裝著知道這個事實。這時格鬥的特權在於被告,因為被告可能指控證人犯有未遂罪,準備用偽證來剝奪他的權利。從這裡可以知道,民事的被告處於刑事案件告訴人的同等立場。接受格鬥並不能算是提出證據的方式,也不能當成反麵證據,用來證明事實並未發生(這是根據孟德斯鳩的臆測)。但是在任何案件中,挑戰的權利在便於使用武力對所受傷害求得補償,基於相同的原則和精神,格鬥審判如同私人決鬥要拚個你死我活。替代的鬥士隻限於婦女、殘廢的男子或年滿60歲的人員。無論是被告、替代的鬥士、證人還是原告本人,戰敗一方的結局都等於受到死刑宣告。但是在民事案件中,原告受到喪失榮譽的懲罰和訴訟程序的敗北,證人和替代的鬥士被處以羞辱的死刑。在很多的案件裡,法官有權選擇是裁定還是拒絕格鬥,但是有兩種很特彆的狀況,接受挑戰是不可避免的結果:要是一位忠實的家臣指責他的同僚說謊,而這位同僚用不公正的手段,對他們的領主要求任何部分的領地;或者是一位訟案敗北的當事人譴責法庭的審判和正直。在這兩種狀況之中,就後者而言,他可以譴責法庭的成員,但是處置的法條非常嚴厲和險惡。他要在同一天之內陸續與法庭所有的成員格鬥,甚至包括審判未出庭的人員,隻要一次敗北,隨之而來的就是死亡和被剝奪榮譽的羞辱。在這種狀況之下,挑戰者沒有勝利的希望,更不可能有人願意冒險接受這種考驗。雅法伯爵在《耶路撒冷條例》裡采取合法而奧妙的方式,倡導榮譽而非迷信的原則,在程序上儘量造成很多不便之處,能夠規避格鬥審判的運用,這種做法真是值得大家讚許。(我為了尋找與湮沒過時的法律體係有關的資料,非常感激一位學識淵博的勳爵所賜給我的友誼。他獨具慧眼,能夠明辨飽含哲理和良知的法學曆史。精辟的學術研究給後代子孫帶來豐富的寶藏,身為演說家和法官的長處則隻能讓當代人士感受到。)https://將平民從封建暴政的高壓統治下解救出來,在種種頒行的措施中,各座城市和市政當局的規章製度可以發揮很大的力量。如果巴勒斯坦遭遇的狀況與發生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在同一個時代,其獲得的好處是有幸加入最古老的拉丁世界。很多朝聖者參加十字軍的陣營是為了逃離領主,法蘭西諸侯的策略是要保證他們獲得自由的特權和利益,這樣才能讓他們願意留在此地。《耶路撒冷條例》很清楚地表達了這種精神,布永的戈弗雷為騎士和領主設置由他主持的貴族法庭以後,接著又成立了第二級的審判法庭,由城市的行政司法官代表他負責。下級法院的管轄權延伸到整個王國的自由民,選擇若乾言行謹慎和家世良好的市民組成法庭,經過宣誓要依據法律對地位相等的人員,就他們的行為和財產實施審判和裁定的工作。(“胖子”路易可以說是法蘭西這項體製之父,布永的戈弗雷過世9年以後他才開始統治。有關這項製度的源起和成效可以參閱羅伯遜博士極有見地的評論。)征服和拓殖新興城市,激起國王和所屬主要諸侯沿用耶路撒冷的先例,在聖地丟失之前設置三十幾個類似的市政組織。敘利亞人(每位讀者所熟知的十字軍曆史學家,無論是東方基督徒、東正教徒、雅各派信徒還是聶斯托利派信徒,他們都已使用阿拉伯語。)或者說東部基督徒是另外一種階層的臣民,他們被狂熱的教士在多方麵進行壓迫,靠著國家的宗教寬容得到應有的保護。戈弗雷聽取他們合理的訴求,法庭的審判要依據本民族的法律,於是創立第三個法院供他們運用有限的國內管轄權。經過宣誓的成員就血統、語言和宗教來說都是敘利亞人,但是主席(阿拉伯文稱為rais)的職位通常由城市的司法行政官擔任。《耶路撒冷條例》很難得地提到了村民和奴隸,就是耕種田地的農人和戰爭的俘虜,幾乎被視為財產的“物”,地位遠在貴族、自由民和外鄉人之下,相差不能以道理計。解救或是保護這些不幸的人,對立法者而言是無關緊要之事,雖然不是為了懲罰,但是要儘可能地將逃走的人員找出來送歸原主。他們就像漂流在外的獵犬或鷹隼,合法的主人在失去他們以後還保留要求歸還的權利。奴隸的價格與獵鷹大致相等,但是3個奴隸或12頭牛才能抵得上1匹戰馬,在騎士製度風行的時代,血統純正的良駒售價可達300金幣。(塞浦路斯王國製定這些法律是在公元1350年。同一個世紀,在愛德華一世的統治之下,我從一份出版物中得知,英格蘭的戰馬價格同樣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