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廢,有仁義(儒家的主要學說。通常解釋為“博愛”和“公正”。);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大道廢棄以後,才有仁義;隨著智巧的出現,才產生詐偽;家庭不睦以九*九*藏*書*網後,才顯出孝慈;國家昏亂以後,才產生忠臣。聖人一用心設仁愛的教化,創義理的法度,天下就開始大亂起來;一發明縱恣無度的音樂、繁雜的禮儀,天下就開始分裂。換句話說:完整的樹木不去雕琢,怎麼可能做出祭祀用的器皿?白玉不去鑿毀,又怎能做出圭璋的玉器來?道德如果不曾廢棄,何必要仁義的教化?像曾參、史鰍性情若沒有離開正道,要禮樂的製度做什麼?五色要是不混亂,誰會去做花樣?五音要是不混離,誰會來應和六律?由此可知,雕琢木材,損毀物的本性製作器皿,是工匠的罪過;而毀壞淳樸的道德以行仁義,就是聖人的罪過了。本性的活動叫做“為”。若一個人的行為走錯了方向,就喪失了大道。處世若有了戒心,就容易作偽;若是無心而任其自然,就難作偽了。宋國的演門,有一個居民死了雙親,由於哀傷過度而麵容憔悴,形銷骨立。宋君為表揚他的孝行,封他做官師。當地人聽到這個消息,逢著他們的父母死了,都拚命地傷害自己的形體,結果大半都因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