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按字義解,為“提防”的意思。)。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此地的“腹”是內在的自我、無意識及本能等意;“目”為外在的自我或感覺上的世界。),故去彼取此。過分追求色彩的享受,終致視覺遲鈍,視而不見;過分追求聲音的享受,終致聽覺不靈,聽而不聞;過分追求味道的享受,終致味覺喪失,食不知味;過分縱情於騎馬打獵,追逐鳥獸,終致心神不寧,放蕩不安;過分追求金銀珍寶,終致行傷德壞,身敗名裂。所以聖人的生活,隻求飽腹,不求享受,寧取質樸寧靜,而不取奢侈浮華。主張摒棄一切外物的引誘,以確保固有的天真。喪失天性的五種要素是:一為五色,它迷亂了眾人的眼睛,使他們所見不明;二為五音,它迷亂了眾人的耳朵,使他們的耳朵不聰;三為五臭,它熏迷了眾人的鼻子,使他們鼻塞不通而傷到額頭;四為五味,它汙濁了眾人的口舌,使他們食不知味;五為欲望,它混亂了眾人的心扉,使得他們心情浮動而急躁。這五種因素擾亂了我們的生活,而楊朱和墨翟還認為這是有得的表現。但是他們口中的得,並非我所說的“得”,因為有得就有困,這樣的得可以稱為“得”嗎?如果是的話,那被人養在籠中的斑鳩和鶚鳥,也可以說是“得”了。如果一個人的內心為聲色欲望所塞,形體為皮帽、鷸冠、搢笏、大帶、長裙所束,還自以為得,那麼被反綁臂指的罪人和困於籠中的虎豹,也可以說是自得了。風吹過河,河水就有損失;太陽曬河,河水也有損失。假如讓風和太陽與河水相守,若河水自以為沒有損失,那是因為有水不斷流過來的緣故。所以水固守著泥土,影固守著形體,物物也彼此相係。因此,眼睛想要過分求明,耳朵想要過分求聰,心意過分追逐外物,便會導致傷害。危害一形成就來不及改變,反而會逐漸滋長叢生。三代以來,人莫不因外物而改變了自己的本性;小人為利犧牲,讀書人為名犧牲,官吏為家犧牲,聖人則為天下而犧牲。這些人的事業不同,名聲各異,但他們損害本性,犧牲自身的精神卻是一致的。譬如說:有臧和穀兩個人去牧羊,他們都失掉了羊群。問臧怎麼丟了羊的?他說是在讀書。問穀怎麼丟掉羊的?他答說因為賭博。兩個人失去羊的原因雖不同,而其結果(都失掉了羊)卻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