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0章 11389 關於拍電影這件事,蘇(1 / 1)

“那麼,大明星奧爾加·契訶夫娃是不是也該拍個照了?”第二選角助理安娜·莫菲特笑問。

“嗯,我也是這麼想。”選角副導演凱蒂夫人欣然點頭:“問問姐妹團的意見。”

“好的。”第二選角助理安娜·莫菲特立刻撥通內部專線,邀請包括女明星安妮莉絲·阿克曼,女軍醫卡羅爾·貝克,女遊擊隊員艾琳和女記者麗莎,女導演萊妮·裡芬施塔爾,女發明家海蒂·拉瑪在內的“SA3姐妹團”核心成員前來討論。

奧爾加·契訶夫娃是能夠與斯大林單線聯絡的最著名的二戰蘇聯女間諜,也是第三帝國最著名的女明星之一。有了她的加入,能為前往遠東的“傑出女士號”提供最有效的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通行權。

這是對姐妹團接下來的冒險最有利的劇情衍生。作為一次團隊出演,每一個並入0326分支劇情主線的劇情人物所攜帶的個人專屬分支劇情線,都有其特定的劇情衍生。簡單來說就好比“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奧爾加·契訶夫娃就是打開西伯利亞大鐵路通行權的這把最重要的“劇情鑰匙”。

那麼問題就來了:與拍電影是認真的意大利人相比,紅色蘇維埃又是如何對待?

選角副導演凱蒂夫人問到了關鍵:“關於拍電影這件事,蘇聯人怎麼看?”

“蘇聯電影起步很早,幾乎和電影本身的發展史一樣,1895年電影剛剛被發明,一年後,法國盧米埃爾兄弟的電影在莫斯科和彼得堡放映,引來了很多愛好者,如沙申、費捷斯基等人的拍攝嘗試。1908年,俄羅斯人拍出了自己第一部故事片《伏爾加河下遊的自由人》,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到1918年的十年間,俄羅斯生產了多達1376部的電影。其中有根據古典文學作品改編的影片,也有表現俄國曆史的影片,但更多的是比較粗糙的娛樂片。當時電影生產掌握在私營企業手中,影片生產技術條件也很差,這些都限製了電影作品藝術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水平的影片有:普洛塔占諾夫的《黑桃皇後》(1916,根據普希金作品改編)、《安德列·科如霍夫》(1917),加爾金的《貴族之家》(1915,根據屠格涅夫作品改編)等。

蘇聯時期I(1917-1941)1917年隨著一聲炮響,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一個全新的社會製度由此誕生,一個偉大的時代就此拉開序幕。1919年列寧簽署電影國有化法令,這是蘇聯電影事業的開端。蘇俄內戰時期,占據銀幕主要是新聞紀錄片,反映部隊英勇戰鬥和工農群眾的業績。內戰結束後,蘇聯電影事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開始拍攝反映革命曆史和蘇聯現實的新影片。這一時期也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作品和導演,如愛森斯坦導演的《罷工》,普多夫金導演的《母親》以及柯靜采夫導演的《新巴比倫》。而讓世人最為矚目的導演當屬——謝爾蓋·愛森斯坦,他導演的作品《戰艦波將金號》,被稱為裡程碑式的作品,並於1927年在巴黎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大獎。而至今這部《戰艦波將金號》都是電影學科必看的教科片,這足以說明其影響力。那為什麼這部電影會被封為經典之作呢?因為影片在世界電影史上第一次采用了蒙太奇的剪輯手法。蘇聯內戰結束後,製定了一係列電影政策,並同時湧現出大批的優秀人才和作品。在1924~1925年,短短的1年間,蘇聯拍攝了142部影片,其中故事片70部。這些電影基本都是通過不同的角度表現了十月革命的主題電影,這也標誌著電影藝術開始成為宣傳革命思想的有力武器。隨著聲電影的出現,使得電影藝術的表現手法更為豐富,同時蘇聯電影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一時期蘇聯文藝的創作方法確定了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原則。而又一部具有裡程碑式的作品,在這一時期誕生了。1934年由瓦西裡耶夫兄弟執導,列寧格勒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電影《夏伯陽》上映,該作品改編自富爾曼諾夫的同名小說,講述了蘇聯內戰中傳奇式英雄夏伯陽的故事,該片是蘇聯電影史的傑作,人物形象鮮明,語言性格化,而我國在1951年譯製的版本也是相當經典,此片在1941年榮獲斯大林獎,並於1978年評為國際電影誕生以來100部最佳影片之一。

蘇聯時期II(衛國戰爭時期)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發動了突然襲擊,在著名的戰術“閃電戰”的攻勢下,波蘭軍隊節節敗退,很快大片領土淪陷,同時英、法對德宣戰,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世界戰爭正式打響。蘇聯電影這一時期,拍攝的基本都是反法西斯題材的影片,1941~1945年間,共拍攝了489期新聞雜誌片,67部短片,347部大型紀錄片。其中代表作有:艾爾姆列爾執導的《她在保衛祖國》弗雷德裡克·厄姆勒執導的《偉大的轉折》和愛森斯坦的愛國主義曆史片《伊凡大帝》。其中《偉大的轉折》於1945年出品,電影以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為題材的故事片。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的後期剪輯由斯大林親自參與,珍貴無比。該片於其他戰爭題材電影不同的還有,它本身關於戰鬥的場麵很少,更多的表現戰場決策和指揮官的心理活動。所以影片也創造了一種“新的心理影片”類型。當然這部電影有一定的曆史局限性,所以在劇情編排上有違史實之處。該片獲1946年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彆大獎,同年獲得蘇聯國家金獎。

蘇聯時期III(1945-1969)衛國戰爭結束後,很長一段時間內,蘇聯電影依然是圍繞著反法西斯鬥爭的題材,不過這裡有兩部電影,非常值得一說。第一部就是,1956年上映的電影《第四十一》這是一部的戰爭題材影片,根據蘇聯作家拉夫列尼約夫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蘇聯內戰時期,兩個階級、文化、信仰、追求都不同的青年男女,愛情悲劇故事。它突破了長久以來類似電影,隻強調英雄人物的正麵形象,而是更深入到了,戰爭中的人性以及人性受到環境製約的問題,豐富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將人性與階級性分彆描寫得細膩動人。可以說這部電影,打響了,蘇聯電影新潮的第一槍。

另外一部就是於1966年上映的電影——《戰爭與和平》,電影改編自列夫·托爾斯泰的同名長篇小說,以俄法1812年戰爭為主軸,貴族小姐娜塔莎、貴族青年皮埃爾和安德烈公爵三人的情感故事為線索,講述了1805年至1820年發生在沙皇俄國的重大事件。導演為謝爾蓋·邦達爾丘克,同時他也是貴族青年皮埃爾的扮演者。特彆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戰爭場麵的對比尤為顯著,無論是血腥殘暴的兩軍對殺,熱浪逼人的莫斯科大火,還是法軍大規模的燒殺搶掠,以及對俘虜的殘酷虐待,尤其是從空中俯拍法軍在幾十裡長的冰天雪地狼狽潰逃的長鏡頭,全都拍得驚心動魄,悲壯震撼。

該片從1955年企劃到1966年拍攝完成,總共花費了12年時間,拍攝耗資約1億3千萬美元,相當於現在5億6千萬美元(如果以金價換算,1966年的黃金價格是35美元/盎司,2024年的金價是2000美元/盎司,所以1966年的1億3千萬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74億3千萬),可以說是影史最貴的影片,同時該片所有道具、服裝、布景全部是實景拍攝,甚至借用了257件古代名畫和雕像真跡。電影一經公映,就席卷的全球電影市場,僅在日本一地就收回了投資成本,其火爆程度,可以說是一票難求。之後榮獲了包括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等多項國際大獎。”——改摘自《淺談俄羅斯電影》。

“所以,顯而易見。關於拍電影這件事,蘇聯人也是認真的。”臨來時做足了功課的“SA3姐妹團”團長,首席選角助理戰地女郎丹妮爾一語中的。

“而且我覺得,電影也是一種國力的展現。這對二戰時的兩大陣營,都成立。”第二選角助理安娜·莫菲特說出自己的見解。

www.biqu70.cc。m.biqu70.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