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了一部電影《涉過憤怒的海》,心裡感受頗多,那就慢慢來講。
首先介紹一下這個故事的大概故事線,父親金隕石是個擁有三十多條船的船長,有一天,他突然接到一個電話,她女兒金麗娜在日本死了。等他和前妻到了日本,看到的女兒屍體上有十七道傷痕。沒人相信這是自殺,他也一樣,於是,為了找到女兒死去的原因,他去找了女兒的男朋友李苗苗。結果女兒的男朋友謊稱自己是李苗苗的室友,在看到李苗苗的照片時,他感覺這個事兒不簡單,而李苗苗的逃跑更加讓他堅信,女兒的死就是李苗苗做的。於是,一場追擊開始了,兩個家庭之間,家庭和警察之間的鬥爭開始了。但是最後,日本的警察經過現場勘察,發現金麗娜死的時候李苗苗在現場,但是沒有救助,而金麗娜可以打電話求助,也沒有,說明確實是她自己自殺的。於是,金隕石放了李苗苗,電影結束。
劇中的主線是父親金隕石知道女兒死後追擊李苗苗,副線是對女兒的遭遇進行回顧。副線分解成了很多小片段,按照主線的發展一點一點呈現出來,最後兩條線交叉,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閉環。
但是我個人覺得,這樣有點讓人蒙圈,反正一開始看的時候,我個人是懵的。而且不隻是我,我看評論區也有一些人說懵,還有人質問:“為什麼評分這麼高?”
為什麼?就是因為最開始隻有一些非常短的片段,片段太短,而且沒有抓住重點,其中有一個片段,就是講女主丟了很多硬幣進池子裡,這就很讓人懵,因為彆人都是隻投一個,她投那麼多是為什麼?難道就是因為想襯托女主後麵的花心?另外一個就是男女主相遇的場麵,好幾個女生圍著李苗苗,然後金麗娜衝進去把他拉了出來,然後男主給她買了個生日蛋糕就走了。男主的表現很冷淡,似乎並不喜歡她,那他們倆是怎麼成的?接著就是一起cos,男主幫她解了圍,就說他好溫柔?另外就是女主起床之後看到了什麼就大驚失色,大喊大叫,我看評論區,都在問她看到了什麼大叫?
所以這些都是坑,而且後麵也沒有說明。
但是我在網上看到一些消息,說是有很多片段都被刪除了。
其中就是李苗苗給流浪漢的漢堡裡塞了刀片,流浪漢吃著吃著就吐血了,然後在驚訝中從口中拿出刀片,因為太過於嚇人,所以被刪了。
劇中有很多被刪除的地方都是表現李苗苗的壞的,因為害怕發不出來,所以就不寫了。而金麗娜為什麼會對李苗苗上頭,是因為小時候父親缺席了自己的生日,而當時,有幾個同學正和自己一起過生日。童年缺失的,長大後就一直想擁有,而李苗苗卻根據她的號碼牌給了她一份生日禮物。
劇中主要表現的就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女孩子缺愛的問題,金麗娜為什麼隻要彆人對她好一點就會撲上去?就是因為從小就缺愛,她把自己打扮成獵人去酒吧找獵物也是因為覺得李苗苗拋棄了心有不甘。
而李苗苗,也是一個被母親寵成惡魔的人。他因為父親要照顧奶奶沒法陪她去遊樂園而拔掉了奶奶的氧氣管,和妹妹玩蹦床的時候故意把妹妹蹦高讓她摔下來成了殘疾,用火炮炸青蛙。
但是母親都知道,而且每次出事兒都護著他,甚至麵對金隕石的質問時放話:“就算他是惡魔,也是我的惡魔。”
兩個家庭的孩子,一個極度缺愛,一個極度被溺愛。於是兩個完全相反的人,造成了一個悲劇。
我個人覺得,導演的主要意思是想表達兩個觀念:一,單親家庭的孩子,應該多給予關愛。二,有熊孩子,就有熊爸媽,如果李苗苗的母親沒有一直溺愛他,又怎麼會出那麼多事兒?李苗苗就是仗著有母親的保護,才會乾那麼多的壞事兒。
但是我有感覺有點矛盾,如果導演真的是想闡述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以引起大家的重視,那麼就應該以孩子的經曆為主線,以父親的報仇為副線。因為這樣,就能夠把問題展現得更加淋漓儘致,也就能引起更大的反響。
但是導演並沒有這麼做,反其道而行之,又或許,這樣更能直指人心,又或許,導演想說的是,因為有熊家長,才會有熊孩子。因為忽略孩子的家長,才會有缺愛的孩子。
但是我覺得,一昧地把問題怪罪到家長身上,也解決不了問題,而且有點過了。因為這個事兒是雙方的事兒,熊孩子逐漸長大,他也會自己的想法,如果一直以一種小孩的心態,那就沒法成長。我們都清楚,大人在很多年前,也是小孩,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也是逐漸建立起來的。而當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怎麼做,就是他自己的想法在驅使了。
雖然有人一直是父親,但是沒有人一直是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