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抖音上看到一個博主很傷心,就是“羅非魚”,她之前改了個名字,在羅非魚後麵加了幾個字,具體是啥我給忘了,等她想改回來的時候呢卻發現已經有人用了她原來的名字。所以她就發了個視頻說這個事兒,以表達自己的不快。
我第一次看到她的視頻是關於在雲南撿菌子的,那個時候好像是春夏交接。反正就是太陽雨挺多,所以滿足了菌子生長的溫度和濕度,所以山上就會長很多菌子。當然,這並不是什麼高深的科學規律,而是祖宗們經過長時間的總結積累下來的經驗。
雲南的菌子特彆出名,因為好吃又營養,我之前去一家名字帶有“雲南”的菌子火鍋店吃過,當時是這樣的,鍋底上桌後就立即把菌子下下去,但是不給顧客碗和筷子,問服務員,為什麼沒有上碗筷?服務員說,那是為了避免客人忍不住想吃,因為如果沒有煮夠時間,菌子是有毒的。我們恍然大悟,但是內心話,看著這湯鍋冒的氣越來越快,香氣也逐漸濃鬱,大家都忍不住想吃,如果不是沒有碗筷,估計已經有人忍不住下手了。難怪煮熟前不能上碗筷,因為確實是太香了。
其實吧,我們小時候也會上山撿菌子,所以這位博主的視頻勾起了我的回憶。高中以前,每到暑假我就會回老家,一下太陽雨,我們就躍躍欲試準備上山撿菌子。我們漫山遍野地跑,漫山遍野地撿,有時候能撿滿背篼。吃不完就曬乾,或者拿到集市上去賣。隻是說,我們這裡沒有雲南那邊可以吃的種類多。好多年過去了,我就隻記得兩種菌子最常見(能吃的),那就是油拿菇和奶香菌,時不時能撿到雞樅菌,但是很少,但是如果拿到市場上去賣,就可以賣個好價錢,比一般菌子都貴。
正是因為有這些回憶,所以當她放出撿菌子的視頻時,當即就關注了,她後麵的很多視頻我也都看完了的。除了撿菌子,還有一些趕集的視頻,感覺都好熟悉。
記得網上有句話,說是:以前又窮,物質也不豐富,但是覺得很快樂,現在物質豐富了,收入也提高了,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沒有以前快樂了。
這句話說進了我的心坎裡,是啊,小時候一副乒乓球拍就能開心地玩一下午,有時候是溜鐵圈,有時候是自己做的木劍,有時候一根棍子也能玩好久。但是現在呢?除了手機就是電腦,不是玩遊戲就是刷視頻,當然,我不是說這兩個事兒不行,畢竟都是娛樂,隻是覺得不知道為什麼,就沒有以前那麼開心了。
我記得小時候和同學去捕魚,那個時候技術不行,找不到好地方,也沒有撒網的經驗,隨便找個地方就把網撒出去,然後就去玩兒了。結果等到收網的時候,驚呆了老鐵,有時候一條也沒有,有時候隻有那麼一兩條,還是小魚。我倆麵麵相覷,看來今晚吃麵魚兒的事兒又落空了。
那個時候好開心啊,我就想,到底是為什麼呢?但是想不通,直到有一天,看到一個視頻,裡麵說人之所以不開心,就是欲望大於能力,因為求不得,所以不開心,所以要學會對自己滿足,對生活滿足,對一切滿足。
我想這句話應該是對的,小時候覺得很開心是因為那個時候沒有那麼多的認知,更沒有那麼多的欲望,所以就很滿足,很開心。但是後來隨著認知和欲望的增長,但是自己又達不到那個層次的能力和收入,所以就很不爽,也就難以開心。
上個周元旦的時候去看了《年會不能停》,據說是根據某公司的那個年會拍的,當時上場唱諷刺歌曲的那幾個人以為自己可能要被開除了,但是聽說不僅沒開除,老板還給了每人十多萬的獎金。說實話,我個人的觀點是,一個公司,管理問題上最重要的不是什麼策略,也不是什麼管理構架,而是人心,這裡的人心就是大家都認可公司,大家都自覺努力工作,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就能有所成就。為什麼?因為公司的主要構成就是人,沒人,誰來乾活兒?就算是自動化,也要人編程不是?關鍵問題是什麼,競爭對手也是人,如果一個公司鐵板一塊,齊心協力,俗話都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那就沒有打不倒的敵人、辦不成的事兒。
這部電影我個人覺得拍得挺好的,戳中了很多打工人的痛點,也直擊了現實。其中直接諷刺加班文化和關係戶文化,馬傑第一次見胡建林,因為有人打招呼,所以馬傑給他來了個大鞠躬並說道:“我是您的上司。”一個上司對下屬說話不僅鞠躬,還帶您字,這不就是諷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