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正月十五便過去,桂哥兒的房子和婚事提上了議程。
孫伯民找桂哥兒商量,先建四間青磚瓦屋的小院子,等將來有小子閨女了,再繼續擴建。
桂哥兒孤身一人,兩夫妻根本住不了那麼多房子。
蘇氏眼珠子溜溜轉,悄摸摸地說:“桂哥兒了,房子我們就算有錢也不要建那麼多。你要是房間建得太好......伯娘也跟你說真心話,你的親生父母看到後,肯定天天上門找你,天天找你要錢。要是你真的一分錢不給,彆人會說你鐵石心腸,寡恩薄義,六親不認。”
人都是善忘的。桂哥兒的大哥是爛賭鬼,把家裡的一切禍害不夠,還禍害孫半仙的。
一開始鄉裡鄉親肯定憎恨。
如今過去那麼多年,桂哥兒大哥好似洗心革麵,並沒有再去賭了,在村裡的風評漸漸好起來了。外人看來就是浪子回頭金不換,還是好兒郎。
如果桂哥兒發達了,也不提攜一下這個曾經的兄弟,或者孝順一下曾經的父母,外人肯定說閒話。
說桂哥兒的冷漠和冷血。
至於桂哥兒繼承孫半仙的家產被變賣之事,外人早就忘記了,哪裡還會愛恨分明。
桂哥兒在孫家乾活,孫家吃飯,蘇氏肯定替他打抱不平。
可外人哪裡看到桂哥兒的艱辛,隻看到他跟著孫家村最有出息的人,如今有大出息,大運道了,丟了些財產又如何。
或許是因禍得福,說不定有些不著調的鄉親還想桂哥兒要好好感謝他曾經的大哥。
因為大哥的混蛋,桂哥兒才有機會被推薦到舉人身邊做書童。
要是桂哥兒表現出一副很有錢的樣子,而曾經的父母兄弟還過著衣不蔽體,吃糠咽菜的日子。
這麼一對比,輿論壓力可把桂哥兒壓得死死的。
桂哥兒單身還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伺候好孫山,村裡人也不敢過來說閒話。
但如今桂哥兒要成親了,由一個人變成兩個人,慢慢地兩個人變成三個,四個,五個,甚至更多人。
這時候就不能不管不顧,這時候風評就很重要了。
特彆是孩子將來運道好,讀書厲害,像孫山一樣科舉,更需要好名聲了。
自從晉升為老太爺和老夫人,孫伯民和蘇氏更加注重平時的風評以及在十裡八鄉的名聲了,害怕傳出些流言蜚語,對山子有影響。
孫山注重,桂哥兒同樣注重。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為了孩子著想,有些死蒼蠅不得不吞。
桂哥兒跟孫山同進同出,闖南走北,比孫伯民和蘇氏更懂一個人的風評。
如果太糟糕,連科舉報名都沒人敢跟你聯名呢。
桂哥兒實在不想跟曾經的家裡人虛與委蛇,所以在外麵一律裝窮。
隻要夠窮,自身難保,彆人也不好對他橫加指責。
桂哥兒想了想說:“伯娘,我看不要建四間,就建兩間青磚屋。一間臥室,一間堂廳。至於灶房,還是用阿爺留給我的毛坯房。建的太多不好,會惹人議論。”
頓了頓,桂哥兒繼續說:“伯娘,建完房子和辦完宴席剩下的錢就好好存著。將來還讓我家兒子讀書呢。”
桂哥兒想著細蚊仔不讀書不行,不讀書山哥肯定嫌棄,也不能做山哥兒子的書童。
讀書可費錢了,小小的一本書就幾百文,更不要說筆墨紙硯束脩這些了。
讀書的娃子就是吞金獸,多少錢都不夠用。
桂哥兒上次跟著孫山在金陵得了一筆錢,加上平時的工錢獎勵,加起來也有七八十兩。
這一筆巨款在蘇氏那裡存著。
除去成親和建房子用,應該還剩。
等娶妻生子,距離娃子長大得有幾年時間,這段日子可以好好存錢,肯定能夠讓家裡的小子去讀書。
如果到時候真的沒錢讀書,就向山哥借,最多跟他打工慢慢還。
桂哥兒把自己的計劃說給蘇氏和孫伯民聽。
孫伯民拍了拍桂哥兒的肩膀,讚賞地說:“不錯,考慮得真周到。行,就建兩間青磚屋,以後孩子長大了,再繼續擴建。一下子建四間的確惹人眼紅。咱們要低調再低調,不能露出錢財來。”
黃氏,蘇氏,孫伯民,桂哥兒這麼商量,那麼商量,決定一過十五立即動工建房子,等建好房子後,立即成親。
因為明年二月份三年一度的會試又拉開序幕了,孫山會再一次赴京趕考。
孫山從書房走出來,聽到桂哥兒的計劃,點了點頭:“桂哥兒,就按照你說的這樣建。家裡人少,就建少些。等人多了,力量大了,就可以繼續建。”
雖然孫家村的村風不錯,但桂哥兒一個“孤兒”,如果“暴富”,難免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孫家村大多數人還是住毛坯房,青磚屋那是少之又少,桂哥兒還是不太打眼。
建兩間青磚屋,村民們還覺得理解,跟孫山那麼久,總會存到這麼一點兒錢建房子的。
如果再“豪華”就會引來各方麵的猜測,還是保持低調好。
孫山領著雲姐兒去了一趟黃陽縣。
一來探望洪秀才以及在洪氏學堂幫忙授課。二來關心關心唐縣令的最近生活情況。
孫山找了章主薄,又找了曾大東家的姐夫曹班頭打探消息。
得出結論:唐縣令跟以前一模一樣,沒什麼變化。至於內宅好似更平靜了。
孫山不由地皺起眉頭,陷入沉思。
不知道唐縣令打算當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還是暗地裡憋大招。
不管哪種情況,都不能掉以輕心。得要循規蹈矩的做事,不能讓唐縣令抓到把柄。
至於當初答應推薦和資助魯大娘的兒子到府城讀書,孫山為了不顯眼,不僅推薦了魯大娘的兒子,還在洪氏學堂挑選了兩個成績最優秀的學子一起到府城讀書。
三名學子包括魯大娘兒子在內的學子,歡喜溢於言表,對這孫山一番感恩戴德。
這樣的機會,沒有實力的人是沒辦法推薦的。
像洪秀才,就算搭上不少關係,也難以得到推薦信。
孫山在漳州府府學名聲是有的,畢竟他是那屆唯一上榜的舉人,加上在府學就讀過,認識府學的教授。
孫山送上些厚禮,很快得到反饋,把洪氏學堂的三名學子塞入府學的“童生班”。
至於將來有什麼造化,全靠個人了。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