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補鍋(1 / 1)

第135章補鍋

麥秸是好東西,比蘆葦杆子耐用。

村外沒了麥秸垛,就缺了許多味道,也少了許多樂趣。

在他們這裡,麥秸垛就是柴米油鹽四件事之首當其衝的“柴”字,成百年來,本地村鎮的炊煙,幾乎有一半是麥秸垛所化。

一家之主,或司廚的農婦,在晨暮雨夕去麥秸垛扯草,是很平常的事。

碾得扁薄的麥秸,一把把扯下來,一筐筐搬到家裡,燒粥蒸饃是它,鋪床暖炕也是它,是關乎老百姓的生計大事。

不僅人愛,牲口也愛。

同時也是娃娃們最喜歡的去處。

而且堆好的麥秸垛,還極招野物青睞,到了寒冬冷日,尤其入了夜後,打著手電筒伸手摸進去吧,往往就跟拔蘿卜似的,野雞、野兔一連串的,一抓一個準,若是碰到大雪天,簡直再好不過,時常能堵到一整窩。

“咋割了這麼些蘆葦啊富貴?”

陳淩趕著牛車走在田間的土路上,有藍頭巾的農婦瞧見後,就從菜園子直起身來,跟他打招呼。

“要編些草墊子。還忙著呢三嬸子,太陽快落山了,早點回去吧。”

陳淩停住牛車,回道。

這是王立輝的老娘,跟王立獻的老娘是親妯娌,家裡建房的時候也幫了不少忙,現在見了麵,比以前親近多了,經常逮著陳淩一頓猛誇,是個嘴巧的婆子。

“馬上就回了。得把菜園子的草拔完,三四天不管,就長這麼一堆,不把它們拔乾淨,老跟菜搶肥,這哪行?”

“你拔幾顆小白菜回去吧,正好素素的妹子也在,給小妮子多做幾頓好的,你瞧瞧,這小白菜多嫩,回去跟豬油一炒,香著哩。”

三嬸子笑著道。

並且手上也不慢,說著話就已經給陳淩去拔菜了。

陳淩想攔都攔不住,隻好讓三嬸子少拔幾顆,結果還是給拔了五六棵,墊著腳幫他扔到了牛車堆得高高的蘆葦上。

“妞妞也要上學吧?”

“上,你立輝哥兩口子整天到處趕集,田裡的苞米也是一天一個樣兒,也管不過來她,還是上學省心,”

“那讓妞妞跟豬娃早點起來,明天我把他們一塊送過去。”

“哎喲,這敢情好,可是麻煩你了。”

“沒事的三嬸子,這有啥麻煩的。”

陳淩擺擺手,笑著回了一句,便繼續趕了車往家走。

初秋的小白菜著實不錯,脆生生的嫩,就是自家種的晚了,種下去後陳淩沒去特意關照過,最近他也懶得收拾,就任它們自然生長,所以得過個十天半月才能吃。

不過也沒啥,自己家裡的蔬菜啥時候也不缺,是不差這一樣菜的。

回到家後,把蘆葦卸下車,在院子裡鋪上,等著晾曬好了就能用。近來也就是晚上氣溫稍低,秋老虎還沒過去,白天太陽還是挺毒辣的,他挑的半黃的蘆葦,曬起來也快。

簡單的忙活了一陣,就在王素素催促下,理了個乾淨利落的短寸頭,至於媳婦自己的大辮子,是說什麼也不肯剪的,不僅她自己愛惜,陳淩也喜歡得很。

尤其小媳婦把烏黑濃密的頭發編成麻花辮盤起來的時候,總有中說不出的韻味,讓他每次都忍不住怦然心動。

……

一夜無話。

次日,由於要送王真真去上學,小兩口起得都很早。

在小姨子的極力要求下,早飯隻要給她煮方便麵就好,沒辦法,現在的小娃娃們就饞這口兒,尤其是煮的方便麵,那真是百吃不厭,如果再打上兩個荷包蛋的話,在他們看來就更是絕佳的美味。

“姐夫,姐夫,你家養的雞下蛋咋這勤快哩?”

“俺數了數,這才幾天你家的老母雞都快下了十顆雞蛋了。”

王真真從雞舍摸了幾顆新鮮雞蛋,蹦蹦跳跳的跑到廚房,遞到陳淩手裡。

“這有啥奇怪的,跟人一樣唄,吃得多,長得壯,乾活就多。我家的雞喂的好,下蛋就比彆人家養的雞勤快,這不很正常嗎。”

陳淩笑著答道。

以前王素素也挺奇怪的,就被他用這個說法糊弄過去了。

那時候,六妮兒他們天天來,又是抓蟲子又是挖蚯蚓的,蝌蚪螞蚱也少不了,王素素也就信了。

但其實不是這樣的。

散養的土雞,一般都是兩天左右產一枚雞蛋。即使是喂得好的人家,也不能保證每天都產蛋。一年下來,每隻母雞的產蛋量不超過170枚。

但陳淩家不同,不說每天會下蛋,還比一般土雞蛋個頭大,殼還更硬一些,有經驗的上手摸兩下就知道是好雞蛋。

就比如小丫頭帶來的幾隻土雞,也跟自家的雞鴨混在一塊養上了。

但明顯沒有自家的雞下蛋勤快,雞蛋的質量也比不上。而且從外形上也能明顯的看出差距來,自家的土雞羽毛發亮,充滿光澤,腿跟爪子極為粗實有力,每次喂食的時候,王素素站在門口一叫就蹬蹬蹬往家裡跑,小丫頭帶來的土雞根本跑不過它們,更彆提跟它們搶食了。

這還隻是土雞,鴨子下蛋就更不一樣了。

但由於陳淩每次也就是隔幾天倒兩瓢溪水放進院裡的水池稀釋過後,再去往雞舍的石槽添水的,所以功效並不明顯,也不會太過誇張,再者自家的雞鴨養得比較多,產蛋多了誰也不會去細數。

大多數人就是奇怪比彆人家養得肥實健壯而已,但是在奇怪之後,也多是誇獎王素素賢惠持家,把雞鴨都養得這樣好,並不會多想。

這不,陳淩這樣說,王真真聽後也隻是眨著眼睛想了想,就認可了他這個說法,然後還笑嘻嘻的說著以後放學回來要多捉點蟲子,把自己帶來的幾隻雞也好好喂一喂。

“好,等養肥了,冬天給你做火鍋雞。”

陳淩說著,已經把他和王素素的飯做好了,從灶上端下來。

然後就給炒鍋重新添上水,等著給王真真煮麵。

方便麵煮起來快。

水燒好後,麵餅放進去,撒上料包,再打兩個雞蛋。

快出鍋的時候,蔥花切段,撒在上邊,倒半勺子香油,香噴噴的煮方便麵就做好了。

王真真早就饞壞了,端著碗呼嚕呼嚕的吃著,不時的還夾出來兩根麵條,分給黑娃和小金來吃。對兩個大胃王來說,這點東西哪夠啊,方便麵香,它們也愛吃,就從跑回狗窩叼來食盆,搖著尾巴等她來喂。

“我不是給你們留了雞蛋嗎?還來湊啥熱鬨。”

陳淩說著打了兩個生雞蛋到兩隻狗的食盆裡,嘴上訓斥是一回事,他是不肯虧待這兩個寶貝疙瘩的。

他和王素素早飯也很簡單,昨晚剩下的一些菜熱了熱,煮了鍋小米南瓜粥,配上些鹹菜,除了這些,還有和著小白菜攤的雞蛋餅。

雞蛋餅除去早晨吃的,就是給王真真帶的晌午飯。

“真真,不要跟狗玩了,快點吃完,背上書包走了。”

不到七點鐘,吃好早飯,陳淩就趕上牛車,載著媳婦跟小姨子到了村口,這時六妮兒一群小娃子已經等著了,見到牛車過來,一個個趕緊跑過來爬上車。

然後和王真真坐一塊,七嘴八舌的講起他們之間的趣事。

“好嘞,坐穩了,出發。”

向著小白牛招呼一聲,牛車穩穩地前進起來,今天晨起露水重,山間有霧,一直到了縣城,太陽才露出腦袋。

“都慢點下。”

這群小子,牛車還沒停穩當就跳了下去。

“沒事,富貴叔俺們走了。”

“慢點跑,到了晌午記得讓食堂給你們熱飯。”

“知道啦!”

這個小學,距離老淩中是不遠的。

和老醫院有一牆之隔,但是屬於這兩年才新蓋起來的小學,最高到了五年級,當然現在的小學也隻到了五年級為止,2002年前後才又改回的六年製。

現在小學也有食堂,他們這裡沒住校的,多數隻是供教職工吃飯的地方,學生從家裡帶了飯,可以去熱好再吃,一般是不收錢的。

送完王真真後,小兩口又去把帶來的棗子跟梨賣掉了,不過價錢卻是沒有太貴,他們也沒怎麼在意,賣了錢兩人就轉到城北去買棉花去了。

王素素準備在家沒事了就做棉衣,再做上兩床棉被的。

買完棉花,陳淩又帶著媳婦跑了趟郵電局,訂閱了一年的報紙,每周會有郵遞員給送到村裡,閒來無事的時候,就帶著小媳婦讀讀書看看報,也是很愜意的事。

由於陳淩痛快的交了錢,直接把前兩周的報紙也給了。

厚厚的一疊,每張報紙上不僅有新聞,還有各種小故事,回家的路上王素素就靠在陳淩身上,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

素素是傳統的女子,雖說也和陳淩一樣,是高中文化,但到底對外界了解比較少,接受的信息也很匱乏,報紙上的一些在後世早已經講爛掉的笑話,也能讓她趴在陳淩肩頭,咯咯笑上半天。

然後還翻來覆去的給陳淩講,想說出來逗他笑。

陳淩也就陪著她笑,時不時再給故事加點料,講幾句怪話,惹得王素素更是不住捧腹,最後都笑得沒力氣了,癱在他懷裡直喘氣。

兩人都是很享受這樣的時光的,慢吞吞的過著日子,不必太忙,也不會隻在家閒著,柴米油鹽醬醋茶,一起張羅著,溫馨舒適,卻是再好不過了。

在初秋溫暖的陽光下,一路笑聲不斷,小兩口心情舒暢之際,還會來上幾段山歌。

小白牛也跟著不斷扇動耳朵,哞哞直叫喚,腳步都輕快不少。

它也是很開心的。

……

“補鍋的來囉,富貴叔,補鍋的來了,去補鍋走。”

這時才吃過晌午飯不久,陳淩剛扛了兩袋子小麥出來,準備晾曬一下磨麵的,家裡麵缸隻剩了個底,不夠吃兩天的了。

“這就來。”

聽到外麵陳玉強在喊,就應了一聲,提上家裡的煮鍋、炒鍋還有水壺就往外走。

柴火煮飯燒水,鍋底容易生垢,做飯熟的慢,就要用鏟子鏟掉,時間久了,鍋底越來越薄,難免有損壞,有漏口的,有斷了的,有裂紋的。

老百姓節儉,鍋啊壺啊的,都不怎麼換新的,大多時候壞的也就是鍋底,壞了就補,補完不影響使用,能用個十來年都不是問題。

以前陳淩父親還在的時候,家裡的蒸鍋比他年紀都大。

聽說那口蒸鍋最多的時候有過十幾個洞,有次父母吵架還給摔壞了,就兩口舊鍋並成一口補,這樣過來的。

不過這兩年補鍋匠來得少了,都是逢集的時候,會在集上支起攤子。以前每隔兩三個月就會來村裡吆喝的,一頭挑著風箱,一頭挑著爐炭工具,走村串戶,那段時間是比較吃香的。

“富貴叔,文莉跟俺說,準備過陣子跟俺嫂子倆人做掛麵生意哩,你說這行嗎叔。”

往村口走著,陳玉強說道。

陳淩聞言一笑:“挺不錯啊,英強家正好能磨麵,你們兩家子開個小掛麵坊,方便又省事。”

“唉,也不知道做不做的起來。婆娘們就是不想閒著,想做掛麵趕集賣哩。”

陳玉強搖搖頭:“都是跟立輝叔家學的,覺得人家能趕集掙點錢,她們就想跟著搞。”

王立輝兩口子手巧,前兩年還辦過裁縫鋪,不掙錢就關掉了,現在整日裡去集上賣衣服,書包帽子啥的,跟大多數人家比,不缺啥進項。

有時比陳大誌掙錢還多,村裡人還是很眼紅的,但也沒人家手藝好,沒辦法隻能另想法子,找點自家能做的。

兩人聊著來到村口,陳淩有點傻眼。

“咋這麼多人啊。”

村裡好多人家都拎著鍋在等,已經排上長隊了,見到陳淩跟陳玉強兩個過來,幾個小年輕的就湊到跟前。

“富貴,也來補鍋啊。”

“是啊,咋排了這麼些人?”

“哈哈哈,這兩年補鍋匠來的不勤,誰家還沒兩個破鍋舊壺?你瞧,這次來補鍋匠年紀不大啊,今天算是讓他掙到錢了。”

陳淩越過人群瞄了眼,補鍋匠還真是年輕,以前大多都是上歲數的老漢,今天來的是年輕的兩口子,坐在小馬紮上,媳婦拉風箱,收鍋、送鍋,漢子就掌著火,敲敲打打,忙得不亦樂乎。

“是挺年輕,手藝不知道行不行?”

“哎,敢出來行走,估計有兩把刷子的。”

跟周圍人閒說著話,等了一個來鐘頭,終於輪到陳淩了。

他把鍋跟壺遞過去後,隻見那漢子把鍋往三角鐵的架子上反過來一套,跟著就是一陣敲打,像跟人把脈似的,能找出來一些潛在的病根。

也就是找出快要朽壞的地方,再把這些不牢靠的地方敲出洞眼兒來,用鐵水補上之後,增加鍋的使用壽命。

這漢子雖年輕,技術卻不算差。

沒花二十分鐘就給陳淩把兩口鍋補好了,隨後用石棉墊子壓一壓,再用銼刀挫平,鍋內用砂輪磨光,這就算搞定。

這樣的補鍋是按補丁的數量來給算錢的,打一個補丁一毛錢,破洞太大需要墊片的,要外加一兩毛。

攏共也花不了一塊錢,在老百姓看來,補鍋比換新鍋可劃算多了。

“你這鋁壺沒法補了,要換底。”

“換吧。”

“單料?雙料?”

“給我換雙料的。”

換底比補鍋還快呢,這樣補完,也不過才花了不到兩塊錢。

“富貴,快過來,有好事兒找你。”

陳淩交了錢,正準備提了鍋往家走,就看到王來順樂嗬嗬的站在村口衝他招手。

“啥事啊五叔?”

“好事,大好事,縣裡傳來口信兒,說有電視台的人要下來采訪,報道災後的情況哩,到時候你代表咱們村講兩句吧。”

“電視台要來?不是,這咋來咱們村了?論受災重,怎麼算也輪不到咱們啊。”

“傻小子,你管他為啥來,來了災後救助款就下來的快,總歸不是壞事兒啊。”

“說的也是,不過五叔你換個人吧,我這哪會跟人講話?”

“你少來,全村就你會跟外邊人打交道,都快跟市裡領導處成親兄弟了,你不上誰上?”

“你娃放心,不會虧待你的,過陣子叔還有好事等著你哩。”

“……”

陳淩頓時無語,要都是這樣的好事,你老還是彆來找我了。

www.biqu70.cc。m.biqu70.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