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臨陣涕零,不知所言(1 / 1)

他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使得整個氛圍輕鬆而愉悅。

然後很快交談的話題便逐漸轉向了當前複雜嚴峻的局勢。

司馬懿臉上的笑容漸漸收斂起來,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凝重之色。

他雙眉緊蹙,目光深邃而憂慮,仿佛能夠洞悉那隱藏在暗處的重重危機。

講到關鍵之處時,他更是不禁長歎一聲,聲音略微顫抖,竟至哽咽難言,眼角隱隱有淚光閃動。

這種情緒變化讓在場眾人深受感染,紛紛投來動容的目光。

司馬懿啜泣著自訴道:“我過去從關中回來時,先帝遺詔我,時局艱難,國家遭難,深為後事憂慮,君憂臣辱,君辱臣死。”

“我跪在地上接受詔命說:‘太祖、高祖把後事囑托給我,這是天地都能親眼見到的,沒有什麼可憂慮煩惱的。萬一發生什麼不如意的事,我當誓死為大魏儘忠。”

他所講述的乃是先前關中之戰結束之後,曹丕駕崩之時發生的一係列事件。

那個時候的局勢可謂異常艱難,曹魏政權猶如狂風驟雨中搖擺不定的一艘撞到暗礁而海水呼呼倒灌進來的航船。

司馬懿,這位深受曹丕器重的心腹大臣,在那關鍵的時刻竟然未能身處中央,也無法趕到曹丕的身旁。

正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由於他遠離權力核心之地,這就使得他失去了成為托孤重臣的機會。

畢竟,如果埋下隱患從而引發托孤重臣之間的相互傾軋,對於國家社稷而言無疑將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然而,儘管如此,曹丕依然對司馬懿信任有加,並給他留下了一份至關重要的遺詔。

這份遺詔不僅承載著一位即將離世的君主對臣子最後的期望,更是一種至高無上的認可與囑托。

通過這份遺詔,曹丕進一步鞏固並提升了司馬懿的威望,旨在讓新即位的皇帝以及其他托孤重臣能夠充分重視並重用他。

而事實也是這樣,曹休等托孤大臣也都認為曹魏需要司馬懿挑大梁。

麵對曹丕的知遇之恩和臨終重托,司馬懿毫不猶豫地給出了“以死濟之”的堅定答複。

這樣的回應完美契合了自古以來“士為知己者死”的傳統價值觀念。

這種君臣相托付,不辜負的戲碼很讓人,令在場的眾人無不為之動容。

他們或聽聞此事而黯然神傷,或潸然淚下。

而司馬懿本人,則一邊輕輕擦拭著眼角的淚水,一邊麵容慷慨激昂地向眾人袒露自己的赤誠之心。

表示定當不負先帝所托,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太祖創業至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四分,北方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

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誌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太祖、高祖之殊遇,欲報之於當今陛下。

他司馬懿本是個布衣,躬耕於河內,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太祖不以他卑鄙,猥自枉屈公車特征。

谘他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太祖以驅馳,太祖崩則托身於高祖。

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一十有九年矣。

太祖臨崩寄高祖以大事也,知他司馬懿謹慎,故特囑用之。

司馬懿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托付不效,以傷太祖之明。

故五月渡漠,北入不毛,重勘長城內外。

今北方初定,南蠻入侵,當獎率三軍,驅除敵寇。

他司馬懿願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複魏室,還於舊都。

這是他所以報太祖、高祖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至於斟酌損益,進儘忠言,則曹文烈、陳長文之任了。

大廈將傾,司馬懿願意主動承擔討賊興複之效,不效,則自縛鄴城治罪,以告二帝之靈。

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曹文烈、陳長文等之慢,以彰其咎。

倘若社稷有幸再定中原,臣雖不幸,往焚文以祭,他司馬懿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赴難,臨陣涕零,不知所言。

如此這般的君臣際遇,堪稱千古佳話,這忠君之道感人至深,聽聞之人若是不為之動容落淚,那定然是不忠的。

此時此刻,在場眾人無一不被司馬懿的赤誠之心所打動。

有的涕泗橫流,難以自抑,有的掩麵痛哭,悲不自禁;有的則捶胸頓足,長籲短歎;更有甚者相互擁抱在一起,嚎啕大哭起來。

一番宣泄過後,眾人情緒漸漸平複,心中那份為國儘忠的熱情卻愈發高漲起來。

他們紛紛慷慨激昂地表示願傾儘全力協助司馬方伯成就一番偉大事業。

見此情景,司馬懿亦是豪爽大方,毫不吝嗇地讓渡自身利益,決定與眾人共同分享權柄果實。

司馬懿當場宣布征辟一批人才,委以並州刺史部或地方郡縣中的重要官職。

不僅如此,司馬懿還憑借著持節大都督的尊崇身份,一舉表舉了三位將軍,以及十一位裨將軍。

此外,其他各家的豪強家族的成員,也根據其麾下兵馬數量的多寡,分彆被授予了校尉、司馬等不同級彆的軍職。

一時間,整個場麵熱鬨非凡,人人彈冠相慶,都沉浸在喜悅之中。

司馬懿巧妙地將各地郡縣的防務的大蛋糕切割成了數十個小塊。

將它們劃分給眼前眾人,讓他們分彆去負責鎮守其各自的家鄉或周邊。

從這一刻起,那些原本隻是盤踞一方的地頭蛇們瞬間搖身一變成為了強龍。

或者更確切地說,他們既保留著地頭蛇熟悉本地情況的優勢,又擁有了強龍的權力和影響力。

由於地處偏遠,與京城相隔甚遠,所謂“天高皇帝遠”,再加上如今這特殊的身份加持。

從此以後,他們在家鄉酒真的幾乎可以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土皇帝了。

這種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分封,但實際上相似的做法,對於這些地方豪強而言無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然而,儘管如此誘人,眾人心中依然存有一絲疑慮和擔憂。

特彆是考慮到他們此番前來乃是趁著曹魏朝廷遭遇困境急需援手之際,多多少少帶有一些趁火打劫的意味。

倘若日後朝廷成功渡過當前的艱難,突然反悔不認賬該如何是好?

www.biqu70.cc。m.biqu70.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