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隻求自己的名字出現在上麵就行了(1 / 1)

而‘長’這個標準則是固定的,從出生就決定了的。

明朝雖然也分封了大量的諸侯王,但是因為老朱在一開始就立下了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繼承規矩。

因此明朝中後期再亂,也沒有因為皇位繼承問題鬨過內戰,或出現什麼惡劣的奪嫡事件。

因為嫡長子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客觀存在的事實。

立長這個標準這個規則,一旦確定。

後世的皇帝和群臣都必須竭力以此為正統,維持下去,否則他們就是不忠不孝。

皇帝和權臣便都不能操作這事了。

當然,這個道理也早就被摸索出來了,周朝就是這樣規定的。

隻是因為漢朝作為從秦朝地基上出現的初創王朝,西漢前期亂成一鍋粥,東漢前期君主威望不夠,中後期亂成一鍋粥。

這個規矩也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得到伸張,而劉禪這裡,則是要好好的給後世曆代君臣立下這個規矩了。

至於曆史上,經常出現的長者不賢的案例。

隻能說這是人類社會不可避免的頑疾,長子是否聰明是概率事件。

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提倡晚生優生也不現實,最多是禁止近親結婚。

而一個龐大的國家,統治穩定、延續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君主的長子不需要是最牛的那一個,隻要人正常,不是個傻子能將政權穩定的傳承下去守住家業就行。

所以科舉考試和立長一樣,他當然有缺點,但是它也有著其他製度不可比擬的優勢。

而這優勢,又正好是王朝最為需要的,因此,其就是必然的選擇。

選拔出來的人才掌握權力之後參與治理國家,當然也會犯錯。

但任何人都會犯錯,隻不過從這群讀書努力、學識淵博的舉士們當中選出來的人才犯錯的概率總是要少很多的。

總而言之這科舉考試,就是朝廷官府極大的壓縮選拔官吏成本的最優方式。

民間當然會有一些不屑於刷題的怪才、奇才。

但是科舉的目的不是籠絡所有的人才,而是籠絡全天下儘可能多的人才。

至於這些不一樣的花火,就讓他們點綴人間吧,對於整個國家機器運轉來說,沒有他們,也沒什麼可惜的。

科舉的規則和體製,劉禪隻會一步步的維護強化,不會動搖,用自己接下來的執政生涯去夯實他。

儘管科舉也有缺點,但兩害相權取其輕,自古以來的政治都是妥協的藝術。

接下來,劉禪在皇宮中舉行了數日的審核工作,對考卷評定進行核查,對考官的工作表現進行點評。

有失偏頗者批評處分,公允得所的獎勵表揚,並將考生名籍抄錄皇榜,準備公布。

建興元年三月初一,文舉和武舉最終的排名塵埃落定。

沒什麼太大的變動,劉禪基本上對閱卷官們的評卷結果給予了相當的尊重。

毫無疑問,此次考試依舊是士人占據高位,無論是數量上還是名次上。

除了石苞這一個寒門子弟,皇榜其他前排的名次幾乎都被士族子弟占據。

這也正常,他們幾百年的底蘊不是劉禪三五年能夠扭轉的。

綜合來看,此次文舉中,士族子弟占比約為四分之三,而且平均排名靠前。

寒門黎庶子弟約占四分之一,排名普遍比較靠後。

武舉還好點,沒有士族的教育壟斷,寒門子弟隻是學術上的寒門,並不都是家裡窮。

武舉士人中的寒門子弟數量就多了,占比超過二分之一,庶民、士族子弟數量則比較少。

其中士族子弟的武舉士人約為三分之一。

沒關係,先將這八百多文武儲備人才消化吸收進朝廷體係內。

與此同時劉禪會將更多的財政投入進去,修建更多的公立學校,招攬教育更多的學子。

官學考生的基數大起來之後,到時候,士人便隻有士庶合流這一條路能走了。

便沒有士族、寒門、庶民的階級分彆,大家都成了讀書人這一集體。

劉禪還年輕,有的是時間多辦幾屆科舉考試。

把科舉考試搞成人才晉升主流渠道,廢除察舉、讓科舉出身的官僚成為朝廷核心。

先五年一屆消化現有人才,不能濫竽充數,等之後人數恢複,人才數量增多。

就能變為三年一次科舉考試,到時候,一切就步入正軌了。

建興元年三月上旬,記錄科舉考試錄取名單的皇榜,總算是張貼在皇宮外的大廣場上。

整個考試,報名參與的考生近四千人,而錄取人數達到了八百人,錄取率約為五分之一。

無數學子及其親眷以及長安看熱鬨的百姓早已將廣場圍得水泄不通。

一批批手持大盾和哨棍的玄甲軍站在各處關鍵位置維持秩序,避免出現踩踏事故。

玄甲軍冰冷的麵容與士子們激動的麵容形成兩個極端,對比十分鮮明。

每臨大事有靜氣,正常人都是做不到的,他們太激動的想要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皇榜上。

因為隻要看到自己的名字,就意味著能做官,不用家族再耗費人力物力的揚名,消耗人脈求舉薦了。

能否實現白身和官身的轉變,就在眼前。

當然大多數人隻求自己的名字出現在上麵就行了。

隻有那些對自己自負般自信的天才,才會去在意自己的名次。

此次的錄取者,被朝廷統一劃分為一、二、三甲三個不同檔次。

雖然朝廷沒有明說,但是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不同檔次的出身,定然意味著不同程度的提拔力度,意味著不同的前途。

簡而言之,成績越好授官當然也就越好。

當然,這也和考生們的心理預期相符,畢竟誰成績好,未來的成就更高才正常。

眾所周知,一甲隻有三人,而且各有專門的名次表述,即狀元、榜眼、探花。

毫無疑問,一甲自然是最優秀的,二甲則就次之,但也有一百人的名額。

至於三甲,剩下的被錄取的都是三甲。

而對於他們來說,名次便不重要了,能上榜就是萬幸,能做官就是極好。

www.biqu70.cc。m.biqu70.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