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兒子那日漸魁梧的身材,老劉不自覺的挺了挺自己有些佝僂的脊背,不知覺兒子已經比他高了許多。
肩部肌肉線條隱隱湧現,大骨架還在長個,這樣下去,還真能長到八尺。
倒是讓劉備有些後悔小時候沒好好吃飯了。
當然,就是他想,小時候也吃不到太多肉蛋食物,想到這,老劉更加感慨了。
他拉著劉禪的手,跟劉禪講述自己的人生,告訴他自己一路走來的艱辛。
還要告訴他身上的重任,保持時時警醒務必要謹慎前行。
在基業沒有確立的時候,老劉對妻子的情誼弱於他對事業的雄心壯誌。
當然,這不是說他是個絕情寡性的人,隻是他當時更加看重事業。
劉禪從什麼時候開始成為他的助力的,老劉已經很難說清了。
或許是漢中之戰的時候,又或者是更早的將張仲景請來的時候。
做劉備的兒子,甚至還是繼承人,就要做好身不由己的準備。
漢末諸侯中,老劉的起步是最低的一檔之一,草根天團創業,注定要付出更大的犧牲。
對於老劉來說,劉禪算是他的老來得子,自己前半生經曆是如何走來的似乎從來沒有跟劉禪講過。
此時此刻,老劉似乎有很強的傾訴欲,他當然能感受到自己對子孫教育責任的缺失。
現在他希望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儘可能的做一番彌補,希望自己的人生閱曆能給予劉禪智慧和借鑒。
“阿鬥,你沒有選擇,一如當初的為父,自決心要乾一番事業開始,便隻能選擇不斷向前。”
“為父的一生,如履薄冰,期間若有任何都無法走到對岸。你是繼承人,漢室偌大基業的繼承人,你必須要做好。”
劉禪重重的點頭,伸手給老劉倒了一杯飲料,遞到了他的麵前,耐心的聽取他的追憶與教誨。
老劉十五歲時,母親便讓他外出行學,這還是得到了同宗叔父資助才能遠行的。
之後劉備當時與同宗劉德然、遼西人公孫瓚一起拜原九江太守、同郡人盧植為師學習。
劉德然的父親劉元起常常資助劉備,將他和劉德然同等對待。
此舉招致劉元起妻子的不滿,劉元起說:“我們宗族中有這樣一個孩子,不是個平常人。”
公孫瓚也與自己結交為好友,公孫瓚比劉備年長,劉備將公孫瓚視作兄長,但是後者隻把他當成跟班。
公孫瓚是真正的豪門子弟,遼西公孫氏,累世兩千石。
便是庶出,也能使得太守侯氏非常賞識他,並將女兒嫁給了他,一路官路亨通。
當時也是公孫瓚帶著劉備一起玩,大家都不怎麼愛讀書,喜歡狗馬、音樂、美衣服。
從盧植那裡雖然幾乎什麼才能都沒學到,但還是成功的拿到了文憑,畢竟盧植承認當時上山的青年都是他的學生。
畢業回到鄉裡,劉備落差很大,意識到天下很大,涿縣很小,故一段時間裡沉默寡言不愛說話。
碰巧公孫瓚升遷為涿縣縣令,師兄弟二人直接一統當地黑白兩道。
劉備始終能善待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喜歡結交豪傑。
誰犯了事不違背道義找到身為當地黑幫話事人的他,劉備都會予以庇護。
於是當地豪俠都爭著依附劉備。
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攜千金,販馬來到涿郡,見到劉備,於是給其資助,劉備得以用來集結到很多人。
因著公孫瓚的協助,老劉才能以一個寒門破落戶的身份,聚集起來第一波人馬。
然後,黃巾起義爆發,二十四歲的他才等來機會,在鎮壓起義的戰鬥中立下戰功。
第二年又於中平五年參與鎮壓張純叛亂的戰鬥,以前後軍功被封為安喜縣縣尉。
不久,朝廷有令:如因軍功而成為官吏的人,都要被精選淘汰。
朝廷不能選拔真正的人才任用,說到這,劉備就一陣咬牙切齒,未嘗不痛恨歎息於桓靈二帝也。
該郡督郵要遣散劉備,劉備知道消息後,到督郵入住的驛站求見。
督郵稱疾不肯見劉備,劉備懷恨在心,將督郵捆綁起來鞭打兩百下後,帶著關羽、張飛等人棄官逃亡。
後來,大將軍何進派毌丘毅到丹楊募兵,劉備也在途中加入。
到下邳時與盜賊力戰立功,任為下密縣丞,不久又辭官。
後來又任高唐尉、高唐令等職,不久高唐縣被盜賊攻破,劉備於是往奔公孫瓚。
然後他便被公孫瓚表為彆部司馬,後公孫瓚與袁紹交惡。
劉備與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對抗冀州牧袁紹,劉備因為累次建立功勳而升為試守平原縣縣令,後領平原國相,自此躋身兩千石行列。
劉備外禦賊寇,在內則樂善好施,即使不是身為士人的普通百姓,都可與他同席而坐,同簋而食,不會有所揀擇。
他當平原相時深得人心,郡民劉平不服從劉備的治理,唆使刺客前去暗殺。
劉備毫不知情,還對刺客十分禮遇,刺客深受感動,不忍心殺害劉備,便坦露實情離去。
說到這,老劉看著劉禪停頓了一會。
劉禪微微點頭,從群眾中來,要始終與黎民百姓站在一起,得民心者得天下。
待對上老劉的眼神,當即明悟,得,放心把老爹,這段肯定編寫到史書上。
之後,便是黃巾餘黨管亥率眾軍攻打北海,北海相孔融被大軍所圍,情勢危急,便派太史慈突圍向劉備求救。
劉備當時就說:“聖人雲自古皆有死,人無信不立,備借的到人馬借不到人馬,都必將親至。”
冒死救援孔融,打響了老劉在天下的口碑。
之後講道自己在徐州與陶謙、呂布、曹操的愛恨情仇,老劉又說道:
“大丈夫行於亂世,當光明磊落,即使處於逆境,也當屈身守分,以待天時。”
之後便是流落荊州,之後劉禪便出生了,不過想來小孩子應該沒有多少記憶。
老劉依舊耐心的講述下去,劉禪則恭敬的侍立在旁,耐心的傾聽。
說道攜民渡江,老劉聲情並茂的吐露自己的心聲: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為貴,以民為本,以民為重,君輕而民貴啊……”
聞言,劉禪也是有些動容:“兒臣謹記,必傳之後學。”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