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劉禪並沒有直接跟老劉說,畢竟以老爹那捉襟見肘的學識解釋起來比較費勁。
雖然最後肯定能說服他,但還是讓彆人來操勞此事吧。
劉禪直接找上了目前的名義上的政權第一權臣,法正。
向他說明了自己對於選官的一些構想。
自老劉晉位漢中王以來近一年半的時間裡,都是由法正穩穩的執掌尚書台。
當然,作為割據一方的軍閥,自然是軍務大於政務。
所以實際上署左將軍府事的諸葛亮才是第一權臣。
隻不過自建立漢中王國後,政務的重要性也在漸漸提升,但目前為止還是軍務大於政務的情況。
此前,劉禪沒有細細觀察,現在來看,法正確實比以前胖了些。
劉禪猜測,這應該是壓力肥。
畢竟老劉剛剛稱王的時候,益州已經持續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竭澤而漁好久了。
還要四處平叛,百廢待興的恢複生產,緊接著就是平南之戰。
由於是世子劉禪親自領兵,法正自然是將後勤補給拉到頂配,讓劉禪整場戰爭打下來從未因糧草不足而困擾過。
巧婦難為,就季漢這點家底,也是頗為為難法正了。
精打細算,恨不得一枚錢掰成兩半花。
這樣熬下來,隻是區區壓力肥已經算他養生有道。
老劉出身寒微,也是個勤儉的主。
對於這種頂級的人才,從來都是本著好用就往死裡用的精神。
這年代的人才也是奇葩,一副副重擔壓上去。
他們不僅不覺得自己是拉磨的驢,還對君主感激涕零,說什麼君恩浩蕩以死報之雲雲。
當然,法正之所以會這麼累。
跟當下的政府機關職權混亂也有一定的關係。
漢朝作為大一統王朝,前麵隻有一個二世而亡的暴秦。
因此很多東西都是草創,整個上層建築就像是個草台班子。
各種官署設立與廢除、職權大小總是變來變去。
甚至對於後宮的職權也沒有清晰的界限,皇後、太後臨朝聽政的事情比比皆是。
一直以來的皇權與相權之爭,皇帝、宦官、外戚、士人的權力鬥爭,導致大量官署權責不明。
比如鹽鐵這一項,尚書台能管,少府也管,因為鹽鐵為軍國之用,所以左將軍府也管。
專門主管鹽鐵的官員需要向三個上級官署彙報,這效率可不就降低下來了嘛。
而東漢草創的尚書台,也不像後世尚書省那樣完善。
目前的尚書台其實就是君王的秘書機關,其官署設在宮廷之內、禁省之外。
主要執掌是管理章奏文書、起草詔令。
從表麵上規定的職權來看,更像是中書省,或者更像是明朝的內閣。
但實際上政務也都由尚書台代表君主執掌,尚書台的主官基本上都是其他官員加上一個‘錄尚書事’的頭銜來管理。
所以,實際上的尚書台,權力可以非常大,相當於三省六部中的中書省和尚書省合為一體。
尚書台設長官(令)一人、副長官(仆射)一人,下設六位尚書,屬官十八人。
若是可以,劉禪也想著趁此機會好好梳理一下尚書台的職權。
使其權責分明,政令高效且通達。
“掄才大典?!”
時任尚書台尚書令的法正,頗為疑惑的看向劉禪。
隻見對方眼中星光閃閃,便知曉這不是劉備的意思,而是這位王世子自己的想法。
“沒錯,就是在成都召開掄才大典,以選拔有才華有德行的人進入朝廷。”
不論來人年齡、籍貫以及過往的功業大小,更不論名氣、家世。
隻論才學和品德。
才學用朝廷列出的考試科目來評定。
至於品德,自然是由君王主持殿試,通過一場麵試來評定。
朝廷全權主持,旁人不得插手。
“可於尚書台下,臨時設立一個部門來辦理此事,調一位老成持重的尚書來主抓,宮中這邊出一位侍郎協助。”
“部門名字,就叫‘禮部’吧。”
說實話,法正聽到這個構想的時候。
是有些驚訝的,畢竟整個過程若是真能這般落實的話,朝廷表現的非常強勢。
即便是考試,選出來的也肯定都是士族子弟,頂多有一兩個寒門的天才黑馬能擠進來。
表麵上雖然依舊是士族的內部遊戲,但其遊戲玩法卻是大變樣。
這些被錄取進入官場的士人,相當於是被朝廷直接征辟,而不是被某個開府大員征召為官。
他們不受傳統的二元君主製影響,上麵隻有皇帝一個君主,隻向朝廷負責。
完全繞過了士族們從前以門生故吏、聯姻交友搭建起來的利益紐帶。
這無疑是給士族高門最擅長結成的利益集團來上一記重拳。
原本,天下百分之一的讀書人之中,隻有一成半的人能夠步入朝堂,參與政治遊戲。
隻因為這些人才是士族高門。
其他人隻能依附於這些人,站在外圍給他們搖旗呐喊,做個啦啦隊後援團。
現在,有了科舉,大家都要憑借才學來競爭官位。
那可就是:
彼可取而代也……
法正確實在認真思考劉禪的這個想法。
他不僅對劉備忠心耿耿,跟劉禪的關係相當不錯。
即便是士人出身,但劉禪清楚的知道。
若是讓法正在士人集團和老劉之間選一個的話,法正會毫不猶豫的背叛階級而選擇劉備。
這就是漢中王的最貼身小棉襖。
這也是劉禪沒有率先找諸葛亮,而是找法正的原因。
諸葛亮太聰明了,而且跟自己相處日久,估計很快就會發現自己的真實想法。
而諸葛亮能不能像法正一樣,在得知真相後能堅定不移的站到士族的對立麵,劉禪是無法確定的。
為了求穩,這件事還是交給法正來主持的好。
後期,等章程完成後可以讓諸葛亮再參與進來。
劉禪與諸葛亮也是師徒相知,諸葛亮雖然會在表態階段與君主爭論。
但劉禪知道一旦朝廷政策確立後,諸葛亮定會恪儘職守,不打折扣的執行。
至於法正,劉禪並不在意對方有沒有發現自己的真實意圖。
畢竟無論發現與否,法正是一定會支持自己的。
況且劉禪還是給了一個合情合理的借口的。
需要用該方法迅速填補朝廷人才缺失,以免耽擱政務,影響北伐。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