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616【郵局和報紙】
鎮江。
日進鬥金的大明鎮江水驛,餐飲娛樂業務,已經賣給民間商賈——事實上,那本就是私人承包的,酒樓和客船皆由老板置辦,大同朝廷強行接收之後,又讓原有的投資人半價贖回。
但是,鎮江水驛的馬匹、快船,卻依舊保留下來,由政府提供資金養活。
這樣的情況很普遍,包括崇禎裁撤的部分驛站,也被大同新朝給恢複過來。許多底層細作,就地轉為驛丞,省去沒地方安置的麻煩。
驛丞屬於吏,驛卒隻是合同工。
這待遇已經不錯了,大明的普通驛卒,很多時候屬於徭役性質。越偏遠的地方,就越是如此,因為沒有油水,還要供來往官差吃喝,地方財政無法負擔,居然需要靠驛卒自己貼錢。
於是沒人願意當驛卒,隻能作為一種徭役,強行命令百姓去驛站工作。幾年驛卒下來,往往搞得家破人亡。
現在,大同朝的各地驛站,餐飲住宿和郵遞業務剝離。
驛站的餐飲全部交給私人經營,來往官差必須自己掏錢吃住,白吃白喝的日子一去不複返。
一大清早,鎮江水驛就熱鬨起來。
驛丞賀一鵬,指揮驛卒更換匾額,“鎮江水驛”的牌子變成“鎮江郵驛”。
隔壁的酒樓掌櫃,跑來看熱鬨道:“賀驛長,無緣無故怎就換牌子了?”
賀一鵬笑道:“陛下有令,今後驛站兼著信局的差事,百姓也可把信投遞到驛站。大致規矩,按民間信局辦理,隻不過驛站送信要貼郵票。”
“那可稀罕了,郵票給我看看。”掌櫃頗為好奇。
明末的官方和民間,都已經出現快遞業務。
官方快遞業務,在遼東最為發達,分為遞運所和急遞鋪。遞運所負責運送官方物資,急遞鋪負責運送信件公文。
民間快遞業務,在江南和山西最為發達,名字叫“信局”。主要顧客是士紳商賈,不但幫忙送信,偶爾還兼著運貨,可以視為明代的順豐、德邦。
民間快遞有三種付款方式:寄出付款,貨到付款,收寄各付一半。
陌生客戶,必須在寄出時付款。
熟悉的老客戶,不但可以貨到付款,而且還能記賬,每季度或每年結款支付。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戰亂導致全國信局倒閉大半,就算沒倒閉也不斷收縮業務,這幾年終於漸漸開始恢複。
而今,官府居然進軍快遞行業,還推出了什麼見鬼的郵票。
“喏,就是這種。”賀一鵬拿出一版郵票。
掌櫃的問:“多少錢一張?”
賀一鵬說:“視信件重量、路途長短而論。不超過六兩的省內信件,貼一張五文錢的郵票即可。信件越重、郵寄越遠,這郵票就越貴,還不準信到了付款。而且,超過一斤的不收,想寄送東西找民間信局去。”
這也是給驛站係統創收啊,否則開支太大,畢竟那麼多驛卒要養。不像大明,驛卒還得倒貼錢,現在可是有工資的。
一條官船駛來,驛差站在船上喊:“過來幫忙拿東西!”
“就來!”賀一鵬回應。
鎮江驛卒們快步跑去,提著一個麻袋,驛差則自己拿著公文下船。
賀一鵬問:“這麻袋裡是甚?”
“報紙,”驛差說道,“今後沒有邸報了,改名叫《大同月報》,而且比以往印得更多。地方衙門,每個衙門免費發一份。各處告示欄,也貼一份供百姓閱讀。剩下的全部在驛站寄售,每賣出一份報紙,驛站就能提成兩文錢。實在賣不掉的,兩個月之後收回南京。”
賀一鵬點頭:“明白。”
驛差又說:“留下鎮江府的,剩餘一路發往上海。”
鎮江驛站的級彆也很高,南京來的驛差官船,到這裡之後就會順著運河北上。而長江下遊的東西,需要鎮江驛站派船轉發。
驛差接著拿出十多份公文說:“這兩份送去鎮江府衙,這一份送去鎮江府法院,這一份是給各地驛站的。其餘都不是鎮江府的,一並轉送出去。你簽收一下,報紙清點之後也簽收。”
賀一鵬驗明公文和報紙,很快蓋章簽字。
驛差拿到簽字表,立即返回船上,存放好了之後才店裡去吃飯。
大同水師終於裁撤完畢,現在隻剩一半。裁掉的艦船也沒賣,而是拆掉武器,直接扔到驛站係統,部分水師將士也轉為驛差。
賀一鵬好奇的翻開報紙,掌櫃的也過來看稀奇,完全不顧自己酒樓的生意。
皇帝親自寫有創刊寄語:邸報者,始於唐,興於宋,盛於明。舊時邸報,傳抄詔令、公文、要事,以告之諸藩與地方官吏。至明時,士紳商賈亦可觀之,致有活字印刷之邸報。我大同中國,承天應民而生,百姓萬民為天下之要,蒼頭垂髫亦當曉國家大事。因有《大同月報》,使政令通暢直達民眾。此心此意,悉知之,欽此。
掌櫃的說:“賀驛長,給我一份。”
賀一鵬掃了眼關於報紙的公文,裡麵給出了售價,當即說:“三十文一份。”
三十文錢,按照大同新朝的物價,豐收年月能買六斤米,大災時節也能買兩斤米。
但不貴!
因為以前的朝廷邸報,若想第一時間獲得,手抄本需要好幾兩銀子。當月獲得,一份邸報也是一兩左右。過了兩三個月,才會出活字印刷版,那個時候也要賣幾十上百文錢。
掌櫃的買一份報紙回店裡,發現分成好幾個版塊。
一個版塊為時政要聞,而且第一個新聞就跟皇帝有關。報紙摘要刊登了朝會內容,皇帝和群臣討論災後重建問題,同時還討論了曆朝曆代的救災得失。
皇帝再次強調,遇到天災,不可倚仗祭祀神靈,官府和百姓都要出力。自助者,天助之。人不自助,則天不助人。
朝會報道的主要內容,都以對話形式呈現,最後再加了一段主編的評論。
掌櫃的覺得好新奇,讀了這份報紙,就好像親耳聽皇帝說話一樣,他第一次覺得跟皇帝如此接近。皇帝前段時間北巡,根本沒有下船,掌櫃的覺得皇帝遠在天邊。
“陛下聖明啊!”掌櫃的拿著報紙感慨。
一個商賈正巧路過櫃台,聽到這話,不禁問道:“又怎的了?是否頒了什麼新的政令?”
掌櫃的拿著報紙說:“貴客請看。”
商賈接過報紙,隨便掃了幾眼,頓時喜道:“這邸報是哪家報房印的?真個新奇得很,竟連朝會詳情也能搞到。”
掌櫃的有些無語:“請看最前麵那段寄語,是陛下親自所寫。”
商賈連忙閱讀,又翻看後頭的版麵,竟然刊載有官府拍賣信息,還有一則軍方的物資招標信息。
“好東西啊!”
商賈大喜過望,問道:“哪裡能買到?”
掌櫃的指著隔壁驛站:“聽說各地驛站都有賣。”
商賈立即吩咐隨從小廝:“快去買一份回來!”
點了酒菜坐下,商賈認真閱讀,越看越是驚喜。他在報紙上,還看到三個月前的官員調動信息,都是五品以上官員的升遷調動——故意延後時間發布,免得讓民間提前知悉官員遷調。
鎮江水驛酒樓,生意極其火爆,而且顧客以外地商賈居多。
中午時分,驛站賣報紙的消息,已經迅速傳開,居然直接賣脫銷了。偏遠地方肯定賣不完,可鎮江驛站,報紙絕對屬於搶手貨,隻能下個月申請增加售賣量。
酒樓大堂裡,兩股商旅因為報紙內容,居然當場就爭執起來。
“原來之前傳聞都是假的,報紙刊載了皇室族譜,陛下乃甘肅天水堂趙氏,在唐宋時遷居山西,是明初移民到河北的。”一個商賈興致勃勃的說道。
同桌之人說:“不是趙宋皇室後裔嗎?遼東猛將楊鎮清,聽說是楊家將後人,將星下凡專門襄助舊主的。”
“嗨,那都是民間瞎編的。”之前那商賈說。
隔壁桌的商人不樂意了,站起來反駁:“我就姓趙,天下姓趙的,都出自甘肅天水堂,趙宋皇室也出自天水堂。當今天家,與那趙宋,都是一個祖宗。且趙宋子孫無數,也可能是哪個王爺遷居山西。”
“胡說八道,陛下都登報撇清關係了。”
“誰說撇清關係?陛下隻說自己出自天水堂,唐宋時祖宗遷居山西。”
“唐代就遷居山西,那就更趙宋沒關係!”
“……”
兩桌人吵得麵紅耳赤,隻因一份小小的報紙。
不管誰輸誰贏,大家都非常明白,今後缺不得《大同月報》,好多信息都得從這玩意兒上麵獲取。
也有商人動了腦筋,朝廷可以辦報紙,為啥自己不可以呢?
以前的報紙,主要內容抄自邸報,也包含一些商業信息,此外還有重大新聞,比如王恭廠大爆炸什麼的。
而源自文人聚會的雜誌刊物,又都是些詩詞、小說、戲曲。
為何不將兩種類型結合一起,再報道一些民間趣事,編成一種老百姓更喜歡看的讀物呢?
民間小報,即將誕生。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