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五百零五章 各有因緣(1 / 1)

官仙 陳風笑 1654 字 1個月前

保證金製度,自有其優越的一方麵。

但是用在眼下這個事例上,真的是讓人進退兩難,北崇的學生午餐補貼,固然是個極賺錢的項目,可這個項目的盤子真的太大了,占用資金也不少。

海角的這位認為,先貨後款按月結算的話,資金壓力就已經不小了,所幸的是,他可以推遲貨款,向下家轉嫁資金壓力。

你再讓我繳納一百萬保證金……有這一百萬,我乾點啥不好?

當然,最關鍵的還不是這個,他跟張廣厚隻是有點關係,並不是很鐵,供貨兩個半月後,再次投標而他沒中標的話,這一百萬的押金,好不好要回來呢?

要知道這一百萬,隻是單純的押金,像鳳凰科委的疾風車,跟分銷商也要一百萬,但那是一百萬的貨物,有質押的。

而這年頭的政府,很多時候做事相當不靠譜,就是那句話,三角債的大頭,就是政府欠賬,接政府工程的,關係稍微差一點,都要有賠得底兒掉的心理準備。

李強的關係、大包了城牆修建的那位可為佐證——市長的關係,硬到不能再硬,但是北崇換了區長,欠款直接就凍結了。

這還隻是欠款,陳書記要求的是押金,這位頭大也是必然的。

而且食品衛生這東西,你抓得再細,也不可能麵麵俱到,老虎都有打盹的時候,萬一有點小紕漏——北崇又會怎麼扣這個押金呢?

想一想之後,跟他壯起膽子發問。“我先供貨,月結……這樣不算誠意嗎?”

“你要覺得算,那就算吧,”陳太忠已經指點了對方,也就懶得再多說了——這種條件,並不是隻有你能開出來的。

這位悻悻地走了,沒過兩天,陳書記提的這個建議,居然被不少人知道了,要不說跟有些商家打交道。真的挺令人無語。

結果臨雲鄉的鄉長李弢找了過來。“陳書記,這一百萬的押金是不是有點多了?咱北崇大部分的群眾,還是比較貧窮的。”

北崇能拿出一百萬的人不算太少,但是能拿出一百萬的閒錢。真沒幾個人。

“咱北崇人想搞。我覺得五十萬也差不多了。本鄉本土的,這就值五十萬,”陳太忠認這個理兒。他也不希望北崇的財富,過度地集中在某幾個人手裡——資本是該集中使用,但是太集中了,壟斷階層就形成了,這樣不好。

當然,他還要指出一點,“我這隻是舉個例子,誠意可以體現在多個方麵,甚至有些都是我沒想到的,我也是想博采眾家之長,讓你們多動腦筋……就像潘劍平。”

這是大實話,陳書記一直希望,能調動起大家的主觀能動性來。

“鄉政府可以競標嗎?”得,李弢來了這麼一句。

“原來是這樣,”陳太忠點點頭,臨雲鄉確實沒什麼錢,計較押金很正常。

最近臨雲的油頁岩賣得不錯,但是一噸石頭也才四五十塊,一年十幾萬噸石頭,也不過才幾百萬,上千萬都難。

不過這個規模效應還是不錯,臨雲鄉總共不過萬把人,幾百萬的收入能帶動其他消費。

但是光說押金,這是不夠的,“你如果隻有五十萬的押金,沒有彆的措施,怕是不能中標。”

“我們打算買奶牛,搞奶牛養殖,禽蛋類已經在搞了,”李濤慢吞吞地回答,“資金我都協調好了,就是年末截留的錢……”

臨雲鄉截留下來三百多萬的鄉民補貼,最初的目標是整合油頁岩資源,不過這個項目做得不是很成功——他們要統一管理,電廠都不答應。

你臨雲鄉把油頁岩資源整合了,沒有無序競爭了,我電廠進貨,價錢就要高了。

但這個項目不算夭折,在鄉裡的努力協調下,電廠直接參與了此次整合,油頁岩的堆場,電廠有百分之四十的股份,而且真金白銀地出錢了。

這樣推算下來,臨雲隻出了七八十萬,就把市場大致規範了一下,一年下來,毛利可以達到五十萬以上——起碼分紅的錢是有了。

剩下的兩百多萬,臨雲鄉不敢亂動了,哪怕存銀行吃利息,有那幾十萬擋在前麵,咱不虧本就行。

然後李弢覺得這樣搞太保守了,就聯係三輪的林繼龍,說你能保證飼料供應的話,我打算在區裡發展禽蛋類養殖——你得有優惠。

要不說有個領導拎著鞭子在屁股後麵抽,能極大地調動大家的積極性,這個說法一點都不假,區裡的鄉鎮之間,主動就相互溝通了。

林繼龍說這個可以啊,咱們誰跟誰呢?

不成想話音未落,禽流感來襲,雖然恒北還沒有出現例子,但是鄉裡的壓力也陡然增大——五萬隻雞,一百一十萬的投資,這不是個小數目。

臨雲鄉被逼到這個地步了,劃拉一下手裡的資金,隻有一百萬出頭了,正愁沒地方找錢,聽說區裡搞午餐補貼,那是無論如何都要抓住這個機會。

為此,李弢聯係了信用社,活動到了三百萬的貸款,這四百多萬,就是他畢其功於一役的本錢了,“這些錢我們打算全部用來買奶牛,產奶之後,要有個銷售渠道。”

“臨雲鄉……養奶牛有什麼優勢?”陳太忠問一句。

“我們地方大啊,可以放奶牛出去吃草,”李弢回答。

臨雲確實地方大,一個鄉有兩百多平方公裡,雖然草木不是很繁茂,但是麵積在那裡擺著呢,而且李鄉長還有手段,“我跟閃金商量好了,合作搞一個苧麻青貯飼料,冬天也不怕沒草。”

“這個好,”陳太忠點點頭,苧麻可做飼料,他是早就知道的,據說還有安胎效果,但是閃金在這一塊,一直做得不是很好——他們過於看重苧麻紡織這一塊了。

臨雲鄉能把苧麻青貯抓起來,真的很令他感到意外,他不得不感歎——人,果然是逼出來的,不到那個地步,你不會火力全開。

所以這次開標,不出意料地,是臨雲鄉中標了,有意思的是,前來投標的不是鄉長李弢,而是鄉黨委書記匡未明。

匡書記表示,這是鄉黨委和政府共同的決策。

這件事敲定,緊接著陳太忠要考慮的是,返鄉創業學生的轉正指標。

做為返鄉創業的標誌性人物,嚴酉生表示,對進入體製興趣不大,小嚴同學在短短的三年內,已經從一文不名,跨入了百萬富翁的行列,產品甚至銷售到了日本和韓國。

他女朋友的家人也不說考驗什麼的了,直接跑到北崇來,幫他經營這一塊。

此刻的嚴老板誌得意滿,就覺得進入體製也沒啥意思,還得看領導的臉色,何若做個富家翁逍遙自在?

跟他表現截然相反的,是雙寨鄉的桑格,憑良心說,桑同學在返鄉創業的學生裡,業績也相當驚人,也肯腳踏實地,當初借錢五十萬搞大棚,現在每年的收益,也有二十來萬。

當然他跟嚴酉生相比,還有相當的差距,投入大一點,收益差一點,幫扶的群眾數量也少——雖然群眾們的受益程度,比嚴酉生強。

可桑格是鐵下心思要進體製,他甚至不惜以分期收款的方式,賣掉自己經營的大棚。

陳太忠聽說之後,也是禁不住感慨,要不說人的道路,都是自己選擇的,嚴酉生現在看著風光,將來卻是未必比得上桑格。

可小嚴若是也進入體製,一段時間內,業績就要死死地壓住桑格,而現在,桑同學頭上那塊巨大的陰影不見了,前途隻會更好。

各人有各人的緣法吧,陳書記既為自己追回來的嚴酉生可惜,可是心裡又覺得,頂尖的人才,能在官場之外充分發揮,比在森嚴的體製內,似乎更有意義。

除了桑格之外,還有兩名同期返鄉創業的學生,也進入了體製,其中還有一個是敬德人,這倆的成績,比那兩位差了不少。

不過徐瑞麟認為,為了引進人才回鄉,三人轉正是必須的,象征意義要大於實際意義,下一年從嚴即可。

這三位並沒有直接進入局機關,而是進入了各鄉鎮的經濟發展辦公室——這個地方相對苦了一點,但是真刀實槍乾的話,也容易出成績。

三人下鄉鎮之前,陳書記和徐書記專門找他們搞了一個座談,還有第二屆和第三屆的返鄉大學生旁聽。

按說這是一個走過場的會,但是兩個書記同時指出,現在讓你們下鄉鎮,是一份難得的經曆,是讓你們更好地接地氣,夯實基礎,未來才能飛得更高。

陳書記以自身為例,說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不過就是個村長助理,後來還做過代理村長,現在回那個村子,鄉親們見到我,都是一口一個老村長,特彆地親切。

不過不知道怎麼搞的,雖然陳書記比那三位也就大了兩三歲,談話方式和自身經曆仿佛是隔了一代人一般,聽起來有點老生常談的意思。

陳太忠也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於是轉向實用方麵,他表示,你們是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先行者,區裡會保持關注,如果遇到什麼問題,你們可以直接來找我,或者找徐書記。

三個同學聽得登時就精神了起來,陳書記心裡暗歎:這年頭的人,還真講實際。(未完待續……)

PS:本來衝到第七,現在又掉到第十了,不過距離前麵也就是幾票的差距,誰還有保底月票沒投嗎?

www.biqu70.cc。m.biqu70.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